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夏天不僅有各種時令的鮮蔬,很多水果也像趕趟似的,陸續上市了。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夏令蔬果中的“2糯”“3甜”,不僅好吃,養生作用也非常不錯~
6月必吃“2糯”,養胃健脾是一絕!
山藥
自古以來,山藥就是藥食同源的佳品,單味山藥就能養身、治病。
中醫認為,山藥是“上品之藥”,有健脾、利胃、補肺、益腎等功效,起到補而不滯、滋而不膩、溫而不燥的作用,對脾虛洩瀉、消渴、遺精、帶下等症有不俗的療效。
而山藥中含有澱粉酶和多酚氧化酶等物質,也可幫助腸胃消化吸收。
也就是說,山藥能夠補養脾胃,促進吸收,適合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的人食用。
值得一提的是,山藥的不同吃法,還能起到不一樣的作用——
-
清蒸山藥:大病初癒或沒胃口的人,將山藥去皮、切段,蒸熟後蘸白糖食用最佳。
-
蜜汁山藥:體質虛弱的女性,把山藥在水中焯一下,澆上熬好的蜜汁,吃了還能滋陰養血。
-
山藥粥:消化弱的、肺虛咳喘的人,推薦喝山藥粥。煮粥時,放入山藥塊,再加上幾顆去核的紅棗即可。
但要注意,山藥養陰,能助溼,一些溼盛中滿及有積滯者是不宜食用的。比如消化不良、腹脹、嗝氣的患者,吃了山藥後會加重症狀。
芋頭
芋頭,又叫芋魁、土芝、芋艿等,口感粉糯,讓人“芋”罷不能。
中醫認為,芋頭入脾胃經,可補益脾土、健脾補虛、散結解毒。
現代研究發現,芋頭含有豐富的黏液皂素及多種微量元素,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還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由此可見,芋頭不僅能夠增強脾胃消化功能,還能幫助消化、使人胃腸通暢。
芋頭的吃法有很多,既可做成芋餅、芋泥金瓜、紅糖芋頭等甜食,又能製成芋頭燒肉、排骨芋頭等美食。
材料:鮮芋頭250克,鯽魚500克,胡椒、豬油、食鹽各適量。
做法:將芋頭和魚一同入鍋,加水適量,煮至熟爛,再加入胡椒、豬油、食鹽調味服食。
功效:芋頭鮮魚羹,載於唐代孟詵所著的《食療本草》,具有強胃健脾之功,適於虛勞乏力者。
“3甜”換著吃,養出不老肝、補足氣血!
桑葚
桑葚,又叫桑果、桑泡兒,自古以來都被人譽為“果中佳品”。
中醫認為,桑葚歸心、肝、腎經,有補肝益腎、滋陰補血、潤燥生津的作用,並常用來治療肝腎陰虛所致的相關疾病,如頭暈眼花、耳鳴腰痠、失眠多夢、鬚髮早白等。
因此,夏日想要緩解口燥咽乾、盜汗遺精等腎虛症狀,大家不妨適當吃點桑葚或喝點桑葚水。
TIPS:挑選桑葚時,選擇個大飽滿、顏色紫黑、果實堅挺、沒有酒味的。
荔枝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古往今來,清爽鮮甜的荔枝不僅征服了楊貴妃,同時也讓無數人為之傾倒,享有“果中皇后”的美譽。
中醫認為,荔枝偏溫,入肝、脾、心經,能補肝養血、健脾理氣。
現在的人,大多飲食不規律,脾胃難免會受傷。特別是夏天,大家成天待在空調房,冰西瓜、冷飲又不離手,脾胃自然就更虛寒了。
此時,不妨吃點荔枝來補益脾胃。尤其是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瀉,荔枝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平時思慮太多、勞傷心血,導致經常疲乏、失眠多夢、心慌氣短的人,也適合吃荔枝,既補肝血,又養心血。
此外,不少女性常有四肢不溫、月經量少、痛經等症,這都是血虛的一種表現。
荔枝性溫,能散寒止痛,併兼養血,對女性氣血虧虛也有很好的調補作用。
春夏之際,人們當以補養陽氣為主,此時吃些熱性的食物,如荔枝,有助於清除體內陰寒。
同時,這對虛寒體質(常表現為精力偏弱、容易疲勞、食慾不振、小便清長、大便多不成型、四肢冰涼等症)的調理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虛寒體質的人不要懼怕“一個荔枝三把火”的說法。
怕上火,可先將荔枝連皮浸入鹽水中,放進冰箱冷藏後再吃,可以減少荔枝的“火氣”。
又或者是,把吃剩的荔枝殼收集起來,清洗後煮水喝。荔枝殼性寒,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解荔枝熱,浸水飲”。
提醒:為預防“荔枝病”,切記不要空腹、大量食用荔枝。
成年人,一天最好不超過300克(即6兩),兒童一次不超過5顆。
龍眼
《本草綱目》說:“食品以荔枝為貴,而資益則龍眼為良。蓋荔枝性熱,而龍眼性和平也。”
也就是說,龍眼性平和,即使是天熱吃它也不用擔心上火。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補氣血的食材,都是通過走肝或腎這兩條經絡起作用的。龍眼則另闢蹊徑,它走的是心、脾、胃這三條經絡。
如果你平時有失眠、健忘、頭暈、心慌等現象,那你可以吃點龍眼,既補充氣血,又安神解憂。
注意:龍眼也有它的偏性。體質偏寒、氣血虧虛的人,可以適當多吃點;體質偏熱、容易上火的人,最好少吃點,建議每天不超過10顆。
以上配圖均來源於壹圖網。
-《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
轉載須得授權,侵權必究
看圖猜成語
小編看了好久都沒看出來
編輯:魚躍
點個贊點個在看,一起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