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公眾號點擊右上角“…”設置星標 ↓
✪ 路風 | 北京大學
✪ 趙憶寧 (訪)
【導讀】2023年5月28日,國產自主研發的C919大飛機成功執行首次商業飛行。此前C919全球訂單已突破1000架。從論證到如今正式進入民航市場,中國大飛機走過數十年曲折歷程。今天,對C919的質疑也依然存在。那麼,為什麼中國必須研發大飛機?技術先進性問題又該如何理解?
本文中,北京大學路風教授回憶參與大飛機項目論證的經歷,並強調了產業升級的重要原則。中國大飛機的第一次論證主題是“中國要不要做、能不能做大飛機”,核心是搞軍機還是民機;第二次論證大飛機的實施方案,最終確立民機和軍機一起發展的路線。從技術層面看,在攻克大飛機制造的過程中,“運10”下馬導致我國失去大飛機研發平臺,“我們太不珍惜自己的技術經驗了,扔掉自己的經驗後只能陷入對外國技術的依賴”。這是深刻的歷史教訓,提醒我們必須重視技術和產業能力的積累,不能以產品早期的優缺點論輸贏。如今,中國商飛採取世界主流的“主製造商-供應商”模式,但是中國還不具備波音、空客協調供應鏈的技術和能力,需要在未來持續積累經驗和能力。在產業領域,許多“隱性知識”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積累,生產技術上不那麼先進的產品與研發先進技術並不衝突,關鍵是要搭建自主研發平臺,這樣技術才能不斷升級和突破。總之,“做總比不做好,我們現在做不到最高水平說明沒有經驗,但不做就永遠沒經驗”。
路風認為,在複雜技術系統工業領域培養國際競爭力,僅靠市場自發作用遠遠不夠。中國大飛機發展必定面臨國際既得利益集團阻力。但中國有特殊的大國效應,養得起一個民機工業,應堅定自主研發的意志和路線。
本文節選自《大國工程》,原題為《浮沉:中國大飛機的30年》。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供諸君參考。
浮沉:中國大飛機的30年
▍大飛機決策回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