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今天再創新紀錄!| 最近流感“狂飆”,有人感染甲流後確診“白肺”,怎麼回事?這些群體不能大意

今天一大早,太陽就火力全開,到了14:17,主城區最高氣溫衝到了28.7℃,毫無懸念地刷新今年的最高氣溫紀錄,這已經是週一、週二之後,本週裡第三次刷新紀錄了!明明還是三月,卻熱出了六月初夏的感覺!

歷史氣象數據顯示,在此之前,杭州三月上旬的歷史最高氣溫為2018年3月4日的30.1℃,排在第二、三位的分別是2013年3月9日的29.9℃和2004年3月10日的28.3℃,今天的氣溫已經躋進歷史前三了!

有網友表示,杭州這是跳過春天直接入夏的節奏,“這個溫度可以了,你不許再熱了”,再熱就不禮貌了。

攝影 江玥

別急,一場全能型寒潮已經安排上了。今天一早,中央氣象臺就發佈寒潮藍色預警,這也是今年立春節氣以來首場寒潮天氣,未來三天,不僅將帶來降溫,還有大風、沙塵、雨雪天氣。

預計,3月10日14時至13日14時,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下降6~10℃,內蒙古、華北、黃淮、江淮東部等地氣溫下降12℃,局部超過16℃,上述地區先後有4~6級風,陣風7~9級。我國近海大部海域有6~8級風,陣風9~11級。過程最低氣溫出現在13日早上,最低氣溫0℃線將位於陝西南部、河南西部、河北南部到天津一線,山東東部和江蘇東北部最低氣溫也將達到0℃左右。

杭州氣象臺最新預報也表示,受冷空氣影響,屆時我市日平均氣溫過程降溫幅度將達到8~10℃,13—14日早晨最低氣溫平原地區3~5℃,局部有霜凍,山區1~3℃,有霜凍。

明天夜裡冷空氣南下時,杭城還很可能打響今年第一聲春雷。主城區有人工觀測雷暴紀錄起至2013年的平均初雷日期為3月7日,如果明天夜裡初雷響起,出現時間基本與往年接近!

從接近30℃降到接近0℃,天氣小姐姐又要囉嗦了,由於前期回暖幅度較大,導致此次冷空氣帶來的降溫十分劇烈,外出一定要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衣保暖,謹防感冒。


氣溫逐漸升高,早晚溫差較大

多地流感活動水平上升!浙江疾控提醒

近期,全國多地氣溫回升明顯、晝夜溫差較大,容易引發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疾控機構流感監測顯示我國多地出現流感活動水平上升。

中國疾控中心3月8日發佈甲型流感健康提示,提醒做好個人防護,保持環境衛生,加強集體單位健康監測,儘快接種流感疫苗是科學預防甲型流感的有效舉措。

3月8日,浙江省疾控中心在3月健康風險提示中提到,3月氣溫逐漸升高,早晚溫差較大,仍要重點防控新冠、流感、水痘等呼吸道傳染病和諾如病毒腸炎,學校、幼托機構等集體單位需重點關注聚集性疫情。

學校及托幼機構應著重防範傳染病的小範圍暴發,加強校園內的環境衛生和教室的通風消毒,認真開展晨午檢、缺課登記、疫情報告等工作,發現病例時及時和患兒家長溝通,指導家長配合開展居家防控工作,出現暴發疫情適時採取停課措施。

新冠病毒感染

近期,升溫後外出踏青、出遊的人增多,人群流動及聚集性活動增加,易於病毒傳播。對於前期未感染過新冠的人群,發生感染的風險仍然不小。

對此,浙江省疾控中心提醒,做好個人和家庭成員的日常健康監測,出現發熱、咳嗽、乏力、咽痛、嗅覺味覺減退等新冠病毒感染症狀時,可根據自身症狀輕重程度,採取相應的防護和治療措施,同時儘可能減少外出活動,避免影響他人。

堅持“防疫三件套”:科學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注意個人衛生。牢記“防護五還要”:口罩還要繼續戴、社交距離還要留、咳嗽噴嚏還要遮、雙手還要經常洗、窗戶還要儘量開。

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預防各種疾病的重要手段,請廣大市民保持規律作息,適當鍛鍊身體,合理營養膳食,保持良好心態,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接種疫苗有助於降低感染後發生重症和死亡的風險,符合條件的市民朋友,建議儘快完成全程接種,及時進行加強免疫。

流行性感冒

近日,浙江一位9歲男孩感染甲流後出現白肺住進ICU的新聞引發關注。

據3月9日報道,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麗素接診了一位進展到重症肺炎的9歲男孩,感染甲流,送診前已經發熱一天,孩子出現了意識障礙,肺部CT顯示大片變白,最後被收進了ICU。她提醒“家長要先觀察,如果孩子精神不好,一定要及早來醫院進行治療。”

1. 流感引起“白肺”常見嗎?

甲流也會引起重症肺炎(俗稱“白肺”),多見於老年人、兒童、孕婦和有基礎疾病等高危人群。

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胡洋2月28日接受採訪時表示,不管是甲流乙流還是新冠病毒感染,都有可能會引起“白肺”,每年也都有因流感病毒感染導致大白肺住入ICU的患者,但是發病率並不高。“流感是自限性疾病,不過如果患者免疫力低下,年齡較大或者有嚴重基礎病感染後就有導致流感肺炎的可能性。”

圖片來源:瑞金醫院

2. 流感什麼情況下需要及時就醫、用藥?

面對流感高發,上海瑞金醫院兒科醫生餘熠3月6日在接受採訪時提醒,孩子有發熱、嘔吐等症狀時,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同時居家休息,既有利於寶貝康復,又可避免更大範圍的傳播流行。以下情況,建議及時就醫及用藥:

(1)兒童是易發生併發症的高危人群,如5歲以下、肥胖以及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肝臟疾病等基礎疾病者,可以儘早用藥以緩解症狀。

(2)當有明確的流感患者接觸史且出現流感樣症狀時,建議及早使用奧司他韋和按需給予解熱鎮痛藥治療。

(3)若孩子服藥後症狀無明顯緩解或出現精神萎靡、咳嗽加重、嘔吐腹瀉等症狀,必須及時就醫。

(4)流感患者服藥5天仍有較明顯症狀或服藥過程中出現症狀反彈者,建議再次就診,排除繼發感染或其他併發症的可能。

(5)對於1歲以上、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兒童,流感患者密切接觸後48小時內,可以遵醫囑進行藥物預防。

3. 在症狀不重的情況下,在家如何調理?

華山醫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在3月2日接受採訪時談道,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流感都是自限性的,大概7天到10天左右就會慢慢好起來。即使你不用特效的治療藥物,只要注意休息、注意營養,過了一段時間,自己就會好,沒有必要用藥干預。臨床上,關注的主要還是高危人群,防止重症的發生。

但如果出現高熱持續不退,輕微活動後就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其他明顯的症狀,比如劇烈咳嗽、氧飽和度明顯下降、神智意識改變等情況,應該及時去醫院就診。

4. 感染流感後何時排毒量大、傳染性強?

上海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所急傳科主任鄭雅旭在接受採訪時指出,流感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分泌物飛沫傳播,也可以通過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

常見潛伏期為1—4天(平均2天),從潛伏期末到發病的急性期都有傳染性。一般感染者在臨床症狀出現前24—48小時即可排出病毒,排毒量在感染後0.5—1天顯著增加,在發病後24小時內達到高峰。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普通內科主治醫師李妮、副主任醫師王逸群3月9日在該院公眾號刊文介紹,甲流自發病後5天內均可從鼻涕、口水、痰液等分泌物排出病毒,傳染期約1周,發病初期2—3天傳染性最強。甲流以空氣飛沫傳播為主,其次是通過病毒汙染的飲食器皿、毛巾等間接傳播,密切接觸及在空氣不流通的空間內氣溶膠也是傳播流感的途徑。

5. 出現感冒症狀有必要做甲流抗原檢測嗎?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感染病中心首席專家蔡衛平3月8日對記者表示。“如果12月~1月這段時間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現在出現發熱、頭疼、全身肌肉痠痛或者腹瀉,十有八九是流感。”

流感跟感冒的最大差別是:流感以發熱、肌肉痠痛、頭疼等全身症狀為主,感冒以上呼吸道症狀為主(如打噴嚏、流涕、咽乾等),發熱很輕。如今是流感流行季節,出現流感症狀,排除新冠就可以臨床診斷為流感。抗原檢測陽性往往滯後,抗病毒治療宜早,不需要等待抗原結果。沒有感染過新冠的人如果出現相關症狀,可以兩種抗原都檢測一次。

6. 流感的感染高峰什麼時候過去?

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胡洋3月6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很難進行預測和判斷。胡洋進一步解釋,之所以難以預測,是因為流感整體的流行規律已經被打亂。過去三年裡,因為疫情我們一直戴著口罩,就會使人們身體裡面對於流感病毒的抗體有所下降。不同的人下降的程度不一樣,所以不能按照既往的流感流行的規律來判斷現在起始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

7. 感染過新冠是不是不易感染流感?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3月7日在個人微博刊文強調,新冠感染與流感之間無交叉免疫保護作用,近期感染過新冠的人,對流感並不能起到保護作用。大家一定要注意做好個人防護,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要戴好口罩,外出回家要洗手,常開窗戶多通風。老人和兒童是呼吸道傳染病的主要受害者,如果出現流涕、發燒、頭痛等症狀,要密切觀察,千萬不要以為流感不嚴重,麻痺大意,如果症狀加重,一定要及時就醫,防止演變成肺炎或重症。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記者 宋贇 王姝

點點點,贊和在看都在這兒!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