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油,是中國廚房裡最受寵愛的油脂之一。
一碗樸素的白米飯,加上豬油一拌,更是讓人唇齒留香,是無數人忘不掉的記憶中家的味道;炒菜時放一勺豬油,即使是青菜,也會剎那間完成升級,變為香噴噴的佳餚~
豬油吃起來很香,但很多人卻覺得它會加重心血管疾病,對人體有害,不能吃!事實真的如此嗎?
豬油危害大,是心血管病的元兇?
大眾認為豬油不健康,是基於豬油含有飽和脂肪這一點,而飽和脂肪酸容易使血脂和膽固醇升高。
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是多個危險因素共同導致的,比如高血壓、高鹽飲食、吸菸飲酒等,不能單一地讓豬油“背鍋”。
更何況豬油中也有約47.5%的單不飽和脂肪酸,11.5%的多不飽和脂肪酸,這二者對於調節血脂水平還是有益的;還富含維生素A、B、D,且與其他植物油相比熱穩定性高,在烹飪過程中不易分解產生一些有害物質。
因此,我們不必將豬油當做洪水猛獸,健康人偶爾吃一次豬油,其實並不會有太大風險;
而若是已確診心腦血管疾病,最好還是少吃豬油及其製作的食物,例如玫瑰餅、豬油粽、八寶飯、青團、蓮蓉酥、酥油餅等。
吃植物油更健康?
有人認為,既然豬油需要嚴格控制量,那麼直接摒棄豬油,改用植物油會不會更好呢?
真相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植物油中主要以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為主,而在一定條件下,這些不飽和脂肪酸會轉變成反式脂肪酸:
①植物油在精煉過程中,溫度常高達200℃以上,就會產生少量的反式脂肪。
②植物油在長時間高溫加熱時,如長時間煎、炸等烹調時,可產生大量反式脂肪,增加心腦血管風險。且加熱時間越長,產生的反式脂肪越多。
反式脂肪也叫“惡魔脂肪”,它比膽固醇的危害更大,是動脈硬化、冠心病、心腦血管疾病的元兇。
調查發現:每天的膳食總熱量中,每增加2%的反式脂肪,就會使冠心病的發病風險增加25%。也就是說,人體根本不需要它,攝入後反而損害健康。
健康吃油,牢記4點
食用油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它與健康息息相關,究竟該怎麼吃呢?
如果脂肪酸構成類似,換著吃和不換的區別並不大。比如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類似,茶籽油和橄欖油類似。
不同油脂替換,應該按照脂肪酸構成不同的品種來換,比如葵花籽油和花生油替換。
不管哪種食用油,每人每天烹調油攝入量在25~30克,如果體重超重,建議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家裡喝湯用的白瓷勺,一瓷勺差不多是10克的烹調油,全天別超過3瓷勺。
如果等鍋裡的油冒煙才下鍋炒菜,此時油溫接近250℃,這樣的溫度會使油脂劣變,產生一些過氧化物和致癌物。
如果家庭人口少,建議用小瓶分裝,避免陽光直射,遠離灶臺存放。因為在有光線照射以及高溫的情況下,油的氧化變質速度會非常快。
且開封后的油最好在3個月內吃完,不然也容易氧化。
點擊下方預約 直播開始前將提醒你↓↓↓
分享
點收藏
點點贊
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