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17個,武則天為何頻繁改年號?

授權自
zhuanlan.zhihu.com/p/75917389

01

武則天到底在折騰個啥呢?
她如果乖乖當太后,其實事情也會簡單很多,至少她晚年不至於被丟在上陽宮裡。
她到底為啥一定要當這個皇帝呢?
來看看武則天稱帝的首席受(直接)(原)(因)李顯是這麼解釋這件事的:

“往者垂拱之中,嗣皇臨政,當此之際,魯衛並存。及乎全節興妖,琅琊構逆,災連七國……既行大義之懷,遂有泣誅之事。周唐革命,蓋為從權,子侄封王,國之常典。”
——《唐大詔令集·答敬暉等表請削武氏諸王王爵詔》
我當皇帝的時候,天下大亂,四處作妖,我媽胸懷天下,才革了唐命,好平定天下。
至於天授,奸臣稱亂,鼎運不安。則天大聖皇后,思顧託之隆,審變通之數,忘己濟物,從權御宇。
——《唐大詔令集·不許言中興敕》
奸臣當道,武則天為了黎民百姓出來,不顧名聲和一切,拯救時局。
……
奸臣當道和全節興妖,也虧得李顯自己說得出口。
難怪後來的元人胡三省說他無是非之心。
反正就是李顯把自己撇得乾乾淨淨。
不是我,我沒有,我是無辜的。
都是別人的錯,我媽才出來收拾的。


02

而到了唐玄宗的時候,他能夠相對客觀地評價他奶奶當皇帝的事了。
一句話:

“受託從權,當寧化治”。


老王覺得這句話總結得很到位。
武則天當皇帝,並不是她想不當就不當的。
受託從權,這句話說的不僅是李治把李顯託付給武則天,還有就是李顯的任性妄為把李唐整個甩給了武則天。
《唐統紀》裡記錄著武則天還是武太后時說過的一段話,讓人細思極恐:

“朕事先帝二十餘年,憂天下至矣!公卿富貴,皆朕與之;天下安樂,朕長養之。及先帝棄群臣,以天下託顧於朕,不愛身而愛百姓。今為戎首,皆出於將相群臣,何負朕之深也!且卿輩有受遺老臣,倔強難制過裴炎者乎?有將門貴種,能糾合亡命過徐敬業者乎?握兵宿將,攻戰必勝過程務挺者乎?此三人者,人望也,不利於朕,朕能戮之。卿等有能過此三者,掌即為之;不然,須革心事朕,無為天下笑。”

裴炎和程務挺都是堅決地廢黜中宗的朝臣,一個是朝廷重臣,一個是手握兵馬。
他們兩人彼此照應,中宗被廢后的時局遠遠沒有看上去那麼平和。


03

那麼擺在武則天面前的就是兩個選擇:

1、扶持李旦。
扶持李旦,就意味著會加強對裴炎的支持。
因為裴炎就是要李旦上位。
而此時裴炎通過李顯即位,廢黜中宗,手上的宰相權力得到空前的提升。
再支持他,加大他的權力,武則天怕是要提早滾回後宮繡花了。
可即便她願意滾回後宮,她的兒子李旦能得到好嗎?
怕也是小傀儡一個,啥也做不成。
2、不扶持李旦。
不扶持李旦,就意味要和裴炎來一場硬仗。
裴炎原本也是武則天的人,這場戰可以說是損兵一千自損八百。
武則天審視此時朝廷上權勢變化,自己原本在皇后時期積累的大半權勢早就隨著中宗廢黜跟著裴炎走了大半。
所以武則天才說,今為戎首,皆出於將相群臣,何負朕之深也!
與其保留著這個已經空空如也的老地盤,不如重新再來,再開一個旗幟,重新招編新的隊伍與之對抗。
於是武則天便是開始了引入武家,引入告密制,引入來俊臣等等的騷操作。


04

唐玄宗說他祖母是受託從權,說的就是武則天審時度勢的精準。
武則天必須自己當這個皇帝,才能打開新的局面。
而這一切如果不是李顯的騷操作,根本就不可能會發生。
所以,唐玄宗下一句再總結“當寧化治”。
面對皇帝突發狀況產生的種種變動,武則天的確用非常手段,讓局勢安定了下來,最後讓大唐平穩交接。
捫心自問,那個時候如果是裴炎贏了武則天,他是做一個把手裡的大權原封不動還給李旦的周公的可能性大些,還是權傾朝野,做第二個霍光的可能性大些?
後者的可能性恐怕更高。


05

武則天是有野心的,她的野心不是說披個龍袍當個皇帝,而是真正擁有治理天下的大權。
為此,她不惜犧牲了自己的兒子李賢,也要扶持明明能力不足的李顯上臺當自己的傀儡。
可也是這個天下,她不惜近七十歲的高齡,還能從頭再來,打造武周天下,化解了唐初這場權臣危機。
可走上這條路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武則天創立了新的陣營,幹倒了裴炎,也就徹底地和自己皇后過去說再見了。
也意味著她的孩子,她的孫子,她曾經作為女性的那一部分統統都成為了過去。
她的骨血必定就是她政治上的敵人。
深知這一點的武則天糾結也糾結在此處,所以總是在想方設法折磨子孫中,又在眾多武家人陷害中讓他們活下來。



06

她不斷地改年號,她是中國歷史上年號變更最頻繁的皇帝。
從證聖、聖歷、神功、久視、神功、長安、神龍等等,武則天一直希望能夠證明,能得到神明的保佑。
她對自己的孩子是如此矛盾。
她似乎很恨他們,但她卻從來不曾真的下狠手直接殺了他們。
更多的時候,她對他們表現出與其說是恨,不如說是畏懼。
所以她在稱帝后幾乎不願去接近兩個兒子,就是生病也不願意讓他們靠近。
甚至到了生命最後,她對李顯的哭訴也處處透著心機。
她始終無法放心地去愛自己的兩個兒子。
可這又能怪誰呢?


07

她不是沒有對李顯好,她也曾經把李顯當自己心頭肉一樣憐愛。
李旦也是留在她的身邊,作為么兒疼愛著長大。
可是李顯對她做了什麼?
收買了飛騎兵,還不是普通的飛騎兵,是北門的飛騎。
武則天手下的學士被稱為北門學士,正是因為武則天居住在北門的宮殿。
自己的心頭肉直接用刀捅自己胸口。武則天對兒子的失望是我們所無法想象的。
可她同時又抱有強烈愧疚的感情。
所以從聖歷年開始,她釋放了李賢的子女,然後提升李賢的王位,她還給了孫子孫女的自由。
她開始和李旦等李唐宗室和解,接受李顯迴歸,讓他當太子,甚至把首都都遷回了長安。
到了她年老的時候,她又開始給過去在告密制度下死去的冤魂平反。
很多人如果不是她的平反,根本不可能參加神龍政變。


08

甚至就在神龍政變前幾天,神龍元年大年初一,武則天宣佈:

“自文明以來得罪者,非揚、豫、博三州及諸反逆魁首,鹹赦除之。”

文明年號,就是李旦第一次在位時用的第一個年號,僅用了八個月。
當時武則天已經決定了,她要回去做大唐的皇后,迴歸到她還是要守護大唐江山時候的自己。
於是她要贖罪,把當年為了當皇帝而冤枉的人一一平反。
“非揚、豫、博三州及諸反逆魁首”指的就是徐敬業造反。
她錯就是她錯,她認!
徐敬業起兵,生靈塗炭,危害百姓。
她沒錯就是沒錯!
大有一種:“覺得冤,我武瞾閻王殿前等你來告!”


09

到了生命的最終,武則天追求的不過是一生大權在握,至於是什麼形式,皇帝也好,太后也罷,無所謂。
甚至到了人生最後的最後,她就要回到李治的身邊了,遺詔省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並赦免王皇后、蕭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韓瑗、柳奭三人的親屬。
她連皇后的恩怨都可以不要了。
終其一生,她迴歸到一個女人。

PS:

目前考古發現,唐人稱武則天為皇帝的如“則天皇帝”、“聖神皇帝”者,多存在於《華嚴大疏抄》、《華嚴傳》等佛教文獻中(原因嘛,她出錢,她甲方,她是爸爸)。
大多數唐人依舊稱她為“武后”“天后”“則天”“武皇后”“武太后”等等。
甚少有人稱她為皇帝,同時大家也都是稱呼她為大唐天后,唐天后,極少見有大周天後,或者周天後。
可見在唐人心中,即便國號變了,大唐還是大唐,武則天還是大唐皇室的女眷。
武周是大唐的一個過渡和延伸,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朝代。
所以很多女性高喊武則天稱帝是唐朝女權復興的象徵,事實上那只是個神話,拉近一看,全是紙片花。
雖然唐朝女性地位的確要比以往要高,但這不是武則天的功勞。
這是北方遊牧民族的習俗。
封建社會就是封建社會,女性地位再高也是有限的。
武則天終究還是李家的媳婦。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