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拔罐、中藥助力產後增乳
北京西城婦幼保健院/姜豔輝 郭月瑩
1992 年起,國際母乳餵養行動聯盟確定 8 月 1 ~ 7 日為“世界母乳餵養周”,旨在促進社會和公眾支持母乳餵養。世界衛生大會也倡議 :最初 6 個月純母乳餵養,並堅持哺乳 24 個月以上,是哺育嬰兒的理想方式。
母乳是嬰兒生長發育的最佳食物,任何配方奶粉都無法比擬。許多新媽媽由於各種原因放棄哺乳,除了對母乳餵養缺乏認識外,最為常見的原因就是乳汁不足。
發現乳汁缺乏,要儘早治療,刮痧、拔罐、中藥、按摩等方法都可助力產後增乳。特別是在產後兩週之內,治療效果更好。
多數自然分娩母親分泌的乳汁足夠哺餵自己的寶寶。採用正確的方法哺乳並提振信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效預防乳汁不足。
早開乳,在產後半小時內即開始母乳餵養 ;母嬰同室,母親與嬰兒24 小時在一起 ;勤吮吸,嬰兒越吮吸乳汁越多,母親的乳汁“越吃越充足”;按需哺乳,不必規定時間和次數 ;除母乳外新生兒無需任何食物或飲料,也不用吸人工奶頭或安慰奶嘴。
對確有乳汁不足指徵的新媽媽,除食療、按摩、針灸外,還可採用刮痧、拔罐、方藥(內服、外洗)等諸多方法調理,助力增加母乳。
刮痧拔罐 綠色調理
利用傳統的刮痧、拔罐方法治療乳汁不足,方便易行,少有禁忌,只要方法正確、對症施治,效果明顯且無毒副作用,比針刺艾灸更易於讓新媽媽接受,具有很好的依從性。
1. 刮痧療法
【治則】補氣養血、疏肝解鬱、活血祛瘀、養乳通乳。
【選刮部位】胸部、背部、小腹部、手部。
【取穴處方】胸部的天溪、膻中、乳根;背部的膈俞、肝俞、脾俞 ;小腹部的氣海、關元、中極、曲骨 ;手部的少澤、合谷。配穴足三里、期門、太沖等。
【方解】天溪寬胸通乳,膻中調氣通乳,乳根、合谷疏陽明經氣而通乳,少澤為通乳要穴 ;背部腧穴疏肝理氣、補脾養胃、通乳增乳;小腹部活血化瘀、調理衝任、生乳通乳。
【操作方法】取合適體位,常規消毒,塗刮痧油。氣血虛弱刮胸部、手部穴位,加足三里,以補為主 ;肝氣鬱滯刮胸部、背部、手部穴位,加期門,以瀉為主 ;瘀血阻滯刮小腹部穴位,並期門、太沖,再加胸部穴,先瀉後補。
以輕、慢、短、淺為補法,以急、長、深、重為瀉法,以患者舒服、耐受為限度。少澤穴可施以放痧法。每日 1 次,5 次一療程。
2. 拔罐療法
【治則】補氣養血、理氣解鬱、生乳通乳。
【取穴處方】主穴膻中、乳根、天宗、肩井。配穴足三里、脾俞,肝俞、期門。
【方解】膻中調理胸氣;乳根寬胸增乳;天宗位於手太陽經,暢胸通乳 ;肩井位於足少陽經,活絡通乳。足三里、脾俞和胃健脾,肝俞、期門疏肝解鬱。
【操作方法】取合適體位,常規消毒,選適宜火罐,於膻中、乳根、天宗、肩井位施以留罐法並可搖罐。
氣血虛弱配足三里、脾俞,用補法(呼氣拔罐、吸氣起罐),拔罐後可加灸 ;肝鬱氣滯配肝俞、期門,用瀉法(吸氣拔罐、呼氣起罐),可先三稜針點刺後拔罐,留罐15 分鐘。每日 1 次,5 次一療程。
中藥調理 內服燻洗
1. 內服方劑
【基本處方一】
蒼朮、香附、陳皮、半夏各 10 克,茯苓 15 克,通草、白芷、白芥子、石菖蒲、炙甘草各 6 克。
【功用】化溼祛痰、開竅通乳,適於痰濁壅阻型(舌胖潤、苔白厚、脈緩滑)缺乳。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劑。
【基本處方二】
麥冬、玄參、生地黃、當歸各 10 克,通草 3 克。
【功用】滋陰、養血、通乳,適於津液枯竭型(舌淡、苔薄白、脈細數)缺乳。
【用法】用水煎服,每日 1 劑。
2. 中藥燻洗
【處方組成】通草 15 克,桔梗 15 克,蔥白 12 克。
【治法功用】理氣、通絡、下乳。
【用法】加水適量,煮沸、去渣,燻洗乳房。每日 2 次,5 日為一療程。
情緒調理 飲食禁忌
中醫認為,女子乳頭、乳房分屬肝經、胃經,乳汁源在脾、行在肝、根在腎。肝主情志,胃納飲食,情志不舒、飲食不調是產後缺乳的常見原因。治缺乳需注意調理情緒和飲食禁忌。
1. 情緒調理
怒傷肝、思傷脾、恐傷腎、憂悲傷肺,最終都能影響乳汁生化和通行。生氣、焦慮、憂鬱等情緒導致氣機不暢,不僅阻礙乳汁暢行,也會影響治療效果。疏解心理壓力,調整不良情緒,保持樂觀豁達和心情舒暢,減少不良因素刺激,是順利完成母乳餵養的前提。只要母親樹立哺餵的信心,家人親友全力支持,相信通過調理都會有足夠乳汁哺餵寶寶。
2. 飲食禁忌
乳母為保障哺乳而補充營養的同時對飲食也要有所禁忌。
例如 :
① 多食母雞。
母雞所含雌激素會抑制催乳素分泌,從而影響乳汁分泌。可以用公雞為食材代替。
② 服麥乳精。
麥乳精含有麥芽成分的糖酚類,有一定回奶作用。
③ 喝咖啡、濃茶。
咖啡因和鞣酸可引發失眠和貧血,易造成奶水不足。
④ 多食山楂、韭菜、花椒、神曲、蟬蛻等。
此類食品和藥材均可減少乳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