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瑞士看錶之後,有些話真憋不住了

2022年年底,國內全面放開。

短短几周時間,身邊9成以上的人都成了“楊過”。

雖然“楊過”了,但好在能出國了。

今年3月,我受邀去瑞士,參加“鐘錶與奇蹟”日內瓦高級鐘錶展(簡稱WW表展)。

巴塞爾表展“涼涼”之後,WW表展就成了業內最有影響力的表展。

WW表展上的勞力士展廳(上)和百達翡麗展廳(下)

這次參展品牌接近50個,主要有歷峰集團品牌,勞力士(Rolex),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LVMH集團品牌和一些獨立鐘錶品牌。

選航班的時候,我特別選了阿聯酋航空,在迪拜轉機。

還沒坐過阿聯酋航空。沒幹過的事兒,總想嘗試一下。而且這個中東“土豪”國家總讓我神往。

雖然這次沒機會去迪拜這座城市,但能在迪拜機場逛逛,也算聊勝於無了。

迪拜機場

說來也巧,我和時計堂堂主、著名鐘錶文化學者常偉老師都在迪拜轉機。

他從北京飛日內瓦,我從上海飛日內瓦,迪拜是我們的中轉站。我們在迪拜機場見面,聊了好一會兒,這真可以算“他國遇故知”了。

到日內瓦的時候,是3月26號晚上。

在取托運行李的轉盤處,意外碰到了俄羅斯獨立製表大師切金。

俄羅斯獨立製表大師切金

說到切金,很多人都會想到小丑表。

他在2017年的巴塞爾表展上首次推出小丑表。當年我在獨立製表師協會(AHCI)展廳上看到這隻表時,就覺得很有趣,確實和切金以前的作品風格不太一樣。但真沒想到後來小丑表會這麼火!

在日內瓦還是住Mövenpick酒店。

Mövenpick酒店

從WW表展的前身SIHH開始,這個靠近日內瓦機場的酒店就接待了很多國外媒體。三年沒去了,依然是熟悉的配方和味道。

3月27號到31號就進入正式看錶階段了。

WW表展的舉辦地在日內瓦Palexpo會展中心。

從Mövenpick酒店到Palexpo會展中心有免費班車,大約10分鐘能到。總體來說交通還是挺方便的。

WW表展隨拍

本來以為,疫情還沒結束,在人流這麼密集的表展上,大家應該都會戴口罩。結果到了表展一看,基本上99%的人都不戴口罩,偶爾幾個戴的,都是亞洲面孔。

第一天進會展中心的時候,我大概戴了3-4個小時的口罩,後來就再也沒戴過。

一方面,戴口罩實在不舒服;另一方面,這麼多都人不戴口罩,如果空氣中真瀰漫著病毒,我就算戴了也防不住。

那幾天看了不少表,話不多說,直接上乾貨。

位於瑞士拉紹德封的卡地亞製表工坊

先來說說歷峰集團的核心品牌卡地亞(Cartier)

有些表友對卡地亞有點誤解,覺得它們家做表不專業。

其實,無論製表歷史,製表規模,還是銷售額,卡地亞都很拔尖。

早在1853年,卡地亞就涉足鐘錶了。第一枚現代腕錶Santos就來自卡地亞。而且卡地亞旗下有四個歷史超過100年的腕錶系列,這在整個鐘錶行業都是獨一份兒。

Santos-Dumont鏤空腕錶

要說規模,卡地亞位於拉紹德封的錶廠,是整個瑞士規模最大的錶廠之一。銷售額方面,根據摩根士丹利的數據,卡地亞腕錶的銷售額去年再次位列全球第二。

卡地亞今年的新品,數量和質量都很到位。個人特別喜歡Santos-Dumont鏤空腕錶。

Santos有兩大分支,一個分支是偏運動的Santos de Cartier,另一個分支就是接近歷史原版,偏優雅的Santos-Dumont。

Santos-Dumont鏤空腕錶特別搭載了卡地亞自主研發的9629 MC型鏤空自動上鍊機芯。

鏤空對卡地亞來說輕而易舉,但這款鏤空表依然值得一說。

因為它做出了新意。

上手試戴

錶盤左下側是微型擺陀。而這個擺陀的造型,正是當初飛行家Alberto Santos-Dumont在1907年設計的“淑女號”飛行器。

把這塊表戴在手上,就彷彿手腕上戴了一隻飛機。隨著手腕的擺動,“飛機”開始飛行,很有趣味。

很多表友都比較關心的勞力士(Rolex),這次也放了不少大招,比如推出了彩盤的蠔式恆動,琺琅面的星期日曆型36,還有透底的鉑金迪通拿等等。

當然,還有恆動1908。

恆動1908

切利尼停產之後,恆動1908就是勞力士唯一的正裝系列。它全部採用背透設計。

勞力士這個名字,是1908年註冊的。恆動1908的系列名,就是為了紀念勞力士歷史上這個重要年份。但需要注意,恆動1908不屬於蠔式腕錶,防水50米。

恆動1908有兩種材質,白金和黃金,直徑都是39毫米。黃金款配白盤,白金款配黑盤。

整體設計優雅復古,小三針加軌道式刻度,顛覆了大家對勞力士的固有印象。

恆動1908同樣通過了勞力士的超卓天文臺精密時計認證,日差正負2秒。

它搭載勞力士自產的7140自動上鍊機芯,動力儲存約66小時。這枚機芯特別配備了高效率的Chronergy擒縱機構,採用無卡度結構,搭配硅遊絲。精準防磁都到位了。

7140自動上鍊機芯

打磨裝飾也比較搶眼。夾板進行了細膩的日內瓦波紋打磨,而且機芯還特別配備了鏤空的18K黃金擺陀。

勞力士的“兄弟”帝舵(Tudor),今年推出了型號為7941A1A0RU的新碧灣,搭載自產機芯MT5602-U。

它採用無卡度硅遊絲結構,動儲70小時,而且通過了大師天文臺認證。

這也就意味著腕錶防磁15,000高斯,走時日差0到+5秒。整體表現非常突出。

型號為7941A1A0RU的新碧灣

帝舵目前只有個別款式有大師天文臺認證,據說以後會全面普及這個認證。

這塊新碧灣直徑41毫米,防水200米。採用經典的雪花針。不鏽鋼錶殼搭配鋁質表圈,錶帶有帝舵“T-fit”帶扣,能快速調節長度。

百達翡麗是最有影響力的頂級名錶之一,今年它推出了6007G。

3年前,為了慶祝日內瓦普朗萊烏特的新錶廠建成,百達翡麗推出了限量的鋼款6007A。

這次百達翡麗的6007G,採用白金錶殼,有三個款式,而且不限量。

6007G

直徑40毫米,棒形指針搭配阿拉伯數字時標。指針和時標上均有夜光塗層。錶盤當中是“碳纖維”浮雕圖案。整個錶盤經過了三種裝飾工藝處理,細節感滿滿。

整體風格上,6007G帶有一些休閒味道,和5227這種經典正裝款形成了差異。

6007G搭載百達翡麗目前主力的大三針自動機芯26-330SC。

和上一代主力大三針機芯324SC相比,26-330SC加入了停秒功能。另外,在機芯零部件和設計細節方面,26-330SC都經過了升級。

26-330SC擁有PP印記。機芯採用了無卡度硅遊絲結構,通過擺輪上的四顆砝碼調快慢。不但高級精密,而且具有較強的防磁性能。

在打磨裝飾方面,26-330SC同樣登峰造極,擺陀以環形日內瓦波紋和魚鱗紋裝飾,夾板同樣經過日內瓦波紋打磨,主夾板以魚鱗紋裝飾。

夾板邊緣經過了頂級的弧面倒角工藝處理,並且經過拋光,給人感覺非常“圓潤”。

如果說,百達翡麗是日內瓦的代表性高級鐘錶品牌,那麼積家(Jaeger-LeCoultre)就是汝山谷的代表性高級鐘錶品牌。

積家的技術,一直屬於“金字塔尖”的級別,各種複雜功能都能搞定。

翻轉是積家的一大經典。

翻轉系列計時腕錶玫瑰金款

1931年誕生的翻轉,當初是積家為馬球比賽而推出。計時這項複雜功能,也和運動有關。

今年積家特別推出翻轉系列計時腕錶,用計時這項複雜功能,致敬翻轉系列當初的運動淵源。

早在1996年,積家就有了翻轉計時。今年這款翻轉系列計時腕錶,搭載860手動上鍊計時機芯,可以看作全新演繹和升級。

860是一體式計時機芯,技術含量很高。也就是說,在當初設計的時候就作為計時機芯來做的,而不是在基礎機芯上添加計時模塊。

另外,它採用了導柱輪+水平離合的組合。導柱輪能更好地控制和協調計時功能,而水平離合有助於減少機芯厚度,從而確保舒適的佩戴手感。

這塊表採用方殼和方芯,錶殼和機芯的貼合度也相當不錯。

全新的翻轉計時採用雙面設計,正面有時、分功能,而翻到背面則另有乾坤。背面採用鏤空設計,我們能欣賞到經過日內瓦波紋裝飾的夾板、導柱輪、藍鋼螺絲等部件。

背面除了時、分顯示之外,還有計時功能。中央是計時秒針,下側的半圓形則是30分鐘計時,而且特別採用了逆跳結構。

如果你瞭解鐘錶歷史,會發現在2000年,積家、萬國(IWC)和朗格(A. Lange & Söhne)同時加入了歷峰集團。

今年萬國的工程師自動腕錶40,是整個WW表展最有話題性的腕錶之一。

它的設計靈感,源於傑羅尊達1976年設計的工程師SL(工程師腕錶1955年誕生)。

傑羅尊達是誰?就是設計出百達翡麗鸚鵡螺和愛彼皇家橡樹的牛人。

工程師自動腕錶40

全新的工程師自動腕錶40,採用一體式錶鏈,表圈上有五顆功能性螺絲。錶殼和錶鏈均經過拋光和拉絲複合打磨。

盤面工藝也很到位,有著精緻獨特的“網格”結構,風格復古又有現代感。

腕錶搭載萬國自產的32111自動上鍊機芯,具有5天動力儲存。但考慮到工程師防磁的傳統,腕錶在機芯外設有防磁軟鐵內置,所以腕錶做了密底。

按照材質來分,全新的工程師自動腕錶40有兩個版本,不鏽鋼和鈦金屬。

朗格今年就一個新款——奧德修斯計時腕錶。

奧德修斯系列是朗格首個運動款,2019年問世。它首次在常規生產的朗格腕錶中採用精鋼材質。

這次的奧德修斯計時腕錶,同樣採用精鋼錶殼和錶鏈,並搭載自動計時機芯。這也是朗格首個自動計時腕錶。

奧德修斯計時腕錶

盤面有兩根計時指針,60秒計時指針和60分鐘計時指針。看似普通,實際很創新。

它有動態歸零功能。當計時分針以傳統方式跳回起始位置時,紅色計時秒針會在剎那間跨越此前行進的距離,以旋轉圈數體現測量過的分鐘數。

如果計時分針還沒到30分鐘,兩根指針將逆時針運行。如果計時分針超過30分鐘,兩根指針將順時針運行至歸零。怎麼樣,很神奇吧?

今年是日本高級製表品牌冠藍獅(Grand Seiko)第二次參加WW表展。它推出了自家首枚機械計時碼錶Tentagraph。

冠藍獅首枚機械計時碼錶Tentagraph

單說計時碼錶,冠藍獅以前也推出過,但那是採用Spring Drive機芯的計時碼錶。

Tentagraph搭載9SC5高振頻自動計時機芯。

9SC5是在冠藍獅自產的高振頻自動機芯9SA5的基礎上,加上計時模塊改造而成,擁有導柱輪+垂直離合這樣的高級配置。

9SC5自動計時機芯

在打磨裝飾和性能配置方面,9SC5都延續了9SA5的高標準。

首先它的動力儲存達到72小時。

單獨看這個數據,或許你會覺得沒什麼,畢竟很多計時碼錶都有三天或以上的動儲。

但別忘了,9SC5的振頻是每小時36,000次。在保證高振頻的前提下,做到3天動儲,這個就是水平了。它也是業內動儲最長的高振頻計時碼錶之一。

上手試戴Tentagraph

不但動儲長,而且走時準。9SC5經過6方位調校,約20天測試,日差達到-3到+5秒,超過瑞士官方天文臺標準。

Tentagraph採用鈦金屬錶殼和錶鏈。錶盤飾以精美的藍色巖手山紋,指針和時標則覆以精工自家研發的Lumibrite智慧光能夜光材料。

在整個瑞士,能做到機芯,以及錶殼、錶盤完全自產的品牌,鳳毛麟角。

帕瑪強尼(Parmigiani)就是其中之一。

它主打頂級定位,雖然年產量不高,但款款都是精品。

Tonda PF系列追針計時腕錶

繼去年推出Tonda PF系列追針兩地時腕錶之後,今年帕瑪強尼推出全新的Tonda PF系列追針計時腕錶。

腕錶有三根指針,其中一根是時針,兩根是重疊的分針。

上面的分針是鍍銠金針,它與時針配合,顯示當下的時間。下面的分針是玫瑰金計時分針。這根計時分針,可以按照個人需要,以1分鐘或5分鐘為單位計時。

具體怎麼操作?

腕錶左側有兩個按鈕,一個在8點,一個在10點。

按下8點的按鈕,玫瑰金計時分針向前跳動5分鐘;按下10點的按鈕,玫瑰金分鐘向前跳動1分鐘。當玫瑰金計時分針和鍍銠金針重合時,說明5分鐘或者1分鐘的計時時間已到。

全新Tonda PF追針計時腕錶直徑40毫米,不鏽鋼錶殼搭配鉑金滾花表圈。搭載帕瑪強尼自主研發的PF052自動上鍊機芯,動儲48小時。

1858是萬寶龍(Montblanc)這兩年的爆款。今年,萬寶龍從14座海拔超過8000米的高峰為靈感,特別推出全新1858系列無氧腕錶海拔八千米特別款。

1858系列南北半球世界時無氧腕錶海拔八千米特別款

以1858系列南北半球世界時無氧腕錶為例,這枚腕錶直徑42毫米,採用鈦金屬錶殼和錶鏈,具有南北半球世界時,晝夜顯示和第二時區功能。

冰岩灰色暈染冰川紋錶盤格外誘人。12點位置的北半球逆時針旋轉,而6點位置的南半球則順時針旋轉。表背還刻有世界第二高峰喬戈裡峰的立體彩色圖案。

腕錶搭載MB 29.25自動上鍊機芯。機芯特別採用了無氧設計,不但能避免高海拔地區由於溫差過大引起腕錶起霧,而且還能防止機芯氧化。另外,由於機芯的環境是“無氧”的,在耐用度方面表現更好。

這次真力時(Zenith)在WW表展推出的飛行員新款,無論大三針的自動上鍊腕錶,還是大日曆飛返腕錶,全都是高頻款,振頻每小時36,000次,也就是5赫茲。

飛行員系列自動上鍊腕錶

其中,兩個鋼殼,兩個陶瓷殼。均採用黑色橫向凹紋錶盤,搭配醒目的阿拉伯數字時標,美觀大氣。

所謂高頻,是相對於常規振頻來說的。目前機械錶的常規振頻是每小時28,800次和21,600次,也有些機械錶的振頻是25,200次。

而真力時的高頻,振頻普遍達到每小時36,000次(真力時還有少數超高振頻的表)。

飛行員系列大日曆飛返腕錶

高頻,理論上能將時間分割得更細,有利於走時精準,而且抗外界干擾能力更強。

自從真力時1969年推出高頻計時碼錶之後,就一直在這個領域發力,並把高頻變成了自己的標誌性技術。

自動上鍊腕錶直徑40毫米,搭載El Primero 3620自動上鍊機芯,動儲60小時。不鏽鋼款售價57800元,陶瓷款售價73200元。

大日曆飛返腕錶直徑42.5毫米,搭載El Primero 3652自動上鍊機芯,動儲60小時。不鏽鋼款售價87800元,陶瓷款售價103200元。

今年,也有一些品牌是首次參加WW表展,比如柏萊士(Bell & Ross)

最能代表柏萊士風格的就是方形表。買柏萊士,首選方形表。

BR 03-92 Diver White Bronze腕錶

柏萊士的方形表,常採用方形錶殼+圓形錶盤,這種方中帶圓的設計,在表壇獨樹一幟。

今年柏萊士推出了BR 03-92 Diver White Bronze。它在保留柏萊士方形表經典元素的同時,採用青銅材質,主打潛水,並通過了潛水錶領域的專業認證ISO 6425。

青銅會隨著時間流逝氧化併產生銅鏽。由於佩戴情況和環境差異,產生的銅鏽也不一樣。最終會變成什麼樣子,誰都不瞭解。所以,青銅表更有把玩性。而且佩戴的過程充滿了期待。

BR 03-92 Diver White Bronze寬度42毫米,搭載自動上鍊機芯。它配備兩條錶帶,棕色小牛皮錶帶和黑色編織橡膠錶帶。限量999枚。

除了柏萊士之外,康斯登(Frederique Constant)今年也是第一次參加WW表展。

和百達翡麗、勞力士等品牌一樣,康斯登來自瑞士日內瓦。

它主打中端定位,專注於製作很多人買得起的腕錶。

和很多同級別品牌不同的是,康斯登很講究技術研發。儘管成立至今只有短短35年時間,但已經推出了31枚自產機芯。

Highlife自家機芯世界時區腕錶復古限定版

這次,康斯登特別推出Highlife自家機芯世界時區腕錶復古限定版。

Highlife這個系列,定位休閒旗艦。無論搭配正裝還是休閒裝,都沒有什麼違和感。

錶殼採用拉絲加拋光的複合型打磨,藍鋼寶璣針加璣鏤面,復古又別緻。

復古限定版搭載康斯登自產的FC-718自動上鍊機芯,振頻每小時28,800次,含26顆寶石軸承。

該有的裝飾性元素一個都不少,比如環形日內瓦波紋、魚鱗紋、藍鋼螺絲等等。擺陀還進行了鏤空。

雅典(Ulysse Nardin)的Freak腕錶,是最有辨識度的高級腕錶之一。

早在2001年,雅典就推出了Freak。

Freak沒有傳統意義上的錶盤、指針和錶冠,是一款“三無”腕錶,但它卻能顯示和調校時間。而且,Freak還是世界首枚硅擒縱機械錶。

Freak One

今年,雅典特別推出Freak One,同樣採用“三無”設計。

發條盒蓋每12小時轉一圈,用來指示小時。而指示分鐘,就靠分鐘指示橋板完成。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部件,整個橋板承載著齒輪系、硅質振盪器和60分鐘轉一圈的飛行卡羅素。

那麼,怎麼調時間呢?

Freak One用表圈來操作。抬起6點位置的鎖釦,就能轉動表圈來調時間了。

在上鍊方面,Freak One也很有創新精神。它採用了磨床上鍊系統,能“掌握”手腕的細微動作,並把它轉化為能量,給腕錶上鍊。

Freak One直徑44毫米,採用經DLC類鑽碳處理的鈦金屬錶殼,搭配玫瑰金錶圈。搭載雅典自產的UN-240機芯,採用硅擺輪和硅遊絲,以及鑽石硅晶體擒縱。動力儲存72小時。

這次我還抽空看了展館外的一些品牌,比如國產品牌貝倫斯(Behrens)

驚鴻之笏

貝倫斯參加的是在日內瓦舉辦的另一個表展Time To Watches。這次它帶來了全新傑作——驚鴻之笏。

首先名字就很有中國風。這裡的笏,和腕錶的設計靈感有關。腕錶的造型,源於中國古代上朝時的笏板。

它不但採用曲面錶殼,並且搭配同為曲面的機芯。

造型特別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驚鴻之笏打破了兩個紀錄。一個是中國紀錄,一個是世界紀錄。

驚鴻之笏是當前最薄的國產機械錶和世界最輕的機械錶。

厚度僅有5.2毫米,甚至比一些機芯更薄。

驚鴻之笏有鈦金屬和碳纖維兩個版本,其中碳纖維版的驚鴻之笏,總重還不到16克!

摩凡陀集團旗下的中高端品牌玉寶(Ebel),去年正式進入了中國市場。

玉寶的設計很有特色

這次也在日內瓦看了看它們家的產品。玉寶很有自己的設計語言,最有代表性的系列就是Sport Classic聆動系列。

這個系列的特點,可以用六邊形錶殼+波形錶鏈來概括。

六邊形錶殼不但獨特醒目,而且製作工藝更復雜,戴在手上尤其拉風。

聆動系列靜謐藍女士腕錶

波形錶鏈同樣很吸引眼球,錶鏈的輪廓,彷彿道道波紋。另外,這種錶鏈上手極其舒適貼合,彷彿手上的另一層皮膚。當你在試戴的時候,一定能感受到它的魅力。

聆動系列靜謐藍女士腕錶顏值炸裂。它採用29毫米的不鏽鋼錶殼,搭配18K黃金錶圈。表圈以47顆鑽石點綴,再配上藍色珍珠母貝錶盤,氣質卓爾不群。

腕錶搭載瑞士石英機芯,防水50米。

聽說點“在看”的人,運氣都在線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