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大熊貓丫丫回國後在滬留觀,她將於5月28日起駕回園——北京動物園,要和北京動物園的知名大熊貓萌蘭當鄰居了。萌蘭的譜系號954,雄性。2015年7月4日22:13分出生於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出生體重179.8g,小名麼麼兒,是白德耀斯和蓬蓬臉家族的明星成員之一。 “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以擅長“越獄”而聞名順風順水西直門說起西直門,元代稱和義門,明代永樂十七年(1419)修繕後改稱西直門,是老北京內城九門之一,也是除正陽門外規模最大的一座城門。西直門是北京內城通往西北郊外皇家園林的重要通道,西直門外長河則是將西山玉泉諸水引入城內的唯一渠道,也是清代皇帝前往三山五園的御用水路。長河兩岸風景優美,楊柳依依,沿途行宮點綴,皇家王公園林鱗次櫛比。明代時,西直門外通往西苑的路上有一片皇家莊園。清康熙年間,這裡曾為康親王傑書的園邸,稱“樂善園”。乾隆年初,該園荒敗,因緊鄰長河,乾隆在此興建行宮,成為皇家園林。光緒年間,此地荒涼,只剩殘牆斷壁,仍歸內務府管轄。“樂善園”西邊,是乾隆寵臣福康安的御賜莊園,老百姓叫它“三貝子花園”。在長河上有座著名的高梁橋,又名高亮橋,靠近西直門外。明清乃至民國時期,高梁橋一帶,是京城外一處幽靜之地,鄉野味十足。人們聚集在這裡喝茶、垂釣,很熱鬧。關於高梁橋的得名,京城老百姓還有一個神話傳說。相傳,明朝永樂年間剛修好北京城的時候,一日夜裡,劉伯溫夢見一位老人推著輛水車,上面放有兩隻油簍,還有一位白髮老婦在前面用繩拉車。劉伯溫見了很詫異,就問:“簍裡裝的什麼呀?”那老人回答:“是京城百萬居民所喝的水。”劉伯溫正覺得奇怪夢就醒了。那時京城裡正鬧水荒,軍師姚廣孝聽說了劉伯溫做的這個夢,趕緊派太監高亮騎馬出城往西,若見到老人推水車,就把他車上油簍扎破,入城前別回頭看。高亮奉命騎馬向西,走了十幾裡,果然見到拉水車的老人。高亮扎破兩隻油簍後撥轉馬頭往回跑。眼看將至城門,他心想這時回頭看不要緊了吧,不料剛一回頭,就看見汪洋大水浩蕩而來。高亮躲避不及,竟被水淹死了。永樂帝為紀念高亮,在此築橋,命名高亮橋,橋旁建一小廟,叫高亮廟。此處在宋元時期確實有座橋,當時河兩岸地勢低,後來河身漸高,原橋被損毀。據說,清同治年間河工在此處掏河時,曾在高梁橋下發現橋基,或許就是宋元時期的橋樑遺蹟。 “Walking in the Zoo”據B站和美國國家地理聯合出品的紀錄片《未至之境》介紹,目前在中國的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是1864只。全家福作為動物界“活化石”的大熊貓是熊不是貓。大熊貓的祖先始熊貓,在大約800萬年前,從熊科動物的共同祖先中獨立出來。從那時起,大熊貓開始單獨演化,歷經小種大熊貓、武陵山大熊貓、巴氏大熊貓,一直到現代大熊貓。據學者考究,梳理出大熊貓古代稱呼有:“貘(mò)”“貊(mò)”“貔貅(pí xiū)”“騶虞(zōu yú)”“白羆(pí)”“白豹”“猛豹”“執夷”“皮裘”“角端”“食鐵獸”等,頗具傳說中上古神獸的遺風。野外大熊貓的壽命一般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得到精心照顧的可以超過30歲。人類最早從新石器時代就飼養野生動物,把捕獵回來的動物圈起來養,大象、長頸鹿、獅子等有蹄類動物在公元前1300年頗受飼養者喜愛。據壁畫和文字記載,法老圈養過獅子陪自己參加戰役。到了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時代,人們圈養動物多用於觀察、研究和展示。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擁有私人的活體動物收藏場所,他編纂的世界上最早的動物百科全書《動物志》,是古代第一部按照學術體系記錄生物學各個領域知識的作品。17至19世紀的歐洲,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興起對動物園產生了推進作用。那時,博物學的興起和發展成為熱潮,生物學、地理學、地質學、天文學、化學等基礎學科逐漸形成。博物學家布豐、林奈、達爾文、華萊士等人改變了人們的世界觀和自然觀,博物學的興盛帶動了歐洲各國科學發展,科學學會逐漸取代神學院,各個學會下屬自然歷史博物館逐漸建立專門用於科學研究的動物園,其中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動物園最為成功。1826年,英國政治家來福士組建了倫敦動物學會。1828年,倫敦動物學會本著科學研究目的建造的動物園落成。起初動物園僅供會員研究動物之用,直到1847年才逐步對公眾開放。英文中的動物園一詞“zoo”的由來,也和倫敦動物園淵源頗深。英國歌手阿爾弗雷德•凡斯在1869年發表的歌曲“Walking in the Zoo”火爆全英,首次將“zoo”這個詞帶入百姓生活裡(此前,研究領域多使用zoological garden)。倫敦動物園為現代動物園的發展奠定了方向。 百年曆史,萬牲之園中國對百姓開放的第一座公共動物園叫作“京師萬牲園”,建造風格幾乎照搬了巴黎動物園。1905年,朝廷為“預備立憲”派端方等五大臣到歐美諸國“考察政治”。回國後,湖南巡撫端方總結考察成果,上呈《請定國是以安大計折》稱:“各國導民善法,擬請次第舉辦,曰圖書館,曰博物院,曰萬牲園,曰公園。”1909 年農事試驗場正門。來源/北京動物園實物檔案1906年,商部(同年9月改為農工商部)上奏朝廷,以“開通風氣,振興農業”為由,請撥西直門外樂善園官地,興辦農事試驗場。光緒皇帝當日准奏,還將內務府管轄的樂善園、三貝子花園、廣善寺和惠安寺以及附近土地850畝併入,合計為1012畝(另說1062畝),籌建農事試驗場,並於同年4月動工修建。開工一年後(1907年),一些大臣們為討好慈禧,從國外買回老虎、獅子、斑馬等動物,放在農事試驗場,清廷還敕令各省上供特有的動物。籌建過程中,慈禧和光緒帝曾召見農工商部官員問詢情況,慈禧甚至親自“擬選取各種鳥獸鱗介品類、先行豢養陳列,為動、植物院之基礎”,並將自己鍾愛的小猴貢獻出來。農事試驗場全部竣工時,建有動物園、植物園和農產品試驗區三大區域。1908年,即光緒三十四年6月16日,萬牲園開始對外售票營業。門票售價為銅元八枚,孩童、僕役減半。門票還分男女,今天賣女士票,明天賣男士票。當時,園內展出動物的地方非常小,動物的種類也不多。二十年代票價又漲為“銅元十六枚”。當時中山公園的門票是銅元十二枚,國子監和先農壇的門票是銅元五枚,相較之下,萬牲園的門票不算便宜。民國初期,農事試驗場更名為中央農事試驗場,1929年改組為國立北平天然博物院,1934年改名為北平市農事試驗場,1941年後更名園藝試驗場。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人民政府接管後將其更名為農林實驗所。1950年3月以西郊公園的名義正式對外開放。1955年4月10日,正式命名為北京動物園。熊貓風靡全球北京動物園目前共有9只大熊貓,誰又能想到離熊貓館最近的地方,有一座民國時期的墓地,這個墓地曾經埋葬過四位重要烈士,其中為首的烈士叫彭家珍。他曾經炸死過晚清權貴良弼(刺殺地點就在西單往北西四,再往東北側的大紅羅廠,這裡原來是良弼的家。新中國成立之後,這地成為任弼時的家)。當然彭家珍在行動完成後,自己也犧牲了。 那裡當時還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塔,這個塔後來被整體拆毀了。四烈士墓區後來也被破壞掉。今天,在原址上留下了一個紀念碑。譚衛道。來源/基地官網此外,法國傳教士譚衛道在中國西南最先發現了大熊貓,這個推手還將200多種新植物帶回法國,這引發了歐洲對中國西南的“淘寶熱”。戴維一生中曾3次來到中國,除了傳教,他還肩負著為博物館蒐集動物標本的任務。在第一次中國之旅中,戴維成為西方世界第一個發現麋鹿並命名的科學家,麋鹿也被稱作“davidianus”。1867年4月,戴維第二次進入中國。他先在北京的天主教苦修會傳教,不久便被派到四川天主教會工作。1869年2月,戴維來到四川夾金山下穆坪(現為雅安市寶興)的鄧池溝天主教堂,成為第四任神甫。3月11日,他第一次在一戶李姓人家看到了著名的黑白熊皮,日記中寫到“它可能成為科學上一個有趣的新種”。從此,熊貓風靡全球。熱度從未退減。從北京動物園送出國的大熊貓有18只,多次在我國的外事活動中起到橋樑的作用。1972年,中美領導人實現歷史性的會晤,中國領導人將北京動物園的一對大熊貓“玲玲”和“興興”送給了美國人民,在世界外交史上傳為一段佳話。從1972年到1982年,日本先後收到中國贈送的4只大熊貓,成為冷戰時期接受大熊貓最多的資本主義國家。目前,日本也是除了中國之外,飼養大熊貓第二多的國家。從1957年到1982年,中國政府先後向蘇聯、朝鮮、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德國、墨西哥和西班牙9個國家贈送了23只大熊貓。大熊貓為新中國重返世界舞臺,與世界各國恢復正常邦交,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陽光大男孩萌蘭憑實力出圈,每天去看他的人爆滿,觀眾不僅需要提前預約,而且只允許逗留4分鐘。有網友說了,萌蘭這是要憑藉一己之力把北京動物園拱上市啊!動物園守門人想來上一次北動出名還是民國時期,守大門的“長人”劉玉清。他是直隸保定府人,按照舊京報紙上刊登的信息推算,他應該生於1890年,身高七尺四寸(約2.37米),體重270斤,比身高2米26的姚明還高11釐米。下次您到動物園,先彆著急去熊貓館,一定要好好看看正門上的“農事試驗場”五個大字。在東邊的拱門上端刻有“日”字,而西邊對應的是“月”字,寓意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保持原貌的雕花三拱門正是“三貝子花園”時期留下的,已歷經百年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