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絲瓜絡10克,殭蠶、茯苓、白菊花各10克,珍珠母20克,玫瑰花3朵(後下),紅棗10枚。
制服法:將上述諸料煎湯20分鐘,在煎湯停火前3~5分鐘時加入玫瑰花。裝杯備用。每日分二次早晚飯後服用。一般10天可見效。食療期間,可在洗臉水中加兩匙食醋;外出時注意遮擋強陽光,避免對面部的直接照射;少食姜、蔥、辣椒等食物,以免刺激皮膚,影響療效。
解說:絲瓜絡性平、味甘、無毒,食藥多用,功效有祛風化痰、涼血解毒、通經絡、行血脈,還有殺蟲、下乳汁等作用。本方可減輕色素沉著,適於蝴蝶斑等症。

馬齒莧、板藍根、白花蛇舌草、生薏仁、生龍骨(先煎)、 生牡蠣(先煎)各30g,紫草、野菊花、銀花、桃仁、紅花、炙山甲、炙殭蠶各8g, 蚤休15g。
柴胡6g,香附10g,枳殼10g,白芍10g,赤芍10g,生地黃25g,當歸6g,何首烏20g,防風8g,牡丹皮10g,殭蠶15g,刺蒺藜10g,甘草6g。
解說:癮疹相當於西醫的“蕁麻疹”。是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由於引起癮疹的因素很多,治療亦比較困難。因此,在臨證診治時,強調要重視尋找病因,認真辨證。精神因素是常見的致病因素之一。情志不遂,悶鬱不舒,肝氣鬱結,失於條達,鬱久化火,外犯肌膚而成,故見全身瘙癢,皮膚乾燥。針對此證,以柴胡、香附、枳殼舒肝理氣,生地黃、牡丹皮、皂角刺涼血清熱,當歸、何首烏、赤芍、白芍養血活血,防風、刺蒺藜、殭蠶祛風止癢,全方共奏舒肝清熱,養血祛風之功。
生地9克,桃仁12克,紅花9克,當歸9克,赤芍6克,川芎6克,柴胡3克,枳殼6克,甘草6克,防風12克,殭蠶12克。
有虛火症狀者加丹皮12克,旱蓮草12克,女貞子12克,知母9克;
上藥水煎服,1日1劑,連服15天。囑患者治療期間飲食應富於營養而易於消化,避免香燥、辛辣之物以及魚、蝦、蟹等腥味之品。
殭蠶、白附子、白芷、山柰、硼砂各10克,冰片2克。
丹皮15克,赤芍15克,紫草6克,生地15克,防風10克,銀花藤30克,地膚子15克,全蠍6克,蟬蛻10克,殭蠶10克,白蘚皮15克。
解說:溼疹乃溼熱之毒,深入血分,化燥生風所致。本方故以丹皮、赤芍、紫草、生地涼血解毒為君藥;銀花藤、地膚子、白蘚皮清利溼熱為臣藥;全蠍、蟬蛻、殭蠶息風止癢為佐藥;防風祛風而走皮毛為使藥。所以用涼血藥為君者,本“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理。所謂治血息風也有兩類:一是血虛生風當養血息風,一是血燥生風,當涼血息風。溼疹若用養血息風,反會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