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二胎有點嚇人,家有倆娃,這三句話,奉勸你永遠別說

真實的二胎有點嚇人,家有倆娃,這三句話,奉勸你永遠別說
去年是有什麼促進生育的大事發生嗎?
怎麼突然身邊好多人開始二胎、甚至三胎了。
所以很多新手二胎父母都來問,怎麼平衡二胎之間的明爭暗鬥?
很多人二胎前呢,以為會給孩子多個玩伴,沒成想,相愛有,相殺更多。爭寵和幹架才是常態。
  • 一會弟弟搶了姐姐的書,姐姐憤怒反攻;
  • 一會姐姐多吃了一塊餅乾,弟弟死活不幹;
  • 一會啥原因沒有,就純粹沒事找欠,倆人幹仗。
總之,拉不完的架,斷不完的糾紛。
之前看到過一份研究數據,說是年幼的兄弟姐妹之間,小衝突每小時可達56次。
不知道這個數據的可信度有多少,不過,我感覺挺治癒的:原來我家兩娃每天的撕扯完全在正常範圍內。
哈哈,所以,要問,這碗水真的端得平嗎?
碗都給你踹翻了。
公平與否都是相對而說的,對老大而言的公平就是什麼都是自己的,誰讓人家是從100%所有到50%平均的節奏呀,少一點都難受。
對老二的公平就是,哥哥姐姐有的,我也要有,哥哥姐姐做的我也要做,誰也別攔著我自己卷自己,誰讓人家前邊有個標杆擺著呢,能搶一點是一點。
所以啊,對於二胎或多子女家庭,我勸大家儘早放棄費媽還沒啥用的公平養育。
不過,要說真有什麼坑一定不能踩,總結下來謹記這三幾句話能少說就少說。

1

你們倆個我都愛,我愛你和愛他一樣多


“我和弟弟,你最喜歡誰?”
家有二胎,相信很多父母都被老大靈魂拷問過這個問題。
最狠的是,還有附加要求——只能選一個!
你是不是想說,當然是都愛啦,我愛你和愛他一樣多。
如果你認為這是最公平最正確的答案,那就錯了
在心理學上,父母於每個孩子而言,是隻屬於他的私有財產,不論形象還是情感上。
哪怕是親手足間,在每個孩子心中,父母也是不可以平均共享的。
這個跟你做得好不好還沒太大的關係,哪怕你做得再完美,端水端的再平也沒用。
哪怕兩坨shi買回家,他們也會在意顏色、形狀、氣味,甚至熱乎程度是否一樣。
你以為他們在乎的真的是世界上沒有兩坨完全一樣的屎嗎?
他們在乎的是“父母對我的愛是不是獨一無二的”。
所以你要讓孩子感覺到,父母雖然也很愛兄弟姐妹,但是最愛我的。
“我很愛你們每一個人,但是最愛你”
明面上都愛,暗地裡偏愛。
平常可以設計一些每個孩子的專屬時光,在那會爸爸\媽媽是屬於他一個人的。
偷摸著給某一個孩子帶個小禮物,比如我偶爾接CC放學,會買兩個小蛋糕,給她跟DD一人一個,但是還會單獨給她買一個冰淇淋路上吃。
CC就會秒懂這份偏愛。
或者,有些專門對CC說的話,我會給她寫便籤,這也是CC目前專屬的儀式感。
包括DD也是,姐姐不在的時候,我會很放肆地表達我有多愛他,讓他感覺好像全世界我媽最愛的就是我,沒我她就活不了了。
雖然有點渣,但確實好使。
只有被用心偏愛過的孩子,才不會計較偶爾的得失,也願意給予兄弟姐妹更多的包容。內心OS:反正我擁有的很多了,給你一點也無妨。
那萬一兩個孩子同時跑過來問,他們倆最愛誰,怎麼辦?
不要猶豫,更不要心虛,你只需要大聲且理直氣壯地告訴他們:
“當然最愛你們兩個人啊,不管再來幾個小弟弟小妹妹,我最愛的都是你倆。”
如果矛盾實在不可調和,咱就乾脆把矛盾面擴大。
兩個裡做不了唯一,一群裡能做唯二,就好接受多了!

2

你看看哥哥\妹妹……

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常常犯得另一個大忌,就是在孩子之間比較。尤其是,當某一個孩子比較優秀時。
很多時候,兄弟姐妹的優秀,本身並不會給孩子帶來痛苦,但父母的比較,卻能讓他們沉入深淵。
不管你是有心還是無意,公開比較孩子,或用任何方式表達某一個孩子是榜樣,都會讓另外的孩子形成無望感。
  • “你看姐姐房間多整潔,你為什麼就不能收拾下”
  • “你能不能少頂嘴,你看弟弟多懂事”
  • “弟弟總能按時完成作業,你怎麼就不行?”
說著無意,聽者有心。
雖然你想的是激勵他,向“榜樣”學習,取長補短。
但在另一個孩子看來,他得到的信息絕不是“我要向弟弟\姐姐學習”,而是“你們就喜歡弟弟\姐姐,他做什麼都是對的,我做什麼都是錯的,我討厭他”。
哪怕是比較中那個被誇的孩子,也容易得到不正確信息“我比哥哥\妹妹強多了”,從而更加恃寵而驕。
這兩個結果,都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
最容易讓手足間產生嫉妒和怨恨,帶來手足間競爭痛苦和壓力的,莫過於父母的比較。
人家本是親人,在父母的比較下,被迫成了仇人。
古往今來,有多少兄弟姐妹間的感情都毀在了父母的比較中。
心理學家就發現,不少出色的孩子的家庭中,總會有一個不讓人省心的兄弟姐妹。
比起直接比較,還有一種更隱秘的,是針對同一件事的單向誇獎。
比如兩個孩子都想跳一個大水坑。
姐姐跳過去了,DD猶豫半天沒敢跳,你單向地誇姐姐“你真是太勇敢了”。
哪怕是你什麼也沒說,DD收到的信息就是“我不勇敢”……
養了兩娃,想必你也早有感悟,每個孩子都有天然的優缺點。
要麼就別誇,要麼就都誇。
  • “姐姐好勇敢,一下就跳過去了;弟弟也很謹慎,知道保護自己不受傷,你們倆個怎麼都這麼厲害呢”
  • “弟弟真可愛,就像你小時候一樣可愛,喜歡趴在媽媽肚子上睡覺”。
這些“話術”其實都很簡單,甚至可以說是通用。
學一下,用起來一點也不難,關鍵是有心。要帶著這份察覺去養育。

3

要不要讓老大讓著老二?


二胎家庭,如果因為某個東西而引發了一場爭鬥,不是因為那個東西有多好,而是因為他恰好拿在對方手裡。
哪怕它是一坨屎,拿在對方手上的那一刻,都散發著令人著魔的香氣。
老一輩的習慣話術是:你是老大,你要讓著弟弟/妹妹。
當然了,後果現在多數人也知道了,通常強制老大讓著老二,會有2個明顯弊端:
一是讓他有“父母不愛我、偏心弟弟/妹妹”的感覺,性格弱一些的就會影響安全感;性格強勢些的,就會愈發叛逆。
二是對老二的成長也非常不利。長期需要成人庇護的老二,遇到困難只會求援、藉助於外界幫助,完全沒發展出自己的戰鬥力,也是很可怕的呀!
當然了, 不提謙讓也不行。
新生代父母如果過於強調大的不必讓著小的,那簡直是在給自己挖坑……
  • “那是姐姐的,你不能搶!”
  • “姐姐你的東西,你有權利不給!”
這麼說,很可能讓本來因為手足情或是長者風範,而自發謙讓的老大,變得完全不肯退讓。
老大內心OS:他叫我姐姐平時還那麼可愛,要麼我讓他先玩會兒?or,哎,他哭得那麼慘,我也沒有很喜歡,要麼玩具讓給他?
結果,你一聲令下——“大可不必!”
得~愛心、憐憫,都給你撲稜沒了。
結局就是,兄不友弟不恭,每天不是在滅火,就是在滅火的路上。
管哪頭都不行,孩子來找你當判官怎麼辦呢?
不管真相如何?理在誰那?只要你管,就只能落個偏心。
所以,不談對錯,只談感受!
昨天姐弟倆還吵架,姐姐跑來和我告狀,說自己畫被弟弟弄壞了。
我就問DD有沒有這回事,DD說有,但是他是想讓這幅畫更好看,就加了幾筆。
然後就問我CC,除了難過,你現在還有什麼感覺呢?
她說,我很生氣、我想打他一頓。
我又問DD,你能理解姐姐的難過嗎?
如果是你從幼兒園拿回來的彩泥作品被弄壞了,你會不會也很生氣呢?
DD點點頭說會生氣,也想打他一頓。(這現學現賣倒是快)
明白了對方的感受,DD就小聲和姐姐說了對不起。
當姐姐知道她的難過和生氣,被我和DD看到了、理解了,她的氣也消了一多半,不再那麼咄咄逼人了。
那麼現在,DD也知道自己的行為給姐姐帶來了麻煩,你願意為你的行為負責任嗎?
DD說願意。
那你倆商量一下,DD做點什麼,姐姐會舒服一點。
然後姐弟倆就去商量了,沒一會倆人就又開始開心的玩一塊了。
整個過程我們不對事件做評判,而是在感受的層面來溝通。
不僅能建立孩子的同理心、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你還能把自己摘的乾乾淨淨!沒偏沒向!
沒點心機做不了二胎老母。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