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炎熱難耐,七八月份更是降水多,溼氣重,天氣潮熱。夏季的特點與溼疹的發生有密切關係。特別是七八月份,常常是大雨和暴雨的集中期,空氣溼度很高。暑溼之邪容易乘虛而入,侵襲身體,傷及脾胃,脾虛生溼,泛於肌膚,發為暑溼溼疹。
故暑溼溼疹和季節氣候有關係,一般在夏天暑溼比較重的時候出現,溼疹多形態細小,分佈密集,多在出汗部位。治法為清暑利溼、透汗解表。常用方劑為六一散。
臨床驗案1
暑溼溼疹伴腹瀉半月餘
患兒,男,1歲,2015年7月1日初診。溼疹伴腹瀉半月餘。整個面部溼疹,皮疹形體較小,面部皮膚滑膩水溼,腹瀉,每日2次,肛門無紅腫,過敏體質,對蛋白質過敏,舌紅苔白厚膩。此乃夏季暑溼所致,需清暑利溼。
處方:滑石15g,生甘草、茯苓、茵陳、竹葉、藿香、厚朴、川木通、陳皮各6g,杏仁(後下)2g,葛根、車前子、生地各9g,生薑5片,大棗(擘開)3個。1劑,水煎服,3日1劑。每服10ml藥液,每日3次。
服藥3日後溼疹消除,皮膚光潔如新,腹瀉止。
然亦有暑溼溼疹伴有脾虛者,則須補中益氣、祛溼利溼。
臨床驗案2
夏季暑溼溼疹
患者,男,6歲,2016年5月10日初診。溼疹遍佈全身,以額頭、後背、前胸處較重,舌苔白厚膩,兩脈濡弱。患者之前曾用清熱利溼法(滑石、生苡仁、蘆根各15g,葛根9g,金銀花、連翹、藿香、桑葉、竹葉、茯苓、木香、陳皮、厚朴、生地、荊芥穗、麥冬各6g,生薑6片,大棗3個)不效。“溼勝則陽微”,夏季暑溼重,易傷脾胃,脾胃一傷,不能化溼,溼氣氾濫肌膚則成溼疹。故須以補中益氣,和胃化溼,清熱生津之法治療。
處方:生黃芪12g,升麻、炒神曲、葛根、炙甘草各10g,金銀花、連翹、麥冬、桑葉、淡竹葉、炒白朮、白豆蔻(後下)、柴胡、陳皮各9g,五味子、黃柏各5g,生薑5片,大棗(擘開)3個。
服藥數日後,面部以及全身溼疹基本消失。
【按語】
《素問·異法方宜論》:“黃帝問曰:醫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對曰:地勢使然也。”臨床治療溼疹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小兒“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易受外界氣候變化的影響,如在夏季,很容易出現暑溼溼疹,故治療時需參考清暑利溼之法。
特別提示:
由於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文章分發機制,不按時間推送,而是按權重隨機推送,為了保證您能看到我們的推送,不錯過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動,請將我們的公眾號設為星標,讓我們每天與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與國醫大師攀談!
END
【本文選自《意象思維與中醫臨床》,人民衛生出版社,作者:範聖華、王雲濤、諶海燕。人衛中醫編輯整理。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掃描下圖二維碼可查看本書詳情。】
長按上方二維碼
【掃描二維碼】
進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