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謹防缺血性腦卒中
北京按摩醫院/張宇
腦卒中,中醫又稱為“中風”,這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用我們老百姓的話來講,腦卒中主要由兩種情況組成:腦血管破裂導致的腦出血和腦血管堵塞所致的腦梗死,這兩種情況,也分別被稱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
在籠統的概念裡,大家都知道冬季是腦血管病的高發季節,因為冬天遇到寒冷刺激,交感神經興奮,血壓會相對升高;冬天人們飲食也習慣偏高油脂,而高血壓、高血脂又是引發腦卒中的直接原因。所以我們常說,在冬天,尤其是40歲以上的人群,要注意保暖,注意控制情緒,注意低鹽低脂飲食,要多喝水,就是為了避免腦卒中的發生。
其實,在腦卒中當中,雖然出血性卒中死亡率相對較高,但是缺血性卒中要佔發病率的60%以上。國內的統計報告表明:由於氣候因素影響,導致血壓升高,出血性卒中在冬天發病的危險較高;缺血性卒中同時受低溫和高溫的雙重影響,冬季對於首發病例的影響較大,夏季對於復發病例影響更為明顯。
所以,在夏季,有腦血管病病史的朋友或者是老人,要同樣注意自己的健康生活習慣,預防缺血性腦卒中。
從現代醫學角度,缺血性卒中的發生由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因素引起:
1
動脈粥樣硬化
一般患有動脈粥樣硬化的病人多伴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高危因素。這些因素可造成腦動脈的狹窄甚至閉塞。由於動脈粥樣硬化好發於大血管的分叉處和彎曲處,這些部位的血管內膜上的斑塊破裂後,會逐漸形成血栓,而血栓脫落形成栓子可阻塞遠端動脈,導致腦梗死。腦動脈斑塊本身也可造成管腔的狹窄或閉塞,引起局部灌注不足,產生局部腦區域供血減少或促進局部血栓形成,出現腦梗死症狀。
2
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常常會發生心臟瓣膜附壁血栓,如果伴有房顫,瓣膜上的血栓脫落後亦可以堵塞腦血管,導致缺血性卒中。
3
貧血、低血壓、心搏驟停等原因造成的瀰漫性缺血
從中醫角度來講,缺血性卒中屬於“中風”的範疇,一般多由臟腑功能失調、元氣耗傷、情志失調等原因使瘀血阻絡、痰溼內蘊、陽化風動、血隨氣逆而上犯於腦,終致腦脈瘀滯所致。《黃帝內經》雲:“陽氣者,大怒則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後世醫家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又各自提出自家的看法,有人認為此病為氣血虧虛、心肝腎三髒陰陽失調致氣血運行受阻,氣血瘀滯,脈絡痺阻;還有人認為腎虛則水不涵木,肝風內動,血瘀髓海,經脈失養;也有認為本病以氣逆、痰壅、血瘀為主要病因,病機為氣機逆亂、升降失司、濁邪上犯,上逆之氣夾風、痰、瘀諸邪上擾清竅,發為中風。
現代醫學在治療缺血性卒中方面,以儘早治療為原則。早發現可進行溶栓、急性期血管內干預等治療,如果錯過發病早期,需進行維持生命體徵和預防治療併發症,並需啟動規範化二級預防措施。
中醫在中風的辨證論治上,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
風痰入絡
證見肌膚不仁、手足麻木、突發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強語謇甚至半身不遂,或見手足拘攣、關節痠痛等症狀,舌苔薄白,脈浮數。治當祛風化痰通絡,代表方劑以“真方白丸子”加減。
2
痰熱腑實
痰瘀阻腦型症見半身不遂、口歪語謇,或突然昏僕、不省人事。
兼見面紅目赤、口乾氣粗、身熱煩躁、便秘、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滑而數。治當通腑洩熱、熄風化痰,代表方劑“桃仁承氣湯”加減。
在腦梗死的預防上,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 防治高血壓。高血壓是腦卒中最危險的因素。近年來的大量研究證明:高血壓可促進心、腦、腎血管的損害及動脈硬化的發展。所以,積極、有效地控制高血壓是預防卒中最主要的環節。
2 調整情緒。腦梗死的發生常與情志有一定的關聯。因此,注意情緒的調整,消除緊張情緒,避免激動、憤怒等不良情緒,保持心情舒暢也是有效預防卒中的重要因素。
3 合理調整飲食。飲食要以營養豐富,易於消化的食物為主。堅持做到低鹽、低脂、低膽固醇,如選擇牛奶、瘦肉、魚類。要節制飲食,不可過飽,同時忌辛辣肥甘厚味之品,多食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經常飲用茶水,堅決戒除菸酒之類。
4 適當的體育鍛煉。堅持經常參加適當的體育鍛煉,如慢跑、太極拳等,避免勞累、緊張,做到早睡早起,勞逸結合,對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均有益處。
5 重視前驅症狀。若一旦發現不時眩暈、頭痛或肢體一側麻木,應及早去醫院診治,避免後患。
6 消除隱患。機體的某些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脈管炎等都易引起腦梗死,因此,發現疾病要及時治療。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摘錄。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載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作者:張宇
本文編輯:秀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