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SSD買得接口都不夠用了,怎麼辦?

買SSD買得接口都不夠用了,怎麼辦?

眾所周知這個618應該是近期最適合買存儲產品的時候,SSD不管是國產顆粒還是國外顆粒價格都便宜得以往無法想象

但是盤買多了就會面臨一個問題,雖然現在的Z790/X670E主板都會給到五個甚至四個m.2接口,但是老一些的平臺以及ITX主板一般都只有2個m.2,為了便宜固態這碟醋再去換主板甚至於換新平臺的話有時候也不划算,這裡提供幾個m.2口的擴展方案,大家可以按需選用。

最基礎的:PCIe標準插槽轉m.2

同樣眾所周知,m.2插槽只是一種形態,對於我們常用的m.2 m.key接口來說它只是一種形態不同的PCIe插槽,所以買一個轉接卡就可以用PCIe接口擴展出一根m.2。擴展卡本身只有PCB、內部佈線和少量的供電濾波,普通轉接卡本身不帶協議轉換芯片。

買個便宜的就可以,畢竟本質上只是一組延長線,花裡胡哨的確實沒啥作用。最終傳輸協議取決於硬盤和你使用的PCIe接口支持的最低值,比如把PCIe 3.0的SSD插到主板上的PCIe 4.0 x1接口裡,實際運行速度是PCIe 3.0 x1。

缺點是現在的主板連PCIe插槽給得都不多了,有的只有兩根而且還要拆顯卡的通道,這就很讓人難受。

進階:需主板拆分的PCIe轉接卡

現在的大部分主板都有把第一根PCIe插槽拆分成x4+x4+x4+x4的功能,這樣的話如果你不需要在第一根插槽上安裝獨顯,可以用這種一百多元的轉接卡安裝4根m.2 SSD在顯卡插槽上。

有些主板支持給顯卡拆x8,然後第二根插槽拆x4+x4,也可以用類似的轉接卡,只不過只能識別到2個硬盤。

需要主板拆分顯卡通道這個限制還是比較大的,意味著只能使用核顯或者亮機獨顯,專門用於存儲的文件服務器/NAS比較適用。

特別:一種非常奇怪的拆分卡

這個也需要主板支持拆分,但是保留了顯卡的8根通道還可以繼續插顯卡,只不過如果直插的話只能用半高刀卡,對於顯卡豎裝或者裸機測試平臺的用戶來說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BIOS裡選拆分8+4+4,就可以在第一根PCIe插槽上面同時安裝2塊m.2 SSD和一張顯卡了。對於目前的顯卡來說,即使是RTX4090,PCIe4.0 x16和x8的性能影響也有限。

更普適的方案:帶芯片的拆分卡

PLX芯片這玩意應該很多老玩家都有印象,在那個主板不支持拆分PCIe通道的年代連SLI都得靠它,隨著SLI逐步消亡它也淡出了大眾視野,不過既然是拆分PCIe通道的,自然也可以用於拆分m.2

這種帶芯片的轉接卡就是這這個方案,芯片起到的作用是時分複用,相當於一個交換機,單獨訪問每個盤的時候都可以享受x4通道,兩個盤一起讀寫的時候共享x4通道。現在主流的方案有PLX8747/8742和ASM2824兩類,其中PLX芯片只能拆分從CPU直接引出的PCIe通道,實測接南橋通道的話不認——所以需要配合這樣的產品,把直連CPU的m.2通道轉接成PCIe接口形態,然後用PLX卡拆分。

這個方案的優點麼就是普適性最好,甚至如果你能想辦法塞進去的話在筆記本上都能用。缺點就是目前無論PLX8747還是ASM2824都只支持到PCIe3.0,4根4.0的盤共享一個PCIe 3.0 x4的通道,畫面還真是有點美麗。

是個接口都得利用起來:m.2 wifi轉m.2 mkey

主板上走PCIe協議的不止有m.2和PCIe插槽,現在的無線網卡也基本都是走PCIe 3.0 x1,所以理論上來說也可以轉換接口形態來接SSD。對於一些購買非WiFI版主板但是預留接口的用戶來說更是合適,完全0浪費。

缺點在於兼容性沒那麼好,有些主板的m.2 wifi插槽只支持cnvi,數據接口不完整這樣就不能用來轉接SSD——而且這個事情主板廠商甚至在說明書裡都不一定寫,只能買回來自己試。AMD平臺的話基本上都可以直接用,畢竟cnvi是Intel做的東西嘛,AMD這邊基本上都是標準m.2 PCIe wifi接口。

另一個缺點就是這個接口因為設計上只需要滿足WiFi6e網卡,所以帶寬一般只給到PCIe 3.0×1,拿來接硬盤的話連續讀寫性能可能比較慘烈,好在幾乎不影響隨機性能,用起來體驗區別也不大。

最後是沒辦法的辦法:外置USB硬盤盒

這個基本上就是隻能拿來保存數據了,USB轉換之後隨機性能損失還是不低的,好在就是沒有任何基礎要求,有個USB接口就能用,也可以先用個硬盤盒子過渡一下,等以後換了新平臺新主板再裝到主板上,也是完全可行的。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