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上中下冊(2008版)高清PDF免費下載
01
中醫不應是學歷的“顯擺”,而是療效的突出,尤其是在基層。
可是眼下,好的中醫越來越少,哪怕每年有大量中醫畢業生,可是仍改變不了中醫人才後繼乏人的局面。現在的中醫學歷普遍越來越高了,可是看病水平卻並沒有同比增長。
某位鄉村醫生曾講過這樣一個事例:
他遇到一位舌苔黃厚膩的溼熱體質,先求治於某研究生學歷的中醫師,遍做了全套生化及影像,都無陽性體徵,服了二個多月所謂調理的中藥,沒有改善症狀。這位患者有些氣憤地說道:“中醫是騙子,治不了病,還害我喝了兩個月苦水,下次再也不看中醫了!”
現在許多高學歷中醫對中醫治病救人缺乏熟練駕馭,甚至思維偏向於西醫,難免在中醫的臨床中力不從心。久而久之,病人不反感中醫都難。
如董洪濤先生所說,中醫最明顯的特點及其生存的根本在於能治病。至於中醫的理論如何高妙,其理法方藥如何精微,這些都沒有說服力。
一個不能治病的醫學,將會被歷史淘汰,而中醫之所以還沒有被淘汰,是因為在基層有大量的傳統中醫醫生,他們用中醫的方法取得了不錯的療效。這才是中醫走到現在的根本原因。
我國基層百姓占人口大多數,患者需求量大,沒有基層的中醫人士,實現不了中醫的健康崛起。
如堅守基層的中醫貟克強所說,中醫理論和技能的高低跟診病環境沒有一點關係,並且基層由於疑難雜症怪症較多,基層中醫更能得以鍛鍊和提升,故常言“好中醫在民間”。中醫自古就是以民間的形式存在著。
民間中醫是中醫之根,是中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許多民間中醫,沒有很高的學歷,沒有深厚的文化積澱,沒有現代醫學的專業背景,沒有經過全國通行的醫師執業考試,可以說是與現代醫學背道而馳,可是卻並不妨礙他們,憑著祖傳醫術和經驗摸索行醫治病。
如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陽王鎮的中醫張澤民,從沒在醫學院校接受過專業學習,是不折不扣的“土郎中”。當年政府曾給他頒發過“地方糧票”,但《執業醫師法》實施後,也都沒了合法地位,這位民間中醫於是像做賊一般開始了非法行醫的生活。但是他已經行醫四十多年了,看過的病人超過六千人,錦旗、匾額圍滿了他的小診室。
像張澤民這樣的民間中醫還有很多,他們在偏遠的農村地區,默默守護著一方百姓。幾代人在一些專科專病上,千錘百煉,經過迭代的臨床實踐完善,許多人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可是他們卻一直在水深火熱中岌岌可危。
調查曾顯示,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有些民間郎中的鄉情、鄉戀在慢慢褪色,不少身懷絕活的民間中醫在逐漸消亡。如果再不重視,再不搜尋,再不採取傳承舉措,這些民間中醫藥秘方、絕活將成為美好的傳說。
原衛生部部長高強曾表示,“我是中醫的痴迷者、維護者、支持者,同時也是受益者,是民間中醫治好了我40多年久治不愈的腰椎間盤突出症。中醫藥是中國的國粹,而且是中國國粹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我願意為了中醫藥去吶喊。”
02
現在中醫雖一路高歌猛進,中醫館和中醫診所越來越多,中醫院也越來越好,可是我們卻無法否認,病人也越來越多,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
尤其是在缺醫少藥的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仍然薄弱,中醫人數遠遠不能滿足城鄉居民對中醫藥的需求。
正如浙江省政協委員孟旭莉所說,“雖然我們的不少鄉鎮衛生院都有中醫館,但還沒有實現人人身邊都有中醫師,這說明我們基層中醫師的數量是不夠的,中醫必須基層化。”
中醫的針灸、推拿等技術在農村更能派上用場,因為農村患者勞動強度大,頸肩腰腿痛患者特別多,加之農村百姓經濟實力不足,中醫簡便驗廉的優勢更加適合在基層普遍推廣和使用,可是目前卻並不盡如人意。
未來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尤其儘快解放廣大民間中醫,持續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
如貟克強所說,為了迅速彌補人才的不足,當務之急則是,國家主管部門應該行動起來,搶救及發掘民間中醫的瑰寶,不致有著百年口碑的民間中醫淪為消亡,給國家帶來莫大的損失。
民間中醫是一門手藝,是良心活,而不是江湖騙子,哪怕騙子充斥其間,也不能抹殺真正民間中醫治病救人的功勳。再說,騙子充斥的不僅僅是民間中醫,西醫,以及其他各行各業都不絕於耳。相反,因為民間中醫的問題總是無法解決,所以更增強了騙子的野心,讓中醫更加“真假難辨”。
如今,中醫專長考核隨著民間中醫問題應運而生,2019年對於許多省份來說已是第二次,希望在第一次經驗的基礎上,民間中醫的心聲能被更加體現。
實施民間中醫的准入辦法不宜“一刀切”,而應重視從各地實際出發,尤其應堅持療效第一、病人認可的准入標準,或可探索實施區域性“地方糧票”。
同時,相關人士建議根據中醫藥法的原則,制定具體、可行的方案,在確保療效和安全的前提下,適度放寬民間中醫對中藥材的自主使用,為民間中醫藥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文源:醫館視界
延伸閱讀
從中西醫的區別去領會中醫 | 陳勝威
導讀:中西醫是兩種不同的醫學體系,這一點無可非議。但中西醫到底區別在哪裡?初學中醫者也往往弄不清楚,若能從本質上領悟中西醫的區別,對學好中醫很有幫助。
中西醫的區別表現在諸多方面,筆者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逐漸認識到兩者的差異。剛剛接觸中醫時,對常言說的中醫藥博大精深並沒有體會,學了十幾年後才能感到中醫藥的深度。西醫屬現代科學,現代人學習起來並不感到困難,而學中醫就沒那麼容易。筆者深有感悟:中醫好比是一杯沏好的濃茶,只能慢慢品嚐,須磨礪十幾年後才有可能感知中醫確實是一杯美味,學中醫不宜速成,而且越學越有趣;西醫給人的感覺就是一杯冰鎮的冷飲,只須一飲而盡,絕沒有中醫的品味。
眾所周知,西醫治病是頭痛治頭,腳痛治腳,而中醫根據陰陽制衡、五行生剋、整體論的法則,和西醫大不相同,如中醫治頭痛有時去降肝火以平抑頭痛;治肝炎也不是直接治肝,而是按見肝之病治之以脾,見心之病治之以肺;中醫針刺治頭痛、肝陽上亢、高血壓,都不是直接治頭,常在腳上選穴去治頭疼、肝火上升,如針刺太沖穴、三陰交等穴位;西醫治高血壓藥是一種強制的方法,口服降壓片可以速降,但藥效一過立即回升,所以醫生告訴高血壓患者,降壓藥不能見血壓正常就停藥,藥一停馬上會反彈,因此說西藥的降壓法屬“揚湯止沸”,和中醫的“引火下行、釜底抽薪”是兩回事。
但西藥對某些傳染病、感染性疾病可以做到速戰速決、藥到病除。而對現代一些慢性病,諸如眩暈症、糖尿病、冠心病等疑難雜症則療效不盡人意。如臨床常見“無名水腫”,患者雙下肢凹陷性水腫,查驗血常規、尿常規一切正常,西醫單純開一些利尿藥也可以湊效,但水腫的根源並沒有調理,這類水腫中醫治療則更勝一籌。再如“虛汗”一症,不論自汗還是盜汗、戰汗或大汗淋漓,中醫治療往往一週見功,而西醫則認為“汗”與植物神經紊亂有關,往往療效不佳。西醫屬現代科學,為什麼有諸多慢性病的治療效果不如傳統中醫呢?主要是思維觀的差異而為,分析病理、病機的切入點不同,所以有人說中醫雖然不是現代科學,很可能是更復雜的超前科學。
筆者還體會西醫診療的方法類似“拍照攝影”,而中醫的治病方法好像是在搞素描——畫像,“照像”與“畫像”二者絕不相同,照像是絕對真實,但缺乏藝術品味,再高的攝像作品也比不過一個名家的畫作的價值。西醫從表面上看就和攝影師照相沒什麼兩樣,是純粹的寫實主義者;而中醫師則相當於寫意派的畫家。
現代醫學的血常規、尿常規、B超、CT、MR,所獲得的生命數據和影象都是真實的寫照,量化的指標和諸多的標誌物都是客觀的生命參數,然而人體的組織的複雜性往往不是用幾個數據就能概括的。
西醫的微觀查驗,僅僅是人體結構的可視部分,即人體解剖和細胞結構、淋巴系統、神經系統、血液循環、肌肉骨骼等,都屬於有形部分;而無形的經絡、氣、藏象因視而不見,則被現代醫學排除在外,而且根本不承認有經絡、氣的存在。所以可以肯定現代主流醫學雖然是分子水平的基因醫學,但也只是研究了生命體的一半——有形部分;而無形的部分則由中醫來彌補,所以說中醫應該是醫學的另一半。
從目前臨床實踐也發現主流醫學大約有一半的病治起來並不如傳統的中醫。因此應當看到中西醫是醫學的兩翼,車之兩輪,無論未來科學如何發展,醫學想甩掉中醫這個主輪是不可能的,因為生命體確實複雜,現代醫學雖然發達,高科技層出不窮,但仍停留在純生物醫學的層面,也只看到了冰山之一角。
國學大師梁漱溟認為:“西醫以人的肉體為主要對象,西醫無論如何解剖,但其所看到的僅是生命活動剩下的痕跡,而非生命活動的本身,無由去推論其變化。在解剖上,無論用怎樣精確的顯微鏡,結果所見仍是粗淺的;無論用如何高的功夫,結果所產生的觀念亦始終是局部的,而非是一個生命的整體。”梁先生指出:“西醫對生命的認識不足,實其太短,西醫相對於中醫,對生命的認識尚幼稚,”但西醫的方法也要學習,比如治某些局部病變能夠快速有效,同時認為西醫發現病菌是一大貢獻。
筆者認為:現代醫學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是和數字化的量化指標有關,西醫能把人體許多疾病都規定標準的參考值,這個方法很有說服力,現代人也非常相信量化指標的科學性,而中醫無論您診斷如何正確,療效亦佳,但諸多患者還是懷疑中醫診斷的模糊性,許多人不明確模糊也是一種科學,不僅哲學有,數學也有“模糊數學”,畫象和照象當然有差別。幸而醫學看重的是療效,而不是量化的金指標。
上面只是談到中西醫區別的一般情況,那麼中西醫區別到底在哪裡?我們歸納以下幾方面可供參考:
一、 理論方面:
西醫是以還原論、機械唯物論為基礎的,屬於二維純生物平面醫學;
中醫是以“天人相對論”、“整體論”為基礎的屬於天、地、人、宇宙四維醫學。
二、 研究方法和對象:
西醫是以人體解剖、結構、形態,採用微觀分析的方法,去研究人體的微細結構、細胞、基因;
中醫是以“藏象”、“經絡”和“氣”,採用宏觀“整體論”的方法去研究生命體疾病與天、地、宇宙間的關係。
三、 治療的方法:
西醫所採用的是量化分析、殺滅、對抗、打擊的方法;
中醫所採用的是陰陽制衡、調整共存的方法。
四、 思維方式:
西醫採用“邏輯思維”分析的方法;
中醫採用“形象思維”綜合歸納的方法。
五、 哲學方面:
西醫是研究有形的解剖結構,屬於“形而下”,任何手術、介入療法都是一種技藝,屬“器”的範疇;
中醫研究的是無形的精、氣、神、藏象、經絡,屬“形而上”,以“道”為主,器僅佔一小部分。
六、藥品來源:
西醫所用的藥品是化學合成的單質,原料來源於石油、天然氣和煤炭;
而中醫藥則採自大自然,來源於天地宇宙間,不需要提取,是原汁原味。
以上對中西醫區別的分析,僅僅是一個概況,中西醫的區別完全是思維方式不同造成的,世界上的萬物紛紜複雜,視角不同所得的結論可以完全相反,中西醫的差別就說明這一點。所以學習中醫者,要想把中醫學好,應該從中西醫的差異中得到啟發。
文源:《換個方法學中醫》,作者:陳勝威
關注公眾號:中醫寶典 杏林醫典 岐黃寶典 懸壺寶典 祖國醫學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