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能幫助大家度過一個健康、舒適的夏季~
中醫如何認識夏天?
夏天,作為一年中最熱的季節,與中醫五行中的“火”相應,人體陽氣也會隨之上升。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曾寫道:“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這說明夏天是天地氣機交匯、萬物生長繁茂的季節。而在這樣的環境中,人體的氣機也會相應地上升,就像炎炎烈火一樣,這也體現了我國古代哲學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觀念。
民國中醫大家彭子益在《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中也曾論述道:“一年的大氣,夏氣屬火,太陽射到地面的熱,夏時為多。太陽射到地面的熱,火也”。這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夏季屬火的問題。
此外,中醫認為人體五臟中的心臟由於不停跳動,不斷泵出鮮紅的血液(火多數情況下為紅色),因此與火也有著類似的特徵。從而可以將夏天、火、心臟三者比作一部精密的“機器”,彼此之間存在著某種無形的聯繫,使其可以相互作用。
夏天為什麼容易上火?
炎炎夏日,隨著太陽輻射熱量的升高,人體五臟中的“心”與天地的氣機相通,也逐漸變得充盛和活躍起來;隨著心氣的旺盛,過旺便會導致各種上火問題。
正如《黃帝內經》所說:“氣有餘便是火”,過旺的心氣便會化成“火”,這種火併非正常之火,中醫把它稱之為“邪火”。
這種火併不會給我們的機體帶來正向的作用,反而會引發人體諸多不適症狀,如口腔潰瘍、頭暈頭痛、口乾口渴等等;這也就是廣東人日常所講的“上火”的意思。
總之,夏季到來,天地之氣上升,人體心氣也隨之升越,所以也相對而言更容易上火,大體上“上火”可以分成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這類人群體質本身偏溼熱,因此在夏天體內產生的溼熱就更多,溼熱愈來愈多,一旦到一定程度就會對人體產生影響,導致諸多不適。
第二種情況,這類人群反而本身體質偏寒,但因為夏天天氣熱,自然貪涼喜冷,過多進食生冷,往往會傷及人體的陽氣,而導致火不歸位,出現“上熱下寒”的情況,這種“上熱”其實是由於虛火上浮引起的。
第三種情況,這類人群本身體質比較敏感,尤其遇到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大的時候,或者煩心事多的時候,五志(五種情緒:喜、怒、思、悲、恐)一旦過度表達或過度抑制,都會使臟腑氣機紊亂,久則化生火邪,夏季本身通火氣,因而這種情況在夏天就更加明顯了。
為什麼在廣東更容易上火?
其實對於廣東人來說,“上火”可謂是家喻戶曉,很多人來廣東之後也終於認識並體會到“上火”的感覺,經常能聽到患者說“以前在XX城市的時候沒有這種感覺,來廣東之後隨便吃點炸的或者辣的就開始冒痘痘、長口腔潰瘍……”。
廣東為什麼這麼容易上火呢?這也是廣東獨特的地理位置所造就的。
廣東屬於嶺南的一部分,這個地方處於中國的南方,而南方在五行中對應的也是“火”五行,顯而易見,南方確實要更加火熱。
尤其是夏天,那就是火上加火,熱的不行;熱就算了,由於廣東的夏季溫暖多雨,環境也相當潮溼,也就容易生“溼”,這“熱”和“溼”一對夥伴湊在一起,可不得了,形成了中醫裡面常講的“溼熱互結”,這一夥一旦在人體堆積較多,慢慢就會化成火,而這些“邪火”隨人體經絡到處流竄,如同匪寇一般,便會給人體帶來了諸多不適症狀。
上火會有哪些症狀?
接下來我們談談上火會有那些症狀出現,由於火本身飄忽不定的特性,因此人體一旦“上火”,出現的症狀可以是五花八門的:
1、頭面部:
由於“火性炎上”的特點,上火常常以頭面部症狀為主,如果在口舌就會出現口乾口渴、咽乾咽痛、口腔潰瘍等症狀;如果在眼耳就會出現眼乾眼痛、眼睛發紅、眼屎多、耳痛、耳鳴等症狀,如影響到腦竅,則會出現頭暈頭痛的情況。
2、腸胃:
平常所說的“上火”除了往上走影響我們的頭面之外,還會隨著溼熱進入我們的腸胃,時常會導致一些腸胃不適症狀,如反酸、呃逆、便秘、便黏等等。
3、皮膚:
上火也容易導致各種皮膚問題,在中醫的體系裡頭,皮毛與肺都同屬五行的“金”,而按照五行生剋關係,“金”受“火”剋制,這也就導致上火時皮毛更加容易受到損害,常見的比如痤瘡、粉刺、皮膚髮癢等。
4、心神:
人的心神很容易受到“虛火”影響,一旦由多見於情志鬱結化火,這種邪火會擾亂心神,出現失眠多夢、煩躁易怒、易醒、難入睡等等情況,這也是“上火”的一種形式。
上火可以喝涼茶嗎?
其實還是要視情況而定。
目前市面上的涼茶多種多樣,具體成分也無法考究,故而因人而異,但其主要作用還是清熱祛溼為主,本身也多數偏涼,如果選擇得當也可以有效緩解上火症狀。
整體來說,涼茶適用於大部分上火情形,而對於一些脾胃虛寒的人來說,喝了涼茶之後容易損傷脾胃,導致腹瀉等症狀,因此還是建議在中醫師指導下來喝,以免誤食不當,如果喝完涼茶之後症狀有增無減,應及時就醫,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上火要注意什麼?
為了讓我們在夏天更加舒適地度過,不要老是“上火”,我們整體來說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飲食方面,要避免辛辣、燒烤、油炸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2、生活習慣上,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緒,適當進行運動,保證充足的睡眠等。
如果有出現前面所提到的明顯“上火”症狀,可以找中醫師進行問診諮詢,經中醫師辨證後,根據個人情況進行針對性的中藥調理,緩解上火症狀。
中醫是如何辨治上火的?
對於上火,中草藥及食療都有很好的辦法去改善。
在中醫辨證中,上火有不同的原因和類型,一般通過表現出來的症狀可以分辨出是我們的哪個臟腑在上火,分為以下幾種情況,同時相對應介紹一些常用的食療方法:
1、心煩不寐、口舌生瘡——心火熾盛
心氣充盛之後,化成邪火,火熱之邪內積於心,再加平時飲食辛辣刺激、情緒波動,均可導致心火亢盛,常常出現心煩,難入睡,多夢,口腔潰瘍,舌痛、舌頭灼熱等症狀,同時可伴有小便短赤,甚至灼熱澀痛,大便秘結等表現。
方法:如果症狀輕微,日常可熬煮蓮子百合銀耳湯。蓮子養心安神、補脾益腎,百合清心安神、養陰潤肺,銀耳養陰生津,三者同煮成湯,有助緩解心煩、失眠等症狀。
2、煩躁易怒、眼乾目赤——肝火上亢
過食辛辣、溫補食物、精神緊張壓力大、不良情緒刺激等原因,易導致肝氣鬱結,日久化火,火邪上竄,常常出現易怒、急躁、目赤、眼乾、頭脹痛、口苦口乾、脅肋脹痛、失眠或多夢、小便短黃、大便乾結等表現。
方法:在專業醫生診治之外,日常可飲用菊花決明子茶來改善不適。菊花具有平肝明目的功效,決明子能夠清熱明目、潤腸通便,用沸水沖泡代茶飲,可改善目赤腫痛、頭痛頭暈、大便乾結等症狀。
如本身已有上火情況,加之偶有風邪,則風邪入裡與火邪互結,侵擾肺臟,常可引發咳嗽發熱、痰黃黏稠、鼻流濁涕、咽痛口乾等症狀。
方法:可熬煮秋梨膏、荸薺蓮藕汁等飲用,幫助清熱化痰,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多吃些白蘿蔔、銀耳、枇杷、雪梨等清瀉肺熱的食物。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建議先由專業醫生明確病情,指導用藥或其他治療方案,不宜用食療替代規範治療。
4、口渴易飢、牙齦腫痛——胃熱熾盛
長期飲食不規律,過食肥甘、醇酒、辛辣,易損傷脾胃,如果積熱內蘊,耗傷津液,可導致胃熱熾盛,常出現多食易飢、胃脘灼痛、口氣重、口渴、喜冷飲、牙齦腫痛或出血、尿黃、便秘等症狀。
方法:除了日常合理飲食,少吃辛辣油膩食物,還可以常常飲用綠豆湯。綠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等功效,煮湯食用有助清瀉胃火。
此外,還可根據自身情況,酌情選擇冬瓜、苦瓜、西瓜等祛除胃火的食物,但注意不宜過多食用,以免損傷脾胃陽氣。
先天稟賦不足、房事不節、急性熱病癒後、情志不舒或久病傷腎等原因,均可耗傷腎陰,導致虛火內生,出現腰膝痠痛、潮熱盜汗、頭暈耳鳴、咽乾顴紅、失眠多夢、小便短黃等陰虛內熱表現。
方法:由於腎陰不足,導致虛火上浮的症狀,平時可以喝熟地黑豆豬脊骨湯,熟地可以滋補腎陰,黑豆清熱解毒兼補腎,豬脊骨填補精髓。
如果飲食調理後症狀無明顯緩解,建議由專業醫生給予針對性指導。
夏季上火是常見問題,諸如口腔潰瘍、痤瘡、失眠等等,常給我們帶來困擾,我們可以通過飲食調理、生活習慣調整、中醫中藥調理等方法來緩解。希望通過本文可以讓大家更加了解“上火”的概念,為大家更好的度過今年炎熱夏季提供一些指導和幫助。
想了解更多健康養生問題
可長按下方二維碼
一起交流
田文澤
中醫師
(長按圖片即可預約醫生)
簡介
執業中醫師,碩士研究生,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期間在廣東省中醫院參加臨床工作與實習,曾跟隨省中醫名醫劉偉勝教授、鄧宏教授等學習,臨證善於應用中醫藥配合針刺、火針、浮針等傳統療法治療各種疾病。尤其擅長呼吸及消化系統疾病和腫瘤疾病的慢性調理。
擅長
1、呼吸系統:急慢性咳嗽,哮喘,過敏性咳嗽,支氣管肺炎,肺結節,鼻炎
2、小兒疾病:積滯,久咳,腹痛,腹瀉,便秘,腺樣體肥大
3、消化系統:慢性胃病,胃潰瘍,胃息肉,腹痛,慢性腹瀉
4、皮膚疾病:帶狀皰疹及後遺症,溼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痤瘡,黃褐斑
5、婦科疾病:月經不調,痛經,子宮肌瘤,盆腔炎,乳腺結節
6、痛症:網球肘,肩周炎,急慢性腰痛
7、腫瘤疾病:肺癌,腸癌,肝癌的慢性調理
提醒:本文為醫學科普,供讀者參考學習,中醫看病需辨證論治,如有不適症狀,請及時前往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