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遼東都司,在女真、北元(韃靼)、朝鮮的三方夾擊下,更像是明朝的一個大拳頭,而“腕部”則在天下第一關山海關。山海關東可通遼東,西可守衛京師,戰略意義重大。明朝的這套邊疆防禦結構,唐朝也出現過。唐朝滅掉高句麗後設安東都護府,功能和遼東都司差不多,安東都護府也像一個大拳頭砸進東北各勢力之間。所以,唐朝和安東都護府也有一個“腕部”相連,但不是山海關,而是營州。
營州就是現在遼寧省的朝陽市,歷史上朝陽可是一座軍事重鎮。《天龍八部》那個志在恢復大燕王朝的慕容復,他的祖先在五胡十六國曾建立過前燕、後燕等王朝,而慕容燕入關前的國都就在朝陽,當時稱為龍城。
隋唐之際的東北形勢非常複雜。強大的高句麗佔據遼河以西,冀蒙遼交界處還有契丹人和奚人,隋朝在東北最重要的戰略中心就是營州,當時稱柳城郡。唐朝消滅河北竇建德後,也重視營州,這是唐朝經營東北的必經之地,繞都沒地方繞。唐朝初年如果要解決高句麗,就必須重點建設營州,使之成為中原門戶。
唐朝剛建立的公元618年,高祖李淵就設了營州總管府,武德七年升為營州都督府。營州都督府從管轄營州和遼州,到貞觀年間管理七個州。還有一個特殊作用,容留周邊各部族的親唐勢力。這些酋長首領在當地呆不下去,可以來營州避難,唐朝設羈縻州對他們進行妥善安置。
高句麗被唐朝消滅後,東北地區的形勢依然比較混亂。安東都護府北邊還有室韋、粟末靺鞨、黑水靺鞨,半島還有個實力並不弱的新羅。營州以北有個安置契丹人的松漠都督府,在今內蒙古赤峰和通遼之間,營州以西有個安置奚人的饒樂都督府,在河北承德一帶。這些少數部族在唐朝看來顯然是外人,他們正好把安東都護府和營州圍了起來。
營州既要作為內地與安東的陸路通道,又要防範壓在自己頭上的契丹人和奚人。更要命的是,營州內部的羈縻州首領在營州也不安分,經常搞點動靜出來。打個比方,哈薩克斯坦以哈薩克人為主,但北部幾個州多以俄羅斯人為主。哈薩克斯坦把首都從東南的阿拉木圖遷到靠近俄族州的阿斯塔納,和唐朝經略營州的思路類似。
唐朝千防萬防,還是出了大亂子。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契丹等地發生饑荒,營州都督趙文翽不沒有放糧救濟契丹人,把契丹人當成奴隸一樣呼來喝去,逼反了契丹人。松漠都督李盡忠和歸誠州刺史孫萬榮受不了趙文翽的羞辱,率契丹人起義。憤怒的契丹人攻入營州,殺掉了趙文翽。
已經七十多歲的大周則天皇帝雖然和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成天如膠似漆,但她並不是個老糊塗。武則天明白,一旦營州丟了,不但安東都護府和東北不保,連帶著扼守燕山山脈的幽州都會丟掉。武則天立刻調集大軍征討李盡忠等人,喜歡給人改名字的武則天,將李盡忠改名李盡滅,孫萬榮改為孫萬斬。周朝大軍在硤石谷(河北撫寧附近)被自稱無上可汗的李盡滅打得鼻青臉腫。隨後契丹人設伏,將放棄步兵只用騎兵的周軍盡數包圓。契丹人又用計引誘周軍來營州送死,將周軍全部吃掉。
武則天也有些慌了,再調大軍討伐契丹,即使是李盡忠已經病死,情況依然不容樂觀。大周名將王孝傑等人率十七萬大軍和孫萬榮再戰,周軍又被暴打,王孝傑掉下懸崖摔死了。還在是突厥墨啜可汗的幫助下,再加上契丹人內亂,武則天才平定這場影響唐朝東北的亂戰。
唐玄宗在開元五年(公元717年),在詔書中說:“我國家經略營州,長為虜障,使北戎不敢內窺。”從詔書中可以看出唐朝歷代統治者對營州的態度,唐朝控制營州,就能降低諸部反唐的風險。
營州只有一個都督府,還不足以壓制契丹等部。開元七年(公元719年),唐朝將平盧軍升為平盧節度使,節度使和都督是同一個人。到了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已經形成規模的平盧節度使取代了營州都督府的職能。
毀掉大唐盛世迷夢的安祿山,他就是“營州雜胡”出身,當過營州都督。安祿山勢力最強時,擔任三鎮節度使,除了范陽、河東,就是平盧。安史之亂爆發後,自顧不暇的唐朝鞭長莫及,也管不到平盧了,由平盧軍將士自行推舉大帥,朝廷拔個蘿蔔蓋個章就行了。地方上很多節度使的人選都是各軍將士自己殺來殺去,命硬的當老大。而開這一先河的,就是前身為營州都督府的平盧節度使。
文:姜狼,著《五代十國風雲錄》《三國原來是這樣》《血濺江東》《五朝宰相》《逐鹿天下》《柴榮是個好皇帝》等二十餘部歷史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