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嚨裡的痰,咳出來還是嚥下去好?咳嗽的4大誤區,大家都容易犯

喉嚨裡的痰,咳出來還是嚥下去好?咳嗽的4大誤區,大家都容易犯

夏季將至,在炎熱潮溼的天氣攻擊下,很多小朋友出現了暑熱咳嗽症狀。在護理孩子的過程中,不少家長都陷入了誤區,在治病的同時增加了致病的風險。

真相:不一定。

孩子一咳嗽,很多家長就會擔心:是不是著涼生病了?但其實咳嗽是人體的一種反射性防禦動作,它不一定是生病的表現

咳嗽原因千千萬,過敏反應、呼吸道疾病是常見的兩種,而異物刺激也很普遍,例如接觸到冷空氣、粉塵、煙霧等外界刺激時,人就容易產生咳嗽反應,這種咳嗽有利於清除刺激因子,保護呼吸道。

所以孩子咳嗽時,不能簡單粗暴地喂咳嗽藥,要先揪出病因,再通過用藥緩解咳嗽症狀。

真相:大部分痰都無害。

痰是氣管和支氣管分泌出來的粘液,平時量不多,有“潤喉”和“護嗓”兩大作用。當病毒和細菌入侵時,大量分泌的痰液就會黏住病菌,阻止它們進一步侵犯。

痰就相當於是戰後廢棄物,裡面包裹著的基本都是“死物”:免疫細胞的屍體、各類病原體的殘骸和壞死脫落的上皮細胞……總之,痰裡面的病菌基本不能存活

即使真的把痰吞下去也不用擔心,胃液中的胃酸、消化酶也能把倖存的微生物一網打盡。


但少數頑固份子如引起結核病的結核桿菌,可能無法通過胃液搞定,這種痰就不建議吞進去。

真相:不僅沒效反而有害。

除了受涼和過敏以外,普通感冒是引起大部分小孩咳嗽的原因,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而抗生素針對的是細菌感染

所以吃抗生素治療咳嗽根本沒啥用,而且吃多了容易引起藥物中毒性耳聾,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指出,我國7歲以下兒童因濫用抗生素導致耳聾的人數高達30多萬。


此外,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還會增加機體的抗藥性,降低藥物的治療效果。

真相:不建議。

很多孩子吃藥,純靠父母“瞎掰”。手工配比成人劑量的藥物,很難掌握準確用量,安全隱患很大。藥吃多了孩子容易傷身,吃少了又達不到治療效果

而且孩子不是“縮小版的成人”,他們肝腎發育不太完善,排毒能力差,對成人安全的藥用在他們身上,可能會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影響正常發育。

目前市面上,針對咳嗽、發燒、感冒等常見病的藥物劑型很多,購買時要儘量選擇兒童專用藥,如果沒有的話,儘量去醫院讓兒科醫生開藥比較好。

中國兒童咳嗽診斷與治療臨床實踐指南(2021)指出,超過1/2的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會持續10天以上,有的甚至超過2周或更久。


所以家長不要著急給孩子吃藥,日常先做好護理緩解症狀,症狀嚴重影響生活時,可以遵循醫囑科學用藥。

多喝水。每天喝夠1.5升-2升的水,保持咽喉溼潤,避免因乾燥加劇咳嗽。

室內保持適宜的溼度。使用加溼器控制房間溼度為40%-60%,緩解喉嚨不適。

吃蜂蜜。世衛組織指出,蜂蜜有利於緩解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有效減輕咳嗽的頻率和程度,對夜間咳嗽尤其有效(不適用於1歲以下兒童)

遠離吸菸環境。菸草煙霧會加劇呼吸道乾燥、炎症刺激,誘發咳嗽。

如果上述護理無法改善孩子的咳嗽症狀,建議諮詢專科醫生,遵醫囑使用兒童專用止咳化痰藥,如易坦靜氨溴特羅口服溶液,其為複方製劑,配方組成符合兒童呼吸道的生理特點,可幫助緩解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咳嗽、痰液粘稠、排痰困難、喘息等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咳嗽持續超過2周,病情一直加重,或者咳嗽時間短但出現了以下任意一種情況,請立即就醫:

——咳嗽帶血、咳嗽聲嘶啞或伴有犬吠樣、嘔吐、喘鳴

——伴有呼吸困難、發紺

——發熱、影響吃飯和睡覺

總的來說,對待孩子咳嗽,家長們要放鬆心態,耐心觀察,不要盲目用藥。有問題及時尋求醫生幫助,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