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在奪取益州之後,他將目光瞄到了漢中這塊肥肉上。
於是,他派出張飛在瓦口關(今四川閬中東北),狠狠修理了一下深入腹地的魏將張郃。
此戰後,雙方並未全面開戰,但劉備卻蠶食著曹操的地盤。
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開始,劉備漸漸將地盤推進到了陽平關,直指漢中。
正當雙方準備大戰一場時,孟德只覺得屁股一陣炙熱——身後的南陽出了狀況。
南陽,原先屬於荊州劉表地盤,由於赤壁之戰的連鎖反應,輾轉落到曹操手裡。
此處毗鄰曹魏南境重鎮襄陽,地緣價值重大,加之賦稅徭役不斷,民眾意見很大,守將侯音藉機造反。
這讓遠在漢中的曹操很狼狽了:信吧,萬一是調虎離山計呢;不信吧,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幸好,鎮守襄陽的曹仁不是吃素的,回師突襲,於建安二十四年(218年)正月,一舉除掉侯音。
雖然南北夾擊的策略落空,但面對近在咫尺的漢中,劉備不可能半途而廢。
鎮守定軍山的是猛將夏侯淵,猛則猛矣,唯獨腦袋有點單線條。
劉備略施小計,放了把火將軍營外圍山谷中用作路障的鹿角點著。
夏侯淵傻乎乎領著400人去救火,被早已埋伏好的黃忠,居高臨下,包了餃子,夏侯淵當場陣亡。
沒了夏侯淵,只剩下一個張郃,根本對劉備構不成威脅。
曹操思前想後,終於出窩,於當年三月,出斜谷,準備和劉備決一死戰。
兩軍對峙數月,互有攻守,曹軍遠來,意在速戰,劉備偏偏躲著不出來,偶爾還搞搞突然襲擊。
曹老闆被搞得心煩意亂,對著廚子送上的夜宵——雞湯,一個勁兒嘮叨“雞肋”。
隨軍師爺楊修看透老闆的心思,趕緊收拾行李走人,還到處撒播“漢中是雞肋”的論調。
七月,劉備進位漢中王,順帶還把“東三郡”的房陵、西城、上庸握在手裡。
劉備稱漢中王后,即派遣前部司馬費詩去江陵讓關羽發兵襄陽。
懲罰關係戶糜芳(劉備妻弟),罪名是軍用物資供應不利。
看上去這是關羽鐵腕治軍的優秀案例,可管理工作要獎懲分明,打一巴掌後得給立功表現的機會,可關羽就丟下一句:“回來再教你做人!”
孫權覬覦荊州已久,他表面應承,背地裡卻悄悄做起了老六。
就是這兩件事徹底要了關羽的命,但此時的關羽卻並未察覺,因為他一門心思的撲在即將到來的襄樊之戰上。
從軍事地理上分析,襄陽和樊城唇齒相依,中間隔著漢水。
一千年後,圍繞著同一地標,南宋與蒙古拉鋸了六年,才分出勝負。
為了達成這一目的,關羽派遣水軍直接切斷了南岸(襄陽)與北岸(樊城)的聯繫。
曹仁見狀,讓龐德帶一支偏師扎住樊城北側,與自己成掎角之勢,干擾關羽對樊城的行動。
至於南岸的襄陽,曹仁交給了偏將呂常,他的能力和實力皆不弱。
關羽一時間陷入兩難的境地,他不擔心襄樊二城難啃,而是擔心曹操在退出漢中爭奪後,會回師救援曹仁。
很快,猜想成了現實:于禁到了,還帶來三萬精銳人馬,分成七路,聲勢浩大。
時間很快到了農曆八月,史載“漢水溢流,害民人”,漢水秋汛,來勢兇猛。
眼看洪水滔滔,于禁主動撤到樊城以北一處無名小城去躲避(《水經注》說此城叫“平魯城”)。
如果只有兩三天的汛期,于禁這麼做沒問題;哪知這一淹就是半個月,在洪水的浸泡下,城垮了,七軍如螻蟻一般在波濤中掙扎。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優秀的荊州水軍,有的是船,關羽此時完全是以上帝視角審視在水裡泡澡的于禁。
此戰過後關羽威震華夏,連曹操所任命的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也宣佈響應關羽。
襄陽、樊城岌岌可危,曹仁成天泡在水裡指揮戰鬥,他想放棄了。
副將滿寵阻止他:“洪水來得快去得也快,關羽也著急吃掉我們,但他更擔心被魏王的援軍抄後路,如果我們先放棄,那麼南陽定失!”
此時的曹操,也生活在心驚膽戰之中,關羽一旦拿下襄陽,接下來就是南陽,將直接威脅到許都——漢獻帝就在那裡,劉備又是漢室宗親,自己二十年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計劃,居然要這樣破產?
但軍司馬司馬懿和丞相主簿蔣濟都認為不可貿然遷都,況且孫權一直虎視荊州,必不想看到關羽成事。
只要結好孫權,許以江南之地,他必定會抄關羽的後路。
這幾句話讓曹操吃了定心丸,他一面回師洛陽坐鎮,一面安排徐晃帶領十二營兵馬救援樊城。
徐晃尋思關羽風頭正盛,不可與之正面硬槓,便針對關羽分兵收取襄樊附近各縣,兵力分散的弱點,假稱要進攻圍頭這個要塞,卻秘密進攻另一據點——四冢。
關羽親往四冢打援,兩軍陣前,見對手居然是老相識徐晃,不免感慨,在陣前拉起了家常。
聊得正歡,徐晃突然跳下馬,朝著本方人馬大喝:“取關雲長首級者,賞黃金千斤!”
徐晃一臉嚴肅:“不開玩笑,今天是國家大事,我不敢以私費公!”
曹仁也趁勢出兵,兩路夾擊,荊州軍大敗,樊城解除威脅。
還在圍攻樊城時,關羽嫌兵力太少,左支右絀,想起孫權居然按兵不動,於是他寫信痛罵:狗東西膽兒肥了!一旦我拿下樊城,轉回身就弄你!
孫權很鬱悶哪:之前和你結親,你罵我兒子是“犬子”,合著老孫一家都是狗子?
兩人打交道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孫權很瞭解二爺的脾氣:吃軟不吃硬。
他趕緊讓人寫了一封態度陳懇的致歉信給關羽送去;又暗中命大都督呂蒙著手突襲荊州事宜。
呂蒙是江東的“鷹派代表人物”,還在前任魯肅麾下時,就立場強硬,希望吃下荊州全境、除掉關羽。
但正式就任後,呂蒙突然改變立場,主動示好關羽,說自己是個病秧子,希望他能照應。
關羽出兵襄陽前,呂蒙又稱病重,還找孫權討了一張請假單,大模大樣回建業養病。
關羽心大,一看呂蒙回去了,就把江陵的預備役拉到了樊城前線。
呂蒙回建業養病,途徑蕪湖,時任江東右部督的陸遜來探望。
陸遜直言:你身為鎮守荊州的大將,眼看關羽遠征樊城,就沒點兒想法?
陸遜又說:如今江陵空虛,若出其不意攻擊,關羽必束手就擒。
陸遜也給關羽寫了封信,無非是才疏學淺,君侯牛逼的套話。
但關羽眼裡只有樊城,完全不把“江東鼠輩”當回事,還讓人直接取走儲藏在長沙的糧米。
原來四年前,曹操進兵漢中,剛剛站住腳的劉備壓力山大,與孫權也因為荊州問題關係緊張。
為避免兩頭受敵,劉備提議搞一個“湘水之盟”,約定以湘水為界,劃分荊州的江夏、長沙、桂陽給孫權;南郡、零陵、武陵屬劉備。
可當江東使者喜滋滋前往接收三郡時,被關羽手下直接趕了回來。
孫權怒不可遏,準備訴諸武力,卻傳來曹操即將南下的消息,只好忍氣吞聲。
這留下了一個伏筆:孫權和劉備,誰都沒公開承認過盟約失效。
所以,關羽派人取走長沙的備用糧,正好被孫權視作出兵藉口:搶我的糧,這是公然違約!
呂蒙作為總策劃,親率一隊精兵,身穿百姓的布衣,隱蔽於商船,直撲江陵。
而江陵的糜芳,還記著關羽要收拾他的承諾,思前想後,宣佈投降,就這樣江陵歸了東吳。
關羽從樊城一路敗退下來,聞知家被端了,驚慌不已,連忙下令撤軍。
但陸遜佔領夷陵、秭歸一線,堵住關羽入蜀的道路;潘璋、朱然、蔣欽等守候在關羽撤往江陵的途中,各種伏擊。
關羽打算向上庸的劉封、孟達求援,誰知二將心懷鬼胎,按兵不動。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關羽、關平父子在璋鄉(今湖北當陽縣東北)被潘璋部下馬忠擒獲,後被斬首於臨沮(今湖北宜昌遠安縣)。
荊州之戰後,呂蒙突患疾病——據說是爆發於建安二十四年的大瘟疫。
包括他在內,東吳的蔣欽、孫皎二將,均在當年歲末去世。
楊修回到許昌,繼續大嘴,被曹操以“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之罪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