唐朝在邊疆地區設有監管和羈糜性質的都護府,有據可查的有八個,既是安東、安西、安南、安北、單于、北庭(下轄昆陵、濛池)。其中安西都護府是知名度最高的,有幾個原因,比如唐朝邊塞詩多數都與安西都護府有關,李白出生在安西都護府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漢朝的西域都護府和唐朝的安西都護府大體重疊。
圖-漢朝西域都護府
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李白的《送程、劉二侍郎兼獨孤判官赴安西幕府》:“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數公。繡衣貂裘明積雪,飛書走檄如飄風。朝辭明主出紫宮,銀鞍送別金城空。天外飛霜下蔥海,火旗雲馬生光彩。胡塞清塵幾日歸,漢家草綠遙相待。”
圖-唐朝安西四鎮
李白這首詩最,描述了唐朝安西都護府的地理特點、環境氣候。安西都護府的區域,大致東起甘肅玉門關,北至天山,西至今哈薩克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交界的鹹海,西南包括阿富汗,南以青藏高原為界。
漢朝經營西域,與鉗制匈奴的戰略有關。但漢朝只有北邊的匈奴一個勁敵,唐朝初年卻有兩個,除了西北方向的西突厥,還有青藏高原上的吐蕃。
圖-吐蕃的位置
西域面積廣大,如果被西突厥或吐蕃佔據,都將嚴重威脅到唐朝玉門關以東的安全。即便西突厥和吐蕃沒佔領西域,西域有一個活蹦亂跳的高昌國,國王麴文泰不服唐朝管教,甚至還斷絕西域諸國對唐朝朝貢的陸路通道。麴文泰還勾結西突厥,給唐朝的西線造成了很大的麻煩,所以唐太宗李世民必須拿下高昌國。名將侯君集為太宗拔下了這根刺,貞觀十三年(公元640年),唐朝滅掉了今新疆吐魯番附近的高昌國。拿下高昌,唐朝等於拿到了經營西域的大門鑰匙。
唐太宗滅掉高昌國之後,在高昌設置了西州。但不管是西州,還是伊州、庭州,都在現在的北疆,距離隴右道較遠,有點像羈糜州。
安西都護府治所放在了高昌國以西不遠的交河城,也就是托克遜縣城北邊不遠。交河城的位置,放在整個西域來看,還是太偏偏東了,當時西域的西邊還沒有打下來。西域那麼大,初唐的綜合國力有限,需要步步為營。
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軍大舉討伐龜茲國,也就是現在的庫車縣。這場戰爭沒有太大的起伏,唐軍滅掉龜茲國,立國王布失畢的弟弟葉護為新王,後來還是恢復了布失畢的王位,讓他繼續管理龜茲(今庫車)。
龜茲在交河城以西足有670多公里,這讓唐朝在西域的戰略空間急速擴張。唐朝的戰略是拿下整個西域,把安西都護府治所再放在交河城,位置就有些偏東了。唐高宗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安西都護府的治所遷到了龜茲(今庫車)。
此時的唐朝已經控制了西域自帕米爾高原以東,龜茲正在處在唐控西域的相對中間位置,管理起來也方便。西突厥已在安西都護府治所遷往龜茲的前一年滅亡,也就是657年。
和西突厥相比,吐蕃對唐朝的威脅更大。設安西都護府治所於龜茲,內可串連起安西四鎮龜茲、焉者、于闐、疏勒四鎮,外可防青藏高原的吐蕃。吐蕃當然不願意由唐朝控制西域,只有拿下西域,斷掉唐朝與西亞的陸路通道,才能在和唐朝的鬥爭中佔據優勢。
還是658年,龜茲大亂,唐軍很快就平定龜茲,設龜茲都督府,還由龜茲王兼任。吐蕃進攻依附唐朝的吐谷渾,吐蕃出手很快,公元670年初, 吐蕃大舉進攻西域,一舉攻克安西四鎮和十八州。唐朝只好下詔廢除四鎮,此時的唐朝在西域幾乎沒有立足之地,所控制的不過三個州而已。唐朝丟掉了西域,失去了與西亞諸國的陸路通道,從而缺少了在戰略上遏制吐蕃的優勢。雙方在西域展開了艱苦的拉鋸戰,673年,唐朝收復安西四鎮,但幾年後又丟給了吐蕃。直到679年,名將裴行儉又收復了西域,然後又在687年,武則天放棄了四鎮。當然這只是唐朝暫時的戰略放棄,以武則天的智慧,她私生活再混亂,也知道安西四鎮丟掉意味著什麼。
公元692年,武則天的身份已經是大周皇帝,她派熟悉吐蕃的名將王孝傑為武威軍總管,與唐軍其他部隊一起進攻吐蕃,收復了安西四鎮。
四鎮被吐蕃佔據時,安西都護府並沒有撤銷,而是將治所遷到了李白的出生地碎葉城。碎葉城在整個西域的位置偏西北,這顯然只是臨時舉措。等到周軍(實際上還是唐軍)收復四鎮後,正在和大胖子薛懷義如膠似漆的武則天,下詔將安西都護府治所遷回龜茲。
唐朝(名為周朝)的國勢依然如日中天,有強大的戰爭發動能力。而吐蕃地處青藏高原,地勢高寒,人口稀少,戰爭發動能力有限。和唐朝這些年的拉鋸戰,已經讓國力有限的吐蕃吃不消了,決定和唐朝講和。
唐玄宗開元盛世時的安西都護府,依然保持著強大的戰鬥力。以開元五年(公元717年)為例,這一年的安西有唐朝駐軍2.4萬人,馬2700匹,這些士兵都來自內地的州縣。
公元751年唐朝與阿拉伯帝國的怛羅斯之戰,高仙芝戰敗,但唐朝對安西的強勢控制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不過安史之亂後,安西兵調往中原平定叛亂,安西兵力空虛,吐蕃趁機北上,佔領了大片地區。安西唐軍在吐蕃的強大攻勢下,依然堅挺,直到唐德宗貞元六年(公元790年),已經攻佔隴右道東部(今甘肅狹長地帶)的吐蕃,北上佔領了西域北部的北庭都護府,唐朝和安西的通道徹底斷絕。至於安西四鎮是什麼時候被吐蕃攻佔的,歷史記載也不清楚。
安史之亂,唐朝是真的由盛而衰了,隨著唐朝的衰落和吐蕃的佔領,昔日在黃沙中裹卷著慷慨赴死之氣的大唐邊塞,也掩埋在風沙之下。
文:姜狼,著《五代十國風雲錄》《三國原來是這樣》《血濺江東》《五朝宰相》《逐鹿天下》《柴榮是個好皇帝》等二十餘部歷史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