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原創 國學經典講解 幾千集節目 點贊關注即支持
——–
本集內容提要:性相近,習相遠”是孔子在《論語·陽貨篇》裡講的話,“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這是前面幾句話的出處。
人之性到底是善還是惡呢?人性的真實面貌到底是什麼樣子呢?這三種觀點各說了人性的一個方面,像瞎子摸象一樣,如果將三者綜合起來,意思就完整了。人之性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是天性,天賦之性,是純善無惡的,這就是孟子說的“性本善”。人本來就有善良的天性,看到別人受苦遭罪,我們心中不忍,這就是仁愛之心的初起。孟子舉了個“孺子墜井”的例子,看到別人的孩子掉到井裡,我們的第一意識是快去救人。你是為了受嘉獎嗎?不是。你與這個孩子有親屬關係嗎?沒有。你為什麼要這樣去做呢?因為這是你仁慈的本能,是你善良的本性,這就是天賦之性。
行為科學研究的結果表明,動物生活的周圍環境和生活方式對動物的成長髮育影響很大,有些時候幾乎就是決定性的。動物園圈養的老虎,幾代繁殖下來看見活雞都害怕,再也當不了獸中王了。為什麼?後天的生活環境變了,習性改變了。人也是如此,人有盲腸,那是千百年以前茹毛飲血時代消化毛髮用的,以後改為熟食盲腸退化,只剩下一個小尾巴,叫闌尾了。人類生活的環境、接受的教育、受到的感染,都會對人產生影響,形成人的習氣。習氣日久形成一種慣性勢力,深植在大腦之中就是習性。習性一代代積累並遺傳下去,就形成人類的劣根性,這種劣根習性會使人的動物屬性膨脹,遮蔽人的天性,所以說“苟不教,性乃遷”。
“去習性”是將後天習染養成的惡習和壞毛病去掉,人的惡習古人總結為“吃喝賭嫖抽”五毒,也叫五鬼。五鬼纏身會使人害病身亡,五鬼鬧宅會讓人家宅不安,必須戒掉惡習,改掉壞毛病,這是做人的第一步工夫。
“化秉性”是要將父母遺傳下來的人的劣根性,也叫做秉性化除掉。人的秉性古人也總結為“怒恨怨惱煩”五樣,人的私慾一旦不能滿足,秉性就發作,怒恨怨惱煩就來了,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人的稟性之根最深、最難拔除,因為它是人類始祖遺傳而來的,修行沒有別的,說到底就是化秉性,秉性一化就是得道。化不了的一觸即發,像被鬼迷住了一樣,根本管不住自己,所以修行必須在這方面下手,才不會浪費時間。
因此教育一定要儘早,越早越好。什麼時候開始叫早呢?胎教就夠早了吧,不!胎教已經晚了。要從還沒有做胎之前就對父母進行教育,這叫改種留良,是播種前的育種與平整土地。優質受精卵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將對胎兒心性的發育起到直接的影響作用。中國人對此已經實踐研究了幾千年,出了多少代的聖賢之人。你如果相信、接受並且照著去做,你就生貴子,一輩子幸福。
好了,我們今天先講到這裡,感謝大家的收聽和支持,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