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見過這個祖籍青田,喜歡穿黑色皮衣的華人嗎?昨晚,他的公司市值一度突破萬億美元,躋身全球科技公司前五

你最近見過這個祖籍青田,喜歡穿黑色皮衣的華人嗎?昨晚,他的公司市值一度突破萬億美元,躋身全球科技公司前五

△點擊上圖有福利

常常被粉絲用“狗狗碎碎”(鬼鬼祟祟)來形容的黃仁勳,正在享受前所未有的曝光度,儘管走到哪還是穿著標誌性的黑色皮衣。

過去數天,他回到5歲就離開的臺北,去臺大給畢業生熬了一鍋心靈雞湯,參加COMPUTEX2023帶領全場和AI合唱,提著一袋麻花逛饒河夜市,偶入網絡歌手的直播間嘲笑人家只有400人觀看……

昨晚,由他執掌的芯片公司英偉達悄悄地摸到了10000億美元市值,僅次於蘋果($2.79萬億)、微軟($2.46萬億)、谷歌($1.57萬億)和亞馬遜($1.25萬億),坐上了全球科技的第五把交椅。

但屬於他和英偉達的舞臺大幕似乎才剛拉開。兩天前,他們發佈了專門為開發AI大模型訂製的“巨型GPU”GH200芯片,在“大力出奇跡”的路上繼續狂奔——在這條被GPT證明完全有效的路上,他們已經做到了一騎絕塵。


今年最強勁的科技公司

在關於GPT如何誕生的故事裡,微軟為OpenAI斥巨資打造超算中心是個關鍵節點。2019年,在10000張英偉達GPU的不懈努力下,GPT-3順利“降生”。據說眼下ChatGPT回答每個刁鑽提問的背後,都有微軟分佈在全美60多個數據中心,幾十萬張英偉達GPU的默默努力。

由於GPU比CPU更適合做大量重複運算,在AI掘金時代,英偉達就是那個 “賣鏟子”的公司。最新財報顯示,他們2024財年第一季度營收達到了71.9億美元。更受關注的是,AI芯片所屬的數據中心業務創紀錄,超越傳統的遊戲業務,成為英偉達最大的收入來源。

讓華爾街更興奮的,是英偉達對二季度銷售額的預期達到了110億美元,比市場預期的71.8億美元高出53%。這還是在大模型四處開花的中國市場,銷售受到影響下情況下完成的。

換句話說,曾經以遊戲顯卡為主營業務的英偉達,已經完全脫胎成為一家AI芯片公司。

這也是為什麼,財報發佈後,英偉達單日暴漲24.37%,在短短兩天時間裡市值大漲2000多億美元,昨晚更是一度衝破萬億美元,對比1999年1月22日上市時的6.26億美元,完成了超1600倍的上漲。

對應的,持有公司3.5%股份的華人創始人黃仁勳,身價接近350億美元。

沒有比這更好的60大壽禮物了,今年也恰好是英偉達創立的第30個年頭。30年前,黃仁勳在“而立之年”前一個月,創辦了英偉達(NVIDIA),並將第一天上班的日子定在了生日那天。

這麼做是為了兌現對第一位女友Lori的承諾。在黃仁勳20歲時,他曾告訴女友,自己會在30歲的時候擁有一家自己的公司。很快,這個“中二”少年擁有了結髮妻子,也迎來了畢生事業。

祖籍青田的乒乓高手

不擅長普通話的黃仁勳,祖籍是浙江青田五歲時跟隨爸媽從臺灣去了泰國,九歲時一家人先後去了美國定居。和日後很多移民美國的華人孩子一樣,黃仁勳童年的求學生涯“痛並快樂著”,一方面家庭條件不好,要感受來自美國社會的敵意,一方面又能憑藉超強的學習成績,很快脫穎而出。

一開始黃仁勳被安排進入了肯塔基州一個鄉村寄宿學校,和一群“問題少年”為伍,沾染了抽菸、爬樹、翹課等惡習,後來才進入正規學校。或許是身體裡流淌著中國人的基因,他不僅學習好,乒乓也打得很好,好到15歲就拿到了美國乒乓球公開賽青年組雙打的季軍。

1984年,他在俄勒岡州立大學取得電氣工程學位。據說在上大學時,他就曾跟老師和同學分享過畢生的目標:成為全球的圖形皇帝。

在斯坦福大學完成碩士學業後,他理所當然地進入了全球半導體的搖籃“硅谷”。先是在AMD擔任芯片設計師,再跳槽到另一家圖形處理芯片公司LSI Logic,從設計部幹到了銷售部,最後成為集成芯片部門的總經理。

在這一時期,黃仁勳迅速完成了對圖形芯片技術、設計和市場的全面瞭解。他說自己意識到,“消費者並不關心你從哪家商學院畢業,他們只關心一件事,你的產品對他有什麼好處。”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科技消費者在關注什麼?答案是,個人電腦從黑乎乎的DOS界面進入圖形界面,3D界面也呼之欲出。當時在硅谷,至少有30家公司押注用於圖形處理的顯卡業務,在全美幾乎近百家,其中就包括英偉達。


世界上第一款GPU

前些天,在臺北的畢業典禮上,黃仁勳講述了創辦英偉達至今遭受的三大生死存亡的時刻。第一次就是1995年,首款產品NV1推出後不久。

這是一款專為遊戲發燒友設計,雄心勃勃的產品,集合了2D、3D、聲卡,甚至手柄控制等功能,但因為售價過高,技術也不夠領先,市場反饋一般。為此,花光了第一筆融資的黃仁勳不得不勸退部分員工,將英偉達的規模縮小為原先的三分之一。

不過,陰差陽錯的手柄控制功能引起了大洋彼岸日本遊戲巨頭世嘉的注意,並且一次性下了700萬美元的訂金,讓英偉達為他們的土星遊戲機開發芯片。

這筆不菲的投資一開始並沒有達到預期,因為黃仁勳判斷錯了技術方向,NV2遲遲無法面市。他不得不找到世嘉的老闆,坦誠項目暫時黃了,建議世嘉先找其他合作伙伴。至於錢,已經花掉的肯定還不上了,剩下沒給的是不是先給一下,不然公司就黃了。

也許是看到英偉達的潛力,世嘉真的給了錢和6個月的寬限時間,並且等到了英偉達的翻身之作NV3。

NV3,即Riva 128,是老黃痛定思痛,對之前路線糾偏後的成果。尤其是他判斷對了微軟會成為PC操作系統霸主的趨勢,積極支持微軟的Direct3D,抱牢了大腿。但他估計也想不到,兩家公司的緣分在持續20年後,會開啟一段全新的,同樣改變人類命運的旅程。

到了1999年,英偉達發佈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GeForce 256 GPU。它的創新在於,首次以GPU為核心,從硬件上接管了原本讓CPU承擔的部分任務,減輕了後者的負擔。因此,它被稱為世界上第一款現代意義上的GPU。

不過,如果將GeForce 256 GPU比作一顆核彈,全世界看到蘑菇雲升起,是在遙遠的2012年。


 “皮衣刀客”與“核彈工廠”

憑藉著GeForce 256 GPU,英偉達很快開啟了一統遊戲顯卡的霸主之路。先是幹掉了同一時代出現的各路廠商品牌,為顯卡的“戰國時代”畫上句點,然後和老牌顯卡品牌ATI開啟了兩強爭霸,直到2006年,ATI被AMD收購,次年英偉達推出了GeForce 8800 GTX超級顯卡,開始將競爭對手牢牢甩在身後。

這期間在國內,黃仁勳和英偉達分別得了一個“皮衣刀客”和“核彈工廠”的稱號。

皮衣刀客,皮衣自然指的是黃仁勳標誌性,現在辨識度可以媲美喬布斯黑色毛衣的黑色皮衣。據說他選擇黑色皮衣的理由是不願意動腦筋每天穿什麼。只是區別於喬布斯和扎克伯格,仔細觀察老黃的黑色皮衣,可以看到領口設計上細微的差別。

至於“刀客”,更多是對他商業頭腦的揶揄。一直以來,英偉達被主要股東建議,“專注盈利能力”。為此,老黃展現了卓越的刀法,江湖獲封“硅谷一刀流”。

這套刀法具體指的是英偉達對顯卡神奇的定價策略,遵循古老的商業定律“一分價錢一分貨”。比如,他們當年推出TNT2顯卡的時候,居然一次性推出了4個版本,針對不同預算的用戶。

這麼做的好處是,能讓不同用戶都能選到適合自己腰包大小的顯卡,而當某些檔次的顯卡價差在兩三百元時,多數用戶會多掏點錢購買功能更強的顯卡。

不過,英偉達的顯卡在帶給遊戲迷更好遊戲體驗的同時,也帶來了散熱問題。尤其是一款名為GTX690的顯卡,測試時讓電容直接爆炸,被怒不可遏的網友稱為“戰術核顯卡”,加入到百科詞條裡。

後來國內一家電視臺信以為真,將它寫到了軍事節目裡,聲稱搭載它的導彈可以摧毀一個航母戰鬥群。節目播出後,英偉達“核彈工廠”不脛而走。

 神奇的黃氏定律

玩笑歸玩笑,客觀來說,顯卡發熱很大程度上因為硬件和軟件的不匹配。當遊戲開發商將畫面調配得極高,就會給顯卡帶來超負荷運轉。對此,黃仁勳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參照摩爾定律提出的“黃氏定律”:GPU的性能每6個月會提升一倍。

這一設想在2012年之後變得更加激進。那一年,沉浸許久的AI領域發生了兩件大事。一件是“深度學習之父”Hinton的學生,Alex Krizhevsky和Ilya Sutskever訓練出了深度卷積神經網絡AlexNet,在ImageNet大規模視覺識別挑戰競賽以巨大優勢奪冠,由此證明了深度學習對於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巨大作用。

Ilya Sutskever日後成了OpenAI的首席科學家

另一件事發生在谷歌大腦的實驗室裡,主導者是一名叫吳恩達的華人。他和團隊讓谷歌大腦自己觀看Youtube上的視頻,一週之後機器自己具備了認出貓咪的能力。

兩件事都和英偉達的顯卡有關。據說,AlexNet需要1400萬張圖片、總計262千萬億次浮點運算訓練的神經網絡,他們創新性地採用GPU來訓練,一個星期的訓練僅用了四塊英偉達Geforce GTX 580。

谷歌貓的實驗一開始用了16000個CPU處理器,花費了近百萬美元。後來試著採用GPU來訓練,最後只用了16臺電腦,64塊顯卡。

這就不得不提黃仁勳和團隊在2007年研發出的CUDA技術。簡單說,這一技術可以讓GPU毫不留情地搶奪原本屬於CPU的工作,不僅僅限於圖形處理。它徹底釋放了GPU進行重複且簡單計算的優勢,在AI學習和推理層面對CPU形成了碾壓優勢。

2019年,英偉達發佈了CUDA-X AI庫

說起來確實容易,但在當時,黃仁勳要挑戰的是CPU作為計算核心長達60年的江湖地位,而且CUDA的成本非常高,導致英偉達的利潤幾乎停滯不前,市值長期在10億美元上下徘徊。

在很長一段時間,GPU+CUDA的應用場景也十分有限,直到深度學習的第一抹曙光照了進來,英偉達不再是跟著遊戲公司跑的硬件輔助,而是引領AI時代的科技巨頭。


謙卑、堅持、放棄、奔跑

在臺北大學的演講中,黃仁勳試圖通過四個關鍵詞,告訴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如何面對今後的挑戰。它們分別是:謙卑、堅持、放棄與奔跑。與之相關的,是前面提到的,英偉達創業至今三大生死存亡時刻。

低頭向世嘉老闆認錯,尋求寬恕和幫助對應的是謙卑。對包括CUDA在內技術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堅持。和放棄有關的故事,則和手機有關。

10年前,黃仁勳曾以嘉賓的身份現身小米3的發佈會,和雷軍暢談工程師文化,最後在一陣呼聲和掌聲中高喊:“小米威武!”那時,英偉達被描繪成一家橫跨PC和移動領域的芯片巨頭。他們研發的Tegra 4被用在小米3上,一舉打破了小米旗艦機採用高通處理器的傳統。

和蘋果、微軟一樣,從PC時代過度到移動時代,英偉達進軍手機市場是順理成章的事。事實上他們也確實做了很久佈局,但很快就發現,因為缺少基帶的專利技術,即使通過收購,也無法和顯卡一樣確立領先優勢,加上戰略上的猶豫,和超級計算的崛起,他們在2016年前後果斷放棄了已經被高通等佔領的手機業務。

“英偉達的使命是,創造出能解決‘普通電腦解決不了的問題’的電腦,我們應該專注在願景上,發揮我們的獨特貢獻。”黃仁勳說這樣的放棄讓他們找到了一個新的市場,“當時,這還是個不知道有多大規模的市場。”

即使現在,已經迎來iPhone時刻的AI市場究竟有多大,似乎也依然難以估算。但早早出發的黃仁勳,已經能帶著英偉達,在這條賽道上愜意地看著風景。

最後,以黃仁勳的演講作為本文結尾,由財經博主Degg_GlobalMacroFin用ChatGPT翻譯,並自己加以潤色的。這是未來人類工作狀態的一個縮影,背後顯現著老黃標誌性的笑容——

“2023年的畢業生,你們即將進入一個正在發生巨大變化的世界,就像我在PC和芯片革命時代一樣,你們現在是AI時代的開始,每個行業都將被革新、重生。40年來,我們創造了個人計算機、互聯網、移動、雲和現在的AI時代。你們會創造什麼?

無論你創造什麼,一定要奮力奔跑,就像英偉達一樣。切記,奔跑。也許是為了擊倒獵物,也許是為了逃離獵手。而大多數情況下,最好的逃離獵手的方法,就是不斷擊倒獵物。

在你們未來的旅途中,請帶上我的教訓——謙虛地面對失敗,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擁有尋求幫助的勇氣。願意承受實現夢想所必需的痛苦和苦難。此外,還要做出犧牲,致力於生活的目標和實現你的人生使命。”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梁應傑

點點點,贊和在看都在這兒!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