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熱下痢類證,包括兩個類似的證,一是溼熱下痢證,二是溼熱下痢兼嘔證。重點討論溼熱下痢證。
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論述溼熱壅遏而致的腸熱下痢證及其兼嘔證證治。
理解這個條文的重點是要了解“太陽與少陽合病”及其與下利的關係。
太陽與少陽合病,首先指疾病的來源為太陽與少陽合病。太陽病與少陽病均可轉化為陽明病。太陽病轉化為陽明病一般特點偏於氣滯,少陽病轉化為陽明病的一般特點為偏於津傷,但本證由太陽少陽合病轉化而來,表現出氣滯為主、津停為溼的腸熱下痢證。
少陽病的病機有兩個要點,一是膽火內熾,一是樞機不利,作為本證的少陽病側重在膽火內熾。其次太陽與少陽合病可能在本證中仍然存在,但不是主要的,還出現陽明下痢,即形成三陽同病。三陽同病,按合病治主病,按並病治急者,均當以陽明為主。治陽明之病既可直治陽明,也可通過治少陽達到治陽明的目的。
本條所論則重在治少陽以治陽明,故用黃芩湯,清熱除溼,調氣止痢。若伴有嘔吐者,一方面說明氣滯較重,另一方面說明正氣有向上抗邪之機,故當因勢利導,增強宣透之力,選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這種下利表現為下利不爽,肛門灼熱,甚則下痢膿血,應該稱為“滯下”。為少陽膽火內熾兼表氣閉鬱,熱邪不能外散,內迫陽明。常伴有腹痛或裡急後重,為肝膽失於疏洩,影響大腸傳導。
可伴有比較明顯的身熱口苦、咽乾、舌質紅、脈弦數等少陽病的典型表現和輕微身痛、惡寒的太陽病典型表現。此外還常見小便黃赤、苔黃膩等溼熱為病的表現。
本條溼熱下痢證的病機為太陽少陽合病,膽火內熾,內迫陽明。本證原發為太陽少陽合病,以少陽病為主,屬少陽病兼證;雖然當前主要病變在陽明,但陽明之病可治從少陽,以治少陽為主。本證原發亦可屬太陽病兼證,合病為感邪後直接發生,繼發的三陽同病,也可由太陽病轉化而成,故歸於太陽變證中討論。
本證治法為清熱燥溼,調理肝脾。也可以說是清熱止痢。
黃芩三兩 芍藥二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黃芩苦寒,以清少陽膽火為主,兼清陽明,既能燥溼止利,又兼能調暢氣機。芍藥疏肝膽,調和肝脾;利大小便而洩熱。炙甘草、大棗調和脾胃而扶正。
【本文選自《聽名師講傷寒論》,人民衛生出版社,作者:傅元謀。人衛中醫編輯整理。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掃描下圖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可查看本書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