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142方大全(建議收藏)

溫病142方大全(建議收藏)

中醫實用技術叢書(全10卷 高清版)免費下載

中醫經典白話精解叢書(全七冊)免費下載

民國名醫著作精華叢書(全21冊)免費下載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上中下冊(2008版)高清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1.銀翹散(《溫病條辨》)

  病機:風熱犯肺,肺衛失宣。

  脈症:發熱,微惡風寒,頭痛,無汗或少汗,咳嗽,咽痛,口微渴,舌邊尖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治法:辛涼透表,宣肺洩熱。

  處方:連翹9g 金銀花9g 桔梗6g 薄荷6g 荊芥6g 淡豆豉6g 牛蒡子9g 蘆根30g 生甘草6g 淡竹葉6g

  應用:用於感冒及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百日咳,猩紅熱,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支氣管炎,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喉頭炎,麻疹,水痘,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急性子宮內膜炎,產褥感染,急性皮膚化膿性感染,藥物性皮炎等。

  圖片

  2.桑菊飲(《溫病條辨》)

  病機:風熱侵肺,肺氣失宣。

  脈症:發熱,微惡風寒,咳嗽,頭痛,無汗或少汗,口微渴,舌邊尖紅,苔薄白,脈浮數。

  治法:辛涼解表,輕透肺熱。

  處方:桑葉9g 菊花3g 連翹6g 薄荷3g 桔梗6g 生甘草3g 杏仁6g 葦根9g

  應用:用於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氣管炎,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大葉性肺炎,腺病毒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鉤端螺旋體病,急性蕁麻疹,硒肺,妊娠中毒症,病毒性角膜炎,藥物性皮炎等。

  3.陳氏解涼表邪方(《外感溫病篇》)

  病機:風熱表邪、鬱於肺衛。

  脈症:身熱畏風,頭痛咳嗽,口渴,舌苔白,脈浮數。

  治法:疏散風熱,宣肺止咳。

  處方:薄荷6g 前胡12g 杏仁6g 桔梗6g 桑葉6g 川貝母12g

  應用:用於急性支氣管炎、感冒等。

  4.蔥豉桔梗湯(《通俗傷寒論》)

  病機:風溫初起,邪氣犯肺,鬱閉肌表。

  脈症:頭痛,發熱,微惡風寒,口渴,有汗或不多,心煩,咳嗽,咽痛,舌尖紅,苔薄白,脈浮數。

  治法:辛涼解肌,疏風清熱。

  處方:蔥白9g 桔梗6g 山梔子6g 淡豆豉9g 薄荷3g 連翹6g 生甘草3g 淡竹葉3g

  應用: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

  5.寒解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病機:陽明氣熱、外有表證。

  脈症:周身壯熱,心煩熱而渴,頭痛,微惡寒或周身有拘束之感,無汗或少汗,舌苔白或黃,脈洪滑而浮。

  治法:清氣解表透熱。

  處方:生石膏30g 知母24g 連翹6g 蟬蛻6g

  應用:用於重型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6.增損雙解散(《傷寒溫疫條辨》)

  病機:伏熱裡發,兼感寒邪(表寒裡熱證)

  脈症:發熱惡寒,無汗或有汗,頭項強痛,肢體痠痛,腹脹,便秘,唇焦,舌苔黃燥,脈滑數或弦數。

  治法:疏解表寒,清熱通腑。

  處方:殭蠶9g 滑石9g 蟬蛻6g 薑黃3g 防風3g 薄荷3g 荊芥3g 當歸3g 白芍藥3g 黃連3g 山梔子3g 炙甘草3g 黃芩6g 桔梗6g 大黃6g 芒硝6g(沖服) 生石膏18g

  應用:用於重型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化膿性腦膜炎,敗血症等。

  7.神解散(《傷寒溫疫條辨》)

  病機:表鬱裡熱,引動肝風。

  脈症:身熱,無汗或少汗,口渴心煩、或有惡寒,頭暈頭痛,鼻塞,突然抽搐,兩目上吊,口噤,身涼,面色青,舌苔薄少津,脈浮數。

  治法:解表清裡,息風止痙。

  處方:殭蠶3g 蟬蛻6g 神曲6g 金銀花6g 生地黃6g 木通3g 車前子3g 黃芩3g 黃連3g 黃柏3g 桔梗3g

  應用:用於重型感冒,發熱性皮疹,疹出不暢者。

  8.新加香薷飲(《溫病條辨》)

  病機:暑溼內蘊,寒邪束表。

  脈症:發熱惡寒,頭痛無汗,身形拘急,脘痞,心煩,骨節痠痛,頭身困重,舌苔薄膩。

  治法:疏表散寒,滌暑化溼。

  處方:香薷6g 金銀花9g 厚朴6g 連翹9g 鮮扁豆花9g

  應用:用於夏季感冒,脊髓灰質炎,乙型腦炎,斑疹傷寒,暑季咳嗽,急性發熱症,低血鉀症等。

  9.黃連香薷飲(《類證活人書》)

  病機:夏感暑溼,未即發病,秋冬感當令之邪而誘發。

  脈症:惡寒發熱,周身疼痛,無汗;心煩尿赤,苔薄微膩。

  治法:清暑化溼,解表散寒。

  處方:香薷9g 扁豆6g 厚朴6g 黃連6g

  應用:用於夏秋季節的流行性感冒、乙型腦炎、急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等。

  10.衛分宣溼飲(《暑病證治要略》)

  病機:暑溼襲表,鬱遏衛分。

  脈症:發熱微惡風寒,頭痛脹重,身重肢節酸楚,無汗或微汗,口不渴,舌尖紅,苔白膩或微黃膩,脈浮滑數或濡數。

  治法:透邪達表,滌暑化溼。

  處方:香薷3g 青蒿6g 滑石12g 茯苓3g 通草3g 杏仁6g 荷葉6g 冬瓜皮30g 竹葉9g

  應用:用於夏季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11.雷氏清涼滌暑法(《時病論》)

  病機:暑溼犯肺,肺衛失宣。

  脈症:頭暈,寒熱汗出,咳嗽,倦怠,四肢重著,脘痞,苔薄微膩,脈濡數。

  治法:滌暑清熱,化溼宣肺。

  處方:滑石9g 生甘草3g 通草3g 青蒿6g 扁豆3g 連翹9g 茯苓9g 西瓜皮60g

  應用:用於夏季感冒,中暑等。

  12.藿香正氣散(《和劑局方》)

  病機:暑穢侵襲,外感風寒,內傷溼滯。

  脈症:上吐下瀉,頭痛而脹,胸脘痞悶,膚熱有汗,頭重如裹,身重肢倦,甚則神昏耳聾,舌苔白膩,脈細緩而濡。

  治法:解表化溼,理氣和中。

  處方:藿香9g 蘇葉3g 白芷3g大腹皮3g 茯苓3g 炒白朮6g 陳皮6g 半夏6g 厚朴6g 桔梗6g 炙甘草9g

  應用:用於流行性及胃腸型感冒,急性胃腸炎,傷寒、副傷寒,急性傳染性肝炎,非特異性腸炎,細菌性痢疾,乳幼兒消化不良,山嵐瘴氣,水土不服,食物中毒,腸炎失水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腎炎尿毒性酸中毒等。

  13.藿樸夏苓湯(《醫原》)

  病機:溼鬱衛陽,溼重熱輕。

  脈症:惡寒少汗,身熱不揚,發熱以午後明顯,身重,口黏不渴,脘痞不飢,有汗不解,苔白膩,脈濡緩。

  治法:芳香化濁,理氣滲溼。

  處方:藿香6g 半夏9g 赤茯苓9g 杏仁9g 生薏仁3g 白蔻仁3g 澤瀉6g 豬苓9g 淡豆豉9g 厚朴3g

  應用:用於急性胃腸炎,傷寒、副傷寒,胃腸型感冒,細菌性痢疾,沙門氏菌屬感染,急性血吸蟲病等。

  14.三仁湯(《溫病條辨》)

  病機:溼溫初起,邪遏衛氣,溼漸化熱。

  脈症:頭痛惡寒,身熱不揚,午後身熱明顯,頭重如裹,身重肢倦,胸悶不飢,苔白不渴,舌邊尖紅,脈弦細而濡。

  治法:宣暢氣機,清利溼熱。

  處方:杏仁12g 滑石15g 通草6g 白蔻仁6g 淡竹葉6g 厚朴6g 薏苡仁15g 半夏9g

  應用:用於胃腸型感冒,急性胃腸炎,傷寒,急性傳染性肝炎,乙型腦炎,細菌性痢疾,膽囊炎,蛔蟲病,神經性尿崩症,高山反應,斑疹傷寒,流行性出血熱,系統性紅斑狼瘡,溼疹,急性泌尿系感染,宮頸炎等。

  15.宣痺湯(《溫病條辨》)

  病機:溼熱閉阻於經絡。

  脈症:寒戰熱熾,骨節煩疼,面目痿黃,舌色灰滯。

  治法:清熱除溼,宣通經絡。

  處方:防己15g 杏仁15g 滑石15g 連翹9g 山梔子9g 薏苡仁15g 半夏9g 蠶砂9g 赤小豆皮9g

  應用:用於風溼性關節炎。

  16.桑杏湯(《溫病條辨》)

  病機:外感溫燥,邪在肺衛。

  脈症:發熱,微惡風寒,頭痛少汗,咳嗽少痰,咽乾鼻燥,口渴,舌紅苔薄白而燥,脈浮數或數大。

  治法:清宣燥熱,養陰潤肺。

  處方:桑葉9g 杏仁9g 沙參12g 貝母9g 淡豆豉6g 山梔皮9g 梨皮6g

  應用:用於秋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百日咳,燥熱咳嗽等。

  17.杏蘇散(《溫病條辨》)

  病機:涼燥外襲,肺失宣降。

  脈症:咳嗽痰稀,鼻塞咽乾,頭微痛,發熱惡寒無汗,苔薄白潤,脈弦。

  治法:輕宣涼燥,宣肺化痰。

  處方:蘇葉6g 半夏6g 茯苓9g 前胡9g 桔梗6g 枳殼6g 炙甘草3g 生薑3g 陳皮6g 杏仁9g 大棗6g

  應用:用於秋季感冒,百日咳,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氣腫等。

  18.加減葳蕤湯(《通俗傷寒論》)

  病機:素體陰虛,復感風熱。

  脈症:頭痛發熱,微惡風寒,咳嗽咽乾,痰稠難吐,無汗或少汗,心煩口渴,舌紅,脈數。

  治法:滋陰清熱,發汗解表。

  處方:玉竹9g 生蔥白6g 桔梗6g 白薇6g 淡豆豉9g 薄荷6g 炙甘草3g 大棗2枚

  應用:用於流行性感冒,素體陰虛者。

  19.清咽梔豉湯(《疫喉淺論》)

  病機:邪毒外襲肌表,內侵肺胃。

  脈症:初起憎寒發熱,繼則壯熱煩渴,咽喉紅腫疼痛,甚或潰爛,肌膚丹痧隱約,苔白,或有珠狀突起,舌紅,脈數。

  治法:透表洩熱,清咽解毒。

  處方:山梔子9g 淡豆豉9g 金銀花9g 薄荷3g 牛蒡子9g 炙甘草3g 蟬蛻3g 殭蠶6g 水牛角6g 連翹9g 桔梗6g 馬勃6g 蘆根30g 燈芯3g 淡竹葉3g

  應用:用於猩紅熱等。

  20.流感方(《中醫雜誌》)

  病機:內有鬱熱,外感風寒。

  脈症:高熱惡寒,無汗頭痛,納呆乏力,口渴尿少,舌紅苔黃膩,脈浮數。

  治法:清解鬱熱,宣肺散寒,通腑化痰。

  處方:荊芥12g 防風9g 柴胡9g 葛根9g 金銀花18g 連翹15g 大青葉15g 生石膏30g 杏仁9g 射干12g 茵陳9g 炙甘草6g

  應用:用於流行性感冒,寒熱錯雜者。

  21.翹荷湯(《溫病條辨》)

  病機:上焦氣分燥熱擾及清竅。

  脈症:耳鳴,目赤,齦腫,咽痛,苔薄黃而幹,脈數。

  治法:清宣上焦氣分燥熱。

  處方:薄荷6g 連翹6g 生甘草3g 山梔子6g 桔梗9g 綠豆皮6g

  應用:用於中耳炎,鼻竇炎,咽炎,扁桃體炎,牙周圍炎,流行性急性結膜炎等。

  22.普濟消毒飲(《東垣試效方》)

  病機:風熱疫毒,壅於上焦。

  脈症:壯熱煩躁,腮部腫痛,頭痛,口渴欲飲,咽紅腫痛,舌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疏風散邪。

  處方:黃芩15g 黃連15g 橘紅6g 玄參6g 炙甘草6g 連翹6g 牛蒡子6g 板藍根9g 馬勃6g 殭蠶3g 升麻3g 柴胡6g 桔梗6g

  應用:用於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體炎等。

  23.代賑普濟散(《重訂廣溫熱論》)

  病機:風熱時毒,充斥肺胃,攻竄頭面。

  脈症:憎寒發熱,頭面紅腫,咽喉疼痛,舌紅苔黃,脈數實。

  治法:疏風清熱,解毒消腫。

  處方:桔梗、升麻、浮萍、金銀花、連翹、玄參各9g 牛蒡子、芥穗各8g 蟬蛻、黃芩、大青葉、白殭蠶各6g 薄荷、人中黃、馬勃、射干、大黃各4g

  應用:用於大頭瘟,急性扁桃體炎,麻疹疹出不暢等。

  24.通聖解毒散(《證治準繩》)

  病機:風熱時毒壅盛於肺胃及腸腑。

  脈症:高熱,煩躁,口渴咽痛,目赤,頭面及兩耳上下前後紅赤腫痛,便秘,溲熱赤短少,舌赤苔黃,脈數。

  治法:清透熱毒,攻下洩熱。

  處方:防風12g 川芎12g 白芷12g 金銀花12g 連翹12g 牛蒡子12g 山梔子12g 滑石12g 芒硝6g 大黃6g 桔梗6g 甘草6g 犀角3g(水牛角24g代) 大青葉3g 薄荷3g 淡豆豉6g 鮮蔥白三根

  應用:用於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體炎,顏面丹毒等。

  25.腮腺寧沖劑(《傳染病實用方》)

  病機:風熱疫毒,侵入營血。

  脈症:腮腺腫大連及頜部,壯熱,煩渴,舌紅苔黃,脈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處方:葛根6g 赤芍藥9g 連翹9g 大青葉9g 栝蔞9g 天花粉9g 金銀花9g

  應用:用於流行性腮腺炎。

  26.六神丸(《喉科心法》)

  病機:熱毒上攻咽喉。

  脈症:咽喉潰爛,疼痛,口舌生瘡,舌紅苔黃,脈數。

  治法:清熱解毒,利咽止痛。

  處方:牛黃5g 蟾酥0.5g 硃砂5g 珍珠0.5g 既可外用吹喉,亦可內服。

  應用:用於猩紅熱,白喉,扁桃體炎,口瘡等。

  27.永安止癢湯(《古今名方》)

  病機:外感風溼,蘊於衛分。

  脈症:疹色淡紅稀疏,皮膚瘙癢,發熱惡風,精神倦怠,胃納欠佳,舌紅苔薄白,脈數。

  治法:祛風活血,利溼止癢。

  處方:麻黃6g 殭蠶6g 防風6g 荊芥6g 薄荷6g 炙甘草6g 蒼朮9g 桃仁9g 紅花9g 當歸9g 赤芍藥9g

  應用:用於風疹,蕁麻疹,皮膚瘙癢等。

  28.宣毒發表湯(《痘疹活幼至寶》)

  病機:麻疹鬱肺。

  脈症:惡寒輕,發熱重,咳嗽,鼻塞流涕,眼淚汪汪,痘疹隱現不出,口腔頰黏膜出現麻疹黏膜斑,煩躁口渴,小便赤。

  治法:辛涼透疹。

  處方:升麻3g 葛根3g 前胡3g 桔梗3g 枳殼3g 荊芥1.5g 防風1.5g 薄荷3g 炙甘草6g 木通3g 連翹3g 牛蒡子3g 杏仁3g 淡竹葉3g

  應用:用於麻疹疹前期及其他痘疹,疹出不透者。

  29.發疹紫草湯(《醫方類聚》)

  病機:正氣不足,疹毒內陷。

  脈症:痘疹疹出即沒,神疲乏力,伴低熱。

  治法:扶正祛邪,涼血透疹。

  處方:紫草9g 炙甘草6g 糯米9g 黃芪9g

  應用:用於麻疹。

  30.化毒清表湯(《麻科活人全書》)

  病機:疹毒內侵,犯於脾肺。

  脈症:麻疹發疹期壯熱,咳嗽,涕濁痰稠,目赤羞明,疹點外透。

  治法:解毒透疹。

  處方:前胡3g 葛根3g 知母3g 連翹3g 桔梗3g 牛蒡子3g 木通1.5g 玄參3g 黃連1.5g 天花粉3g 地骨皮3g 淡竹葉3g 生甘草1g 燈心草1.5g

  應用:用於麻疹出疹期。

  31.清解湯(《北京中醫》)

  病機:疹毒閉肺。

  脈症:疹出色紫,仍高熱不退,咳劇,口渴煩躁,舌紅苔黃,脈沉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清營。

  處方:金銀花9g 連翹9g 蘆根15g 茅根15g 紫草9g 生地黃9g 牡丹皮6g 赤芍藥5g 淡竹葉6g

  應用:用於麻疹之疹毒閉肺證。

  32.竹葉牛蒡湯(《先醒齋醫學廣筆記》)

  病機:風熱閉肺,麻疹透發不暢。

  脈症:麻疹透發不出,咳嗽喘急,煩悶躁亂,咽喉腫痛。

  治法:透疹解毒,清宣肺胃。

  處方:西河柳15g 荊芥3g 蟬蛻3g 薄荷3g 炙甘草3g 知母3g 牛蒡子6g 葛根6g 玄參6g 麥門冬9g 淡竹葉30g

  應用:用於麻疹,咽炎,風疹等。

  33.五味消毒飲(《醫宗金鑑》)

  病機:癰瘡疔毒,火毒結聚。

  脈症:癰瘡疔毒,紅腫熱痛,高熱煩渴,舌紅苔黃,脈數。

  治法:清熱解毒,消散疔瘡。

  處方:金銀花15g 菊花12g 蒲公英12g 紫花地丁9g 紫背天葵9g

  應用:用於癰瘡癤腫,熱毒熾盛者。

  34.麻杏石甘湯(《傷寒論》)

  病機:邪熱壅肺,肺失宣降。

  脈症:身熱,汗出,煩渴,咳喘,胸悶胸痛,痰白而黏或黃,舌紅苔黃,脈數。

  治法:清熱宣肺,降氣平喘。

  處方:麻黃9g 杏仁9g 炙甘草6g 生石膏12g

  應用:用於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急慢性支氣管炎,大葉性肺炎,支氣管哮喘,百日咳,白喉,鼻竇炎及副鼻竇炎,麻疹及麻疹合併肺炎,急性蕁麻疹,爛喉痧,角膜潰瘍,急性虹膜睫狀體炎,斑疹傷寒等。

  35.桔梗散(《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病機:外感風熱,鬱於肺經。

  脈症:發熱無汗,咳嗽,口渴,苔薄白或微黃,脈浮大而數。

  治法:清熱宣肺。

  處方:薄荷3g 黃芩3g 炙甘草3g 山梔子3g 桔梗9g 連翹6g

  應用:用於流行性感冒。

  36.清燥救肺湯(《醫門法律》)

  病機:燥熱傷肺、氣逆津傷

  脈症:發熱,口渴,心煩,乾咳氣喘,胸滿脅痛,咽乾鼻燥,舌邊尖紅赤,苔薄白燥或薄黃燥,脈數。

  治法:清洩肺熱,養陰潤燥。

  處方:石膏9g 桑葉9g 甘草3g 人參3g 胡麻仁3g 阿膠3g 麥門冬4g 杏仁3g 枇杷葉3g

  應用:用於秋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

  37.黃芩湯加豆豉、玄參方(《溫熱逢源》)

  病機:熱鬱膽腑,膽熱犯胃。

  脈症:發熱,口苦而渴,乾嘔心煩,胸脅不舒,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苦寒清熱,宣鬱透邪。

  處方:黃芩9g 白芍藥9g 炙甘草3g 大棗三枚 豆豉12g 玄參9g

  應用:用於重型流感。

  38.黃連黃芩湯(《溫病條辨》)

  病機:膽經鬱熱,不得發越。

  脈症:身熱心煩,乾嘔,口苦而渴,尿少,舌苔黃,脈弦數。

  治法:清宣鬱熱。

  處方:黃連6g 黃芩6g 鬱金6g 淡豆豉6g

  應用:用於急性膽囊炎,膽道感染,胃腸炎等。

  39.涼膈散(《和劑局方》)

  病機:熱灼胸膈,微兼腑實。

  脈症:身熱不已,煩躁不安,胸膈灼熱如焚,唇焦咽燥,口渴,口舌生瘡,面紅目赤,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苔黃燥,脈滑數。

  治法:清洩膈熱,瀉火通便。

  處方:大黃9g 芒硝9g(沖服) 梔子12g 薄荷12g 黃芩6g 炙甘草6g 連翹6g

  應用:用於支氣管擴張,急性扁桃體炎,百日咳,大葉性肺炎,乙型腦炎,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膽道感染,婦女經前期綜合徵,急性闌尾炎等。

  40.餘氏清心涼膈散(《溫熱經緯》)

  病機:溫熱時毒,壅結氣分。

  脈症:壯熱口渴,煩躁,咽喉紅腫糜爛,肌膚丹痧顯露,舌紅赤有珠,苔黃燥,脈洪數。

  治法:清氣清毒,透洩鬱熱。

  處方:連翹9g 黃芩9g 山梔子9g 薄荷3g 生石膏18g 桔梗3g 炙甘草3g 淡竹葉9g

  應用:用於猩紅熱。

  41.清心涼膈散(《溫熱經緯》)

  病機:溫毒侵襲,氣營兩燔。

  脈症:壯熱,口渴,煩躁,咽喉紅腫腐爛,皮膚丹痧顯露,舌紅赤,苔黃燥,脈洪數。

  治法:清氣解毒,涼膈洩熱。

  處方:連翹12g 大黃(酒浸)6g 芒硝6g 炙甘草6g 黃芩(酒炒)3g 薄荷3g 山梔子3g 桔梗6g 淡竹葉7片 生白蜜30ml

  42.小陷胸加枳實湯(《溫病條辨》)

  病機:痰熱結胸,氣失通降。

  脈症:身熱面赤,渴喜涼飲,飲不解渴,得水則嘔,按之胸下痛,便秘,舌苔黃滑或膩,脈洪滑。

  治法:清熱化痰散結。

  處方:黃連6g 栝蔞9g 枳實6g 半夏9g

  應用:用於急慢性膽囊炎,傳染性肝炎,滲出性胸膜炎,支氣管炎,胃炎等。

  43.白虎湯(《傷寒論》)

  病機:陽明氣分熱盛,邪盛正旺,正邪劇爭,裡熱蒸騰。

  脈症:壯熱,大汗出,口煩渴,喜冷飲,面赤心煩,或喘息氣急,舌苔黃燥,脈洪大而數。

  治法:清熱除煩,生津止嘔。

  處方:生石膏24g 知母12g 生甘草3g 粳米9g

  應用:用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風溼性心肌炎,大葉性肺炎,流行性出血熱,瘧疾,麻疹,鉤端螺旋體病,傷寒、副傷寒,中暑,糖尿病,急性口腔炎,牙齦炎,全身性瘙癢症,惡性腫瘤高熱等。

  44.白虎加人參湯(《溫病條辨》)

  病機:陽明熱熾,邪熱蒸騰,迫津外洩,氣隨津傷。

  脈症:壯熱汗多,面赤心煩,口渴齒燥,背微惡寒,尿黃神倦,舌苔黃燥,脈洪大而芤。

  治法:清熱益氣。

  處方:生石膏24g 知母12g 生甘草3g 粳米9g 人參9g

  應用:用於流行性乙型肝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風溼性心肌炎,流行性出血熱,瘧疾,麻疹,鉤端螺旋體病,傷寒、副傷寒,中暑,糖尿病等。

  45.白虎加蒼朮湯(《溫病條辨》)

  病機:陽明熱盛,兼太陰溼阻。

  脈症:壯熱面赤,煩渴,汗多尿少,脘痞身重,苔黃微膩,脈洪大。

  治法:清熱化溼。

  處方:生石膏24g 知母12g 甘草3g 粳米9g 蒼朮9g

  應用:用於傷寒、副傷寒,脊髓灰質炎,風溼熱等。

  46.蒼朮白虎湯加減方(《重訂通俗傷寒論》)

  病機:暑溼中阻,暑熱偏盛。

  脈症:高熱,汗出,面赤惡熱,氣粗息促,肢體酸楚,心煩口渴,小便不利,脘痞嘔惡,舌紅赤,苔黃膩,脈洪大。

  治法:清暑化溼。

  處方:蒼朮9g 生石膏18g 白豆蔻12g 滑石12g 知母9g 草果仁9g 荷葉9g 竹葉12g

  應用:用於夏季上呼吸道感染,夏季熱,鉤端螺旋體病,乙型腦炎。

  47.王氏清暑益氣湯(《溫熱經緯》)

  病機:暑熱未退,津氣兩傷。

  脈症:身熱息高,口渴多汗,心煩尿赤,肢倦神疲,脈虛無力。

  治法:清熱滌暑,益氣生津。

  處方:西洋參6g 石斛15g 麥門冬9g 黃連3g 淡竹葉6g 荷梗15g 知母6g 甘草3g 粳米15g 西瓜翠衣若干

  應用:用於中暑,乙型腦炎等。

  48.東垣清暑益氣湯(《脾胃論》)

  病機:暑溼內鬱,氣陰兩傷。

  脈症:發熱自汗,心煩口渴,胸悶氣短,肢倦神疲,溲赤便溏,苔膩,脈大無力或濡滑帶數。

  治法:清暑化溼,培元和中。

  處方:黃芪3g 蒼朮3g 升麻3g 人參1.5g 澤瀉1.5g 神曲1.5g 橘皮1.5g 白朮1.5g 麥門冬1g 當歸1g 炙甘草1g 青皮1g 黃柏1g 五味子1g

  應用:用於夏季急性胃腸炎,夏季熱,鉤端螺旋體病,乙型腦炎等。

  49.宣白承氣湯(《溫病條辨》)

  病機:痰熱阻肺,大腸熱結。

  脈症:潮熱便秘,痰涎壅滯,喘促不寧,舌苔黃膩或黃滑,脈右寸實大。

  治法:宣肺化痰,洩熱攻下。

  處方:生石膏15g 大黃9g 杏仁6g 栝蔞皮6g

  應用:用於肺炎,斑疹傷寒等。

  50.陷胸承氣湯(《溫病條辨》)

  病機:上焦邪熱未清,已入中焦陽明。

  脈症:大熱大渴,痰涎壅盛,舌燥,苔色金黃,脈不浮而躁。

  治法:化痰開結,通腑瀉熱。

  處方:大黃15g 厚朴6g 枳實6g 半夏9g 栝蔞9g 黃連6g

  應用:用於中毒性痢疾,腸麻痺,急性膽囊炎,膽道蛔蟲症,滲出性胸膜炎等。

  51.新加黃龍湯(《溫病條辨》)

  病機:陽明腑實,應下失下,耗氣傷津。

  脈症:身熱,腹痛,便秘,口乾咽燥,倦怠少氣,撮空理線,肢體震顫,視物不清,舌苔黃燥或焦黑,脈沉弱或沉細。

  治法:滋陰益氣,清熱瀉結。

  處方:生地黃15g 麥門冬12g 玄參15g 大黃9g 芒硝3g(沖服) 生甘草6g 人參6g 當歸5g 海參2條 薑汁5ml

  應用:用於習慣性便秘而體質虛弱者。

  52.增液承氣湯(《溫病條辨》)

  病機:素體陰虛,燥熱內結。

  脈症:身熱,腹熱,大便秘結,口乾唇裂,痔瘡日久,小便短少,苔燥少津,脈沉細。

  治法:滋陰增液,通便洩熱。

  處方:玄參18g 麥門冬15g 生地黃15g 大黃6g 芒硝3g

  應用:用於習慣性便秘,複發性口腔潰瘍,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

  53.解毒承氣湯(《傷寒溫疫條辨》)

  病機:陽明腑實,兼有三焦火熾。

  脈症:壯熱,大便不通,腹部脹滿,頭目眩暈,譫語狂亂,吐衄發斑,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舌紅苔黃,脈沉數有力。

  治法:攻下熱結,清洩三焦。

  處方:殭蠶9g 蟬蛻3g 黃連3g 黃芩3g 黃柏3g 山梔子3g 枳實6g 厚朴15g 大黃12g 芒硝9g(沖服)

  應用:用於急性腸梗阻及各種感染症,傳染病伴有便秘者。

  54.導赤承氣湯(《溫病條辨》)

  病機:大腸熱結,小腸熱盛。

  脈症:身熱,腹滿,大便不通,小便不暢,尿時疼痛,尿色紅赤,時煩渴甚,舌苔黃燥,脈沉數。

  治法:攻下熱結,清洩小腸。

  處方:赤芍藥9g 生地黃15g 大黃9g 黃連6g 黃柏6g 芒硝3g(沖服)

  應用:用於泌尿系感染等。

  55.紫草承氣湯(《幼科準繩》)

  病機:水痘熱毒壅遏。

  脈症:皮膚水痘,身熱,腹脹便秘,或痘未出而喘息腹脹,大便不通,煩躁口渴,譫語不安。

  治法:洩熱解毒。

  處方:厚朴6g 大黃12g 枳實3g 紫草3g

  應用:用於水痘毒熱較重者。

  56.五仁橘皮湯(《通俗傷寒論》)

  病機:肺有燥熱,液虧腸閉。

  脈症:咳嗽不爽,多痰,胸滿腹脹,大便秘結,舌紅而幹。

  治法:肅肺化痰,潤腸通便。

  處方:杏仁9g 松子仁9g 郁李仁12g 桃仁6g 柏子仁6g 橘皮6g

  應用:急性支氣管炎,肺部感染等。

  57.枳實導滯湯(《通俗傷寒論》)

  病機:溼熱鬱蒸氣分,膠結胃腸。

  脈症:胸腹灼熱,嘔惡,便溏不爽,色黃如醬,或便秘或裡急後重,小便黃赤,苔黃垢膩,脈濡數。

  治法:導滯通下,清熱化溼。

  處方:枳實12g 大黃12g 山楂9g 檳榔9g 厚朴9g 黃連9g 神曲15g 連翹12g 紫草9g 木通6g 炙甘草6g

  應用:用於急性胃腸炎,泌尿系感染,腸麻痺,肝硬化腹水,不完全性腸梗阻,細菌性痢疾,飲食積滯,消化不良等。

  58.加味白頭翁湯(《溫病條辨》)

  病機:溼熱阻滯大腸,大腸傳導失職。

  脈症:身熱口渴,下痢腹痛,裡急後重,便下膿血,肛門灼熱,舌苔黃膩,脈數。

  治法:清熱燥溼,涼血止痢。

  處方:白頭翁9g 秦皮6g 黃連6g 黃柏6g 白芍藥6g 黃芩9g

  應用:用於腸炎,痢疾等。

  59.芍藥湯(《醫學六書》)

  病機:溼熱疫毒,蘊蓄於腸。

  脈症:腹痛便膿血,赤白相兼,裡急後重,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胸脘痞悶,苔膩微黃,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調和氣血。

  處方:白芍藥15g 當歸9g 黃連9g 檳榔6g 木香6g 炙甘草5g 大黃9g 黃芩9g 肉桂3g

  應用:用於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過敏性結腸炎,急性腸炎等。

  60.香連丸(《兵部手集方》)

  病機:溼熱之邪鬱結腸道。

  脈症:下痢膿血相兼,腹痛,裡急後重,兩脅脹滿,胸脘痞悶,食少舌紅,脈弦數。

  處方:黃連12g 木香9g

  應用:用於急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等。

  61.止痢湯(《驗方選編》)

  病機:溼熱下注,氣滯傷血。

  脈症:發熱,腹痛腹瀉,裡急後重,便下膿血,舌苔黃膩,脈弦滑。

  治法:清熱利溼,止痢解毒。

  處方:馬齒莧30g 地錦草15g 鳳尾草土5g

  應用:用於細菌性痢疾,急性腸炎及傷寒等。

  62.一加減正氣散(《溫病條辨》)

  病機:中焦溼鬱,升降失司。

  脈症:脘悶腹脹,大便不爽。

  治法:芳香化濁,行氣導滯。

  處方:藿香梗15g 厚朴9g 茯苓皮9g 杏仁9g 陳皮9g 神曲6g 麥芽6g 茵陳9g 大腹皮9g

  應用:用於胃腸型感冒,急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等。

  63.二加減正氣散(《溫病條辨》)

  病機:溼鬱三焦。

  脈症:脘部悶脹,便溏,身體重痛,舌白膩,脈濡。

  治法:燥溼利溼,宣通表裡。

  處方:藿香梗9g 陳皮6g 厚朴6g 薏苡仁9g 茯苓皮9g 木防己9g 大豆黃卷6g 通草6g

  應用:用於急慢性胃炎,腸炎等。

  64.三加減正氣散(《溫病條辨》)

  病機:溼濁阻滯,氣機不暢,久鬱化熱。

  脈症:身熱,胸脘滿悶;大便溏洩,小便色黃,舌黃膩,脈濡。

  治法:化溼理氣,兼以洩熱。

  處方:藿香9g 茯苓皮9g 厚朴6g 陳皮6g 杏仁9g 滑石15g

  應用:用於急慢性胃炎,腸炎等。

  65.雷氏宣透膜原法(《時病論》)

  病機:溼熱穢濁鬱伏膜原,氣機失調。

  脈症:寒熱往來,寒甚熱微,身痛有汗,頭重,胸悶,手足沉重,嘔逆脹滿,舌苔白膩厚濁,脈緩。

  治法:疏利透達膜原溼濁。

  處方:厚朴3g 檳榔6g 草果3g 黃芩3g 甘草3g 藿香3g 半夏3g

  應用:用於夏季流行性感冒,傷寒、副傷寒,斑疹傷寒等。

  66.竹茹溫膽湯(《萬病回春》)

  病機:痰熱壅肺,肺失宣降。

  脈症:胸脅苦滿,咳嗽多痰,嘔惡納差,舌苔白膩,脈濡數。

  治法:清熱化痰,瀉肺降逆。

  處方:柴胡6g 竹茹9g 桔梗9g 枳實9g 黃連3g 陳皮6g 半夏3g 茯苓3g 香附3g 炙甘草9g 人參3g

  應用:用於流行性感冒。

  67.蒿芩清膽湯(《重訂通俗傷寒論》)

  病機:溼熱內鬱,樞機不利,膽熱熾盛。

  脈症:寒熱似瘧,身熱汗後較重,入暮尤甚,天明得汗稍減,但胸腹灼熱不除,口渴心煩,脘痞,苔薄白而膩,脈弦數。

  治法:清膽利溼,和胃化痰。

  處方:青蒿6g 黃芩6g 竹茹9g 半夏6g 枳殼6g 陳皮6g 茯苓9g 碧玉散9g(包煎)

  應用:用於瘧疾,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膽囊炎,急性傳染性肝炎,鉤端螺旋體病,大葉性肺炎,偏頭痛,癲癇,糖尿病,鼻竇炎等。

  68.柴胡白虎湯(《重訂通俗傷寒論》)

  病機:邪鬱少陽,少陽陽明合病。

  脈症:往來寒熱,口苦而渴,耳聾,心煩喜嘔,不欲飲食,大便秘結,小便少,苔黃而幹,脈弦數。

  治法:和解清降。

  處方:柴胡9g 生石膏15g 天花粉15g 梗米9g 黃芩6g 知母6g 炙甘草3g 荷葉6g

  應用:用於流行性感冒及敗血症屬少陽陽明同病者。

  69.龍膽瀉肝湯(《醫方集解》)

  病機:溼熱蘊結肝膽。

  脈症:頭痛目赤,脅痛口苦,耳聾耳腫,或見小便混濁,婦女溼熱帶下,舌苔黃膩,脈弦數。

  治法:瀉肝膽實火,清下焦溼熱。

  處方:龍膽草6g 柴胡3g 澤瀉3g 車前子6g 木通3g 生地黃12g 當歸12g 黃芩6g 生甘草3g 山梔子6g。

  應用:用於帶狀皰疹,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急性膽囊炎,尿路感染,急性盆腔炎等。

  70.黃連解毒湯(《外臺秘要》引崔氏方)

  病機:熱毒壅盛三焦。

  脈症:發熱,心煩躁擾,口燥咽乾,失眠,或吐衄發斑以及外科癰腫疔毒,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治法:瀉火解毒。

  處方:黃連9g 黃芩6g 黃柏6g 山梔子9g

  應用:用於敗血症,膿毒血癥,痢疾,肺炎,外科瘡瘍紅腫等。

  71.三石湯(《溫病條辨》)

  病機:暑溼內蘊,瀰漫三焦。

  脈症:身熱面赤,耳聾,頭身困重,胸悶脘痞,或咳痰帶血,下利稀水,小便短赤,不甚渴飲,舌紅赤,苔黃滑。

  治法:清熱利溼,宣通三焦。

  處方:滑石9g 生石膏15g 寒水石9g 杏仁9g 竹茹6g 金銀花9g 通草6g

  應用:用於流行性乙型腦炎(初期),斑疹傷寒(中期)等。

  72.雷氏芳香化濁法(《時病論》)

  病機:溼濁偏盛,困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司。

  脈症:身熱不揚,脘痞腹脹,噁心欲吐,口不渴,渴不欲飲或渴喜熱飲,大便溏洩,小便混濁,舌苔白膩,脈濡緩。

  治法:燥溼化濁。

  處方:藿香葉3g 佩蘭葉3g 陳皮6g 半夏6g 大腹皮3g 厚朴3g 鮮荷葉9g

  應用:用於急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等。

  73.薏苡竹葉散(《溫病條辨》)

  病機:溼熱鬱蒸,外發白胚。

  脈症:身熱身痛,汗出不解,胸脘痞悶,嘔惡便溏,胸腹部發出白胚,舌苔黃膩,脈濡。

  治法:解毒清熱利溼,透邪外達。

  處方:薏苡仁15g 淡竹葉9g 滑石15g 白蔻仁6g 連翹9g 茯苓6g 通草6g

  應用:用於急慢性溼疹。

  74.除溼胃苓湯(《醫宗金鑑》)

  病機:溼熱蘊毒,侵襲肺衛。

  脈症:帶狀皰疹,水泡大小不等,其色黃白,破爛流水,痛甚。

  治法:清熱燥溼。

  處方:蒼朮3g 厚朴3g 陳皮3g 豬苓3g 澤瀉3g 茯苓3g 白朮3g 滑石3g 防風3g 山梔子3g 木通3g 肉桂1g

  應用:用於帶狀皰疹。

  75.茯苓皮湯(《溫病條辨》)

  病機:溼濁久困中焦,上下阻遏氣機。

  脈症:小便不通,熱蒸頭脹神識昏蒙,渴不多飲,身痛嘔逆,脘痞腹脹,舌苔白膩。

  治法:淡滲利溼。

  處方:茯苓皮15g 生薏苡仁15g 豬苓9g 大腹皮9g 通草9g 淡竹葉6g

  應用:用於傷寒、副傷寒,急性腎小球腎炎等。

  76.宣清導濁湯(《溫病條辨》)

  病機:溼濁久羈,邪鬱氣結,腸道傳導失常。

  脈症:神識如蒙,脘痞腹脹,小腹硬滿,大便不通,苔垢膩。

  治法:宣通氣機,清化溼濁。

  處方:豬苓15g 茯苓15g 寒水石18g 蠶砂12g 皂莢子9g

  應用:用於傷寒、副傷寒等。

  77.王氏連樸飲(《隨息居重訂霍亂論》)

  病機:溼熱俱盛,交蒸中焦。

  脈症:發熱,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飲,脘腹痞悶,嘔惡,小便短赤,便溏色黃,苔黃滑膩,脈濡數。

  治法:清熱化溼,凋和腸胃。

  處方:黃連3g 厚朴6g 石菖蒲3g 半夏3g 淡豆豉9g 山梔子9g

  應用:用於黃疸型傳染性肝炎,傷寒、副傷寒,脊髓灰質炎癱瘓前期,溼疹,急性胃腸炎等。

  78.甘露消毒丹(《溫熱經緯》)

  病機:溼熱並重,交蒸釀毒,充斥氣分。

  脈症:發熱口渴,胸痞腹脹,肢酸倦怠,咽腫尿赤,或身目發黃,吐瀉交作,淋濁,舌苔黃膩。

  治法:利溼化濁,清熱解毒。

  處方:滑石18g 茵陳15g 黃芩9g 石菖蒲12g 貝母6g 木通3g 藿香6g 射干6g 連翹6g 薄荷6g 白豆蔻6g

  應用:用於急性胃腸炎,支氣管擴張,急性扁桃體炎,傷寒、副傷寒,黃疸型傳染性肝炎,乙型腦炎,細菌性痢疾,膽囊炎,鉤端螺旋體病,布氏桿菌病,瘧疾,斑疹傷寒,變應性亞敗血症,卡他性結膜炎,脊髓側索硬化性肌萎縮,黴菌性口腔炎等。

  79.昌陽瀉心湯(《重訂霍亂論》)

  病機:溼熱互結,熱重於溼,矇蔽心神。

  脈症:身熱,神志昏蒙,時清時寐,表情淡漠,反應遲鈍,耳聾,時有譫語,舌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化溼,開竅醒神。

  處方:石菖蒲6g 黃芩3g 半夏3g 黃連3g 蘇葉1g 厚朴3g 竹茹9g 竹瀝20ml 生薑汁4滴 枇杷葉30g 蘆根60g

  應用:用於傷寒及副傷寒。

  80.杏仁滑石湯(《溫病條辨》)

  病機:溼熱交蒸,瀰漫三焦。

  脈症:潮熱嘔惡,胸痞滿悶,煩渴下利,汗出尿短,便溏,舌苔灰垢,脈濡數。

  治法:清化三焦溼熱。

  處方:杏仁9g 滑石9g 黃芩6g 橘紅3g 黃連3g 鬱金6g 通草3g 厚朴6g 半夏9g

  應用:用於傷寒、副傷寒,邪在衛分者。

  81.黃芩滑石湯(《溫病條辨》)

  病機:脾蘊溼熱,溼熱膠著。

  脈症:發熱身痛,渴不多飲,或不渴,汗出熱減,繼而復熱,胸脘痞悶,便溏不爽,舌淡黃而滑,脈緩。

  治法:清熱利溼。

  處方:黃芩9g 滑石9g 茯苓9g 大腹皮6g 白豆蔻3g 通草3g 豬苓9g

  應用:用於慢性結腸炎。

  82.芩連二陳湯(《重訂通俗傷寒論》)

  病機:溼熱鬱蒸,三焦氣滯。

  脈症:寒熱交作,頭目眩暈,脘痞腹脹,時作嘔惡,小便不利,舌苔黃膩,脈濡滑。

  治法:分消溼熱,宣通氣機。

  處方:黃芩6g 半夏4g 竹茹6g 赤茯苓9g 黃連3g 陳皮5g 枳實5g 碧玉散9g(包煎) 生薑汁10ml 竹瀝10ml

  應用:用於慢性胃炎,神經官能症,神經衰弱等。

  83.八正散(《和劑局方》)

  病機:溼熱下注,膀胱氣化不利

  脈症:身熱口渴,尿頻尿急,溺時熱痛,淋漓不暢,尿渾色黃,小腹急滿,口燥咽乾,舌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瀉火,利水通淋。

  處方:車前子9g 瞿麥9g 扁蓄9g 滑石9g 山梔子9g 炙甘草9g 木通9g 大黃9g

  應用:用於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繫結石,腎盂腎炎等。

  84.冬地三黃湯(《溫熱經緯》)

  病機:暑熱鬱阻氣分,熱結陰傷。

  脈症:小便短少不利;發熱,口渴無汗,舌乾紅,苔黃燥,脈細數。

  治法:滋陰生津,瀉火解毒。

  處方:麥門冬24g 黃連3g 葦根汁(適量沖服) 玄參12g 黃柏3g 黃芩3g 生地黃12g 金銀花(適量沖服) 生甘草3g

  應用:用於流行性出血熱,散發性腦炎等。

  85.增液湯(《溫病條辨》)

  病機:陽明溫病津液不足,腸燥便秘。

  脈症:大便秘結,口燥咽乾而渴,或頭昏腹脹,舌紅少津,無苔或苔焦燥,脈細。

  治法:滋陰清熱,潤燥通便。

  處方:玄參15g 麥門冬12g 生地黃12g

  應用:用於習慣性便秘,結腸過敏,腸結核,慢性胰腺炎,痔瘡,乙型腦炎,肺炎,鼻出血,牙周炎,放射治療所致口腔反應等。

  86.宣痺湯(《溫病條辨》)

  病機:溼鬱筋脈,肺衛失宣。

  脈症:發熱,四肢關節灼痛,有汗,口渴,胸脘痞悶,小便短,舌紅,苔微黃,脈滑數。

  治法:宣痺,清熱,利溼。

  處方:枇杷葉6g 鬱金6g 射干3g 通草3g 淡豆豉6g

  應用:用於流行性感冒。

  87.防癱湯(《傳染病證治從新》)

  病機:溼熱外侵,肺胃同病。

  脈症:發熱,多汗,頭痛倦怠,咽痛咳嗽,納呆,噁心嘔吐,大便溏薄,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疏表瀉熱,除溼扶正。

  處方:麻黃4g 柴胡9g 紫草12g 黃柏9g 蒲公英20g 地丁15g 黃精15g

  應用:用於脊髓灰質炎前驅期。

  88.勝癱湯(《傳染病證治從新》)

  病機:溼熱傷絡,氣陰兩傷。

  脈症:神疲乏力,肢體痿軟,筋脈弛張,舌紅少津,苔微黃,脈細數。

  治法:清熱化溼,扶正補虛。

  處方:桑寄生15g 靈芝15g 人參3g 紫花地丁15g 黃柏15g 水牛角15g 鱉甲9g 沙參9g 黃精15g

  應用:用於脊髓灰質炎癱瘓期。

  89.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生地,玄參方(《溫病條辨》)

  病機:熱毒熾盛,氣營兩燔。

  脈症:壯熱,口渴,頭痛,煩躁不安,肌膚髮斑,舌苔黃,脈數。

  治法:辛寒清氣,涼營解毒(氣營兩清)

  處方:生石膏30g 知母12g 玄參12g 生地黃18g 麥門冬18g

  應用:用於重型流感,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敗血證等。

  90.化斑湯(《溫病條辨》)

  病機:陽明熱毒,內鬱營血,外鬱肌表。

  脈症:壯熱口渴,頭痛,心煩躁擾,肌膚髮斑,甚或吐血,衄血,舌絳,苔黃燥,脈數。

  治法:清熱化斑,涼血解毒。

  處方:生石膏30g 知母12g 生甘草9g 玄參9g 犀角6g(水牛角9g代) 粳米30g

  應用:用於猩紅熱,麻疹,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紫斑等。

  91.清瘟敗毒飲(《疫疹一得》)

  病機:瘟疫熱毒,充斥內外,氣血兩燔。

  脈症:大熱渴飲,頭痛如劈,乾嘔狂躁,神昏譫語,視物昏瞀,或發斑疹,或吐血衄血,四肢抽搐或厥逆,舌絳唇焦,脈沉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瀉火。

  處方:生石膏18g 生地黃12g 犀角3g(水牛角9g代) 黃連9g 山梔子9g 桔梗6g 黃芩6g 知母12g 赤芍藥15g 玄參6g 連翹3g 炙甘草6g 牡丹皮9g 淡竹葉9g

  應用:用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熱,急性全身化膿性感染,化膿性髖關節炎,鉤端螺旋體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腺病毒肺炎,白塞氏綜合徵,麻疹,剝脫性皮炎等。

  92.涼營清氣湯(《丁甘仁醫案》)

  病機:邪毒化火,燔灼氣血。

  脈症:咽喉紅腫糜爛,丹痧密佈,紅暈如斑,赤紫成片,狀如楊梅,脈細數。

  治法:清氣涼營(血),解毒救陰。

  處方:犀角1.5g(水牛角9g代替) 石斛3g 山梔子6g 牡丹皮6g 鮮生地黃3g 薄荷3g 黃連3g 赤芍藥6g 玄參9g 生石膏24g 連翹9g 生甘草9g 淡竹葉30片 白茅根30g 蘆根30g

  應用:用於猩紅熱。

  93.羚角鉤藤湯(《重訂通俗傷寒論》)

  病機:熱邪內陷,深入厥陰,熱盛動風。

  脈症:頭暈脹痛,手足躁擾,高熱不退,煩躁狂亂,神昏痙厥,舌絳而幹,脈弦數。

  治法:清熱開竅,化痰解毒。

  處方:羚羊角6g 桑葉6g 貝母12g 生地黃15g 鉤藤9g 菊花9g 白芍藥9g 茯苓9g 竹茹15g 生甘草3g

  應用:用於高血壓病及高血壓腦病,乙型腦炎,腦血管意外,中毒性麻疹,妊娠子癇等。

  94.流腦協定方(《傳染病實用方》)

  病機:溫熱毒邪內盛,引動肝風。

  脈症:身熱壯盛,頭暈脹痛,手足躁擾,甚則狂亂,神昏,全身抽搐,牙關緊閉,頸項強直,舌幹絳,脈弦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肝息風。

  處方:龍膽草6g 鉤藤15g 全蠍5只 連翹15g 石決明30g 忍冬藤15g 黃芩6g 山梔子12g 殭蠶9g 蒲公英12g 赤芍藥6g

  應用:用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95.清營湯(《溫病條辨》)

  病機:熱結心營,營陰受損。

  脈症:身熱夜甚,心煩躁擾,斑疹隱隱,咽乾不渴,時有譫語,舌紅苔薄或無苔,脈細數。

  治法:清營洩熱,養陰生津。

  處方:犀角3g(水牛角15g代) 生地黃15g 玄參9g 竹葉心3g 麥門冬9g 丹參6g 黃連6g 金銀花9g 連翹6g

  應用:用於各種急性傳染病或非傳染病極期有出血傾向者,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敗血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毒性心肌炎,大葉性肺炎,登革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症(川崎氏病),惡性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感染性休克,術後膽道殘餘結石,藥物性皮炎等。

  96.清宮湯(《溫病條辨》)

  病機:邪陷心包,營陰耗損。

  脈症:身熱肢厥,神昏譫語,舌紅絳,脈細數。

  治法:清心營,養心陰。

  處方:玄參心9g 蓮子心3g 竹葉捲心6g 連翹心6g 水牛角9g 麥門冬9g

  應用:用於熱病神昏,急性重症肝炎和亞急性重症肝炎,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敗血症等。

  97.神犀丹(《溫熱經緯》)

  病機:暑熱燔灼血分,內陷心包,風動痰生。

  脈症:灼熱躁擾,斑疹密佈,神昏譫語或譫妄,吐血,衄血,便血,或四肢抽搐,角弓反張,喉中痰鳴,舌絳苔焦。

  治法:涼血解毒,清心開竅。

  處方:水牛角 石菖蒲 黃芩 金汁 連翹 生地黃 金銀花 板藍根 淡豆豉 玄參 天花粉 紫草(成藥,配製從略)

  應用:用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暴發型),急性或亞急性重症肝炎,流行性乙型腦炎,鉤端螺旋體病,大葉性肺炎,麻疹,赤遊丹等。

  98.導赤清心湯(《通俗傷寒論》)

  病機:心營熱盛,下移小腸。

  脈症:發熱,日輕夜重,心煩不寐,口乾,渴不欲飲,小便短赤熱痛,舌絳,脈細數。

  治法:清心涼營,清瀉小腸。

  處方:生地黃18g 茯神6g 木通3g 麥門冬3g 牡丹皮6g 益元散9g(包煎) 淡竹葉6g 蓮子心30g 燈芯20支 童便5ml

  應用:用於泌尿系感染,小兒夜啼等。

  99.安宮牛黃丸(《溫病條辨》)

  病機:熱邪內陷心包,痰熱蒙閉心竅。

  脈症:高熱煩躁,神昏譫語,不省人事,驚厥,中風偏癱,便閉,

  舌紅或絳,脈數。

  治法:清熱開竅,豁痰解毒。

  處方:牛黃 鬱金 犀角 黃連 硃砂 冰片 麝香 珍珠 山梔子 雄黃 黃芩 金箔 (成藥,配製從略)

  應用:用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各種急性病引起的高熱,腦血管意外,乙型腦炎,急性脊髓灰質炎,急性肝昏迷,中毒性肺炎,中毒性痢疾,傷寒、副傷寒,小兒高熱驚厥,顱腦損傷,癲癇等。

  100.紫雪丹(《和劑局方》)

  病機:熱陷心營,動風閉竅。

  脈症:身熱肢厥,神昏譫語,舌蹇,煩躁,口渴唇焦,尿赤,便閉,舌紅絳,脈細數。

  治法:清營開竅,鎮痙息風。

  處方:滑石 石膏 磁石 寒水石 羚羊角 青木香 犀角 沉香 丁香 升麻 玄參 炙甘草 芒硝 硝石 麝香 硃砂 黃金 (成藥,配製從略)

  應用:用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腦溢血,各種急性傳染性疾病,急性亞急性重症肝炎,過敏性哮喘,麻疹合併肺炎,傷寒,精神分裂症,藥物性皮炎,癲癇等。

  101.蘇合香丸(《和劑局方》)

  病機:寒溼穢濁阻遏氣機,矇蔽心竅。

  脈症:突然昏倒,牙關緊閉,不省人事,或胸悶脘痞,腹痛面青,欲吐瀉不得,小便不通,舌苔白膩。

  治法:芳香開竅,闢穢化濁。

  處方:白朮 青木香 (水牛角代) 硃砂 沉香 麝香 訶子 白檀香 安息香 丁香 蓽菝 香附 冰片 蘇合油 乳香 (成藥,配製從略)

  應用:用於中暑,乙型腦炎,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膽道蛔蟲症,癔病性昏厥,精神分裂症,一氧化碳中毒,木薯中毒,腦震盪,癲癇等。

  102.牛黃清心丸(《痘疹世醫心法》)

  病機:溫邪內陷,邪陷心包。

  脈症:神昏譫語,身熱,煩躁不安,以及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

  治法:清熱解毒,開竅安神。

  處方:黃連15g 黃芩9g 山梔子9g 鬱金6g 硃砂3g 牛黃0.75g 共研細末,臘雪調麵糊丸。

  應用:用於急性或亞急性重症肝炎,小兒驚厥,中風竅閉等。

  103.犀角地黃湯(《備急千金要方》)

  病機:血分熱盛,迫血妄行。

  脈症:身熱夜甚,躁擾昏狂,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婦女月經量多,漱水不欲咽,胸中煩痛,大便黑而易解,舌深絳起刺,脈數。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散瘀。

  處方:生地黃30g 芍藥12g 牡丹皮9g 犀角3g(水牛角15g代)

  應用:用於急性傳染病有出血傾向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流行性出血熱,急性白血病及敗血症,再生障礙性貧血,鉤端螺旋體病,肺結核大咯血,口腔惡性壞死性潰瘍,官竅急性出血,出血性毛細血管中毒症,月經先期等。

  104.犀地清絡飲(《通俗傷寒論》)

  病機:熱熾營中,邪閉心包,血絡瘀滯。

  脈症:發熱夜甚,神昏譫語,漱水不欲咽,舌絳無苔,望之若干,捫之尚潤,或紫晦而潤。

  治法:清營洩熱,開竅通瘀。

  處方:水牛角9g 牡丹皮6g 連翹6g 生地黃3g 赤芍藥6g 桃仁6g 生薑汁2滴 淡竹瀝15ml

  應用:用於夏秋季節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腦炎,鉤端螺旋體病等。

  105.桃仁承氣湯(《溫病條辨》)

  病機:熱毒內陷血分,熱搏血瘀,蓄於下焦。

  脈症:少腹堅滿,按之疼痛,小便自利,大便色黑,神志如狂,舌紫絳,脈沉實。

  治法:攻下洩熱,涼血逐瘀。

  處方:大黃15g 芒硝6g 桃仁9g 赤芍藥9g 牡丹皮9g 當歸9g

  應用:用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肝硬化,痛經,閉經,流產後胎盤滯留等。

  106.阿膠黃芩湯(《通俗傷寒論》)

  病機:肺燥腸熱,灼傷脈絡。

  脈症:初起喉癢乾咳,繼則因咳甚而痰黏帶血,胸脅牽痛,腹部灼熱,大便洩瀉,舌紅,苔薄黃而幹,脈數。

  治法:清熱止血,潤肺清腸。

  處方:阿膠9g 黃芩9g 杏仁6g 桑白皮6g 白芍藥3g 甘草9g 車前草3g 甘蔗1.5g

  應用:用於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等。

  107.透疹涼解湯(《中醫兒科學》)

  病機:熱甚迫血,肌膚髮疹。

  脈症:高熱,口渴,心煩不寧,疹色鮮紅或紫暗,疹點較密,小便黃少,舌紅苔黃。

  治法:清熱解毒。

  處方:桑葉9g 菊花9g 薄荷6g 連翹9g 牛蒡子9g 赤芍藥9g 蟬蛻16g 紫花地丁9g 黃連3g 紅花6g

  應用:用於風疹屬氣血同病者。

  108.連梅湯(《溫病條辨》)

  病機:暑溫後期,暑熱久羈,傷及心腎,水火不濟。

  脈症:身熱煩躁,口渴引飲,肢體麻痺,舌紅絳,苔黃燥,脈細數。

  治法:清熱開竅,化痰解毒。

  處方:黃連6g 烏梅9g 麥門冬9g 生地黃9g 阿膠6g(烊化)

  應用:用於急性胃腸炎,乙型腦炎等。

  109.青蒿鱉甲湯(《溫病條辨》)

  病機:陰液虧損,邪熱未盡,深伏陰分。

  脈症:夜熱早涼,熱退無汗,形瘦乏力,口乾渴,舌紅少苔,脈細略數。

  治法:滋陰清熱,搜邪透絡。

  處方:青蒿6g 鱉甲15g 生地黃12g 知母6g 牡丹皮9g

  應用:用於重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病毒性腦炎,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肺結核,不明原因的低熱,慢性腎盂腎炎,腎結核,結核性盆腔炎,肝膿瘍,婦科手術後低熱等。

  110.黃連阿膠湯(《溫病條辨》)

  病機:心火亢盛,腎陰耗損。

  脈症:身熱,手足心熱,盜汗,心煩不得臥,舌紅苔薄黑而幹,脈細數。

  治法:育陰清熱。

  處方:黃連12g 黃芩6g 阿膠9g 白芍藥3g 雞子黃2枚

  應用:用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神經衰弱,肝硬化,肝昏迷,細菌性痢疾,流行性乙型腦炎,傷寒、副傷寒等。

  111.加減復脈湯(《溫病條辨》)

  病機:溫病後期,熱毒久羈,灼傷真陰。

  脈症:低熱面紅,咽乾齒黑,舌幹絳,手足心熱甚於手足背,口乾,或顴紅心悸,或神倦耳聾,脈虛數結代。

  治法:滋陰潤燥,清熱生津。

  處方:炙甘草6g 生地黃18g 生白芍藥18g 麥門冬15g 阿膠12g(烊化) 麻仁9g

  應用:用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病毒性腦炎,結核性腦膜炎,乙型腦炎,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絞痛等。

  112.三甲復脈湯(《溫病條辨》)

  病機:熱灼真陰,虛風內動。

  脈症:手足蠕動,甚或手足抽搐,形瘦神倦,肢厥,心慌有空虛感,齒黑唇裂,舌幹光絳,脈虛細。

  治法:滋陰清熱,潛陽息風。

  處方:炙甘草18g 生地黃18g 生甘草18g 麥門冬15g 生牡蠣15g 阿膠9g(烊化) 生鱉甲24g 麻仁6g 生龜板12g

  應用:用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病毒性腦炎,結核性腦膜炎,重症流感,乙型腦炎等。

  113.大定風珠(《溫病條辨》)

  病機:氣陰兩傷,正氣欲脫。

  脈症:汗多氣短,神疲口渴,體倦懶言,咽乾舌燥,或乾咳,自汗;或心悸失眠,舌質嫩紅,少苔,脈細無力。

  治法:滋液填陰,柔肝息風。

  處方:炙甘草12g 生地黃18g 生白芍藥18g 麥門冬18g 生牡蠣12g 麻仁6g 生鱉甲12g 阿膠9g 生龜板12g 五味子6g 雞子黃2枚

  應用:用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病毒性腦炎,結核性腦膜炎,重症流感,乙型腦炎,震顫性麻痺,肝豆狀核變性,急性腎功能衰竭,放療後舌痿縮等。

  114.一貫煎(《柳州醫話》)

  病機:肝腎陰虛,肝鬱不舒。

  脈症:面容憔悴,顴紅,頭眩目幹,咽乾口燥,腰膝痠軟,五心煩熱,胸脘脹痛,脅痛吐酸,或見口苦,暖氣,舌紅少津,脈虛弦。

  治法:滋養肝腎,疏肝理氣。

  處方:沙參9g 麥門冬9g 當歸9g 生地黃30g 枸杞子12g 川楝子6g

  應用:用於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胃潰瘍,神經衰弱,高血壓,肋膜炎,慢性睪丸炎等。

  115.沙參麥門冬湯(《溫病條辨》)

  病機:熱病恢復期,餘熱未淨,肺胃陰傷。

  脈症:咽乾少痰,口渴,身熱不甚或不發熱,痰少而粘,口鼻乾燥,舌紅少苔,脈細。

  治法:清養肺胃,生津潤燥。

  處方:沙參9g 玉竹6g 麥門冬9g 天花粉6g 生扁豆6g 桑葉6g

  應用:用於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氣管炎,大葉性肺炎,麻疹,肺結核,風疹,百日咳,猩紅熱等。

  116.益胃湯(《溫病條辨》)

  病機:溫病後期,邪熱已退,胃陰受傷。

  脈症:低熱,口燥咽乾,口渴,舌紅少苔,脈細略數。

  治法:滋陰養胃。

  處方:沙參9g 麥門冬15g 冰糖3g 生地黃15g 玉竹6g

  應用:用於咽炎等。

  117.清絡飲(《溫病條辨》)

  病機:暑溼餘邪未淨,蒙擾清竅。

  脈症:低熱,口渴不甚,頭目不清,昏眩微脹,舌淡紅,苔薄白。

  治法:清化暑溼餘邪。

  處方:荷葉6g 金銀花6g 西瓜皮6g 扁豆花3g 絲瓜皮6g 竹葉6g

  應用:夏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腸炎,鉤端螺旋體病,夏季熱,乙型腦炎等恢復期。

  118.薛氏五葉蘆根湯(《溼熱病篇》)

  病機:溫病後期,餘邪未淨,矇蔽清陽,脾胃失健。

  脈症:脘中微悶,知飢不食,身有微熱,食少或食人即吐,或大便溏薄,苔薄膩,脈緩。

  治法:輕清芳化,清利餘邪,健脾和胃。

  處方:藿香葉、薄荷葉、鮮荷葉、佩蘭葉、枇杷葉、蘆根、冬瓜仁各9g

  應用:用於傷寒、副傷寒,鉤端螺旋體病,慢性腎炎,消化性潰瘍,胃腸神經官能症,胃粘膜脫垂症,腸結核等。

  119.薛氏參麥湯(《溼熱病篇》)

  病機:溼熱餘邪未淨,胃陰受損,脾肺氣弱。

  脈症:身熱不甚,神疲倦語,不思食,小便短少,唇齒幹,舌紅苔少。

  治法:甘寒養胃,甘淡實脾補肺。

  處方:人參3g 麥門冬9g 生谷芽9g 木瓜9g 鮮蓮子6g 炙甘草3g

  應用:用於傷寒、副傷寒;鉤端螺旋體病,胃腸神經官能證等恢復期。

  120.薛氏扶陽逐溼湯(《溼熱病篇》)

  病機:溼從寒化,寒溼重傷脾腎陽氣。

  脈症:身冷,汗洩,胸痞,口渴,苔白膩,脈細數。

  治法:補氣扶陽逐溼。

  處方:人參6g 附子6g 益智仁6g 白朮12g 茯苓12g

  應用:用於傷寒、副傷寒,鉤端螺旋體病,胃腸神經官能症等恢復期。

  121.三才湯(《溫病條辨》)

  病機:邪熱雖退,氣陰兩傷。

  脈症:氣短神疲,胃納不馨,寐寢不安,口燥咽乾,舌紅少苔,脈弦數。

  治法:益氣養陰。

  處方:人參9g 天門冬6g 生地黃15g

  應用:用於乙型腦炎後期。

  122.五汁飲(《溫病條辨》)

  病機:燥邪不甚,肺胃陰傷。

  脈症:身熱不甚或不發熱,乾咳,痰少而粘,咽乾鼻燥,口舌乾燥,口渴,舌紅少苔,脈細。

  治法:滋養肺胃,生津潤燥。

  處方:梨汁、荸薺汁、葦根汁、麥門冬汁、藕汁,各藥適量應用:用於上呼吸道感染恢復期,急性支氣管炎恢復期,大葉性肺炎恢復期,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病,食管癌等。

  123.七鮮育陰湯(《重訂通俗傷寒論》)

  病機:肺胃熱毒已解,胃陰耗傷。

  脈症:身熱已退,口渴欲飲,不欲食,咽乾,目乾澀,唇乾紅,舌幹少津,無苔或少苔,脈細弦數。

  治法:滋養胃陰。

  處方:鮮生地黃15g 鮮石斛12g 鮮茅根15g 鮮稻穗15g(可用生谷芽15g代之) 鮮梨汁(適量沖服) 鮮蔗汁(適量沖服) 鮮枇杷葉9g

  應用:用於顏面丹毒,流行性腮腺炎恢復期。

  124.清咽養營湯(《疫喉淺論》)

  病機:熱毒已減,陰津耗損。

  脈症:咽喉腐爛後,咽喉疼痛,低熱,口乾唇燥,皮膚乾燥,舌紅而幹,脈細數。

  治法:滋陰生津,兼清餘熱。

  處方:西洋參9g 生地黃9g 茯神9g 麥門冬9g 玄參12g 知母9g 炙甘草3g

  應用:用於猩紅熱恢復期,各種口腔炎等。

  125.生脈散(《內外傷辨惑論》)

  病機:氣陰兩傷,正氣欲脫。

  脈症:汗多氣短,神疲口渴,體倦懶言,咽乾舌燥,或乾咳,或心悸、失眠,舌質嫩紅,少苔,脈細無力。

  治法:益氣生津,斂陰止汗。

  處方:人參9g 麥門冬15g 五味子6g

  應用:用於流行性感冒,急慢性支氣管炎,大葉性肺炎,流行性出血熱,感染性休克,肺結核,心律不齊,心動過速,病竇綜合徵,心源性哮喘,神經衰弱,中暑,卵巢及子宮等手術後併發症,克山病等。

  126.獨參湯(《十藥神書》)

  病機:溫病邪熱,損傷血絡,氣血俱脫。

  脈症:出血過多,神情淡漠,氣短乏力,頭暈,甚或暈厥,汗出肢冷,面色蒼白,舌淡無華,脈細數。

  治法:益氣固脫。

  處方:人參9g

  應用:用於傷寒、副傷寒,鉤端螺旋體病等導致出血過多、休克者,休克型肺炎,心力衰竭,休克,各種大出血等。

  127.參附湯(《婦人大全良方》)

  病機:元氣大虧,陽氣暴脫。

  脈症:四肢逆冷,汗出淋漓,面色蒼白,神疲嗜臥,頭暈氣短,呼吸微弱,舌淡而潤,脈微欲絕。

  治法:回陽、益氣、固脫。

  處方:人參12g 附子12g

  應用:用於各種原因導致的休克。

  128.人參烏梅湯(《溫病條辨》)

  病機:久痢不愈,氣陰兩傷,

  脈症:形體消瘦,神疲乏力,倦怠少氣,口乾口渴,微熱微咳,舌淡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益氣養陰,扶正止痢。

  處方:人參9g 蓮子15g 炙甘草9g 烏梅12g 木瓜9g 山藥12g

  應用:用於慢性細菌性痢疾。

  129.駐車丸(《備急千金要方》)

  病機:溼熱鬱結,耗陰傷血。

  脈症:外痢不愈,形體消瘦,神疲乏力,顴紅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育陰清熱,和血止痢。

  處方:黃連9g 乾薑6g 當歸9g 阿膠9g(烊化)

  應用:用於痢疾日久,耗陰傷血者。

  130.托里舉斑湯(《溫疫論》)

  病機:正虛邪陷,斑疹陷沒。

  脈症:高熱忽降,斑疹隱沒,呼吸短促,脘腹痞悶,循衣撮空,脈沉細。

  治法:扶正升斑。

  處方:升麻1.5g 白芷2g 柴胡2g 炮山甲6g 白芍藥3g 當歸3g

  應用:用於流行性斑疹傷寒。

  131.托里消毒飲(《醫宗金鑑》)

  病機:正虛邪戀,邪毒稽留。

  脈症:低熱不退,經久不愈,形寒肢冷,面白無華,氣短懈怠,自汗,食少,舌淡白,脈虛無力。

  治法:溫陽益氣,托里敗毒。

  處方:黨參15g 黃芪24g 附片15g 白朮9g 山藥15g 當歸15g 白芍藥9g 川芎9g 金銀花藤24g 連翹15g 白芷9g 皂角刺15g 穿山甲9g 炙甘草9g 白花蛇舌草15g

  應用:用於敗血症屬正虛邪戀者。

  132.抗白喉合劑(《古今名方》)

  病機:感受疫毒。

  脈症:頭痛,口渴,咽喉紅腫疼痛,或有點狀糜爛,肌膚丹痧隱現。

  治法:養陰利咽,清熱解毒。

  處方:生地黃9g 玄參15g 麥門冬9g 黃芩18g 連翹18g

  應用:用於白喉,猩紅熱,急性咽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

  133.養陰清肺湯(《重樓玉鑰》)

  病機:陰虛蘊熱,復感疫毒。

  脈症:喉間起白如腐,不易拔去,咽喉腫痛,病起發熱,鼻幹唇燥,呼吸有聲,喘促氣逆,脈數。

  治法:養陰清肺。

  處方:生地黃6g 麥門冬4g 炙甘草3g 玄參6g 貝母3g 牡丹皮3g 薄荷3g 白芍藥3g

  應用:用於白喉,陰虛有熱者,陰虛咳嗽等。

  134.神仙活命湯(《白喉治法抉微》)

  病機:疫毒傷陰。

  脈症:壯熱口渴,面紅目赤,咽部紅腫,喉間白腐滿布,不易拭去,聲音嘶啞,呼吸氣粗,口中臭,苔黃膩,脈數。

  治法:瀉火解毒,清熱養陰。

  處方:龍膽草6g 玄參24g 馬兜鈴9g 生石膏15g 板藍根9g 白芍藥9g 黃柏5g 甘草3g 生地黃30g 瓜蔞9g 山梔子6g

  應用:用於白喉陰虛燥熱者。

  135.白虎青龍湯(《白喉條辨》)

  病機:風熱疫毒,上攻咽喉。

  脈症:發熱,咽喉紅腫疼痛,並有白膜附著,不易拭去,吞嚥困難,咽乾口渴,初起時痰多,舌紅苔白或黃微膩、脈數。

  治法:清熱解毒,養陰化痰。

  處方:生石膏15g 木通6g 貝母9g 桑葉9g 連翹9g 牛蒡子9g 板藍根15g 金銀花9g 蟬蛻6g 麥門冬9g 生地黃15g 黃芩9g

  應用:用於白喉。

  136.銀花四君子湯(《時疫白喉捷要》)

  病機:溫病後期,氣虛邪戀。

  脈症:喉間白膜已去,仍低熱乏力,神疲氣短,乾咳少痰,舌淡苔白而淨,脈細。

  處方:黨參6g 白朮6g 茯苓6g 炙甘草3g 金銀花9g 何首烏6g 桑葉6g

  應用:用於白喉後期,氣陰兩虛者。

  137.四獸飲(《景嶽全書•古方八陣》引《簡易方》)

  病機:脾胃氣虛,痰溼結聚,發為勞瘧。

  脈症:瘧久不愈,寒熱時作,遇勞加重,倦怠無力,面色萎黃,納呆,自汗,舌淡,脈細無力。

  治法:益氣健脾,化痰抗瘧。

  處方:半夏、茯苓、人參、草果、陳皮、甘草、烏梅、白朮、生薑、大棗各等分。

  應用:用於瘧疾屬氣虛者。

  138.何人飲(《景嶽全書•新方八陣》)

  病機:瘧久不愈,損傷氣血。

  脈症:瘧疾日久,寒熱時作,發無定時,每遇勞累誘發,伴倦怠無力,面色萎黃,納谷不香,自汗,舌淡,脈細無力。

  治法:補氣血,治虛瘧。

  處方:何首烏15g 人參3g 當歸6g 陳皮6g 生薑3片

  應用:用於瘧疾日久,氣血虧虛者。

  139.金鑰匙(《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病機:邪毒外襲肌表,內侵肺胃。

  脈症:初起憎寒發熱,繼則壯熱煩渴,咽喉紅腫疼痛,肌膚斑疹隱隱,苔白或有珠狀突起,舌紅,脈數。

  治法:清熱退腫。

  處方:焰硝45g 硼砂15g 冰片1g 白殭蠶0.3g 上方研細調勻,每次1.5g吹入喉中。

  應用:用於猩紅熱初起,咽緱紅腫未潰者。

  140.錫類散(《金匱翼》)

  病機:溫熱時毒,壅結氣分。

  脈症:咽喉紅腫腐爛,煩躁,口渴,發熱,舌紅赤有球,或肌膚丹痧顯露,苔黃燥,脈洪數。

  治法:清熱解毒,去腐生新。

  處方:象牙屑0.9g 珍珠0.9g 青黛1.8g 冰片0.09g 壁錢20個 西牛黃0.15g 焙指甲0.15g 共研細末,密裝,每用少許吹於患處。

  應用:用於急性扁桃體炎,咽炎,喉炎,急性會厭炎(吹於患處),口腔炎,喉炎,潰瘍(吹於患處),慢性菌痢、慢性結腸炎(內服或灌腸)等。

  141.三黃二香散(《溫病條辨》)

  病機:肺胃熱毒,上攻頭面。

  脈症:始起憎寒發熱,頭面紅腫,或伴咽喉疼痛,繼則熱勢益增,口渴引飲,煩躁不安,頭面熱腫,舌赤苔黃,脈數實。

  治法:清火解毒,消腫止痛。

  處方:黃連30g 黃柏30g 大黃30g 乳香15g 沒藥15g

  外用:研細茶調敷於患處。

  應用:用於顏面丹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熱(低血壓休克期),敗血症,糖尿病,艾滋病等。

  142.玉樞丹(《溫熱經緯》)

  病機:穢濁疫癘,鬱閉於裡,矇蔽清竅。

  脈症:溫疫,溼濁,痰食矇蔽清竅,出現驚癇,癲狂,神昏,痙厥等症。

  治法:芳香闢穢,化痰開竅解毒。

  處方:成藥(含山慈菇、五倍子、續隨子、雄黃、硃砂、大戟、麝香等),每服3g。

  應用:用於流行性腦膜炎的治療和預防,賁門痙攣,急性胃炎,食道腫瘤,流行性腮腺炎,蜂蟲咬傷,小兒癲癇等。

《問中醫幾度秋涼》在線閱讀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在線閱讀(小郎中學醫記)

中醫在線視頻課程

中醫二十八脈及全部脈象(動態圖解)

高清舌診圖譜(收藏)

關注公眾號:中醫寶典 杏林醫典 岐黃寶典 懸壺寶典 祖國醫學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

中醫經典白話精解叢書(全七冊)免費下載

民國名醫著作精華叢書(全21冊)免費下載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中醫實用技術叢書(全10卷 高清版)免費下載

                                               .

更多內容盡在【中醫寶典】文章排行彙總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