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國風戰神,任何人沒看過這組刷屏的片頭我都會傷心的!!

又一位國風戰神,任何人沒看過這組刷屏的片頭我都會傷心的!!

近來,本花的B站首頁有兩類視頻頻繁出現。

一種是曾刷屏B站的經典老動畫混剪,大概是老粉們為了懷念從前的阿嗶,而做的動漫氛圍復興向剪輯罷。

be like

還有一種是影視剪輯,最近熱搜上鬧得滿城風雨的事兒想必家人們都知道。

作為一個好奇心很重的花,這次要為家人們介紹的插畫師,就是因為本花的好奇心,機緣巧合下發現的。

她叫棉花圃。

01

  絕美熱播影視劇水墨片頭  

  竟只是她的“首次嘗試”? 

那部熱播古裝劇就是陳曉和毛曉彤主演的《雲襄傳》。

本花最初注意到棉花圃,就是為了湊熱鬧也去圍觀了《雲襄傳》,於是注意到了片頭的水墨畫。

片頭有幾組插畫。

或是山的遠景,畫中青綠高聳的山在煙雨濛濛、雲霧繚繞中靜靜佇立,一派空濛的景象;

或是將江山比作棋盤,一白衣翻飛的人遊走於黑白棋子之間,青綠色的山可能也是棋子,橫亙在棋路縱橫之間;

剩下的或是刀光劍影,或是俠客遠行,總之潑墨渲染出武林江湖中的山高水長。

更巧的是,本花首次打開《雲襄傳》的當天,B站就為本花推送了一個標題為“攤牌了這個電視劇片頭確實是我畫的!”視頻(大數據偷窺本花實錘了),遂正式認識了棉花圃這位插畫師。

棉花圃是一位十分喜愛國風的自由插畫師,她的畫大多與此有關。

算一算她距離正式入行那年大約也有了二十餘載,但接觸國風影視片頭,卻是她頭一回。

本花也好奇於棉花圃與《雲襄傳》之間的緣分,於是在與她交流時便單刀直入,聊了聊關於棉花圃的這個新嘗試。

《雲襄傳》是個武俠感濃厚的作品,劇組找到棉花圃來繪製片頭時,她也十分訝異,畢竟此前她對此無甚經驗。

但製作組卻很堅定地告訴棉花圃,他們也是通過微博她的諸多作品,確認過她的風格與電視劇是合適的,並且相信她可以完成這支片頭才發出邀約的。

也許是有想要嘗試新事物的想法,也許是與自身興趣相契合,棉花圃接下了這個項目。

項目製作時,疫情尚在流行,本想去劇組所在地瞭解片子內容的棉花圃最終沒能成行,最後只能通過製作組的介紹,大致瞭解到這部影視劇的內容基底。

據棉花圃介紹,這次合作給她自由創作的空間很大。

劇組給了她幾個關鍵點——“武俠、江湖與水墨感”,爾後又把人物特點與一些對應的劇照發給她,餘下的安排權大部分都交給了她。

這就有些像半命題作文,有內容的地方尚且好辦,留白的地方該怎樣設計與處理,就十分考研畫師功力了。

好在最終她也不負眾望,順利地完成了這個新任務,這一點從彈幕觀眾的好評都可見一斑。

關於畫國風插畫,不知大家發現沒有,固然有許多插畫師慣用板繪,但仍有相當一部分插畫師,還是更喜歡用手繪的方式來詮釋國風水墨,展示或肌理感或暈染效果等的獨特魅力。

阿梗是一位,張漁是一位,早稻是一位,棉花圃亦然。

而通過棉花圃發在B站的原稿展示,本花也注意到棉花圃十分鐘情手繪。

但她其實並非從一開始就是手繪選手。

02

  國風是種要深入過生活  

  才能更好感知的文化  

也許大多從事文藝工作的人都需要有一段自我發掘的過程吧,棉花圃也是如此。

棉花圃最早接觸的畫稿類型,是為《故事繪》等紙媒繪製插圖;到了本世紀10年代左右,動漫再次盛行了起來,棉花圃也轉而為《漫友》《漫畫大王》這類的動漫雜誌畫封面插畫。

棉花圃坦言紙媒的工作的確養活了她很長一段時間,為紙媒繪製插畫是棉花圃走得較為穩妥的一條路。而正因有這樣一段故情在,現在有關紙媒的稿子,哪怕稿費在棉花圃所有稿子類型中墊底,她也依然願意去接。

而彼時棉花圃對手繪國風的熱愛,其實算不上因為什麼有所啟蒙,只是她成家生育以後,忽而對手繪國風有了不一樣的感觸。

這該從棉花圃的畫畫經歷聊起,事實上她的畫畫之路相對而言並不能叫做順暢。

由於家庭對畫畫這類藝術學科的常規思維,最開始棉花圃的家庭不太支持她選擇畫畫這條道理,那時候的大家基本都認為學美術,得學到老了才能掙錢,選錯了或許就要吃一輩子苦。

可棉花圃卻熱愛得很。她努力而倔強地想要向家人證明,畫畫可以養活她自己、可以賺錢,終於她接到了第一篇稿子,後來接到《故事繪》這樣知名雜誌的邀稿。

這一堅持與收穫,換回了家人的支持。

可越過人間的尋常磋磨後,棉花圃又很快地經歷了有關生死生命的深刻。

某年,棉花圃的父親忽然查出重症,於是在她父親治病與彌留的那段不太長卻也不短時光裡,棉花圃停下過畫筆。

爾後為了孩子,她再次擱置過筆墨。

當歲月經過悄無聲息的馬不停蹄後,眨眼已然過去了五六年的時光。

但哪怕斷斷續續,畫畫依然是烙刻在她腦海中的東西,一眼看了就有“風景舊曾諳”之感。



中國的傳統文化發展到現在,早已滲入了每個國人的生活當中,能否體味就看你可曾發現與經歷生活。

顯然棉花圃是頗有意識了,於是一發不可收拾,她對國風的理解已然細化到生活當中了。

在陪伴父親治病的幾年,西醫的化療不僅是當下大多數人的首選,也是他們的首選。但遺憾的是,病情沒有太大的起色。

於是棉花圃將目光放在了中醫上,她四處瞭解學習中醫文化,當然這樣一門深厚的學科想一朝一夕學會學成學透並不太可能,但為父親調理身體,已經是棉花圃能夠做到的事情。

在聊天過程中,她非常自豪地與本花說通過中醫的調理,父親延長了幾載留在世界的時日。

但她也十分可惜與遺憾地說,其實現在提到中醫,仍有許多人會將它與“神棍之流”相提並論,很多人都不信任、或更甚者直接遺忘了它,彷彿它從來就不存在與文化當中。

在學習中醫系統的過程中,棉花圃深刻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每一個部分也許都是相通的。

中醫有“氣”之一說,如“天地氣合,萬物自生”云云,聽起來總像是什麼宗教謬論;而國畫也有“氣”之一說,如“氣韻生動,骨法用筆”之類,也像是有些虛無縹緲。

比如棉花圃在閒暇時就愛練習書法、臨摹碑帖等,因為傳統繪畫就要求畫師擁有對毛筆的掌控力,而毛筆字也有助於練氣。

當然,這兩類學科所講的“氣”並不是同一樣東西,但原理卻大差不差,本質都是一種本該在中國人骨頭血液中流轉的精神,是中國人式生活的無聲註腳。

03

  她要做的一切,只取決於自己的態度  

國學是博大精深的,有許多人終其一生都無法真正窺見一二,而越是深入越是會產生強烈的敬畏心。

學習它已然如此艱鉅,那傳承與發展又該怎樣?相信很多喜愛國風的插畫師都會作此思考。

“究竟是先讓大多數人意識到它的重要更重要,還是讓人先正確地認識它更重要?”這始終是傳承國風過程中頗為重要的哲學問題。

創新的意義更多的在於前者,當國風與當下的流行元素相結合,以這樣一種方式進入更多人的視野並被傳承就是它最大的效益。

十二花神系列

可同時,當傳承與創新的重擔落在每個人的肩膀上時,多多少少都是有壓力的。

棉花圃也不否認這一點,並且她坦言自己也是個矛盾體。

【橫屏觀看效果更佳】

一方面對於國學的喜愛,她迫切地想要向她的讀者乃至更多人群推廣。

她摸魚的作品中,有不少“文史系列”插畫,即將歷史人物或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或事件通過畫畫展現在紙上,以有神有形的模樣。就如她的紅樓系列、聊齋系列、神話系列等等。

對於文化,棉花圃十分有自己的態度。

在當下的互聯網時代,運營自己是一種十分正常的手段,在那樣快的信息流之中,如何讓人們記住你,這是運營的核心。

儘管隨著時代的發展,包括棉花圃在內的許多人,都慢慢厭倦了過度的虛假營銷式運營,以致於紛紛逃避與虛假流量掛鉤;但人們同時卻又不得不承認,影響力某種意義上等同於話語權。

而推廣國風恰恰需要話語權。

【橫屏觀看效果更佳】

但另一方面,她又認為自身能力有限,也許並不是傳承的最佳人選。

“我現在能夠接遊戲(插畫),能夠接影視劇(插畫),就說明我在應用插畫領域還可以;但是,我在傳統美學和功力這一塊,還達不到那種水平,我的技藝還沒有完全到點。”

“實際上我現在一直在補短板。補完之後,我是否能夠表達出我想要的那種帶有國學美的、有現代美的一些東西,(而)那種時候是不是出來的作品我就滿意了呢?這是個未知。”

棉花圃的朋友、工作夥伴們常常會說她不夠自信,“你永遠對你自己不滿意”。

但也許是對自己對未來也對想要的生活有更清醒的認知,因而棉花圃並不給自己設置“可以、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標準”這樣的條框。

從這次的交流中不難看出,棉花圃幾乎不會被深度內耗困擾,“不自信”為她帶來的只會是不斷的進步,而非自我否定。

畫畫近20載,她的進步是顯而易見的。她第一本畫冊《韶華》中收錄了她許多作品,一如名字這般,裡面放置的彷彿不只是作品,還有她這些年的繪畫時光。

她說自己是個隨性而佛系的人,沒有條條框框,一向直來直往,想做的一切都萌發於自己的願望和態度。

因為畫畫之路起初沒有得到家庭的支持,也不算順暢,故而現在對女兒的畫畫她會更支持,啟蒙所給予的自由也更充分,她甚至選擇放棄系統的畫畫教育方式。

“我覺得這個東西需要一些天生那樣的自我表達,但當她需要規範的時候,我會去規範她的。

經歷過人生重大節點,生命漫長的凋謝期,所以她想畫唯美的古風,希望讓看她畫的讀者,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生命教會了她一些東西,而她報之以吻。

-賽事插播-

第二屆全國插畫扶持計劃(CIAC)全球徵稿啟動!

獎金13w+,8項大獎
5位+一線華人插畫大咖擔任專業評審
還在猶豫什麼,快來投稿吧~

點擊下方小程序鏈接瞭解詳情

本文編輯:第三方陣營玩家
-THE END-

微信又又又改版了

請⭐星標館花
不然你將看不到我精心設計的封面
操作步驟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