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食物,它營養豐富、價格親民。最近幾年,“無菌蛋”(也稱為“可生食雞蛋”)受到人們的關注。很多“無菌蛋”企業會標榜其產品通過多項細菌檢測、營養成分更高等。那麼,食用“無菌蛋”真的更健康嗎?
什麼是“無菌蛋”
“無菌蛋”一般是指經過巴氏殺菌並且經過嚴格加工處理過的雞蛋。以雞蛋中最主要的風險因素——沙門氏菌為例,沙門氏菌進入雞蛋通常有兩種途徑:一是通過感染的母雞進入雞蛋,沙門氏菌會從母雞的體內進入蛋黃和蛋清;二是從糞便和泥土中進入雞蛋,因為蛋殼是多孔結構,沙門氏菌可附著在蛋殼表面再進入雞蛋。
因此,要生產所謂的“無菌蛋”,企業就會從雞苗、飼料、飲水、養殖環境以及蛋的包裝、運輸等所有可能感染沙門氏菌的環節來控制微生物。比如,企業在挑選雞苗時會選擇健康的雞苗,飼養時會用更安全的飼料和水,養殖過程中對病雞、雞糞等的處理要求也會更高。最後,產出來的雞蛋還會經過巴氏殺菌工藝的處理,之後再通過對雞蛋的包裝、運輸和儲存等全過程進行控制,達到“無菌”的狀態。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雞蛋表面所有的細菌都被殺滅了。因為有些細菌是巴氏殺菌法無法殺滅的,所以“無菌雞蛋”並不是完全沒有細菌,只是含有的致病細菌很少,人們生吃後的致病風險很低。
比普通雞蛋更有營養嗎
有些商家會宣稱“無菌蛋”富含有機硒、卵磷脂、優質蛋白等營養物質,給人的感覺似乎是比普通雞蛋更有營養。
其實不然。商家宣稱的那些營養,都不是“無菌蛋”獨有的,普通雞蛋也有。雞蛋本身就富含優質蛋白、卵磷脂和維生素A、氨基酸等營養物質,這與是不是“無菌蛋”沒有關係。至於硒等營養物質,也完全可以通過飼料添加實現,跟是否無菌也沒有關係。
生食真的沒有風險嗎
從營養和安全的角度,我建議大家儘量不要吃生雞蛋。
一方面,生雞蛋中有一些蛋白酶抑制劑,生吃後蛋白的消化吸收率要低於熟雞蛋。有數據顯示,水煮蛋中91%的蛋白質可被人體吸收,而生雞蛋中蛋白質的吸收率大約只有55%。而且,雞蛋中有一種抗生物素蛋白,生吃後會抑制人體對生物素的吸收利用,長期吃生雞蛋就可能造成生物素的缺乏。生物素是一種維生素,如果缺乏,可能會導致脫髮、脫皮、皮膚乾燥等問題。
另一方面,生吃雞蛋有使人細菌感染的風險,典型的就是沙門氏菌汙染。這種細菌在自然界裡廣泛分佈,雞蛋內部和表面都可能攜帶沙門氏菌,一不小心就會使人感染、生病,尤其是老人、小孩和孕婦這些敏感人群要格外注意。
所以,即使是“無菌蛋”,生吃也不會更好。如果條件允許,大家還是要儘量把雞蛋做熟再吃。
如何選購雞蛋
大家在購買雞蛋時,應儘量到正規的超市、電商平臺或者大型農貿市場挑選。許多農戶自己賣的雞蛋不一定新鮮,品質無法保證。
大家不用糾結蛋殼或蛋黃的顏色。雞蛋殼、雞蛋黃的顏色跟雞的品種和雞吃的飼料有很大關係,並不影響雞蛋的營養。
不用刻意買土雞蛋。實際上,普通雞蛋、土雞蛋的營養價值沒有差異,而土雞蛋因為飼養環境難以保障,可能有更多的重金屬等環境汙染物殘留。
來源:老年健康報
文: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阮光鋒
策劃:王俊聰
編輯:陳秀超 於夢非
校對:楊真宇
審核:徐秉楠 陳飛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