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世界衛生大會 | 忙碌的“中國身影”,受關注的“中國方案”

第76屆世界衛生大會開幕後,連日來,不同膚色、不同體形、不同穿衣風格的各國代表在瑞士日內瓦萬國宮穿梭,彼此不認識不要緊,一聲招呼之後,健康就是共同的話題。在會場內外,中國代表團成員經常能“邂逅”各種迎面而來的熱情問候,回答並儘可能詳細講解有關中國衛生健康工作的提問。明媚的陽光、自信的笑容以及彼此有力的握手,成了萬國宮內外一道亮麗的風景。積極推進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中國代表團帶著誠意而來,毫無保留地分享了自身的經驗,並帶來了促進全人類生命健康安全的中國方案。

在國際舞臺自信展示成績

“預防和控制非傳染性疾病的能力建設”是本次世衛大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各國代表好奇,有著14億多人口的中國如何解題?

在公開發言、會後交流場合,面對頻繁的提問,中國代表團成員、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以及“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制定並全面實施了慢性病綜合防治策略。中國堅持預防為主、醫防結合,推動構建全人群、全生命週期、全流程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務體系,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

在國際舞臺自信展示成績,推動各國代表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在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多個領域實施專項行動,形成多病共防、多病共管的慢性病防治政策體系;以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建設為抓手,加強地方政府對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領導,推動多部門協作,完善防控措施,全面提升防控成效;不斷完善慢性病與營養監測、腫瘤隨訪登記、死因監測等慢性病相關監測體系,全面監測國家重大慢性病發病、患病、死亡狀況和危險因素流行水平及其變化趨勢,為制定完善衛生健康領域相關政策提供依據;在國家和省、市、縣層面全面實施重點癌症早診早治、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慢阻肺高危篩查和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等重大公共衛生項目,不斷完善服務體系,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從2015年的18.5%下降到2021年的15.3%,降幅達17.3%。

“有條件的國家應積極開展針對吸菸、酗酒、不健康飲食和缺乏運動四項非傳染性疾病危險因素的控制,以及重大慢性疾病的二級、三級預防。這些舉措具有很好的成本效益。中國一直支持和踐行,並將繼續做出更大努力,也願意為欠發達國家和地區提供有針對性的可借鑑方案。”郭燕紅表示,贊同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國開展非傳染性疾病危險因素控制,包括肥胖防控,加強健康體重管理等相關工作,也將積極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對各國非傳染性疾病防控措施和效果的循證評估及經驗推廣。

基於經驗提出創新服務建議

實現全民健康覆蓋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健康目標的重要內容,進入新世紀以來,促進全民健康覆蓋已經成為各國衛生改革的重要目標。實踐證明,全民健康覆蓋對構建社會安全網、提升社會公平性、促進政治穩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初級衛生保健是實現全民健康覆蓋,進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手段。

中國代表團成員、國家衛生健康委體制改革司副司長莊寧參與了全民健康覆蓋相關議題的討論。“主要內容涉及調整衛生系統方向,將初級衛生保健作為全民健康覆蓋的堅實基礎,以及籌備聯合國大會全民健康覆蓋高級別會議。”莊寧表示,中國政府堅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大力應用數字技術,健全投入機制,解決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和人民健康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衛生服務可及性和衛生籌資可持續性明顯增強,在促進全民健康覆蓋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

這些成績可以總結為:中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90%的城鄉家庭15分鐘內能到達最近的醫療點;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醫療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籌資總額從2012年的6938.7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28732.0億元;不斷加大衛生籌資力度,全力推進本國實現全民健康覆蓋,政府衛生支出從2012年的8432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20676億元,2022年1—10月政府衛生支出達到1753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6%;應用數字技術,加強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實現遠程醫療覆蓋所有貧困縣並且向鄉鎮衛生院延伸。

相關數字,在會場內外引發各國代表的關注和討論。“我們認為醫療衛生資源擴容是一個長期過程。在短期內資源無法快速增加的前提下,建議各國創新服務手段,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加強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相互交流討論中,莊寧提出,在促進世界各國實現全民健康覆蓋的過程中,世界衛生組織應發揮其專業優勢,為成員國根據本國實際情況,有針對性調整初級衛生保健服務內容、服務優先對象、醫療資源分配方式等,提供相應科學證據和循證實踐,確保初級衛生保健服務的有效提供。

面對共同威脅呼籲增強協作

在有關患者安全、健康福祉等相關議題的討論會上,中國代表團成員、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副司長李大川介紹了中國在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成效。來自中國的做法引發了各國代表的強烈興趣。

李大川介紹,中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微生物耐藥治理工作,在國家層面建立了涉及人類衛生、動物衛生、生態環境、科技等多部門的協作機制,是全球最早發佈和實施遏制微生物耐藥國家行動計劃的國家之一。多年來,已經完善了醫療衛生、藥品管理、生物安全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建立了抗微生物藥物管理的長效制度,實施了一系列技術標準和規範,健全了抗微生物藥物使用和耐藥監測體系,開展了多次國際交流合作。通過政府、行業和公眾的共同努力,中國的遏制微生物耐藥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抗微生物藥物合理應用水平不斷提高,耐藥控制總體呈現良好態勢,新型抗微生物藥物的研發也取得了積極成果。2022年,中國十幾個部門聯合發佈了第二個遏制微生物耐藥國家行動計劃,將預防感染性疾病、抗微生物藥物合理使用作為重要任務,進一步加大微生物耐藥防控工作力度。

世界衛生組織關注,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問題對人類、動植物、生態系統構成威脅,若不妥善採取行動,死亡人數可能將大幅增長,導致公共衛生成本高企,大批民眾陷入貧困,其中低收入國家所受衝擊將尤為嚴重。對此,李大川呼籲,增強全球協作,充分利用現有的全球性、地區性合作機制,健全人類衛生、動物衛生、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合作機制,加強國際層面領導和協調,促進微生物耐藥治理各領域工作的交流與合作。“中國願意在耐藥防控策略、技術標準制訂、監測體系構建、新藥新技術研發轉化等方面與各相關國際組織、各國開展充分合作,共同應對微生物耐藥給人類帶來的挑戰。”

堅定維護多邊治理體系

各國的衛生體系、監管能力、應急管理和公共衛生水平是全球應對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工作基礎。當前全球跨境傳播的傳染病聯防聯控機制遠未形成,需要世界衛生組織的各成員國朝著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目標,以合作的方式共同維護和促進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全人類的生命健康安全與健康可持續發展。

“中國政府願意繼續在人員、技術、資金等方面為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行動提供必要支持。世界衛生組織應協調發達國家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力度,通過加強人員培訓、技術轉讓、合作援助等措施,切實提升發展中國家應對大流行的處置能力和相關生產能力。”中國代表團成員、國家疾控局應急處置司司長鬍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要充分發揮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突發衛生事件防範、應對和抵禦方面的作用,加大籌資力度,發揮協調治理的功能,確保科學應對處置全球突發衛生事件。

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一直在推動制定《大流行條約》。對此,胡光認為,《大流行條約》的制定應基於尊重成員國主權和相關權利、堅定維護多邊治理體系、推進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聚焦實際需求等基本原則,聚焦發展中國家在大流行預防、準備和應對中的實際需求,體現公平、團結、協商一致和包容性。

“呼籲各方朝著一致方向努力,統籌考慮願景訴求和現實差距,秉持更為靈活和有效的對話機制,尋求切實可行、具有操作性的解決方案,避免分裂和互相指責。”胡光強調,在此前召開的多次會議中,中方支持建立世界衛生組織病原體獲取和惠益分享(PABS)機制,希望在後續條約制定中,確保相關條款在符合成員國國內法的基礎上與現行國際法、相關協議保持協調一致,並更加註重保護提供樣本資源國(特別是中低收入國家或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投入更多大流行疫苗或其他大流行相關產品。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