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種“參”各自的特色和應用要訣

10種“參”各自的特色和應用要訣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上中下冊(2008版)高清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參之品類繁多,名稱雜亂。古時之人參,據《神農本草經》記載,出山西上黨,即今之黨參。今時之人參,產吉林長白山一帶,有野生、栽培兩種,其性味功能,與黨參大相徑庭。

此外尚有東北紅參,遼東孩兒參,福建珠兒參;朝鮮有別直參;法國有佛蘭參,美國有花旗參;日本有東洋參。

《本經》僅記載一種人參,未免失之詳盡。

此外,尚有南北沙參、玄參、丹參、苦參,雖同以參名,而效用各殊,不能不詳為辨別。(此內容明日推送,敬請關注!)

茲將各種參類性能之異同以及臨證運用一得之見,錄之就正於高明。

1

人  參

人參甘溫,大補元氣,性味純正和平,補力最持久,性又不暴躁,但亦不緩慢。諸凡心力不足,腎氣衰竭等症,用之大有功效。

如生脈散中之人參,用野產者為好,取其扶正回元之作用。在千鈞一髮之時,瀕於虛脫之際,應用人參,確能奏起死回生之功。然病至汗出如珠,喘逆厥冷或面赤戴陽,脈沉細欲絕或促代已見,雖用野山人參,亦無濟於事矣!

病人脈雖沉微細數,喘逆之氣還非從少腹上衝,四肢厥逆尚未過肘膝,應用人參,正是恰到好處。

病人心腎衰微,猶未達到厥脫難拔之境地,尚能鼓動胃氣以拯救,此時應用人參,確能迴心腎元氣於烏有之鄉。

例如痰飲病心腎已虧,肺氣浮散,氣促不能深息,寤寐難以著枕,在此體力難支之時,於平息降逆一類方中,加入人參扶正補氣,可立見功效,此乃餘歷驗不爽之經驗。

又如大失血證,脈微細欲絕,懨懨沉沉,面色晄白,瀕於虛脫而尚未達虛脫之危境時,亟用人參益氣攝血,立可化險為夷。

古人所稱“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即此之意,亦即血脫益氣之法。因為此時若再用補血止血,已緩不濟急,唯有獨參湯,方能力挽狂瀾。

餘曾治一老人患鼻衄不止,以及—青年患胃大出血證,兩者均已人事不知,脈沉,尋按至骨方能觸及,微細如絲,均用獨參湯,衝入童便一杯,頻頻灌入,力挽危殆於頃刻。可見人參扶正救逆,挽回虛脫,確有極高療效。

然人參性味究屬甘溫,如有外感未盡,或溼痰阻中,或氣滯絡瘀,或癥瘕積聚,或積食停滯,或瘀血留蓄,或水腫氣脹,凡此等等,欲用人參,均宜審慎,切勿任意妄投,寧可棄之不用。

人參以野生品種為優。移植之種參,稱為移山人參,其扶正補氣之力,較野生者薄弱多矣,僅可用於一般虛弱之證,或病後調理,以恢復其體力。至於回陽救逆,挽救垂危之候,則非移山人參力所能及。

東北之紅參,朝鮮之別直參,功能與人參極相彷彿,惟其性質較為溫燥。但在急不及待之時,正需要剽悍強勁之參類,才能瞬息建功。在此關鍵時刻,紅參或別直參之力勝於人參。

例如大汗淋漓,四肢逆冷,脈象沉伏之亡陽證,危在頃刻,如用人參,則恐緩不濟急,唯有任用大劑別直參,始可挽危亡於頃刻。

反之,如失血證需用血脫益氣之法時,則非紅參、別直參所宜。蓋失血之後,氣火未清,絡道猶未寧定,若用性質溫燥之類,恐其搏激氣火,再動血絡,斯時只可選用溫柔和平之人參,回覆遊散之原氣,庶無流弊。

2

黨  參

張仲景《傷寒論》、《金匱要略》及歷代諸家,無論治療外感或內傷之,方應用人參(即黨參)者極多。

方中用此,多因“心氣不振”、“脾胃虛弱”兩端。外感方中伍此,是本《內經》“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其目的在於扶正以達邪,足見古人治病,十分重視正氣。

黨參性味甘溫,於危急之中,欲持續心力,挽回元氣,遠不及吉林人參之效大力宏,在回陽救逆方中,更非人參不可。如人參難得,可用紅參或別直參代之,唯兩參性質較為溫燥,功效次於野山人參,然較之黨參,力勝多矣!

黨參於脾胃虛弱及勞傷損怯之因乎氣分不足者,用之最為恰當。現分述於下:

1. 久瀉、間洩或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屬於脾胃虛弱,健運無力者。證見:面色晄白,畏寒肢倦,食慾不振,脈微細弱,舌白不膩等象。

2. 痢疾病後,腸運不健,中氣不足。證見:腹部綿綿空痛,便解已無膿血之象,納谷不馨,神疲乏力,脈微弱而重按細弱,舌有薄苔而不粘膩者。

3. 溫熱病後,熱退多天,胸脘已舒,寢能安寐,小溲已淡,納谷已馨,脈象微細無力,舌質微紅尚潤者。

4. 虛勞身有潮熱,自汗少寐,形寒肢冷,大便略溏,精神萎頓,脈弱無力,舌質淡白少華者。

5. 肺、胃出血,鼻衄及便血後,血去氣傷,疲乏無力,面色蒼白,脈微弱或小弦,重按無力,舌質淡紅或白而尚潤者。倘脈見弦芤,則當忌用。

6. 瘧疾久發之後,少陽邪去,中氣受傷,自汗少寐,懶言少語,面色蒼白,脈象虛弱無力,舌苔微黃而潤者。

7. 自汗經久不瘥,少寐驚惕,畏寒踡臥,見風凜凜,胃納呆純,脈細,舌淡白者。

8. 呃逆氣短,眩暈,食減,心慌神倦,寤難入寐,筋脈動瞤者。

9. 崩漏帶下,子宮下垂,由於氣虛不能固攝,脈弦細或微細,或浮按有力,重按無力者。

10. 小兒疳積,洩瀉,慢驚風等,因於脾胃虛弱者。

凡病中驟然出現虛弱者,大膽用之。如邪熱正盛,或痰氣食積,或癥瘕瘀阻,則應先去其邪,邪去方可用此以補正。

凡呼吸粗壯,喉間痰聲漉漉,面紅烘熱,頭痛,目紅,胸膈痞悶,嘔吐噫噯,腹脹脅痛,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脈浮滑或弦數有力,舌苔黃白而厚或黃膩,或舌邊尖起刺,形證俱實者,非此所宜!

3

孩兒參

遼東之孩兒參,亦稱太子參,性味甘平,補氣之力甚弱,用於肺胃虛弱或病後調理,則為相宜。

4

東洋參

日本之東洋參,性溫而平,專理脾胃,較之人參、紅參、別直參,力遜多矣!與黨參相比,力亦稍弱,然其特殊之功用,為人參、紅參、別直參所不能勝任。

如久瀉、洞瀉、五更洩瀉,用米炒東洋參一錢五分至三錢,大有功率。

又如小兒胃腸不健,疳積羸瘦,服米炒東洋參一至二錢,大有起色。

乳兒斷奶之時,需要調補者,每日服少許,頗能增強體質。

以上三例,人參、紅參、別直參固然大可不必,但用黨參,則遠不及東洋參之有力矣!

5

西洋參

法國之佛蘭參,美國之花旗參,統稱為西洋參。性味甘苦,功能養陰清熱,既可補肺體之虛弱,又能降脾胃之痰火,且有平肝清胃,養陰生津之功。

凡陰分不足,虛火上炎,肝陽亢逆,胃熱燻蒸而證見頭腦脹痛,眩暈耳鳴,面色戴陽,牙齦腫痛,心煩少寐,口渴咽乾,脈來弦細或細數,舌紅絳起刺或乾燥中剝等,用之最為確當。

病後口渴咽乾,嘈雜便秘,服此亦為對證。

其養陰生津之功能,遠較石斛、麥冬、生地、花粉、沙參為強;其潤燥之力,大而持久;西洋參復能清降虛火,且無直折流弊,於陰虧火炎之人,更為相宜。

6

沙 參

沙參有南北兩種,性味均為甘苦微寒,味淡體輕,北沙參質堅偏寒,南沙參質輕力微。均能補肺氣,清肺火,復能養肝陰,理脾胃,應用範圍頗廣,惟以偏於陰虛之病證為相宜。

沙參有輕清調養之功,對體虛不堪重濁厚味峻補者,以及虛火上炎,不宜苦寒直折者,最為吻合。

明《慎柔五書·虛損秘訣》雲:“甘淡之味,淡養胃氣,微甘養脾陰。”沙參性味甘淡,正是治虛損之一味佳品,尤於肺痿證最為相宜。

蓋肺痿一證,由於腎虛於下,火爍於上,肺金受傷,子盜母氣,常有聲嘶喉痛,咳吐膿血,潮熱心煩,口乾舌燥等證。

餘曾治癒一肺痿證,即以大劑南北沙參,再加大生地、川貝母、肥知母、天門冬、甜杏仁、炙紫菀、生苡仁、生甘草、桔梗、白花百合、柿霜而取效。

凡咳嗽之由於肝陽衝肺,咳而無痰,喉痺氣衝者,南沙參或北沙參均可用之。

凡溫熱病後,氣液兩虧,肺胃陰傷者,始宜用南沙參,繼則用北沙參以養胃陰。

凡病後調理方中,每用米炒南、北沙參,配川石斛、長鬚谷芽、佩蘭梗、橘白以蘇脾開胃。

沙參養陰,因其性味甘淡,與滋膩之品有別,既能養脾胃之陰,又不傷脾胃之陽,無怪乎沙參為病後開胃第一要藥。然其性味畢竟偏於寒涼,於風寒咳嗽,溼痰阻中,脾胃虛寒諸證,均非所宜。

7

丹 參

丹參味苦色赤,功能破瘀血,生新血,為各科要藥,應用範圍極為廣泛,古人有“一味丹參,功同四物”之評價。

其應用範圍如下:

1. 婦人經前作痛,屬於氣滯,經後作痛,屬於血虛,經來前後作痛,乃血中之氣滯,氣中之血虛,應調血中之氣,和氣中之血。丹參善於調和氣血,為治經痛之良藥。

處方:丹參、制香附、全當歸、川芎、延胡索、澤蘭、海螵蛸、杭白芍、小青皮、益母草、紅糖炒山楂、川楝子。

2. 月經閉已半年,尺脈並不搏手,亦無緊數之象,此非虛勞病,乃系肝鬱不調,脾土受傷,化源不旺,不能榮養胎元。只需丹參一味,煎湯溫服,已足勝任。蓋丹參具有安生胎,墮死胎之功能。

3. 月經來而不止,由陰虧陽搏而致血崩,崩久成漏者,用丹參合歸脾湯加減治之,每收良效。

處方:丹參、熟地、黨參、冬白朮、炙甘草、當歸身、炒棗仁、遠志、煨木香、杭白芍、桑葉、桑枝、威靈仙、獨活、秦艽、防己、片薑黃、白蒺藜、粉丹皮。

4. 鼻衄由於胃火煎熬,迫傷陽絡,來勢甚湧者,每需丹參治療。

處方:丹參、大生地、麥門冬、懷牛膝、丹皮、知母、淡竹葉、黃芩、山梔、側柏葉、童便。

5. 失眠證之因於血不養心者,用丹參養血安神,效果顯著。

處方:丹參、生熟地、柏子仁、遠志、炒棗仁、黨參、天門冬、麥門冬、當歸、杭白芍、茯神、五味子、血琥珀、制半夏、北秫米。

6. 胸痺證痛引胸背,由於心氣不振,絡脈瘀阻,脈來微細無力,或軟弱而有澀象者,用丹參流通血脈,效果顯著。

處方:丹參、歸尾、桃仁、乳香拌炒絲瓜絡、橘葉、橘絡、路路通、川鬱金、沉香、炒延胡索、紅花、旋覆花。

丹參對於外科瘡瘍,既能消腫止痛,復能排膿生肌,具有流通血脈之功效。

總之,丹參一藥,養血之力不足,破血之力有餘,所以治虛弱不足之證,需配伍補氣養血之藥,僅於行散方中始可作為主藥。

8

玄 參

玄參性味苦鹹微寒,功能壯水制火,解毒利咽。既能散胸中氤氳之氣,又能瀉無根浮游之火,為咽喉腫痛要藥,應用範圍極廣。

茲舉數例如下:

1. 風熱咽疼,病在肺胃,痰火上灼,脈浮滑而數,舌苔微黃者。

處方:玄參、桑葉、山豆根、金鎖匙、薄荷、萊菔英、炒殭蠶、前胡、桔梗、生甘草、馬勃、象貝母、銀花、焦山梔、炒牛蒡子、鮮蘆根。

2. 腎虧火炎,咽喉腫痛,口渴心煩,或有潮熱,或有咳嗽,脈虛細而數或弱滑而數,舌邊尖紅絳,苔薄黃者。

處方:玄參、小生地、天門冬、麥門冬、北沙參、鮮石斛、生甘草、川貝母、柿霜、白花百合、西藏青果、桔梗。

3. 心火上亢,肺金受傷,咳嗽音啞,脈細數或弱細而滑者。

處方:大生地、北沙參、天門冬、麥門冬、玄參、知母、川貝母、黃芩、五味子、薄荷、玉蝴蝶、安南子、鳳凰衣、訶子、雞子清。

4. 口糜證,口苦,心煩,溲赤,因於肺胃熱灼上焦者。

處方:連翹、焦山梔、米仁、銀花、薄荷、黃芩、玄參、麥門冬、生甘草、黃柏、黃連、青黛、人中白、桔梗、知母、淡竹葉、鮮茅根、鮮蘆根。

5. 耳鳴證,由於腎陰虧損者,聲如潮水奔騰,或如蟬鳴。

處方:黃柏、知母、龜版膠、大生地、玄參、天門冬、麥門冬、焦山梔、粉丹皮、犀角(或玳瑁)。

6. 怔忡、驚悸、失眠,由於陰虧有火痰者。

處方:玄參、大生地、麥門冬、黃連、蓮子心、泡遠志、知母、制半夏、川貝母、制南星、捲心竹葉、竹瀝、血琥珀、朱燈心、天竺黃、天花粉。

7. 溫熱病,瘟毒發斑,壯熱口渴,神煩狂躁,便秘,溲赤,脈浮滑而數,或短數有力,舌紅絳起刺者。

處方:玄參、鮮生地(或小生地)、鮮石斛、犀角(或玳瑁)、焦山梔、連翹、金銀花、粉丹皮、赤芍、川鬱金、板藍根、生大黃、土貝母、紫草、炒牛蒡、鮮菖蒲、鮮蘆根、益元散、紫雪丹。

8. 痰核瘰癧,由於痰火鬱結者。

處方:玄參、夏枯草、漏蘆、制南星、昆布、海藻、廣鬱金、川貝母、左牡蠣、山慈菇、橘紅、橘絡、黛蛤散、炒殭蠶、粉丹皮、綠梅花、陳海蜇、鮮地慄。

舉此八例,已可見玄參作用之大概。總之,不離滋陰降火,解毒利咽數端。然玄參究屬陰寒潤滑之品,凡脾胃虛寒,大便溏薄者,即非所宜。

9

珠兒參

珠兒參又名珠參,性味苦寒微甘,味厚體重,功能補肺降火,乾咳少痰,喉癢氣衝,口乾舌紅者;或風痰鬱結,音聲不揚者;或肺胃灼熱,牙齦浮痛者,服之確有功效。

然珠兒參僅有清火之力,而無滋陰之功,處方中不可作為主藥,僅作輔助而已。

10

苦 參

苦參性味苦寒,陰沉之品,功能瀉火燥溼。

汪認庵雲:“人參補脾,沙參補肺,紫參補肝,丹參補心,玄參補腎。苦參不在五參之內,然名參者,皆補也。”所謂補之含義,實指溼熱去則氣血和平,五臟自安而言。

例如治溼熱蘊結陽明之血痢證,熱毒腸澼下膿血,舌苔中根黃膩,舌邊尖紅刺或糙燥者。

處方:苦參、制大黃、炒延胡索、川連、黃芩、銀花炭、白頭翁、北秦皮、川黃柏、桃仁、地榆炭、當歸、白芍、廣木香、馬齒莧。

又如黃疸由於酒客溼熱蘊發,身熱嗜臥,胸脘痞悶,舌苔黃,溲赤者。

處方:苦參、制川樸、廣藿梗、廣鬱金、白蔻仁、綿茵陳、焦山梔、海金砂、雞內金、赤苓、澤瀉、滑石、川楝子、黃柏、炒枳殼、小青皮、大腹皮、雞距子。

方中用苦參,均取其味苦勝溼,性寒勝熱之義。故於實熱證者相宜,肝腎虛而無熱者勿用。

外科洗方,治皮膚病瘙癢,滋水粘稠者,用之屢有效驗。處方:苦參、黃柏、花椒、蛇床子、地膚子、茅術、枯礬煎湯燻洗。

此外,苦參尚有祛風殺蟲之功,能治腸風疥癩。但究屬大苦大寒之品,用時應當謹慎。

中醫在線視頻課程

中醫二十八脈及全部脈象(動態圖解)

高清舌診圖譜(收藏)

關注公眾號:中醫寶典 杏林醫典 岐黃寶典 懸壺寶典 祖國醫學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

更多內容盡在【中醫寶典】文章排行彙總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