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大同】6.21-24 | 按時代順序看雲岡石窟+北魏太后陵墓、大同兩大遼構

【端午·大同】6.21-24 | 按時代順序看雲岡石窟+北魏太后陵墓、大同兩大遼構
守護國保 / 傳承文化


大同,古稱雲中、平城
是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有“北方鎖鑰”的稱名
這裡曾經是北魏首都
也曾是遼、金的陪都

北魏定都在平城的時候
在城西修建了雲岡石窟
是中國最早的皇家石窟
吸收了中原和西域的藝術風格
還採用了北魏國內及周邊國家
當時最高水平工匠的加工技巧

在遼代時期大同成為西京
但沒有在這裡興建宮城
清寧八年(1062)
遼道宗修建了華嚴寺
與遼代修建金代重修的善化寺
一起被列為八大遼構之內

 大同觀音堂殿內的一組石雕

是從雲岡搬遷過來的

正中一尊6米高的石雕觀音立像

頭飾花冠直達屋頂

觀音兩側有石雕脅侍立像兩尊

八大明王造像

均為金色粉裝、系遼代所作

大同的寶藏如此豐富
雲岡研究院專家
帶我們行走大同
石窟與古建經典一網收盡!

///

1

行程亮點

1. 雲岡石窟全天深度考察,按照時代順序看雲岡

2. 探訪善化寺、華嚴寺兩處國一遼構與觀音堂遼代彩塑

3. 不宜到達的北魏馮太后墓方山永固陵與大同博物!

4. 雲岡研究院專家深度講

2

文化講師

雲岡研究院專家


3

行程詳情

D1

6月21日  星期三

大同指定酒店集合

D2

6月22日  星期四

雲岡石窟(國1、按時代順序看雲岡)、觀音堂(國7)

D3

6月23日  星期五

大同市博物館、方山永固陵(國5)

D4

6月24日  星期六

華嚴寺(國1)、善化寺(國1)、九龍壁(國5)
17:00 送達大同南站
///

4

活動報名

3280 元/位

【單房差:750 元/位】

識別二維碼報名

費用包含:

  1. 講師:全程專家深度講解

  2. 服務:全程領隊貼心服務

  3. 門票:行程內所有景點門票及景區內交通

  4. 交通:全程舒適旅行大巴

  5. 住宿:三晚四星標準酒店

  6. 餐食:三頓自助早餐、五頓正餐

  7. 設備:無線講解器

  8. 保險:旅行意外險

費用不含:

  1. 往返大同的大交通費用

  2. 未提及的其他費用

報名後有事退出怎麼辦?

  1. 集合日前3天及以上取消,可退實際未產生費用(有可能包含門票、餐費、住宿等);

  2. 集合日前3天以內,所有費用將無法退款。

5

行前預習

—雲岡石窟—

在我國,最早由大國統治者主持開鑿的石窟,便是雲岡石窟。所以雲岡在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窟寺分類中,位列第一。據學者認為,曇曜開鑿的窟內五尊巨大的主佛,寓意北魏的五位皇帝。開國皇帝道武帝、第二位皇帝明元帝、統一北方曾經滅佛的太武帝、文成帝的父親被追封景穆帝和修建五窟的文成帝。

曇曜之後,在北魏和平六年至太和十八年(465-494)這段時間,雲岡又開鑿了12個石窟。即第1至13窟中,包括未完成的第3窟,只有第4窟是晚期營建。此時為馮太后和孝文帝於平城執政的期間,雲岡石窟的雕造進入鼎盛階段。

第5、6窟是一組雙窟,其內容豐富,規模宏大,雕飾瑰麗,是雲岡石窟中期的典型代表。第5窟前是四層繞廊樓閣,窟簷為清代重建。窟內主尊釋迦牟尼像高17米,是雲岡石窟中最大的佛像。窟內四壁分層分段雕刻滿滿的佛龕造像。第6窟中心為方形塔柱,高15米。

第9至第13窟因為被清代補繪重彩,俗稱“五華洞”。其中的造像內容極為豐富,是研究北魏建築、音樂、舞蹈、書法的歷史遺珍。


—大同觀音堂—


觀音堂,位於大同城西7.5公里的一座小山崗上,建於遼代。觀音堂殿內的一組遼代金色粉裝石雕,是觀音堂的最大看點。

殿內東西兩側佇立著十大明王。壁上還繪有二十四幅畫,講述觀音菩薩救難的故事。寺前有三龍琉璃照壁,是大同市唯一的一座雙面照壁,為明代遺物。寺西摩崖上鐫有三米見方的雙鉤“佛”字,據考證為遼代遺蹟。


方山永固陵


北魏方山永固陵位於大同市城北25公里西寺兒梁山(古稱方山)的南部,俗稱“祁皇墳”,是北魏文成帝拓跋睿之妻文明皇后馮氏的“永固陵”,太和五年至八年(481-484)營建,太和十四年(490)入葬。

陵墓建造在方山南部山頂玄武岩上,地表為高大的封土,上部半圓形,下部為方形基底。墓室置於封土堆的中心,坐北朝南,為磚砌多室墓,由墓道、前室、甬道和後室四部分組成,前室平面呈梯形,拱形頂,以甬道與後室相連。甬道前後各有一道大型石券門,製作工整細緻,由拱尖門楣、門柱、門檻、虎頭門墩、石門五部分組成。門無軸,不開合,是嵌入門楣內的。門框浮雕下有蓮瓣形券面,兩側龕柱各浮雕一個手捧蓮蕾、面露微笑的赤足童子。童子下方又各雕一隻口銜寶珠的七尾孔雀。後室平面近方形,高大寬敞,四壁微向外凸,向上內收成四角攢尖頂。頂中心嵌有雕刻蓮花圖案的白砂石。


方山永固陵出土券門


北魏王朝在方山為馮氏營建了包括永固陵、萬年堂(孝文帝豫營壽宮)、永固堂、齋堂、石闕、思遠佛寺、方山古窟、靈泉宮、靈泉池以及御路在內的龐大陵園,將墓地與佛寺結合在一起,極富佛教色彩,這種獨特的做法對北朝晚期陵墓建造影響很大。

方山永固陵出


—華嚴寺—

華嚴寺始建於遼重熙七年(1038),依據佛教經典《華嚴經》取“慈悲之華,必結莊嚴之果”的大乘教義而命名。遼末因為戰爭,寺院局部建築被毀,金天眷三年(1140)重修。遼、金兩代,平城(今大同)都是當時的別都,該寺受到皇室的重視。

上華嚴寺以大雄寶殿為中心,分為兩院,有山門、過殿、觀音閣、地藏閣及兩廂廊廡,佈局嚴整,高低錯落。大雄寶殿內採用減柱法構造,減少內柱12根,擴大了前部的空間面積,便於禮佛等各項活動。殿內中央佛壇上塑有五方佛,中間三尊,是明宣德二年在北京雕成迎回後安放在此。佛像面相扁平,髮髻上有寶珠鑲嵌,其兩側有二十諸天侍立,神情不一,姿態各異,身軀均稍前傾。

下華嚴寺位於上寺的東南側,相距不遠。以薄伽教藏殿為中心,有遼代塑像、石經幢、樓閣式藏經櫃和天宮樓閣等。薄伽教藏殿內右側椽底題有“維重熙七年(1038年)歲次戊寅九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午時建”字樣,表明這是一座歷經遼末保大之亂後倖存的遼代建築。殿內鬥八藻井等亦是遼代舊物,內槽彩畫中所繪網目紋、三角柿蒂等遼代通行的紋樣尚依稀可辨。佛壇上佈列遼代彩塑29尊,分3組。


—善化寺—

善化寺,俗稱南寺。始建於唐開元年間,明代予以修繕,明正統十年(1445)始更名善化寺。

善化寺主要建築沿中軸線坐北朝南,漸次展開,層層迭高。前為山門,中為三聖殿,均為金時所建。遼代遺構大雄寶殿坐落在後部高臺之上,其左右為東西配殿。東側為殊閣遺址,西側為金貞元二年(1154)所建普賢閣。善化寺建築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左右對稱,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遼金時期建築。

善化寺內保存著泥塑、壁畫、碑記等珍貴文物,其中金代泥塑造型優美,個性突出,特別是二十四天王像,男女老少、美醜文武,或帝王裝,或臣子像,或坦膊赤足,披紗衣華似來自天竺國土;或身著鎧甲,襯皮毛以抵禦北國寒風。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更多線路詳情點擊查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