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門事親張從正

儒門事親張從正

點擊箭頭處“人衛中醫”,關注我們哦!

儒門事親張從正 

張從正(1156—1228)是我國金元時期著名的四大醫家之一,是攻邪派醫家的代表。他在思想上深受宋代儒學思想影響,以儒者自居,著有《儒門事親》。他認為醫學的理論和實踐,只有儒者才能明辨,儒者侍奉父母不可以不懂醫,因而醫學自然就是儒者應該學習的。

這種儒門以醫事親的思想源於北宋理學思想家程顥、程頤兄弟提出的“知醫為孝”論,二程將醫道與孝道並稱,在醫理上造詣頗深,程顥認為父母臥病在床,如果交由庸醫來治療,就是不孝;自己有病,不明醫理而任由庸醫誤治傷身,就是不義。程頤也認為孝子必須瞭解遣醫用藥的道理,會辨別病是如何得的,明白藥該如何使用,這樣才是可以任用醫生的人。到了南宋,理學家更是把“孝道”奉為天理,因而醫家無不以孝論醫。

張從正生活的時代,社會上嗜補之風盛行,庸醫治病不問虛實,濫用補藥,取悅病家,病家卻不自知而導致邪氣滯留體內,危害更大。張從正以汗、吐、下三法攻其邪氣,認為邪留則正傷,邪去則正安,糾正庸醫誤補帶來的危害,並揭露了庸醫“與其違背病者喜歡進補的心意而不被用,還不如順著患者的心意給他進補還能從中獲利”的不良風氣。他行醫各地奔波,救死扶傷,多有神效,深受人民敬仰愛戴。

在金宣宗興定年間(1217—1221),六十多歲的張從正曾一度被朝廷召入太醫院,由於當時兵荒馬亂,疫病流行,他看不慣醫生在官吏面前阿諛逢迎的醜態,不久便辭歸故里,一面與徒弟們探求醫理,一面懸壺濟世,為民眾治病。張從正平日所著醫論和病案經當時的文人好友潤色後,整理編輯成《儒門事親》。晚年的張從正不滿金朝統治,便隱居民間,過著優雅閒適的生活。

End

特別提示:

由於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文章分發機制,不按時間推送,而是按權重隨機推送,為了保證您能看到我們的推送,不錯過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動請將我們的公眾號設為星標,讓我們每天與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與國醫大師攀談!

收藏

【本書內容選自《讀懂中醫藥文化人民衛生出版社,作者:張其成。人衛中醫編輯整理。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掃描下圖二維碼可查看本書詳情。】


我為您點亮健康,您為我點亮【在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