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予不配穿的衣服,到底賣給誰了?

張馨予不配穿的衣服,到底賣給誰了?

來源 | 槽值(ID:caozhi163)


“超過100斤,已經不配穿L碼了。”

就在最近,#張馨予有個牌子衣服大號都穿不上#的話題上了微博熱搜。

相關信息顯示,身為演員張馨予身高169cm、體重51kg,即使在會自動拉寬人身材的鏡頭中,都已經是“非常瘦”的存在了。

這樣的身材,卻連一家店的“大碼女裝”都穿不上。

圖源:微博

無數網友疾呼:別太離譜,到底是人們的身材有問題,還是現在的女裝尺碼越越小了?

所謂的正常尺碼女裝店,卻只賣S和XS碼衣服/圖源:微博

放眼橙色軟件,首頁飄過的都是“辣妹”“修身”“露臍”之類的標籤;

熱門的短上衣、吊帶裙,處處透露著“非瘦子不得靠近”的高冷感;

想找一件正常的裙裝,卻發現此“正常”非彼“正常”。

“我們衣服是正常尺碼,100斤以下的小姐姐都可以穿的哦”。

真的很想問一句——

所謂的“正常尺碼”,究竟怎麼定義的?


誰來整頓下女裝尺碼啊?/圖源:熱搜評論區

前不久,#成人女裝尺碼比童裝還小#的話題,也衝上了小紅書熱搜。

在女裝尺碼變化的學問前,“雪糕刺客”都得甘拜下風。

均碼曾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如今卻成為不可觸及的夢。


在某潮牌店鋪尺碼錶中,均碼上衣肩寬只有33cm;

潮牌店的均碼標準/圖源:淘寶

童裝店140cm身高對應的肩寬標準(34cm),甚至都比所謂的均碼女裝還要再寬一點。

某童裝店鋪尺碼錶/圖源:淘寶

扛過了肩寬的坎,卻發現領子的“挑戰”還在眼前,卡住脖子簡直無法呼吸。


於是每次選購衣服前,都要小心翼翼提前問句:“這有中碼或者大碼的嗎?”
結果一看店家的推薦尺碼:
“65到80斤穿S,80斤到95斤穿M,95斤到110斤穿L,其它體重再往上疊加X。”
80斤,不能輕易嘗試XS碼/圖源:微博熱搜

在離譜的女裝尺碼世界裡,80斤身材是S碼可以承受的極限,甚至一不小心還有可能撐爆衣服;

S碼/圖源:小紅書@阿蘭_lan(已獲授權)
所謂M碼,是12歲女生都不一定塞得下的程度;
M碼/圖源:小紅書@淺田(已獲授權)
買下XL碼衣服,卻發現和自己睡衣作對比,這個XL加大碼不知道是加在哪裡了;
XL碼/圖源:小紅書@花朵兒(已獲授權)

一口氣加到4XL,結果衣服只有90斤姐妹穿得下,層層加碼的4XL看起來卻和XS不相上下。
你管這叫4XL?/圖源:小紅書@淺田(已獲授權)
年輕人被逼到搜索“大碼女裝”店鋪,然而後者售賣的衣服胸圍和腰圍完全不匹配。

“全網最大碼,腰圍60”/圖源:微博
號稱全網最大碼、300斤都能穿的衣服,實際腰圍只有60cm(A4腰),普通身材的女孩都很難合適。

最大碼的腰圍,對標A4腰
不止上衣,現在的褲子加碼到XXL碼,還不如自己小學時壓箱底的褲子穿著寬鬆。

穿得下小學牛仔褲,穿不下現在的“大碼女裝”/圖源:微博
或許會有人好奇:“人家服裝店的尺碼肯定是根據大多數人的身材來的呀!”
事實上,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
中國18~44歲女性平均身高158cm,18歲及以上女性居民平均體重是59kg。
但在如今的很多網紅店鋪,59kg的女性平均體重是要加大碼的程度,有的甚至查無碼數。

圖源:小紅書@精通人性的女殭屍(已獲授權)

通貨膨脹的速度,都趕不上女裝尺碼變化的速度。
女裝尺碼的標準,什麼時候變得這麼離譜了?

網友對尺碼標準提出質疑/圖源:微博
如果你有注意過這些年流行審美的營銷趨勢,那麼不難得到這一問題的答案。
那些被炒得火熱的審美營銷詞:
好女不過百、A4腰、iPhone腿、反手摸肚臍、鎖骨放硬幣; 
還有那被女明星的各種身體部位佔據的熱搜榜單:
XXX的筷子腿,XXX的直角肩,XXX的蝴蝶骨……
放眼望去,都是瘦到一定程度才能“配得上”的標籤。
無孔不入的熱搜話題利用“減齡”“顯瘦”“小腰精”霸屏熱搜,潛臺詞不過是“瘦即是美”。 
關於“顯瘦”的熱門話題畫風逐漸離譜 /微博 
這類審美觀念下的流行女裝,諸如風靡一時的BM風,除了時尚價值之外,並不好穿。

它不是為了舒適性、穿著方便而存在,更多偏向於突出女性的“纖細”的腰部和“豐滿”的胸部。
這些流行女裝的款式、尺碼變化,都不外乎走向同一個結果——
“要麼你是一個真正的瘦子,要麼讓你看起來是瘦子。
繼而限制了“瘦”以外,女性的其他選擇。
國內數一數二級別的超市裡,明晃晃掛出的尺碼錶,把將XL的身材稱為稀爛,XXL稱為稀巴爛;

所謂“大碼”“胖MM穿搭”成了店鋪的流量密碼,用的模特身高165cm、體重只有90斤。
也難怪消費者怒問:“你管這叫微胖?”
年輕女孩兒們為了擠進S/XS碼的衣服裡,拼命對照“BM女孩身高體重表”;
某品牌主打的“穿上能顯瘦10斤”的小腳牛仔褲,真拿到手才發現,不如說是“瘦十斤才能穿上”。

肉感很明顯的男生在商場也能找到比自己大兩號的衣服,但很多高大一點的女生,就只能在網上找“微胖女裝”。 
表面上彷彿是給了女性更多選擇,但實際能有幾個女孩子不因為“微胖”這兩個字做心理鬥爭。 
營銷打頭陣,女裝店鋪做後續支撐。
從前,崇尚S碼,如今,直接把S碼定義為 “正常碼”,穿不上就會被認為是不正常的存在。
對瘦的崇拜,愈演愈烈。於是大部分女性的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
愈發狹隘的審美規範和身材的定義,扼殺了本該多樣的穿衣自由。

試穿尺碼碰壁的女生們,開始自我懷疑/圖源:微博

這是一種對身材的暴力定義,是病態的、對瘦的崇拜,是一種“尺碼羞辱”——
即利用對碼數的重新定義,完成對女性身材的規訓。

 
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以“短緊露”為招牌、主打小碼女裝的BM風,最開始流行的時候,反而是在男性之間。 

早在1976年好萊塢風靡的拳擊電影 《洛奇》裡,拳王阿波羅·奎迪就有類似的造型,代表著當時的審美風向。 
電影《洛奇》
那時利用這種方式展現肌肉線條,是釋放“男人味”的利器。
可是流行審美延續至今天,這種顯瘦、顯身材的穿搭並沒有在男性中流行下來,反倒成為規範女性審美的流行趨勢。
對現代女性而言,一方面可能會清醒地認知到“過度求瘦”是一種審美畸形,並控訴尺碼的不公;
一方面又會時時刻刻身處“以瘦為美”“胖就是醜”“坦克”之類的身材焦慮和羞辱中,陷入糾結和恐懼。
這生育過後迅速把自己塞進S碼為榮的論調,又何嘗不是這種審美迷思下的結果? 
“剛出月子就能穿S碼”,戳中了無數女性的身材焦慮/圖源:小紅書
審美的權力和標準,從來都是被操縱著成為追逐利潤的工具,很難真正掌握在女性自己手中。
在長篇小說《覺醒》中,女主角艾德娜因為“揹負”既定的社會責任,在婚後一直保持著週二下午盛裝待客的傳統,長達六年之久。
“女性魅力”的美名之下,是她無盡的痛苦與壓抑。
自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身體並非丈夫的財產後,她開始學會欣賞自己。到最後,艾德娜脫掉了“討厭、扎人的衣衫”,赤裸裸地走向了廣闊無垠的大海。

小說裡,“盛裝、美麗”是女主角的枷鎖;現實裡,“夠瘦、顯瘦”是女性們共同的枷鎖。

獨白劇《聽見她說》裡,楊冪飾演擁有完美臉蛋和身材的、被凝視的“她”
“天下苦以瘦為美久矣。”

女孩們並非排斥小碼女裝,也並不是不接受很多衣服自己穿不上。

真正不被接受的,是勻稱的、健康的身體,卻被定義為“超大碼”、“非正常”。
哲學家普列漢諾夫曾說過:“絕對的美的標準是不存在的,並且也不可能存在。” 

“以瘦為美”,其實是被營造出來的主流。

允許並接納身材多樣化,才是真正應該流行的風尚。
本文轉自網易新聞公眾號“槽值”,情感八卦吐槽,能走心也能講道理的妹子,既能提筆寫文,也能教你把妹撩,關注槽值尋找共鳴。公眾號:“槽值”(ID:caozhi163)微博@槽值。

獅子生活合作聯繫方式:15875245670微信:siw514。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