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時代的3大超級工程,令人嘖嘖稱奇,至今都還在使用

毛主席時代的3大超級工程,令人嘖嘖稱奇,至今都還在使用

新中國建立之初,國家是一窮二白、百廢待興,事事都要從頭做起,一步一步謀發展。但在毛主席的帶領下,全國人民團結一心鼓足幹勁大搞建設、生產,很快便讓人民政權擺脫了貧困、落後的現狀,有了一定的起色。你可能想象不到,在毛主席時代,中國憑藉著集體的力量,建設了三個超級工程,它們至今仍在被使用。

這第一個工程便是武漢長江大橋,其全長超過一千五百米,橫亙在長江之上,連接武漢三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極具實用性,歷經數十年風雨仍舊堅挺,至今仍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實在武漢建設跨江大橋的構想早在清末就已經被提出了,中央政府曾一度請日本的專家到武漢做實地考察,研討建橋的可行性。

專家認為造橋確實有難度,但可以一試,就是費用有點貴,需要將近2百萬兩白銀,後期保養費用需要另算。此時的清朝已經日薄西山,連列強的賠款都快還不起了,哪裡還有錢去造橋呢,於是該工程也就自然而然被擱置了。北洋政府建立後,袁世凱曾兩度派遣美國的橋樑工程師到武漢做實地勘察,想要把建造跨江大橋一事落實到位。

但遺憾的是,不久之後,國內便再起烽煙,袁世凱忙於打仗,無暇再理會其他的事情,造橋計劃便再次被擱置。直到建國後的1950年,經由國務院批准,跨江大橋正式被列入到國家發展規劃項目中,1955年,在經過蘇聯專家的測算與估量之後,橋樑的建造詳細方案最終被敲定了下來。

同年,黨中央開始準備造橋材料,軍委開始動員工程兵部隊進駐武漢,隨時準備破土動工。1956年,工程正式啟動,施工人員在缺乏機械輔助的情況下,靠著人工一點一點找基點、打深樁、鋪橋面,期間通過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克服了重重難關,最終經過7個月的艱苦奮戰,圓滿完成了工程,當年10月中旬,橋樑正式通車。往後數十年間,大橋先後經歷過3次大修和升級,現如今已然成為了武漢的地標建築之一,外地的遊客去鄂地旅遊,必然要去橋邊打卡拍照。

第二個工程便是紅旗渠,它位於河南境內,基幹全長60餘公里,輻射面積達到4.6萬畝,解決了數百萬老百姓的吃水、用水問題。紅旗渠的建設初衷是為了緩解豫北的乾旱,解決農業灌溉問題,增加糧食產量。上級政府為了落實這一工程,動員了數萬群眾參與建設。

最終在耗資數十萬元,歷時10餘年,削平了數座大山,填平了數座溝壑之後,終於修通了灌渠,將外地的水源引入到豫北,解決了當地生產、生活用水稀缺的窘境。不過為了修這條灌渠,豫北人民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有數十名群眾在施工途中不幸犧牲,其中年紀最大的已然60餘歲,而年紀最小的方才17歲,還未成年!

最後一項工程是沱江大橋,其位於四川,興建於上世紀60年代,長度約有一里,建造材料為混凝土加磚石。這座大橋原本並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從做工到形制都顯得“平平無奇”。直至1992年,一輛運載著化學品的卡車在通過該橋的時候發生了劇烈爆炸,強大的衝擊波瞬間將橋周圍的樹木折斷,有不少人家的窗戶玻璃也被震碎。

但令人驚奇的是,沱江大橋在此次事故中居然只受了輕微損傷,稍作修復便又恢復了通車。次年,一輛運載著烈性炸藥的卡車在通過此橋時再次發生爆炸,但大橋仍舊巋然不動,主結構沒有受到一丁點損害。1995年,當地政府對大橋進行了修復和改造,加寬了橋面的同時,提高了載荷能力,2015年又再度對其進行了升級,原有的雙車道被擴展為4車道,運載量也提高了一倍多,極大緩解了主城區的交通擁堵狀況。

在上個世紀,中國的科技還不發達,生產力水平也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人民政權的發展之路困難重重。但這並沒有嚇倒中國人民,大家在黨中央的帶領下,眾志成城,攜手並進,咬牙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突破了一道又一道阻礙,最終完成了基礎建設,擺脫了貧困的現狀。至80年代,經濟體制改革政策全面實行之後,中國的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一躍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超大經濟體,實現了振興與繁榮!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