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原文
人有易於動怒,雖細微飲食,瑣碎居處,家人父子之間,無不以盛氣加之,往往兩脅滿悶,其氣不平,遂致頭疼面熱,胸膈脹痛。人以為肝氣之盛,誰知是肝血之損乎。
夫肝性最急,得血以養,惟肝中無血,則肝氣抑鬱而不舒,遂易動怒矣。蓋肝氣最不能藏而喜洩,肝氣藏則肝血必然外越,肝血藏則肝氣必然外疏,肝氣洩則肝血必然內生,肝血洩則肝氣必然內鬱,是二者原相反而相成者也。今易於動怒者,是肝血欲藏而不能藏,肝氣欲洩而不能洩矣。
治法補肝血以使之藏,平肝氣以使之洩而已。
方用逍遙散加味治之。
白芍(一兩) 白朮(五錢) 陳皮(五分) 甘草(五分) 茯苓 當歸(各五錢) 柴胡(一錢) 炒梔子(三錢) 半夏(一錢) 荊芥(炒黑,三錢)
水煎服。
連服十劑,血藏於肝中,氣攄於肝外,兩得其宜也。
蓋此方原善疏肝經之鬱氣,鬱解而氣自和。況清其火,血有寧靜之氣,引其經,血有返還之思。重用白芍、當歸以生其新血,輕用柴胡、半夏以解其逆氣,所以兩收其功也。
此證用加減生熟二地湯亦妙。
生地 熟地(各一兩) 白芍 麥冬(各五錢) 山萸(三錢) 北五味(一錢) 炒梔子(二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