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明教授
1.醫論
癌症已經連續八年成為北京市民的“頭號殺手”,一直高居北京市民死因第一位,以至於很多人說起癌症,“談癌色變”“避之不及”,很多腫瘤患者一旦患上腫瘤之後,就覺得“天塌下來了”“生活沒有希望”。實際上,目前腫瘤的治療手段越來越多,從傳統的化療、放療,到靶向治療,生物療法……很多患者可以長時間帶瘤生存。著名中醫專家韓世明表示,很多腫瘤患者可以通過規範的中醫治療收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而且副作用小。
韓世明在臨床探索多年,總結出自己的一套獨特的方法。他在用藥上敢於“下猛藥”,半夏、南星、蜈蚣、蠍子、山慈菇等這些中藥材,都屬於“毒藥”,但毒藥用好了就能發揮“以毒攻毒”的作用。當然,在用“猛藥”的同時,也要扶正補氣,“不然人就被打垮了”。韓世明常用的扶正藥材包括黨參、黃芪等。
腫瘤既然是一種“毒”,攻打下來之後,需要將“毒”清出體外。針對不同位置的腫瘤,中醫所採用的“排毒”方式不一樣。韓世明說,如果是肺癌等上焦的腫瘤,通常是採用宣肺的方式來排毒;如果是腸道腫瘤,還會配合中藥灌腸的治療手段;如果是腦膠質瘤等顱內腫瘤,則通常採用散劑來治療。
“雖然惡性腫瘤患者所罹患的具體腫瘤不同,腫瘤的分型也不一樣,但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它們有個共同點,中醫辨證體質以痰濁加毒為主。”韓世明表示,中醫治療講究“靈動”,在治療的不同階段,使用的方劑不盡相同,總體來說,是改善痰濁體質,讓體內之毒有路可走。
2.醫案
肺癌
李某,女,62歲,出生於1956年6月12日。
首診:2019年3月11日。
患者於2018年7月16日體檢發現左肺下葉佔位,診斷晚期原發性肺部腺癌,兩肺多髮結節考慮為轉移灶,縱隔淋巴結轉移,心包大量積液,雙側胸腔積液,胸膜、心包轉移,在協和醫院對症治療,並完成化療,現求中醫診治。現症見:偶有咳嗽,時感心悸,動則有喘,以靜養為主,感覺體力可,體重尚可,無明顯消瘦,納眠可。舌暗紅,苔白,脈細弱,少陰脈有明顯結節,左大於右。
辨證:氣血雙虧,痰濁溼毒蘊肺。
立法:大補氣血,化痰濁,祛溼毒。
處方:黃芪100g 黨參45g 巴戟天20g
仙茅20g 當歸20g 清半夏25g
浙貝10g 生薏苡仁20g 鎖陽20g
桔梗20g 升麻20g 皂角刺20g
葶藶子10g(包煎) 黃藥子20g 山慈菇40g
全蠍10g 蜈蚣4條 殭蠶15g
壁虎15g 天南星25g 常山10g(包煎)
7副,水煎服,日1副。
二診:2019年3月18日。
服上方後症狀有改善,咳嗽未見、仍有心悸、動則喘,納眠可,二便正常,舌淡紅,脈滑數,少陰脈有明顯結節,右脈大於左脈,雙寸脈略浮。
辨證、立法同上。處方,上方繼續14副,水煎服,日1副。
三診: 2019年4月1日。
近三天受涼後腰痛、左小腿痛,隱痛可忍耐。輕度心悸伴動則喘,怕冷,口氣重,大便稀溏,1次/日。舌暗紅,苔白厚膩略黃,脈右弦左寸浮滑有結。
辨證:寒邪閉阻厥陰太陰,兼陽明有熱。
立法:溫陽散寒,兼清裡熱。
處方:吳茱萸6g 黨參15g 乾薑10g
附子10g 肉桂10g 獨活10g
生龍牡各30g 生艾葉15g 黃連10g
炙甘草10g
7副。
四診:2019年4月8日。
藥後外感症狀消失,腰痛及左小腿痛消失,無怕冷,心悸偶見,體力較前好轉,運動增加後輕喘,口中和,大便成形,日1次,納眠可,體重增加。舌淡紅,苔薄,脈細弱,少陰脈寸下仍有結節。
辨證、立法:仍以大補氣血為主,化痰濁,祛溼毒,恢復太陰肺的宣發肅降等功能。
處方:黃芪120g 黨參50g
山慈菇40g 桔梗3g 升麻30g
7副。
山慈菇▲
按語:原發性肺部腺癌症狀往往不明顯,患者多是在體檢時被發現。該患者發現時已經多處轉移,採用對症結合化療治療。韓老師認為該患者正氣虛弱,胸陽不振是發病根本。採用大補氣血的方法補益正氣,黃芪與黨參、當歸用量較大,且逐漸增加用量提升肺氣;應用巴戟天(甘辛微溫歸腎肝)、仙茅(辛甘有毒歸腎肝脾)、鎖陽(甘溫歸脾腎大腸)三藥共溫補少陰腎陽。韓老師認為太陽本寒,中見少陰,標為陽。太陽本寒,氣靠少陰的溫熱之氣向上、向外佈散,腎與膀胱的氣化方向趨向於母髒上焦肺臟方向。基於這個氣化理論,韓老師用入腎的溫熱之品補益少陰溫熱之氣化解肺部寒邪。半夏(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燥溼化痰,薏苡仁(甘淡涼歸脾胃肺)健脾滲溼,桔梗(苦辛平歸肺)、升麻(辛微甘寒歸肺脾胃大腸)均向上昇陽宣肺。
韓老師認為腫瘤的形成是痰溼瘀毒定植在相應的臟腑經絡而成,化解這些定植之邪需要用一定毒藥及蟲類藥。黃藥子(苦寒有小毒歸肺肝)、山慈菇(甘微辛有小毒歸肝脾經),全蠍(辛平有毒歸肝)、蜈蚣(辛溫入足質陰)、殭蠶(鹹辛平入厥陰陽明)、壁虎(鹹寒有小毒)、天南星(苦辛氣平有毒歸脾肺心)、常山(苦辛寒有毒入肝脾經)、皂刺(辛溫無毒歸肝胃經)都屬於抗腫瘤的藥物,具有化痰解毒、祛瘀散結、消散腫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