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竟救白雲夫

【詩詞賞析】

     清代詩人袁枚, 患有慢性痢疾, 老年時又不時復發。家人為他請來一位醫生診治, 那醫生便先入為主, 認為“老年多虛”而大用人參之類藥物進補, 誰知越治越重。幸虧好友張止原聞訊趕來, 改用大劑量大黃治療, 結果 3 劑而愈。詩人感慨萬千,就寫下了這首致謝詩。在這首詩中, 他不僅談到了正確用藥的道理, 而且談到了正確行醫的道理 :醫生必須嚴格辨證施治,膽大心細,是補是瀉,要有規矩,明察病機,才能妙手回春。他雖不是醫生, 但確實用自己的親身經歷, 為醫生上了生動的一課。

【健康話題】

     將軍, 乃帶兵用武之人, 自然具英武獷犴之性。中醫學將大黃比作將軍, 與其具有強烈的盪滌臟腑、 去穢除濁之功有關。《本草正義》中說它“迅速善走, 直達下焦, 深入血分, 無堅不破, 盪滌積垢, 有犁庭掃穴之功”。《湯液本草》 中說它“洩滿, 推陳致新, 去陳垢而安五臟, 謂如勘定禍亂以致太平無異, 所以有將軍之名”。因此, 不少人對大黃的功能產生了片面的認識, 以為它是“大下大瀉” 之藥而不敢輕易用之。一些人雖用人參、 鹿茸之類補藥補出毛病而不以為然, 若說要用大黃之類的瀉藥則大為

擔心。

◆ 正視大黃

     大黃, 味苦性寒, 確是具有“瀉” 的功能,它含有的大量大黃酸使它具有較強的致瀉效力。關於這一點, 歷代本草中都寫得清楚。現代出版的《中藥大辭典》 綜合各家之論, 說它“瀉熱毒, 破積滯, 行瘀血。治實熱便秘, 譫語發狂, 食積痞滿, 痢疾初起, 裡急後重, 瘀停經閉, 癥瘕積聚, 時行熱疫, 暴眼赤痛, 吐血, 衄血, 陽黃, 水腫, 淋濁, 溲赤, 癰腫瘡毒, 疔瘡, 湯火傷”。古人用它創制了大量的著名方劑, 如《傷寒論》 中治陽明實證、 瀉腸中燥屎的大承氣湯,《素問病機保命集》 中治大便秘結的大黃牽牛丸,《聖惠方》 中治熱病狂語及諸黃的雪煎方,《醫林集要》 中治婦女經血不通、 赤白帶下的無極丸,《千金方》 中治腹內積聚、 大小便不通的神明度命丸,《普濟方》 中治腸癖、 疳積的千金散,《銀海指南》中治五臟溼熱、 胸脘脹痛的清寧丸,《聖濟總錄》 中治眼暴熱痛、 眥頭腫起的大黃湯,《金匱要略》 中治腸癰的大黃牡丹湯,《婦人良方》中治奶癰的金黃散,《衛生寶鑑》 中治凍瘡皮膚潰爛、痛不可忍的如神散等。加上沒有方名而以大黃作為主藥者, 僅見於各種書籍的就有幾百家之多。近代研究證實了大黃具有瀉下、 抗菌、 抗腫瘤、 降壓、 降低血清膽甾醇、 止血、 利尿、 增進消化道推進性運動等作用,更為它的“瀉” 性找到了理論根據。臨床上,醫療工作者把它廣泛運用於血小板減少症及止血、 口腔炎及毛囊炎、 燙傷、 下肢潰瘍、 小兒蛔蟲性腸梗阻、腸脹氣等疾病的治療上, 均取得了相當滿意的療效。

◆ 遠視大黃

     從古今對大黃運用情況的分析不難看出, 中醫所說的瀉法,實際上是一種排毒方法。就通瀉大便而言,是機體最理想而無害的一種手段。早在晉代, 醫家葛洪就說過 :“若要長生, 腸中常清 ;若要不死, 腸中無屎。” 大黃瀉下功能的作用部位在大腸, 用大黃瀉下正好可以達到葛洪所要求的排毒效果。現代臨床實踐和研究也證明, 經常保持大便通暢, 對減少腸中有害物質對機體的毒害確實具有直接作用。歷史上以攻下法見長的醫家不在少數, 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張子和。作為排毒法的先驅, 他不僅敢為人先, 衝破了補法主宰人們意識的包圍圈, 而且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實踐, 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值得後人效法。

     中醫所說的“瀉” 是廣義的, 瀉大便僅是其中的一種, 其他如發汗、 利尿、 下瘀血等瀉的手段, 都是有效的排毒途徑。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追求長壽已經成為人們的普遍願望, 其方法無非扶正與祛邪兩種。從某種意義上講, 扶正就是“補”, 祛邪就是“瀉”。補與瀉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 而不是水火不相容的。試想, 如果一個人經常進食膏粱厚味而導致不思飲食, 本來內熱已成, 如果再用補法去治療,勢必會造成臟腑更嚴重的滯塞, 不僅達不到扶正的目的, 反而會補出新的毛病來。從這種意義上說, 瀉就是補, 只有通過瀉才能使胃腸排空, 才能把毒素排掉,才有可能達到機體健康的目的。換句話說, 瀉是一種積極的防病措施, 是進補的一個方面。“聞補則喜”或“聞攻則憂” 的思想,都是不可取的。

【相關鏈接】大黃驗方

     大黃是臨床上一種非常重要的藥物, 具有攻補兼施之效。具體運用又有生用、 熟用、 炒炭之分, 可分別達到不同的要求。“生用者其力全, 迅如走丸,一過不留, 除邪而不傷正氣。”(《本草正義》)“欲速者生用, 泡湯便呑 ;欲緩者熟用, 和藥煎服。”(《本草正》) 大劑量的大黃會產生瀉下作用, 而小劑量的大黃會引起便秘, 這和它既含有大量的大黃酸, 又同時含有大量的鞣質有關。

民間也有許多運用大黃的驗方, 現介紹幾種供讀者參考 :

1 止牙痛 :生大黃 10 克, 沸開水泡 5 分鐘後作茶飲用, 日數次, 連服 3日。

2 止口鼻出血 :生大黃粉 2 克,水沖服, 每日 3 次。

3 治小兒痱子 :生大黃 30 克, 浸入 200 毫升濃度為 95% 的乙醇中, 1周後用浸泡液擦塗患處。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