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的深度反思:毀掉一個孩子的內驅力,到底有多簡單?

一位媽媽的深度反思:毀掉一個孩子的內驅力,到底有多簡單?

父母打擊的話語、冷冽的態度只會把孩子推向失敗的深淵,不如給孩子溫暖的鼓勵,帶領孩子走上成功的路途。


——派媽


作者|白楊
來源|深度育兒(ID:baomabaobao)

前天,兒子拿出一張小卷子嘀嘀咕咕地讓我簽名。

原本並沒在意,直到看到卷子上密集的叉號,我驚呆了。

那一刻,憤怒、驚訝、羞愧各種情緒在腦中炸開。

不由自主地提高了音量:

“你怎麼回事?怎麼錯了這麼多?這都不會嗎?你這每天上的什麼學?”

本來表情訕訕的兒子,立馬滿眼通紅,一低頭,眼淚吧嗒吧嗒地往下掉,說:“我再也不去上學了。”

說完扭頭就進了屋裡,還把門重重地關上了。

想起兒子剛才滿眼淚水的委屈樣子,我反而平靜了下來,開始認真地反思自己:為什麼我付出了這麼多的精力、時間養育出來的孩子,反而把自己的學習搞成這樣?   

原來孩子考得差,並非偶然,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

01
不經意的打擊,讓孩子沒有了自信
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陪兒子去參加過一次公開活動。
那次活動是個闖關遊戲,老師站在孩子進場的必經之路上,孩子隨意表演一個小節目,可以是背詩,可以是唱歌,也可以是跳幾個舞蹈動作,就可以過關,進入下一個遊戲。
孩子們一個個歡快地過去,哪怕沒有什麼才藝,跟老師說幾句好話,逗趣幾句,都是可以過關。
只有兒子,不管我怎麼鼓勵,怎麼加油,就是不肯過去,最後好不容易被我拉到了老師旁邊,也是扭扭捏捏,一直往我身後躲。
當時我覺得很丟臉,非常生氣,就對他說:
“你不想玩了是嗎,不想玩就回家,一個小男孩,扭扭捏捏太丟人了!”
事後,老師單獨跟我說:
“小朋友有時候不敢或者害羞都很正常,但媽媽是不是平時對孩子太嚴厲了呢?經常說他不好,會讓孩子更沒自信的。”
當時我沒怎麼在意,現在想想,我真的是一步步在摧毀孩子的自信。
剛上小學時,孩子二十以內的加減法還經常做錯,一開始,我還能耐心給他擺小棍、畫小花講解,後來還總是做錯,我就開始大聲吼他:
“你到底在幹什麼?動動腦子好不好?真的笨死了!”
總覺得在我吼完之後,孩子就能學會得更快點。
但在後來,我有一次這麼說兒子之後,兒子很頹然地趴在了桌子上,說:
“我就是笨死了。”
教育孩子,應該是讓孩子感覺自己很好,並且越來越好的過程。
而這些批評孩子的話,或許能激起孩子一時的上進心,但,在批評中長大的孩子,一定是會自卑的。
02
我親手毀掉了兒子的內驅力
其實,我對兒子的學習一直要求很嚴格,總是在老師佈置的作業之外再額外加一張作業,有時候是一張字,有時候是一套題,兒子也一直乖乖聽話照做。
為什麼學了那麼多,這次考試還會考這麼差?
我仔細看了看手裡的卷子,分析孩子做錯的題,最關鍵的原因是,很多知識根本沒有學紮實,看到題目,就只想理所應當地去做,根本沒有思考。
我平時根本意識不到這一點,只覺得:錯題多,就是不用心。錯題多,就是做的題太少,不夠努力。
於是一套一套地讓他做題,而兒子也在這種“填鴨式”學習中,失去了對學習應有的熱情。
我不盯著他,他總是想方設法去偷懶,一個橡皮都能玩半天……
有一次,因為我要做家務,給了他一張卷子,誰知,40分鐘之後,我把家務都做好了,孩子還在對著那張卷子發呆……
很多時候,我總是在拽著孩子往前走,嫌他作業做得慢,嫌他字寫得醜,嫌他題錯得多,這也不對,那也不好。
但其實,孩子本身也在努力,也在用盡自己的全力,只是我沒有看到。
從來沒有立竿見影的教育,孩子的成長,要的不是我們的焦慮,需要的是我們不斷澆築的耐心和愛。
曾任遼寧省盤錦市教育局長的魏書生先生曾經有過一段演講,身為局長,他在演講中沒有談考試、沒有談分數,而是重點講的是:“教育就是要管小事。
在他的教學生涯中,曾經遇到過一位全校倒數第一的學生:滿分100分的語文試卷,他只考了8分。
看到這個分數,其他老師都頭疼死了。
但是,魏書生老師一點兒也不發愁。
“學生考了8分,不要批評他,要讓他喜歡這8分。
讓學生喜歡這8分的話,不能這樣說:'哎呀,8分也不少了',這樣說的話,是在諷刺學生。即便學生考得少的話,也能聽出來。”
他不僅把學生轉到自己的班級,還誇獎這位學生:
“我聽說你上課從來不聽課?”
學生:“老師,聽不懂我聽什麼?”
魏老師:“我聽說,你從來不寫作業。”
學生:“我沒聽懂,也不知道怎麼寫。所以,我就抄人家的作業。結果,我抄了之後他(語文老師)不給我判。所以,我也就不給他(語文老師)抄了。”
魏老師:“我還聽說,你從來不看書。”
學生:“老師你說呢?我課也沒聽,書我也看不懂呀!”
魏老師:“你一不聽課、二不寫作業、三不看書。這樣一份試卷,還能考8分,很有天賦呀!”
就這樣,這位學生在魏老師的鼓勵下,逆襲成為了一名好學生。
所以,我們教育孩子,不要只盯著孩子的缺點,拼命去改造孩子,而是要賞識孩子。
我決定,從行動上改變自己的教育:
1. 找到孩子的優點,多誇獎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身上的閃光點。
比如我兒子,他是個善良努力的小朋友,數學不是他強項,但他喜歡看課外書,有很多奇思妙想……
我不能只盯著孩子的弱項,應該充分地肯定和鼓勵孩子的強項。 
不再一味地批評、指責孩子,而是要讓孩子慢慢重拾信心。
2. 讓孩子找到自己的學習節奏。
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不再催促、攀比。
也不再逼著兒子刷題,對於弱項數學,陪伴孩子查缺補漏,打好基礎,慢慢進步。
將目標明確,讓孩子有學習的方向,陪著孩子慢慢提升成績,消除孩子對學習的排斥感。
就像魏書生先生說的那樣:
“教育的成功,不是拼命去改造孩子,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以解決問題的心態去幫助孩子,孩子才能真正成長起來。”
3. 不用成績來衡量孩子。
孩子的未來,從來不是用成績來衡量的。
我把成績看得過重,只會起到反作用。
每個父母都必須要明白:
分數的高低不等於教育的成功或者失敗,孩子的成績也並不等同於教育。
不要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就是家庭教育的成功,分數固然重要,但並不能決定孩子的一切。

*作者:白楊,即使觸不到滿天星辰,也要奔跑在螢火之森。來源:深度育兒(ID:baomabaobao),每天中午一點半,為您分享有深度,有態度的育兒知識。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