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的家庭總在瑣事上消耗孩子,聰明的父母則會允許孩子長出一些枝丫,這樣才能讓孩子的人生之樹枝繁葉茂!
來源|育兒女神蜜絲懂(ID:baogaomama2016)
閨蜜說只要跟媽媽在一起她就非常緊張,生怕出一點錯:
小時候吃飯不小心掉了一塊肉,媽媽會指責我浪費糧食;
經常抱怨我鞋子沒放好,吃飯把衣服弄髒了,水杯亂放……
彷彿我犯了天大的錯,世界末日來臨一樣,大吼大叫,咋咋呼呼,不僅各種辱罵責怪,此後還經常翻這個舊賬,喋喋不休,彷彿我從來沒有做對過事情……
她大部分時間都在對我進行糾錯,哪怕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情……
這也導致我畏手畏腳,敏感焦慮,經常處於內耗狀態……
反觀身邊的父母,的確有很多喜歡在小事上糾結,內耗!
孩子吃了一點垃圾食品,彷彿明天就會變得病入膏肓了;
子考試成績不太好,那簡直就是不可救藥了,一定會去工地搬磚……
其實,一個家庭最怕的不是貧窮,而是內耗,孩子最怕的也不是物質的匱乏,而是父母無時無刻不在的數落和打壓。
在小事上不斷消耗對方,不僅會消耗對方的精氣神還有向上的動力,還會消耗掉家庭的運勢。
不在小事上消耗孩子不是說孩子犯錯了不要管,而是要改變管教方式,用積極的方式對待孩子,而不思無止境的說教、挑刺!
在養育孩子這件事情上,在小事上內耗,缺少鬆弛感的家庭,很難養育出來有幸福感的孩子。
在這一點上,我很感恩我的父母。我們小時候,雖然家庭不富裕,但是想玩什麼,怎麼玩,只要在規則範圍之內,都可以自己選擇。
至於一些無心之失,只要不傷害他人,不傷害自己,也沒有傷害環境,父母都不會指責我們。
記得有一次,爸爸給我買了一雙新涼鞋,結果我一不小心,把新鞋子的鞋帶給剪斷了,我爸知道以後,看了看鞋子,微笑著跟我說:沒事,爸給你補起來,說完就拿幫我把鞋子補好了。
我們小時候,出門玩,到草地上、泥坑裡隨便玩,爬樹、攀巖,鑽洞隨便造,在我父母看來,衣服髒了可以洗乾淨,破了可以補,只要不受傷,不傷人,不違法犯事,就可以快樂地玩。
總之,在養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我們家雖然家風家規都很嚴格,我爸爸對我們要求也很高,但父母總能做到張弛有度,從來不會在小事情裡沒完沒了地消耗我們,那種鬆弛感,讓我們很安心。
演員陶虹說,有一次女兒將桌上的牛奶打翻,看著地上的牛奶,陶虹吼了一句“你怎麼回事兒?”女兒嚇得忘了哭,眼裡只剩下恐懼,陶虹這才意識到自己做錯了。
當女兒第二次犯了同樣的錯誤後,陶虹沒有再怒吼,而是抱住了手足無措的女兒,安慰道:“害怕了吧?沒事的沒事的。”這次孩子“哇”地一聲哭了。
事後陶虹總結說:“媽媽的最高職責是什麼?就是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她在媽媽這兒得到的,就應該是港灣、是安慰,是最好的那個擁抱。”
所以說,孩子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錯誤的應對方法!
不要將時間浪費在對孩子的攻擊和指責上,而是用耐心和包容理解孩子,換個方式和孩子溝通,你會發現孩子反而會欣然接受,積極改變。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大方向,作為父母,我們只要把握住其中的原則,底線和方向就夠了,不要將精力和時間都放在具體細節的內耗中。
在遇到事情時,我們可以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把精力放在解決問題上,而不要浪費在自我攻擊和指責他人上。
當一件事情發生時,處理事情本身,往往並不會消耗太多能量。
真正消耗我們能量的,是附加在事情之外的那些自責、懊悔、羞恥、自我攻擊、互相指責。
假如一個孩子打碎了碗,父母檢查一下孩子是否受傷,然後就事論事地說:“碗碎了啊,那我們打掃一下吧。”
那麼孩子就會覺得:打碎了碗也不是什麼可怕的災難,打掃一下就好了,這個後果是很容易承擔的。
於是,孩子的注意力只需要放在“解決問題”上即可,不會消耗太多能量。
但如果父母怒罵“你怎麼這麼笨”“整天毛毛躁躁的”“連個碗都拿不住”,或者雖然沒說話,但眉頭緊鎖,眼神滿含嫌惡、鄙視與厭煩。
那麼孩子的能量,就不得不用來承受父母的情緒、應對父母的責罵帶給他的恐懼和羞恥。
在孩子心裡,他打碎的不僅是一個碗,還有自己的尊嚴,那麼這個後果就是“災難性”的。
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說,犯錯失誤再正常不過,家長多一點耐心、包容心,給他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對孩子成長幫助更大。
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孩子為什麼總是小錯不斷,因為他們是孩子呀!好奇心的驅使,做事情的經驗不足,動手能力比較差,都會讓孩子想要做好一件事,卻往往力不從心。
當孩子發生一點小事,如果爸爸媽媽總是忍不住想要說話,就多把自己考慮成是一個孩子,切身體會一下孩子的感受(比如想象一下,如果老闆經常挑你刺,你會如何想),也許就能夠多一點包容孩子的心了。
沒有任何一個人在你面前感覺很糟糕的時候,還願意聽你講道理,一個人只有在一個人面前感覺有價值的時候,他才願意聽你說。
1、這一次對話,我想解決什麼問題是否可以讓孩子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本質。
2、這一次對話,會讓我跟孩子之前的關係變好嗎?還是爆發更多問題?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正確的,那我們就可以跟孩子敞開心扉隨便說。如果會爆發更多問題,那就選擇沉默吧。有時候不說孩子也會慢慢領悟到。
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當孩子得到正向的肯定和支持,孩子才能按照自己的節奏,快速的成長。
用愛滋養大的孩子,才會心中有愛,才能包容這個世界。
不得不承認,為人父母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我們會經歷無數個崩潰的瞬間。
尤其是當出現經濟壓力時,你更容易被現實壓得喘不上氣,好像周圍的東西都跟你作對,可是又找不到一個合理的宣洩口。
這時看見子女們站在一邊,他們懵懂無知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父母便會把火力集中到孩子的身上。
網上有句名言:“一個人的憤怒,很大程度上來源於他們的無能。”很多事情自己做不到,開始失控的時候,父母就會生氣,而孩子一不小心就成了出氣筒。
回憶一下我們的童年,是不是都有過被父母莫名其妙批評的時刻,尤其是當他們工作不順的時候,你在那個家連呼吸都成了錯的。
有一天,衣服沒有完全曬乾我就收回來了放在椅子上,我媽下班回來發現了直接拿著衣服用力蹭我臉上罵,你自己看這是不是曬乾的衣服,我站那不敢說話不敢動……
幾十年過去了我依然記得衣服上的那個涼意,透心的涼!
甚至有的父母因為孩子系不好鞋帶,拿不好碗筷,甚至因為孩子生病大哭,都能大發雷霆。
如果你是這樣的父母,那你真的需要好好審視自己,透過憤怒,看到自己到底需要什麼。
要不然你的孩子會受盡你的委屈,因為你還有下個憤怒、下下個憤怒在等著他。
凡是喜歡在小事上消耗孩子的家長,往往控制慾都很強!
他希望孩子的成長和自己的預想一樣,一點也不能出差錯,因此只要孩子有一點脫離控制,他就會受不了,拼命挑孩子的錯,找孩子的問題。
收起你的控制慾,將選擇權和自主權還給孩子,當孩子感到放鬆的時候,很多事情其實都能做得很好!
父母不緊繃不焦躁,孩子才能樂觀豁達,面對任何困難都能積極面對;
父母不焦慮不內耗,孩子才能輕鬆上陣,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好的父母,不需要太用力,而是需要用愛,更需要順其自然的鬆弛感,不要在小事上過於內耗。
家庭關係中最稀缺的就是“鬆弛感”,能給予孩子“鬆弛感”的父母,雖普通平凡,但卻能給予孩子治癒一生的財富。
*文章來源育兒女神蜜絲懂 (ID:baogaomama2016),與百萬寶媽分享育兒、親子和購物經。60秒育兒小視頻,給你最科學、專業、有趣、易懂的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