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前說脾主升清,清氣上布,濁陰下降,為調節周身氣機之樞。
脾強健了,氣機升降相宜,耳竅的氣機才通利。
《內經》是中醫學的理論基礎和發展源泉,其中對耳鳴的論述達17處,清楚地解釋了耳鳴的機理——脾胃失調是導致耳鳴的根本原因。
而飲食不節、起居無常、情志失暢是引起脾胃失調的三個重要因素。
1、飲食不節與脾胃失調
《靈樞·小針解》:“飲食不節,而病生於腸胃。” 明確道出了脾胃發病的基本病因是飲食不節。
良好的飲食行為當以適度為宜,包括飢飽適中和寒熱得宜。
如果過飢,一方面氣血生化失源,氣血虧虛則臟腑失養,功能衰退,全身虛弱;另一方面氣血生化減少,正氣不足易致外邪入侵,繼發他病。
如果過飽,超過脾胃運化所能承受的極限,就會導致“積食”內停,日久則聚溼、化痰、生熱,繼而進一步損傷脾胃功能,如此反覆終不得愈。
如果過分偏嗜生冷寒涼飲食,久之則易耗傷脾胃陽氣,導致寒溼內生、化生他病。
合理科學的飲食,不但能保證氣血生化有源,還能利用食物的五味特性調節臟腑功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2、起居無常與脾胃失調
《脾胃論》:“起居不時……傷胃之元氣,使營運之氣減削,不能輸精皮毛經絡,故諸邪乘虛而入。”
脾胃發病的另一病因是起居無常,所謂“胃不和則臥不安”,脾胃功能的好壞與睡眠質量密切相關。
陰陽盛衰主導睡眠的機制,是由人體陰陽出入運動來決定的。
人體的這種陰陽出入運動的基礎,則在於衛氣的正常循行,而衛氣則來源於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
如果脾胃功能受損,水谷精微化生不足則衛氣減少,運行停滯致衛氣當出於陽而不出,當入於陰而不入,就會出現失眠的症狀。
反之,睡眠質量的好壞也決定著脾胃功能是否能正常運行。
“勞則氣耗”,如果起居無常,勞力過度,易損傷臟腑精氣,導致髒氣減少,功能衰退。
而脾為生氣之源,故起居無常、勞力過度最易耗傷脾氣。
起居無常,安逸少動,易致人體氣機失於暢達,同樣影響脾胃升降功能的正常運行。
3、情志失暢與脾胃失調
《素問·舉痛論》:“人之生病,莫不內因怒、喜、思、憂、恐等五志。”
情志因素尤其是思慮過度是引起脾胃失調的又一病因。
脾胃所化生的氣血是情志活動的物質基礎,脾胃的升降轉輸的樞紐功能也是情志活動正常運轉的重要保證。
情志活動的異常變化,也直接影響著脾胃功能的正常發揮。
“思則氣結……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思為脾之志,思慮太過則傷脾,造成脾氣鬱結,中焦氣滯,臟腑平衡失調。
綜上所述,《內經》認為脾胃失調是導致耳鳴的最根本原因。
而飲食不節、起居無常、情志失暢是引起脾胃失調的三個重要因素。
因此,通過調整飲食、睡眠、情志來調理脾胃,是治療耳鳴的關鍵。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醫寶典微信公眾號 zhongyida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