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到了,可以喝這些中藥茶飲!

夏季到了,可以喝這些中藥茶飲!

銀花綠豆茶

【組成】金銀花30g,綠豆15g,生甘草3g。

【製法】水煎代茶飲。

【適用範圍】清熱祛暑、解毒消腫;用於暑癤的預防和治療。

【功效詮解】金銀花可清熱解毒,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菌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綠豆清解暑溼,是治暑病的好食品;生甘草具清熱解毒之功,與金銀花有協同作用。

烏梅消暑飲

【組成】西瓜翠衣30g,竹葉捲心30g,蓮子心6g,烏梅15g,石斛10g,冰糖適量。

【製法】石斛入砂鍋先煎,後下諸藥共煎取汁,調入冰糖;代茶頻飲。

【適用範圍】清解暑熱、養陰生津;用於中暑所致的發熱、汗出、煩躁、口渴、多飲、溲赤、舌紅而少津、脈洪大等的治療或調理。

【功效詮解】西瓜翠衣、竹葉捲心、蓮子心均有清熱祛暑之功;烏梅味酸,生津止渴;石斛甘寒,養陰清熱;冰糖在方中既可調味,又能清熱利尿。

【附方】

1.綠豆酸梅茶:綠豆100g,烏梅50g;水煎,加適量白糖,晾涼代茶頻飲。

2.瓜皮滑石甘草飲:西瓜翠衣30g,滑石18g,甘草3g;水煎代茶飲。

此兩方與上方功能基本相同,都可用於中暑的預防和治療。但方一養陰生津之力較強,方二清暑化溼之功較著。

參梅甘草茶

【組成】太子參15g,烏梅15g,甘草6g。

【製法】水煎取汁,可加適量白糖;代茶頻飲。

【適用範圍】益氣養陰;用於病後氣陰兩傷和暑病傷津耗氣的情況,如體倦少氣、食慾缺乏、口渴汗多、脈虛數的治療或調補。

【功效詮解】太子參可以補氣,又兼有養陰生津之功;烏梅味酸,可養陰、收斂、止瀉;生甘草,既可調和諸藥,又能與白糖合用以清解餘熱。

生脈茶

【組成】黨參、麥冬各10g,五味子3g,冰糖適量。

【製法】水煎取汁,代茶飲用。

【適用範圍】益氣斂汗、養陰生津;用於夏季天氣炎熱,工作和學習緊張,勞倦內傷、氣陰不足、虛火上升所致的神疲乏力、虛煩躁擾、食慾缺乏、氣短懶言、口乾口渴、自汗盜汗等的調養,亦可作為氣虛、陰虛體質者的夏季保健。

【功效詮解】黨參甘溫,益氣生津以補肺;麥冬甘寒,養陰清熱、潤肺生津;五味子酸溫,斂肺止汗、生津止渴。

蓋碗茶

【組成】桂圓(壓破)3枚,春尖茶1撮,冰糖適量,亦可加入紅棗、枸杞子、葡萄乾、包核杏等。

【製法】上述材料一同放入蓋碗茶盅(其他帶蓋茶杯也可)內,沸水衝沏,燜5分鐘後飲用。

【適用範圍】益氣養陰、生津止渴、消食提神;既可作為四季特別是夏季的日常飲品,又可作為病後體虛、倦怠乏力、口乾口渴、食慾缺乏、精神萎靡等的治療或調補之法。

【組方詮解】桂圓可益氣助陽、養血安神;春尖茶即綠茶的一種,能養陰生津、消食提神,同冰糖一起能牽制桂圓的溫熱;冰糖甘甜涼潤,能益胃潤肺;紅棗能益氣健脾、養血安神;枸杞子能養陰補血、滋補肝腎;葡萄乾、包核杏能益胃生津、潤肺止咳。

內容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茶飲與藥酒方集萃》

編      著:鄧  沂  吳玲燕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