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是現代人健康的剋星,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症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兇。
在中醫看來,溼氣,似乎稱得上是“萬惡之邪”!
風溼性關節炎、溼疹,包括某些頭痛、眩暈、失眠、高血脂、冠心病、帶下、痛風、洩瀉、中風、高血壓等等都與溼邪有關,應引起警惕。
氣溫會迅速回升,降水量增大,溼熱交加。此時,溼邪之氣最容易入侵體內,危害身體健康!
而要避免溼邪侵襲身體,除了防“外溼”,更要防“內溼”!
飲食不當,內生溼邪
溼邪有兩大來源。
一個是外部原因,氣候潮溼、久居溼地、涉水淋雨,溼邪可從外侵襲人體,稱之為外感溼邪。
體內臟腑功能不調,也可導致溼邪內生。
這些食物,都易“生溼”,在多溼季節,最好少吃以下食品,以防機體生內溼。
1、煎炸、燒烤食物
如炸薯條、炸雞、燒鵝、燒乳豬……
煎炸、燒烤食物較為油膩,不易消化而釀生溼熱,會加重脾胃的負擔,久而久之則傷脾胃。
2、辛辣食物
如麻辣火鍋、川菜、湘菜,過食辛辣食物,會生內熱。熱邪常與溼邪相合為病。
3、冰涼食物
如涼菜、冰啤、雪糕,過食冰涼食物,易損傷陽氣,導致脾胃虛寒。
尤其是喝冰啤酒,更要當心。酒本身就“性熱而質溼”,白酒溼氣更重。
冬天適量喝可幫助祛寒,春夏也可消暑解渴,但大量喝則傷脾胃陽氣,而助溼邪。
有沒有溼氣,看這6個地方就知道
如果,身體出現以下幾種症狀,就說明你體內有溼氣。
大家不妨花上1分鐘來自測一下!
1、看舌頭:舌頭胖大,兩側有齒痕,舌苔厚膩。
2、看大便:大便溏爛,黏滯不爽,馬桶難衝乾淨。
3、看身材:一般來說,“肥人多溼”。
4、看精神狀態:中醫認為“因於溼,首如裹”。病人會覺得頭腦昏沉,身體困重,彷彿被厚衣包裹一般,整個人懶洋洋的,不願意活動。
5、看皮疹形態:腫脹、糜爛、滲出明顯。
6、看瘙癢部位:溼氣重濁,易侵犯人體下部。瘙癢多發於陰囊、小腿、腳部。
一旦發現自己體內有溼氣,那就免不了要祛溼了,不妨試試“一拍、一抓、一喝”,助你祛溼又排毒!
一拍:拍肘窩
肘窩,有多個穴位,可以通過拍打,達到通經活絡的效果,其中曲池穴是人體的三大排毒去溼口之一,連續拍打5~10分鐘,可以幫助排溼毒!
一抓:抓腋窩
腋窩的頂點是極泉穴,它是心經的重要穴位,也是腋下淋巴最密集的地方,經常按摩、抓揉此處,能幫助排毒,活躍經絡。
一喝:喝健脾祛溼茶
用具有健脾祛溼效果的食材,做杯茶飲,每天喝,是既簡單又有效的祛溼方法之一。
送你幾個有祛溼效果的小茶方,可以自己動手做,每天喝一杯,幫助你排溼毒!
方一:蒲荷陳皮茶,健脾祛溼
【做法】以上材料全部洗淨烘乾,然後取相應克重,做成茶包,每次取一包,熱水沖泡代茶飲即可!
以上24種食材,具有健脾、利溼、排毒的功效,其中,蒲公英可瀉火除溼,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砂仁用於溼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善於化溼行氣,為醒脾和胃的良藥。茯苓可健脾和胃、利水滲溼。赤小豆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
薏苡仁可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溼。梔子可清熱祛溼、利水滲溼,健脾止瀉。
24種食材,搭配在一起,健脾、祛溼、排毒,效果顯著,可長期飲用!
方二:蒲公英玉麥須茶,利水、祛溼、洩熱、消腫
蒲公英有清熱解毒利尿的功效,可瀉火除溼,可以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玉麥須,味甘、淡,歸膀胱、肝、膽經。利水、消腫、洩熱,可促進體內多餘水分代謝,減少頭髮皮膚出油,消除小腹贅肉等有效。
玉竹根,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具有保護心臟、血管,清理體內垃圾,延緩衰老等作用。
玫瑰花性溫,可中和配方的寒性,使得此方不溫不燥,適合更多的人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