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光,同其塵:震園學琴體會

和其光,同其塵:震園學琴體會


今年五一期間,非常榮幸地參加了三七先生在震園舉辦的第18期《癸卯仲春初級班古琴課》,這六天的琴課對我來說真的是一次生命的洗禮。下面開始講講我的學琴歷程。


5號晚上快九點時,大家正在教室裡練琴,先生走進教室說要給大家彈琴,讓大家選一個自己舒適的姿勢聽琴。當琴聲響起的那一刻,我立馬感到像雨點一樣的金色粒子打在我身上,慢慢地,我覺得自己被包裹在一個金色的蠶繭裡,很幸福、很溫暖。想起此生能遇到先生是多大的福報!想起先生下午賜我的琴名“水韻”和我在震園彈的琴的琴名“漢韻”竟是如此陰陽和合!想起我愛人願意給我買這麼貴的琴。想起前兩天在同桌和周邊的同學的幫助下,我通過努力突破了自己遇到困難就亂了陣腳、困在情緒裡不能自拔的慣性模式。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慢慢地也開始懺悔這一生我有意無意對別人的傷害。在懺悔和感恩之中,先生的第一首琴曲結束了。我聽見先生換了一張古琴,在第二曲開始不久,我的左耳朵就有電流通過(我二十多歲就有輕微耳鳴,但從未管過,2010年開始找先生調理,近幾年耳鳴現象消失了),慢慢地胸口像一道道門不停地打開(或許是心門打開了),到後來才覺得是呼吸變深了,成為腹式呼吸。我就把自己交給身體,一邊旁觀身體的感受,一遍遍感恩、懺悔生命中的所有過往中傷害的人。沒過多久,雙耳、胸腔還有雙手,都有像琴絃一樣的電流一縷縷從左到右不停地流過。再後來電流在我胸腹部形成一個大大的太極圖(陰陽開闔樞)不停地旋轉……有一陣,我呼出的氣從右嘴角細細的呼出,過了一會,又從嘴唇左邊粗粗地呼出。我覺的嘴就那麼大,怎麼能分成兩個大小不一孔洞而中間部分還緊緊閉著,真是太神奇了!再後來,我感覺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分開形成一個“八”字,而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則捏在一起形成一個鳳眼,像極了開闔樞中的左升右降。不知何時,我腦海中突然冒出我從小到大的許多畫面,我又開始感恩、懺悔,對我認為所受的傷害、遭受的委屈不解宣洩出來,多年來集聚的壓抑像山洪一樣一下子釋放出來,我放聲大哭……在哭的尾聲,爺爺奶奶的畫面出現在我的腦海,接著身體咳嗽起來,還夾雜著少許痰液,我怕痰液噴出來弄髒地墊,就睜眼找餐巾紙,電流感在我拿餐巾紙的瞬間消失了。第二天凌晨三點多我就醒了,想起昨晚的經歷感恩不已,淚水不斷地湧出,爺爺奶奶再次出現在我的腦海,想起老實巴交爺爺奶奶被迫搬離祖屋,爺爺雖有養蜂、釀酒、做豆腐的好手藝,但在那個特殊年代卻不能養家餬口,父親十幾歲就被迫輟學學木匠養家餬口,為了生存每個人的心裡都是五味雜陳,各種恩怨交織在一起……我體會到他們的不容易,感受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恩他們的養育之恩,淚如泉湧。


當天下午,張興周同學告訴我們,他聽玄逸老師講琴在琴棋書畫中為首位:以琴應道,以棋應陰陽,以書應四象,以畫應八卦。是因為琴(古琴)為太極,棋(圍棋)為兩儀為陰陽,書(書法)為四象,畫為八卦化生萬物。這真是應了我先天晚上的感受,先生的琴音(五音的波動的能量)與我那一刻放鬆的身心共振,化為太極療愈我壅滯許久的生命。我是何其榮幸,有此殊榮領略我們祖先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感恩生命中所有的過往!感恩一切的相遇!所有苦樂的集合,才成就了當下的我,才有此機緣聆聽並有此感受!正如先生所言:“情緒雖然會表現為精神上的異常,但原因卻並不在精神層面。人的認識、意志、觀念、信仰,這些都是與精神相關的內容,這些內容會決定人生大的格局與層次,但其中並不包括情緒。情緒是陰陽不和的產物,原因通常在氣血層面。陰陽平和氣血順暢之人很少產生情緒。《中庸》所謂:“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靈樞》通天篇所謂“陰陽平和之人,其狀委委然,隨隨然,顒顒然,愉愉然,暶暶然,豆豆然,眾人皆曰君子,此陰陽平和之人”(摘自《復泰草堂醫論選》之《情緒與精神無關》)。


“一切只是兌現,呈現,按照你自己冥冥之中的意願。你是這個程序的書寫者製造者及執行者以及承受者。一切都是如你之意地運轉運行,包括每一個細節。當你安排好所有的過程,然後你故意忘記,搖身一變為被動的承受者,似乎並不心甘情願地演繹每一個細節。……你是你整個人生命運的總設計師,從一開始你就寫好了你墓碑的名字,並選好了下一個夢開始的地方”(摘自《復泰草堂醫論選》中《冥冥之中一切早已註定》)。


我屬寒溼體質,上高中時經歷了一次車禍,當時正值陽曆11月份,我因保暖不夠落下風溼的病根,多年求醫問診皆無果。現在想來,其實如果我早年懂得保暖身體,車禍引起的寒溼根本不可能在身體興風作浪。2007年初我結緣三七養生論壇網站,但由於多年困於情緒問題經常遊走在鳳儀閣、歇心館及歸仁軒等心靈成長版塊。2010年4月下旬參加了先生在西安的《仁道養生課》,那次才真正領略了先生精湛醫術,記得先生給我開的是麥味養仁湯,那麼小的劑量、開水泡服、略帶甜味的味覺體驗顛覆了我對中醫的認知。也就是在那年的夏天,我偶爾還能穿裙子臭美一下,至此以後先生就是靠山,除了生孩子,我基本與醫院絕緣。從那年夏天開始,我動員全家喝生化湯,慢慢地經過五六年的薰陶,我父母和我們姐弟四人五個家庭全部相信復泰中醫, 2018年年底《復泰三書》一出來,我們姐弟四人就將《復泰三書》請回家,在我們四人中,我弟學得最好,去年就已經給周邊信任的同事朋友開方了,更可喜的是我外甥也上了中醫院校,拜知博老師為師。


再回頭說說我的身體情況,儘管知道自己有風溼,但我穿衣服還是不太注意,多年來穿衣以不冷為準則,所以在溫差較大的清晨和傍晚,我經常會有寒冷的感覺,夏日空調房的感受也是如出一轍。儘管2007年和先生結緣,2010年才斷斷續續找先生問診,但我對日常保養身體還是一竅不通,還是一如既往地繼續霍霍著自己的身體,向先生問診積蓄點能源根本抵不過我三十多年來日復一日地讓寒氣不斷侵襲,身體的能源就這樣一點一點地被消耗殆盡了。現在才感知到那時候身體能堪忍受寒氣的不斷侵襲,是因為身體還有的足夠的庫存讓我折騰,待存貨快被耗光,果報現前的時候,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2018年我感覺自己後半夜以後左鼻孔堵塞透不過氣,因為喜歡讀南懷瑾先生的書,我知道身體出大問題了,同年夏天也覺得胃特別涼。那年快冬至時,先生的《復泰三書》出來了,同時也有了每週六晚七點半的《復泰三人行》,我才慢慢意識到自己以前的錯誤行徑,尤其在穿衣方面,簡直是自作孽不可活,才開始調整衣食住行習慣。幸運的是打從和先生結緣,沒有再被醫院摧殘,否則我早已命喪黃泉了。再到後來身體不適狀況越來越多,這些都是自作自受。正如先生所言:“生命只是承受一遍自己曾經做過的一切,這就是因果,如果能全然的順受,受過即了。有多少抗拒就有多少重複,無限的抗拒就會無限的重複,直至輪迴不息。” (摘自《復泰草堂醫論選》中《人生的本質、法則與事相》)


世界,無非心中幻影。眼前境遇,皆是意根感受。境遇相同,感受有差。順逆之別,銘印囧異。銘印不斷深化,最終作用感受。感受不斷積累,最終改變境遇。心明即知業造,境轉全由意遷。”


“修身之道為藝。藝者,稼穡也。令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也。藝之用為變化氣質,陶冶性靈。即令性情中和,不偏頗乖戾,為生氣之害也。故設藝道修身之課,欲明其體而達其道也。藝道之綱為一,曰力。”(摘自先生《人生修養課構思》)我是這樣理解先生這段話的:修身之道就像種莊稼,不期待不懈怠,順其自然跟隨時節,該深耕深耕,該播種時播種,適時澆水施肥鬆土,不拔苗助長,靜等開花結果。先生開辦古琴課就是拋磚引玉,用古琴的五音收攝我們的身心,讓我們在日常生活裡用這種方式生活學習,最終成為性情中和,陰陽和合之人。


從震園琴課結束到我在鍵盤上敲下這幾個字這一刻(5月20日上午11時),時間已經過去十三天了,我覺得自己柔軟輕鬆多了,對家人溫柔了許多,能和愛人開得起玩笑了,孩子也活潑了,從來不去別人家的他竟然主動要去小朋友家玩……


先生的智慧、文筆那是超一流,不知有緣看先生先生文章的人是否也有同感?我以前看先生的文章真是囫圇吞棗、雲裡霧裡。今年再讀《復泰草堂醫論選》時,發現先生的文章讀起來直抒胸臆,酣暢淋漓,叫人拍案叫絕、欲罷不能,當然這種感受僅限於我能讀懂的文章。正《復泰草堂醫論選》一書中《琴樂療命論》這篇文章拉開了我學琴的序幕:


“生,氣聚之形也。命,意造之境也。形體有不通之病,必先養而後治。境遇多違順之情,須待療而方愈。養治之法本乎調氣,療愈之方在於解意。氣調身和,則形體通泰無患。意解心開,則境遇順暢不憂。此養生療命之題旨也。


氣與形,能量物質轉化之空間也。形與意,物質意識溝通之區宇也。調氣之法本乎醫,解意之技源於藝。所謂和暢氣血,變化氣質,陶冶性靈者也。


氣血之瘀滯成塊,阻於流通不暢。情緒之壓抑成結,礙於表達不清。拍打、推拿、按摩,皆助氣血疏通之法也。催眠、家排、歌舞,皆助情緒表達之方也。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又為思意主藏之地。太陰脾通乎肝血之情,陽明胃達於肺氣之理。太陰脾決於信念之主,陽明胃專乎思維之義。


脾屬土,統血,主思,藏意,在聲為歌,為後天之本。亦思維信念情結潛意識種子深藏孕育之地。故欲調身心、和性情、正思維、改信念、解情結者,必於脾、思意深藏之地深耕細作,經由混沌重返清靜本源方得。


《壽世保元》雲:“脾好音樂,聞聲即動而磨食。”可知樂能助脾消化吸收亦當能助思維意識清理優化。故古有樂教之設,鐘鼓琴簫皆抒情解鬱之器也。今欲以古樂之器“琴”為養生療命之助:《高山》《流水》達肝腎仁智情理之本源;《鷗鷺》《平沙》開心肺看破放下之機關;《醉漁》《漁樵》明脾胃自在解脫之真趣。


《憶故人》發思念之款曲;《長門怨》表怨慕之纏綿:《普庵咒》度愴怳之幽微。


《陽關三疊》寄友人別離之情;《梅花三弄》樹自我獨立之志;《瀟湘水雲)興家國淪亡之悲。


此十二曲,縱橫上下,出入表裡,面面俱到,交互穿插。由我及人,乃至家國天下,如風起雲湧,龍騰虎躍。通過五音的波動與六經共振,通脈整形,疏散瘀滯融會身心。通過七情的釋放與六根協和,解意調神,消除塊壘,陶冶性情。琴樂乃無草之藥,五音為入心之聲,實養生療命之神器也。


世界,無非心中幻影。眼前境遇,皆是意根感受。境遇相同,感受有差。順逆之別,銘印囧異。銘印不斷深化,最終作用感受。感受不斷積累,最終改變境遇。心明即知業造,境轉全由意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