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中醫的一個關鍵是什麼?(附語音)

學好中醫的一個關鍵是什麼?(附語音)

 ↑點擊上方卡片關注我↑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七百九十六。(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帝曰:太陽臟何象?岐伯曰:象三陽而浮也。帝曰:少陽臟何象?岐伯曰:象一陽也,一陽臟者,滑而不實也。帝曰:陽明臟何象?岐伯曰:象大浮也。太陰臟搏,言伏鼓也。二陰搏至,腎沈不浮也。”——《黃帝內經·經脈別論》

(接前文)為什麼呢?很難講,五運六氣裡邊有一個思路叫大司天,大司天就是按照歷史週期來講,六十年一循環。有一個學者專門做過考證,在張仲景時代是太陽寒水司天,到了孫思邈時代是陽明燥金司天,所以他用青龍,青龍里邊有石膏。再往後,每個時代他都有自己主要的大司天。(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運氣之下用藥就有側重,歷代醫家他們在那個時代把經典的時代化了,這樣理解就非常容易,不是經典在變,而是時代在變,人們的疾病譜在發生變化,所以用方肯定有區別。許叔微他還用硫磺,在張仲景那時代沒用硫磺。所以這些細節咱們都得讀出來,讀《內經》也好,讀後世醫家的著作也好,你得把這些東西讀出來,理解了,你就理解他為什麼這麼用,這麼用是有他的道理的。這就是三陰經。


歷史上誰喜歡研究三陰經,你像薛雪、趙獻可、黃元御這些醫家,近代的鄭欽安,包括四川的劉止唐,劉止唐是鄭欽安的老師,火神派祖師爺的師傅,再往後,還有上海的祝味菊,我們看祝味菊的醫案也是非常有特色,還有範仲林、吳佩衡,現代的醫家盧崇漢,還有李可老中醫,他們的這些經驗都是值得借鑑,但是這些老師們的經驗都有各自時代不同,同時也有他們的遇到的患者的疾病譜的特色,所以一定要深入學習之後為我所用,不能生搬硬套,你一看李可老中醫用附子用了100克200克,你見到一個普通患者,你也用這數,你行嗎?這就需要商榷了。


學中醫千萬不能生搬硬套,看到一個老中醫的方子非常好使,然後你也不根據你遇到的患者的情況就直接搬過來用,這樣不行,這都是值得商榷的。你要用對了的話可能效果不錯,如果這個患者跟那個老中醫所記載的患者的類型不一樣,你把人家老中醫用的非常好的一張方子用在你現在遇到的患者身上,可能就沒有效,有時候甚至會起到反作用,所以在這個時候就需要你一定要把這些原理原則要掌握好,尤其是把中醫的思維鍛煉出來,不是說一個標準通用天下。(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高矮胖瘦,氣血充足與否都不一樣,用藥肯定得有調整,但是有很多人也詬病中醫這一點,說中醫沒有標準,中醫的標準比較細,並不是沒有標準,中醫標準很細,把人分成很多種,不是說是人都用。


所以我們中醫的標準是有的,並不是沒有,但是中醫的標準是比較的細緻的,是更加體諒到患者具體的感覺的。比如同樣都是心慌,有的人口渴,有的人不口渴,口渴的時候你是不是就應該加一些滋陰的藥,不口渴的人可能就不需要加滋陰的藥,都是心律不齊,用藥就有區別。但是我們在臨床上就需要進行詳細的鑑別,不能說一遇到心慌心悸,炙甘草湯就直接上了,直接是生脈飲了。這叫方劑學,這不叫中醫臨床。


所以我們在工作中,在具體應用中也要注意,我為什麼講《黃帝內經》還會講到這些內容呢?就是希望聽眾朋友們一定要建立中醫的認知,中醫的思維,不能生搬硬套。


回到原文,我們看到了黃帝和岐伯的對答,講的就是三陰三陽經的脈象各自有各自的特點,這段話跟大家翻譯完了,細心的聽眾朋友們肯定就有疑惑,三陽都講了,三陰的太陰和少陰都講了,還缺一個厥陰,《新教正》的裡邊註解∶“詳前二陰,此無一陰,缺文可知”。(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其實就是什麼意思呢?前面講經脈的時候,講了少陰,這個地方沒有一陰,也就是沒有厥陰,就知道這個文本在傳抄過程當中有脫簡,有缺文,缺文就是少了這段文字。


我們知道《黃帝內經》的文本成書於漢代,從漢代到唐代,到王冰手裡也經歷了好幾百年。經歷了戰亂紛爭還有變遷,人事物的轉移,已經好幾十代人過去了,我們大概知道,比如二十五年或者三十年算一代人,六百年是二十代人,也就是現在拿到的文本的可能是他的曾曾曾曾曾曾二十次方的祖父,手裡邊有這個本子已經傳了二十代了,你想想看,古代不是這一本書永遠傳下去,他傳著傳著紙不行了,他重新抄一遍。從漢代往下傳的時候,那時候還在竹簡上記載的,可能在竹簡記載的時候,傳著傳著有一個竹簡脫出來了,這就叫脫簡,還有的時候在傳的過程當中,一根竹簡和另外一根竹簡,竹簡沒弄好,然後它錯了,互相倒了一下位置,我們現在看來之後,前後有點互相答對不上了。(未完待續)



學了彭鑫博士今天講的課程之後,相信您對《黃帝內經》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最後做一個答題互動,測一下您的學習成果。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七百九十六。(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保留相關法律權利)
推薦閱讀

關注「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公眾微信號,回覆數字 2023,查看熱門閱讀集結 .

[附語音]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

[附語音]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

[附語音]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

[國新辦]中醫學博士彭鑫:中西醫終極的結合點就在臨床一線

[清華大學]彭鑫博士公益講座——彭祖養生思想的現代啟示

[視頻]八段錦全集養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禮

[視頻]漩渦匯聚能量:升清降濁走圈法

[視頻]彭鑫博士座客央視——如何給寶寶捏脊

[精品文章]“冬至”一陽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是這樣的

[精品文章]偏方到底能不能吃?

[精品文章]大德必得其壽:心胸豁達是養生第一理念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眾平臺:pengxinboshi

官網: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彭鑫博士門診預約及講座邀請方式

↓ ↓ ↓

預約方式:點此處詳細瞭解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