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美中:老年人的虛損應該如何補

嶽美中:老年人的虛損應該如何補

陳可冀



中醫寶典


關注中醫寶典公眾號,每日更新!>>>

中醫實用技術叢書(全10卷 高清版)免費下載

中醫經典白話精解叢書(全七冊)免費下載

民國名醫著作精華叢書(全21冊)免費下載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上中下冊 高清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全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曾仕強《易經的智慧》視頻 【免費獲取】

導讀:補法為八法之一,臨床見虛則以補法治之,補法似乎看起來很簡單,但氣血陰陽具體如何補,不同臟腑具體如何補,如何才能補得到位,這裡邊兒有不少講究。選取本文之意就在於此,大家臨床運用補法有何心得?歡迎留言。

補法在老年病中的臨床應用
老年人通常表現為體質減弱,機體功能減退,抗病能力低下等證候特點,因此在防病或治病時,補益法則是臨床上經常應用的,有不少病是從“補”上下手。
 
不過真正運用得好也頗難。
 
氣虛補氣,血虛補血,陰虛滋陰,陽虛溫陽,原是通例,但在實踐中,若補得不合適,反將阻礙“經絡氣機”;辨不準“陰陽虛實”,還可能出現相反的後果。
 


老年病應用補法一般分平補、調補、清補、溫補、峻補和食補六種,現分述如次。
 
平補法

 補氣四君,補血四物,氣血雙補八珍,這是尋常的治法。所謂“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是指各類“虛損”及“氣弱”,上歲數的人多“氣弱”,這是很重要的兩個方面。
 
張仲景《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篇》載對虛勞病的治療經驗,單純“虛勞虛煩不得眠”的,用酸棗仁湯;“失精”用天雄散;“五勞虛極”,內有瘀血的,“緩中補虛”,用大黃蟄蟲丸;治“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則用薯蕷丸,很適用於老年人,因高年氣血虛損,常有周身不適、頭眩、肢痛、麻木諸證,所謂“風眩”、“風痺”或“五勞七傷者”。
薯蕷丸共有二十一味藥,此方以山藥為君,調理脾胃,內有四君、四物,氣血雙補。乾薑補陽,而山藥滋陰,則陰陽兼顧。方中並有阿膠,滋養陰血,但量較少,與補氣藥相伍,起到氣血雙調,氣旺血生作用。方中有桂枝、柴胡、防風、白蘞等動藥,昇陽達表,驅除“風氣”。杏仁、桔梗升降氣機,補而不滯,不是“呆補”。
 
薯蕷丸方中的大豆黃卷是黑豆,不是黃豆,有生髮之氣,可以補腎。此方補中有行,不偏陰,不偏陽,不偏氣,不偏血,配伍很好;調理脾胃,氣血兩補,內外並治,使“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此方孫思邈《千金方》中承受了下來,添了黃芩,改阿膠為鹿膠,共二十二味藥,用治“虛勞”常見症狀眩暈。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有牛黃清心丸、實為薯蕷丸加麝香、牛黃、冰片、雄黃、硃砂、羚羊角而成。清乾嘉時,官員中服用牛黃清心丸者甚多,因平素飲食中吃“葷”的多,用此清涼藥後心腹舒適。薯蕷丸自漢唐宋元至明清,代代相承,若沒有好效果不會這樣普遍應用的。
 


從傳統上看,要注意繼承。臨床用藥,一般用於保養的要平和,用於治病的要有針對性。由於薯蕷丸方不寒不熱,不攻不瀉,不溼不燥,故可常服無弊。
 
嶽老曾分別給一例“腎虛”之老年病人,及一例腦動脈硬化病人服用此方數年,效果良好,後者則以薯蕷丸加鹿角膠、黃芩和冬蟲夏草施治。冬蟲夏草陰陽俱全,冬蟲屬陰,夏草屬陽,起陰陽並補作用,所以起效。嶽老稱過去在農村行醫時,曾治療一例“溫病發熱汗出”後不能下地走動的病人,諸方不驗,後以牛黃清心丸治癒。
 
有的人看到薯蕷丸藥味多,視為“普通敷衍藥”,不對。此方對平時睡眠不好,精神不支,“陰陽氣精不足”者俱可用,有強壯作用。
 
另有迴天再造丸或回生再造丸,為驗方,可治“痰火內發”,為薯蕷丸加白花蛇,虎骨等,共有五十八味藥,基本上還是薯蕷丸。現在出的再造丸內有動物藥,為調補或峻補藥,與薯蕷丸以草木藥為主的不同。
 
調補法

老年人全身功能衰減,吸收,運化自不例外,常常是吃稀了不行,吃油膩了不行,吃多了也不行,這就要調理生理功能,應用調補法。
 
中醫理論脾主運化吸收,胃主納谷消化。肝膽也是屬於消化的器官。“膽犯胃”,“肝乘脾”,是常見的證象。肝為“罷極之本”,情志不暢,可影響脾胃功能。通常辨證,嘔吐、吞酸、痞膈脹滿屬“犯胃”,洩瀉脹滿為“乘脾”。
老年人脹滿,洩瀉,消化不良,與一般治法中專用的桔皮、枳實、神曲、山楂、麥芽、大腹皮甚至檳榔、厚朴、青皮等理氣降逆,以消導開破藥為主者應有不同,老年人用這些藥後有時反無矢氣,應以“補”為主,輔之以“調”。可參考葉天士養胃降逆,李東垣補脾昇陽法選方施治,並宜以李東垣用藥法小劑頻投、長期守服的規格投藥較好。
 
四君子湯、五味異功散加些陰藥,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資生丸加味都是很實用的。
 
1973年10月底,嶽老曾診治一例七十高齡的男性患者,病人素常多病,曾患肝炎。來診時稱腹脹、納呆,長期以來每餐不及一兩,午後心下痞硬,噯氣不止,大便稀薄,診斷為淺表性胃炎。
 
因服西藥多不耐受或有不良反應,改用中藥半年餘,藥後則腹脹稍舒,不多時則脹滿又起,逐日加重,有礙工作。
 
診之脈濡無力,右關沉取欲無,左關稍弦,舌苔白而潤,應屬肝脾不和,脾胃升降失調,脾虛尤為主要矛盾,脾因虛日久而不振。
 
患者過去用開破藥較多,未著重補脾胃以扶基本,愈開破運化功能愈弱,故應取“塞因塞用”法,健脾和胃。
 
患者進食一兩亦作脹,故藥劑亦不宜大,遂改以“資生湯”治療,處方:
黨參九錢,焦白朮九錢,炒苡米九錢,茯苓四錢半、焦山楂六錢、化桔紅六錢、神曲六錢、川連一錢二分、白豆蔻一錢二分、澤瀉一錢五分、桔梗一錢五分、藿香一錢五分、炙甘草一錢五分、炒扁豆六錢、蓮子肉六錢、山藥六錢、麥芽五錢、芡實四錢半、砂仁一錢。
 
上藥共為粗末,每用三錢,水煎兩次,合成一茶盅(約200毫升),作一日量,午、晚飯後半小時溫服半盅。一週後,噯氣減,矢氣多,脹滿輕,脹的時間亦縮短,脈沉取較有力,舌苔少,納食由每餐一兩增至二兩,續服原方半月,脾虛基本全愈,後仍服此方一個時期鞏固效果。
 
此方為繆仲淳在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參苓白朮散上加味而成,方中以參、苓、術、草、扁豆、苡米溫健脾陽,以芡、蓮、山藥滋養脾陰,扶陽多於護陰,補脾元提脾氣,並以陳皮、曲、楂、麥、砂、蔻、藿、桔理氣降逆,黃連清胃厚腸,補中有調取效。
明朝醫生王肯堂曾用資生丸治其父脾胃病,飲食增多,年近九十而終。《醫宗金鑑·名醫方論》用之治療妊娠三月嘔吐,用原分量研粗末。有的人喜用溫膽湯、逍遙散加減作為調補,應用得好,也可取效。
 
補法最忌“蠻補”,好像人參之外,就是鹿茸、肉桂、黃芪。調補是為不受峻補之人而設。外感溫熱病後,氣液雖虧,但夾有氣鬱、痰涎、瘀血、食滯、溼油、或“敗精”者,應辨證調理之。
 
古云:“病有三虛一實者(虛多實少),先治其實,後補其虛”。對於老年人,治實不可太猛,猛了就要“傷正”。也不應太輕,輕了治不及本。要入細。
 
虛證夾實如為“溼熱盤踞中焦”,用吳又可的四苓湯加陳皮調脾胃而宣其溼熱;氣虛者香砂理中湯,小其劑而補之;液虛者用五汁飲,以清潤法而調補之。
上面提到過的屬“膽熱犯胃”者,可用二仁絳夏湯合左金丸(桃仁九粒、柏子仁一錢半,當歸須一錢半,通草一錢半,旋覆花三錢,青蔥管三至五寸(衝),半夏二錢、黃連一錢半、吳萸六分,此方以茜草代新絳),治應忌剛用柔,以治療犯胃的噁心、乾嘔、脘痞、脅脹、胃痛不食、吞酸嘈雜症狀。
 
屬“肝木乘脾”者,藥宜遠柔用剛(喜燥惡溼)以治療腹脹滿、大便或溏或不爽之證,如逍遙二陳湯(枳殼五分、白朮八分、半夏、雲苓各一錢半,桂皮、歸須、赤芍各一錢、川柴胡五分,薄荷四分,炙草二分,代代花十朵)。
若胃陰虧乏,而肝風內擾,可用黃連阿膠雞子黃湯或養胃湯加減調補。胃雖虛而不受補的,法當和胃氣,用和胃二陳湯(二陳湯加乾薑一錢,陽春砂五分)補胃之法應別陰陽、寒熱。胃陽受傷,用陳皮、半夏,乾薑、砂仁之類。胃陰受傷,應甘寒養胃,用麥門冬湯略加代代花,豆蔻花,建蘭葉、炒香枇杷葉等合調補胃陰之法。
 
補中輔調。調氣解鬱,選炒川貝、制香附;除痰控涎,選半夏、桔紅。去瘀活血,選五靈脂、生蒲黃、桃仁、紅花(有熱用丹皮、丹參)消食導滯,選山楂、神曲、平胃散。利溼瀉濁,選滑石、赤苓、冬葵子、榆白皮、佩蘭葉、晚蠶沙;通瘀選牛膝,韭菜白。
 

清補法

 

清補是補而兼清的治法,如生地、二冬、白芍之用,即所謂清滋法,常用於溫熱病後陰津血液耗傷、邪熱未全淨者。
 
老年人病後,體力有待康復,肺胃之津液傷,理當清養肺胃之陰以促進康復,如《金匱要略》的麥門冬湯(麥門冬、人參、半夏、甘草、粳米、大棗)《傷寒論》的竹葉石膏湯(竹葉、石膏、麥冬、半夏、粳米、人參、甘草)。葉天士的養胃湯(沙參、麥冬、玉竹、花粉、桑葉、白芍、山藥、甘草)等。照顧肺胃之陰。石斛、生地是常用的,石斛應用的指徵之一為舌光紅或淡紅缺少陰津者。若隨便開清養胃陰的藥,是不合適的。
 
肺胃之陰是津液,心肝脾腎之陰為血液之陰,傷陰傷血液,在方藥的取捨上當然不同。養心陰用清燥養榮湯(四物湯減川芎之燥,並有麥冬、炙草、花粉),復脈湯(《溫病條辨》方)也可用。養肝陰則以一貫煎為好。養脾陰則以慎柔養真湯(黨參、黃芪、白朮、石蓮子、山藥、麥冬、白芍、甘草、五味子。方見《慎柔五書》)為好,煎法上要求棄頭煎,服二、三煎者,取其清補脾陰、甘淡滋脾之意,可謂深得清養脾陰之法。
 
腎分“外腎”和“內腎”、“外腎”包括陰囊,脊髄,生殖器,滋腎陰主要是清滋內腎,可選用黃連阿膠雞子黃湯,六味地黃湯合犀角地黃湯等。
 
清滋腦腎一般說要用粘膩有形濃厚之品,如加味大補陰煎(熟地四錢,龜板四錢,知母八分,黃柏八分,豬脊髓一條,甲魚頭一枚,煎煮後以清醬半匙兌上後喝,取其滋填,也可用六味地黃湯加三膠(阿膠、鹿膠、龜板膠)。
 
方藥之用,各有所宜,非動物藥常常滋補,很難調理“外腎病”。清補要注意清而不涼,因病後陰陽俱傷,涼了不合適。還要注意滋而不膩,否則脾胃吸收不了。這就是說要時時照顧脾腎,因為陰虛的病人常常陽也不足,尤其是用“涼藥”更可能傷腎陽和脾陽。
 
溫補法

 

溫補即補陽,陽虛者用。
溫而兼補,附子、乾薑、肉桂之類。不過要注意辨臟腑。腎中之陽,為先天所基;胃中之陽,為後天所生,應注意區別。
腎中之陽,貴降納,因腎主封蟄,不納則浮,若過升則腎氣浮於上,可導致先天真氣消亡。
胃中之陽,喜升浮,虛則反陷於下,若再行清降,則胃氣遇抑不生,更不足了。
 
現在有的人往往什麼情況都用補中益氣湯,這不對,補中益氣湯應當在脾陽下陷腎不虛的情況下用。此方,歷經應用,確是好方,為善於繼承張仲景而靈活應用的範例,此方配伍規律嚴謹(如同外科的陽和湯、五味消毒飲,內科的蘇子降氣湯,均廣泛為醫生所流傳應用),對“飢飽勞役,中氣不足”,子宮脫垂、直腸脫垂、前列腺肥大等,均可用。要掌握好適應症,用錯了可起不良反應,如腎不納氣,腎氣上浮,用了可更上浮,甚至使牙浮動。
 
溫補胃陽,可用理中湯,黃芪建中湯,歸芪建中湯等。
 
溫補腎陽。四逆湯為剛劑回陽,補少陰心腎之陽的方劑;少陰腎不納氣,腎陽式微,和心臟性喘息均可用。四逆湯,通脈四逆湯,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均溫補腎陽。
 
柔劑養陽為另一類溫養腎臟之法。因為腎為陰多之髒,腎陽不足常影響腎陰,所以要用柔劑養陽法,清《馮氏錦褒方》全真一氣湯可選用。
 
金匱腎氣丸中陰藥與陽藥比例為25:2,符合傳統理論“升少火”法,有如春風初有溫曖之意。中醫理論認為“少火生氣,壯火食氣”,桂附量太大就不是“升少火”,就不是“有如春風”了。所以右歸飲加大桂附用量,應兼有脾陽衰的證候而總恢復不了的才用。所以蒲輔周老中醫對脾陽虛者用理中湯健脾陽不效者,主張用右歸丸。
 
金匱腎氣丸應用時,丸劑一般比湯劑好,因為是逐漸助長生機,如同前面所比喻的“春風拂拂”使“萌櫱生蟲”。後人的濟生腎氣丸由此方化出,另有適應症,宜於腎陽虛的水腫,嶽老用以治療老年人慢性腎盂腎炎,有獲基本治癒者。
 
此外,溫補肺陽,可用保元湯。溫補心陽,可用人參養榮湯,溫補脾陽,於補中益氣湯外,可用六君子湯。溫補肝陽,可用當歸四逆湯。溫補督脈,可用龜鹿二仙膠。
 
陰陽學說為中醫辯證治療中要緊密注意聯繫應用的大法,方劑選擇也應注意把握陰陽。
 
峻補法

適應於垂危極虛病人,非大劑湯液不能挽回者。
 
例如獨參湯,煎好後需時時灌服,正如溫毒大病之必須用大劑敗毒散一樣,“杯水”難救“車薪”,量少了不行。風寒暑溼燥火中,數“火”厲害。火有形,熱無形,頃刻可以“燃遍滿山樹林”,所以對外感大證必用大劑。
 
“極虛”證候常見於心力衰竭、產後、大失血後、大出汗、大勞累後等的情況,治療應不斷給以補養,才能挽救生命。疾病有虛有實,有盛有衰,治療有的調整生理功能,有的針對病機。
 
要挽回大虛的證候,常需以參附煎成膏劑備用(劑量比例為人參一兩、附子一兩或八錢)每日服數兩膏劑以挽救大虛陽微或將脫。
 
陰虛可用人參、麥冬、熟地,也得煎熬成膏,日服十兩或八兩,以溫開水沖服,以救津液將枯之證。
 
臨床治療上一般輸液恐不能等同於熟地、麥冬之資生津液之功用。
 
垂危大虛病人的及時治療很重要,有時“草木之品”不行,需用“動物藥”。
嶽老曾治療一例產後大虛的病人,發燒,經常38°C以上,用過多種退熱藥,燒不去,脈虛數,嶽老處方當歸生薑羊肉湯(熟羊肉二兩熬湯加藥),羊肉也吃,服三劑後燒就退了。
羊肉實為動物性大補之品。黃牛膠、龜板膠、阿膠,鹿膠均為動物藥品,大虛者常用,有效。治療脊髄空洞症病人,這些藥都有用,可加大量黃芪做引子,也可加用豬脊髓,能好轉,但療程較長。嶽老經驗用小母雞燉黃芪要煮八小時,可補慢性腎炎之極虛證。
 
豬、牛、羊脊髓也均為峻補佳品。健步虎潛丸就是以豬脊髓為引子的,本方滋陰降火,強壯筋骨,對於老年人肝腎陰虛,精血不足所致筋骨痿軟,腿足痿弱無力,行步困難,腰膝痠楚者頗適用,中風後遺症及慢性關節病選用,但須多服方效,亦可選用三痺湯加三膠。
 
陽中之陰極虛,宜龜膠,人乳、牡蠣、麋茸之類。陰中之陽極虛,宜鹿膠、鹿茸、海狗腎之類。
 
峻補多兼顧氣血,氣血雙補方如十全大補湯、大補陰煎等。陰陽並補的,如右歸飲,此方中有陰藥。氣血陰陽同補者,如全鹿丸,此方老人肥胖痰多者不宜用。
 
老人氣血枯,髓枯,當滋養血液,集靈膏較理想。
 
填補精髓也可用河車大造丸,對老年人慢性咳喘固本止咳喘有效。迴天再造丸填補精髓也很好用。育陰潛陽,則可用三甲復脈湯、大定風珠等,對於高血壓腦動脈硬化陰虛陽亢、眩暈、升火、心悸、肢麻有效。
食補法

食補分平時食補和病後食補兩大類。老年人運化、吸收功能往往低下,尤其是大病之後,腸胃功能更形衰弱,常需進行食補,調整飲食,促進消化功能康復,起到藥物治療所不能完全起到的作用,所以有“藥補不如食補”一說。外感傷寒溫病後,或病後因食勞、怒勞而反覆,需選用清淡入脾藥治療才比較合理,但不如食補。
 
醫生要了解飲食品,尤其是指導老年人食療,更需瞭解,包括肉食、魚類、果品等。中醫學著作中有關“飲食譜”的論述很多,本草學著作尤其是《本草綱目》上,把穀食、肉類、魚類都列為本草,作為藥物加以闡述,統計不下百數十種,例如苡米、蓮肉、芡實、谷芽、麥芽、鱉肉、雞肉、羊肉、牛肉等,均列入本草。
 
現在有的醫生,往往一開方就開大方大藥,連丸散膏丹都不喜歡用,這不好。必開的藥,當然要用,但飲食品中如山藥、苡米、扁豆、蓮子、谷芽、麥芽、神曲、山楂等,也不應小看,這些東西常是有作用的藥物。
 
人身臟腑有陰陽,體質不同,屬陰喜溫性藥物,屬陰再吃寒性東西就不合適了。
屬陽的體質的人,喜涼性、陰性食物,給溫性、熱性東西吃了腸胃更亢盛,甚至有發燒的,所以根椐體質特點,飲食儘可能要有所選擇。醫生的責任就是要心中有數,引導其吃什麼?涼性的,還是熱性的?應吃哪兒種?飲食習慣,南北有異。
普通習慣,於大病後多鼓勵進食平常的、常食的食物。所謂“南甜北鹹、東辣西酸”。所以議論忌口應注意常食食物的特點。好吃雞的人吃雞沒事,好生瘡者吃了就不好。腸胃有習慣性,老年人幾十年生活過來了,要注意瞭解。不但平時不吃,有病時更不能吃。有的人腸胃對某些食物過敏,不吃牛肉,吃了就牙痛,有的吃了蟶、蛤就嘔,有的聞狗肉味就乾噦。
 
藥物中的飲食品很多,應用得當,對於康復健壯大有禆益,擇要列舉於次。
麥冬和百合:清潤之品,可清肺潤肺;
真柿霜:清痰解熱;
人乳:補血“寶物”;
雪梨:生的清火,蒸熟滋陰;
苡米湯:治肺熱和陰虛;
蓮子、芡實粥:治遺精與洩瀉;
扁豆、紅棗粥:專補脾胃;
桂元肉湯:養心脾;
烏雞白風丸:補陰除熱、可治肝炎後綜合徵;
豬肺蘸白芨末:治虛勞咳血;
 
穀食中面和酒麴、蠶豆、豆油、酒醋:均為至溫食品,發熱及“六陽人”不甚宜;
 
糯米、粳米、黑豆、黃豆、豌豆、江豆:均性平;
小米、蕎麥、茶豆、豆腐、豆豉、豆漿等:性寒,宜喜寒涼性食物者服食之;
 
瓜菜類中生薑、大蔥、大蒜、胡荽菜、芥子、胡蘿蔔:性溫;
 
山藥、薤白、胡蘆、南瓜:性平;
 
莧菜、油菜、白菜、蓴菜、白苣菜、黃瓜、甜瓜、絲瓜、西瓜、竹筍、芋頭、茄子:性寒;
 
果品類中龍眼、荔枝、大棗、飴糖、沙糖、白糖、蓮子、葡萄、蜂蜜、胡桃、烏梅、木瓜、橄欖、李子、栗子:性溫;
 
黃精、枇杷、青梅、花生:性平;
 
梨、菱,藕,桔、瓠、百合、甘蔗、白果、柿餅(幹)性寒;
 
生李:性溫、助溼生痰;
 
生桃:性燥,助熱生毒;
 
禽獸類中雞肉、鴨肉、雉肉、犬肉、羊肉、牛肉、鹿肉及貓肉:性溫;
 
雁肉、豬肉、鳧:性平。但豬肉雖性平,多食不免有動痰之患;
 
兔肉、麋肉:性寒(鹿肉則屬陽);
 
鱗介類中鯽魚、鰣魚、海蝦、鰱魚、鱔魚:性溫;
 
鯉魚、銀魚(麵條魚)、烏賊魚:性平;
 
醴魚(黑魚)鰻魚、田雞、螃蟹、鱉、龜、蛤子、牡蠣:性寒。鱉及螃蟹中毒者,蘇葉、黃連可助解;
蝦肉:性燥,有時不免動風、動火;
 
中醫論藥常憑性味,依其升降浮沉及寒熱溫涼平之性組方選藥。我們在應用時,要講辯證法,不可見汗止汗”,“見熱退熱”。飲食品的治療上的應用也要注意。一般說,氣辛而葷而辣者,多助火散氣。氣重而甘者,多助溼生痰。體柔而滑者,多食之不化。烹調不熟者,服之多氣壅。尤其老年人,更應注意。以上六種補法,參考前人所論,結合臨床實踐所得,加以發揮。
本文摘自《嶽美中老中醫治療老年病經驗》,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作者/陳可冀。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醫寶典App】免費下載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問中醫幾度秋涼》在線閱讀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在線閱讀(小郎中學醫記)

中醫在線視頻課程

中醫二十八脈及全部脈象(動態圖解)

高清舌診圖譜(收藏)

“七方”、“十劑”、“八陣”,你知道它們是怎麼來的嗎?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

                                               .

更多內容盡在【中醫寶典】文章排行彙總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