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文/溫暖中醫
人生有大願力,而後有大建樹。
■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眼睛不夠明亮,是因為耗得太厲害,過度用眼本身就是一種消耗。而肝開竅於目,於是我們習慣了從肝入手,以補肝血為主,有時候效果很好,有時候效果不明顯,這時候如果能把重點放在脾和腎,也許就能峰迴路轉。
那麼,有沒有這樣一箇中成藥呢?有的,補益蒺藜丸。
補益蒺藜丸:炙黃芪、陳皮、炒白朮、山藥、當歸、沙苑子、菟絲子、茯苓、白扁豆、芡實
這個藥脾腎並補,兼能補益肝血。我們說目受血而能視,眼睛要看得清是以消耗肝血為前提,就像燈泡要發出光亮需要一套完整的供電設施,才有了夜幕之下萬家燈火的壯觀景象。肝血就充當這種功能,於是用到了當歸,當歸主入肝經,補肝血,最具代表性的方子四物湯,四物湯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血虛的常用方也是基礎方,補血養血的效果不言而喻,其中當歸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眾多的補血藥中,當歸還有妙處,它能兼顧氣和血,當歸補肝血的同時,還能升達肝氣,氣血上升,這樣就能更好地滋養眼睛,眼睛得到肝血的滋養,就能明亮起來。
肝血對眼睛固然重要,但肝血也要受脾胃影響,肝血實際上是稟受於脾胃的,脾胃把氣血運化出來,除了供給身體需要,其餘的儲存在肝臟。可見,肝血是否充足歸根結底取決於脾胃好不好。換個角度,中醫還有一種說法,脾胃虛則九竅不通。
於是又用了黃芪、白朮、山藥健脾益氣,黃芪和白朮的名氣可以同當歸比肩,只不過所處的領域不同,當歸補血,補肝血,黃芪、白朮補氣,主要補脾氣,山藥氣陰同補。三個藥齊心協力,讓脾胃不虛,脾胃運化有力,肝血就有了保障,同時還能保障身體的各個孔竅是通暢的,包括我們的眼睛,這樣就能接收來自各方面的營養支持。
茯苓、白扁豆、芡實主要祛溼,有時候眼睛看不清,像蒙了一層霧氣,其實是因為溼氣上泛到頭部。我們要做的是通過有序的引導,讓上面的溼氣往下走,這裡頭茯苓最能引導溼氣下行,而且它還很平和。白扁豆、芡實除脾胃裡的溼,脾胃虛弱的情況下,對水谷精微失於運化,一方面生成的氣血少了,另一方面溼氣出現了。
稍微黏稠一點的溼氣用陳皮來化,陳皮還能行氣,可以輔佐黃芪、白朮、山藥,促使氣機運行起來,氣行又能化溼,這樣一環扣著一環,沒有一個環節是多餘的。
沙苑子也叫潼蒺藜,中藥裡頭還有一種以蒺藜命名的叫刺蒺藜,以果實入藥,果實呈多邊形,上面長有小刺,故而得名,若是不小心被它扎一下,痛得很。刺蒺藜頗有幾分個性,而潼蒺藜則和大多數的種子一樣,相比之下,就顯得平平無奇了。
再說功效,刺蒺藜平肝熄風,潼蒺藜也就是沙苑子滋補肝腎,《本草匯言》直言沙苑子“能養肝明目。”
菟絲子這種植物很常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野外遇到過,它的藤蔓很長,雖然看上去柔弱,但其實纏繞能力很強,菟絲子開白色小花,種子可以入藥,既補腎陰又補腎陽,也可以說它補腎精。
肝和眼睛密切相關,和腎又是一體的,腎精和肝血可以相互滋養,所以腎對眼睛來講同樣重要。
用眼過度,視物模糊的人,別忘了準備補益蒺藜丸。它不但補肝血,重點是還能補脾腎,表現出來常有腰膝痠軟、氣短乏力的感覺,這一類型的人是比較合適的。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