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上中下冊(2008版)高清PDF免費下載
韋文貴老中醫治療青光眼有其獨特經驗和用藥規律。現將其治療青光眼的十三首方介紹和分析如下:
1、偏正頭風方
防風、荊芥穗、蘇葉、甘草各5g,蟬蛻、木瓜各3g。
主治急性充血性青光眼或慢性單純性青光眼眼壓明顯增高,兼見全身風寒外感症狀明顯者。
2、溼熱頭痛方
淡豆豉、桑葉、茯苓各10g,防風、浙貝母各5g,荊芥、甘草各3g,杏仁9g,金沸草(包)、元參各6g,地慄5個。
主治慢性單純性青光眼,兼見全身溼熱症狀明顯者。
3、風熱頭痛方
蔓荊子、桑葉各10g,木瓜、川芎、蟬蛻、細辛各3g,荊芥、防風、蘇葉各5g,藁本、白芷各6g,升麻1g,鉤藤12g。
主治同偏正頭風方,兼見風熱表證者。
4、退紅良方
生地15g,龍膽草、連翹、桑葉、菊花、焦梔子、密蒙花各6g,夏枯草5g,黃芩3g,草決明10g。
主治急性充血性青光眼裡熱盛者。
5、治暑溼頭方
藿香、佩蘭、滑石、白蒺藜各9g,木賊草6g,陳皮、黃芩、菊花各5g,生熟苡仁各12g。
主治慢性單純性青光眼,暑天用之尤宜。
6、和胃止嘔方
柴胡、黃芩各5g,姜半夏、淡豆豉各10g,川樸6g。主治急性充血性青光眼或慢性單純性青光眼眼壓明顯增高,噁心嘔吐症狀明顯者。
7、青光眼三方
石決明24g,白蒺藜、白朮各10g,決明子15g,防風、羌活、蟬蛻、密蒙花、白芷各6g,細辛3g,生地20g。
主治慢性單純性青光眼,眼壓在35mmHg以下者。
8、慢性青光眼方
防風、羌活、川芎、菊花各5g,細辛、蟬蛻各3g,石決明24g,生地15g,石斛、密蒙花各9g,殭蠶6g。
主治慢性單純性青光眼。
9、養陰平肝止痛方
炙鱉甲、炙龜板(鹽水炒)、沙苑蒺藜、制女貞各10g。
主治慢性單純性青光眼,頭痛較甚者。
10、平肝熄風降壓方
生地、制首烏各15g,女貞子9g,明天麻、鉤藤、川芎各5g,潼蒺藜、蔓荊子各10g,冬蟲夏草、殭蠶各6g,決明子、神曲各12g。
主治慢性單純性青光眼,兼血壓高,頭暈、頭痛明顯者。
11、青盲方
制首烏12g,制女貞、當歸、茺蔚子、天麥冬、蔓荊子各9g,桑葉6g,龜板15g,天麻、藁本、荊芥、山萸肉各5g,熟地24g,菊花、杜仲各5g。
主治慢性單純性青光眼,兼有陰虛內熱,視力減退者。
12、犀角地黃丸
犀角(水牛角代,下同)、川芎各100g,當歸、熟地、菊花、山藥、遠志、白蒺藜、白芍、茺蔚子、菟絲子、石菖蒲、黃柏、青葙子、巴戟天、蟬衣、知母各60g,石決明、女貞子各240g,杞子200g,五味子、肉蓯蓉、青鹽各30g,研細,蜜丸,每丸重10g,辰砂為衣,每日服2次,每服1丸。
主治慢性單純性青光眼,視功能嚴重受損者。
13、明目還睛丸
生熟地各500g,枳殼、石斛、防風、杏仁、牛膝、川芎、夜明砂、青葙子、女貞子各250g,石決明、茯苓各300g,研細末,煉蜜為丸,辰砂為衣,日服3次,每次6g,可長期服用。
主治慢性單純性青光眼兼肝腎陰虛者。
方義分析
青光眼是眼內壓間斷或持續升高,對視功能危害較大的一種常見眼病。祖國醫學屬於五風內障、瞳神散大、雷頭風、偏頭風等範圍。
其發病原因:一是外感風邪,閉塞玄府,體內鬱火不能外發,上攻於頭目而成;二是內傷臟腑,肝腎精氣虧損,不能上注於目,漸成本病。
現代醫學將青光眼大致分為急性充血性和慢性單純性兩大類:前者多屬實證,後者虛實互見。
韋氏十三方中用於急性發作期共六方(即一、三、四、六、七、八號方),從方藥組成分析:疏風解表藥如防風、荊芥、蘇葉、蟬衣、羌活、藁本、白芷、細辛、升麻、柴胡、豆豉、桑葉、菊花等每方均列;平肝藥如天麻、石決明、白蒺藜等三方中用之;清熱藥如龍膽草、山梔、夏枯草、黃連、黃芩、連翹、生地、決明子、密蒙花等則四方中用之。
而治慢性單純性青光眼共七方(即二、五、九、十、十一、十二、十三號方)以補益藥佔首位,如鱉甲、龜板、生熟地、白芍、杞子、石斛、蓯蓉、菟絲子、五味子、潼蒺藜、首烏、女貞子等,同時參用平肝清熱、疏風解表之品。
以上不難分析,不論急性充血性或慢性單純性青光眼眼壓明顯增高期,韋老以疏風清熱為主,平肝活血為輔。若慢性單純性青光眼,則側重補益肝腎以養正,適當照顧治標祛邪。
通過上述十三方的分析,可以看出韋老對於青光眼的治療首辨緩急虛實。凡發病急速,疼痛明顯者多屬實證;病程緩慢,疼痛不明顯者多屬虛證。在正確辨證的前提下,靈活用藥。除實證用疏風清熱,平肝活血;虛證用標本兼治的大法以外,還可根據具體情況,佐以祛痰除溼,活血行氣,和胃止嘔之品,以提高療效。
閉角型青光眼急性發作,其臨床表現多伴見頭痛劇烈,目珠脹痛,痛引頭額眼眶,眼球堅硬如石,抱輪紅赤,瞳仁散大,視力下降,兼見噁心嘔吐,尿黃便幹,舌紅少苔,脈弦勁有力等症。
其病因病機,多由風邪閉塞腠理,內火鬱結而上攻。“火鬱發之”,張景嶽謂:“因其勢而解之、散之、升之、揚之,如開其窗,如揭其被,皆謂之發”。疏風解表使腠理開,鬱火洩,病情得以緩解。復加清肝瀉熱藥表裡同治,其效益著。
如不注意疏風,全用大劑苦寒直折,則火邪被抑,內鬱更盛,《羅氏會約醫鏡·論眼目》說:“火邪既客於目,從內出外,若外用寒涼以阻之,則火內鬱,不得散矣。”是知韋老治眼病的用藥法則,多從古人醫理結合其本人臨床實踐錘鍊而得,確有獨到之處。
至於慢性單純性青光眼,眼疲勞較明顯,常因久視失眠或勞累過度所致,此外有頭昏痛,眼脹不適,視力下降,視野逐漸縮小,瞳仁散大,並伴有耳鳴、腰膝疲軟等全身症狀。病由臟腑內傷,精血耗損,不能上注於目,正虛則邪湊,風亦客之,故發為本病。
《審視瑤函·青風障症》說:“此症專言視瞳神內有氣色昏矇,如青籠淡煙也,然自視尚見,但比平時光華則昏矇日進,急宜治之……陰虛血少之人及竭勞心思,憂鬱忿恚,用意太過者,每有此患。”《羅氏會約醫鏡·論眼目》也說:“昏弱不欲視物,內障見黑花,瞳仁散大,皆裡也,由血少神勞,腎虛也,宜養血,補水,安腎以調之。”若虛風內動,宜平肝熄風;風熱外擾,宜疏風散邪,治療時應作全面考慮。
編者按
①本文發表於1980年9月號浙江中醫雜誌,故原發性青光眼按傳統分類法。
②該文是從中醫整體調理角度對韋文貴先生所用青光眼十三方進行分析和討論。雖然全文未提及眼壓,但實際臨床診療中,眼壓始終是必須考慮的、不應忽視的首要因素。
進一步說,在採用中醫治療過程中自始至終要關注眼壓及視功能(包括視力、視野、視盤形態及盤周神經纖維層厚度變化等)的情況,概括而言,應儘量把眼壓控制在不再使視功能繼續受損的水平,即目標眼壓或稱靶眼壓水平。再依據患者中醫四診所見進行辨證論治。
版權聲明
-
本文選自:《燕京韋氏眼科學術傳承與臨床》,人民衛生出版社,作者韋企平,孫豔紅。轉載自明醫公開課。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關注公眾號:中醫寶典 杏林醫典 岐黃寶典 懸壺寶典 祖國醫學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