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為你的血統,我就認為你必須學中醫,花十萬塊錢把你贖出來,每月給四千八,千方百計請你來跟我學。這看似禮賢下士,愛才如命,實則有違教學之道。
在任何正常的教學體系中,都是先得學生有誠意,向老師或學校求學,然後被接受,開始學習。也只有這樣,他才能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好好學習。如果學校或老師死乞白賴地求學生去學,那就不正常了,不是騙學費,就是另有企圖,這樣招過去的學生,也不會努力學,因為機會來的太容易了。這就叫“有來學,無往教”,從《禮記》到現在,誰都逃不出這個規律。
學習中醫更是如此。因為,這是一條神聖的、艱難的路,前途固然無限光明,但沒有強大的決心和毅力,是走不下去的。必須是你真想學,是自己的選擇,以後學起來才能義無反顧,一往無前,不屈不撓。如果是我求著你學,你以後遇到困難,想半途而廢了,我就成了背鍋俠,吃力不討好。
《周易·蒙·彖辭》講:“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這就是啟蒙和教學的基本規律。不是老師去求學生來學習,而是學生來向老師求學,這樣,其志相應,才能建立合理的師生關係。哪怕老師再有名,地位再高,只要你真心誠意地提出來要跟他學,一般都是會被接受的。孔子說:“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就是此意。但在學習的過程中,你就得用心用意了,第一次問老師某個問題,老師都會認真解答,但如果你一而再,再而三,不假思索地亂問,老師就不回答你了。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培養人的正氣、正念,是聖賢的事業。
我們中醫,如何去求師拜師,如何教學,基本原則和規律都在這裡了。總之,你想學醫,你得自己跟你心儀的老師說,不要指望老師去求著你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