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訣】
益脾餅中用棗肉,白朮雞金先焙熟。
乾薑加入作餅烤,點心細嚼慢下喉。
【主治】脾胃溼寒,飲食減少,長作洩瀉,完谷不化。
【組成】白朮四兩、乾薑二兩、雞內金二兩、熟棗肉半斤。
【服法】上藥四味,白朮、雞內金皆用生者,每味各自軋細焙熟(先軋細而後焙者,為其焙之易勻也)。再將乾薑軋細,共和棗肉,同搗如泥,作小餅。木炭火上炙幹,空心時,當點心,細嚼咽之。曾為友人制此方,和藥一料,服之而愈者數人。後屢試此方,無不效驗。
【方解】試述之:此方治脾胃被寒溼所困,實當益脾助其運化。重用白朮健脾以化溼,乾薑溫脾以散寒,棗肉補脾以扶弱,雞金運脾以化滯,張錫純善用雞內金,其理前列數方已和盤托出,頗為詳盡,便不再贅言(雞內金解:雞內金,雞之脾胃也,其中原含有稀鹽酸,故其味酸而性微溫,中有瓷、石、銅、鐵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積可知。《內經》謂“諸溼腫滿,皆屬於脾”,蓋脾中多回血管,原為通徹玲瓏之體,是以居於中焦以升降氣化,若有瘀積,氣化不能升降,是以易致脹滿。用雞內金為臟器療法,若再與白朮等分並用,為消化瘀積之要藥,更為健補脾胃之妙品,脾胃健壯,益能運化藥力以消積也。且為雞內金含有稀鹽酸,不但能消脾胃之積,無論臟腑何處有積,雞內金皆能消之,是以男子癖、女之瘕,久久服之皆能治癒。又凡虛勞之證,其經絡多瘀滯,加雞內金於滋補藥中,以化其經絡之瘀滯而病始可愈。至以治室女月信一次未見者,尤為要藥,蓋以其能助歸、芍以通經,又能助健補脾胃之藥,多進飲食以生血也。女子幹血勞之證,最為難治之證也,是以愈者恆少。惟善用雞內金者,則治之多能奏效。愚向為婦女治病,其廉於飲食者,恆白朮與雞內金並用。乃有兩次遇有此藥者,一月間月信來三次,恍悟此過用雞內金之弊也。)。此方四藥,配伍恰當,用焙熟作餅之法,細嚼服下,既能作可口點心,又確是卻病良藥,一舉兩得。
藥房雞內金因揀擇不淨,恆有包瓦石者,若入丸散劑中,甚非所宜,臨軋此藥時,須先親自檢點。
【醫案】一婦人,年三十許,洩瀉數月,用一切治瀉諸藥皆不效。其脈不涼,亦非完谷不化。遂單用白朮、棗肉,如法為餅,服之而愈。此證並不用雞內金者,因雞內金雖有助脾胃消食之力,而究與瀉者不宜也。
【臨證提要】益脾餅有健脾益氣,開胃消食的功效,用於脾胃虛寒,運化無力食少、便溏等。本方口感好,做餅常服,病人易於接受,屬於食療方。病重者需要根據具體病情配合其他藥物治療。現臨床用於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有效,方中大棗可用龍眼肉代替,虛寒不重者山藥代乾薑,氣滯者加陳皮。
【後世應用】
潰瘍性結腸炎
劉某某,男,46歲,工商所職工,患潰瘍性結腸炎9年以上,面色少華,身睏乏力,腹痛不爽,黏液血便,時輕時重,每日約4~6次,曾在多家醫院診治,應用中西藥物治療多年,效果均較差,反覆發作,查體:面色微黃、形體消瘦、舌苔白膩微黃、脈弦。乙狀結腸鏡檢查提示:潰瘍性結腸炎,大便檢查排除致病菌,擬方:桃仁10g,杏仁10g,生薏苡仁各30g,黃芩10g,敗醬草30g,肉桂6g,赤芍10g,白芍10g,黨參15g,木香10g,鴉膽子10粒(不入煎劑,去皮完整吞服,連用7天后停用),三七粉3g(沖服),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服用,並配以益脾餅,連用7天后,大便次數明顯減少,每日2~3次,血便已無( 經大便潛血檢查),腹痛已完全緩解,繼續服用上述藥物2周後,大便已成型,每日1次,面色微黃已明顯改善,已無乏力感,再繼服1周停藥,半年後,經乙狀結腸鏡複查:腸黏膜已完全正常,1年後隨訪無復發。
潰瘍性結腸炎總有效率96.7%,益脾餅(1個月量):白朮500g,陳皮200g,山藥600g,大棗600g,龍眼肉600g,將白朮、陳皮、山藥軋細,棗肉、龍眼肉搗爛如泥,共同攪拌均勻,做薄餅,用烤箱、微波爐或炭火烤乾,分為30天量,早晚空腹細嚼咽之。配合愈腸生化湯,藥物:桃仁10g,杏仁10g,生薏苡仁各30g,黃芩10g,敗醬草30g,烏梅10g,赤芍10g,白芍10g,黨參15g,木香10g,鴉膽子10粒(不入煎劑,去皮完整吞服,連用7天后停用)、三七粉3g (沖服)。[於英偉,邵國輝.愈腸生化湯配益脾餅治療潰瘍性結腸炎92例臨床觀察.中國衛生產業,2011, 8 (9):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