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中醫認為“動則生陽”,意思是運動可以助長身體的陽氣,於是很多朋友開始不管不顧地拼命運動,甚至認為運動越多身體越好。
因為“動則生陽”之後還有四個字常被人忽略,那就是——“過陽則亡”。
這是告訴人們,運動,適度就好。不過,這個道理很多人都不以為然。
所以,就出現了“健走過量,膝蓋受傷”、“劇烈運動,患上橫紋肌溶解症”等事故。
除了上述的損害外,運動過量還可能會使大腦加速衰老、引發心臟病,甚至出現運動性貧血。
1. 精神狀態:運動後疲勞是否消失較快,精神飽滿,有沒有全身不適感。
5. 運動時出汗量合適。運動時出汗量多少與運動量大小、空氣溫溼度、衣服厚薄等多種因素有關,但相同條件下出汗過多則表明運動技能水平下降,說明前期運動量偏大。
如果運動後噁心欲吐、心情不佳、睡眠不好、不思進食、下次不想再運動,則為運動量過大,要適當調整。
一次鍛鍊後,如果運動量一般,鍛鍊後1小時脈搏會恢復到鍛鍊前的水平。
如果運動量較大,次日脈搏恢復到80~90次/分鐘,也屬正常生理性疲勞。
但如次日脈搏仍在90~100次/分鐘,或更高,則為運動量過大,要減少運動量。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會調動全身的機能,興趣愛好能讓堅持也變得有趣,運動也是一樣。
否則,就算您有強大的意志力,把一個自己並不感興趣的運動堅持下去了,也不見得會收穫健康。
我們可以把自己的身體分成兩類來評估一下:一般來說,身體薄的人,多為氣血不足;身體厚的人,則氣血相對旺盛。
對於氣血不足的人來說,疏通氣血的輕量級運動更為合適,比如太極、瑜伽、慢走等,這樣可以滋養氣血。
而對於氣血旺盛的人來說,則可以嘗試一些力量型運動,比如跳舞、跑步、打球、器械等。
當然,體質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還要根據身體當下情況對運動形式酌情調整,選擇能讓自己舒服的運動方式。
此外,如果您本身體質較為虛弱,但卻很喜歡力量型運動,那也並非完全不能操作,只是務必要控制好運動時間。
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講,對於平時身體虛弱的人來說,四十五分鐘的運動量都是偏多的。
一般來說,體弱的人二十到三十分鐘的輕微運動是最適量的,不會損傷氣血。
這就是說,運動量一定要和身體的狀況相匹配,挑擔子要挑自己挑得動的,不然就會傷筋動骨,超過身體所能負荷的運動量就會傷元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