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又當起了英語老師。
前段時間,他在山西五臺山直播,偶然發現景區指示牌上的英文翻譯錯誤,職業習慣使然,他當場上起了英語課。
恍惚中,俞敏洪似乎又回到了多年前英語老師的身份。
下一秒,屏幕上跳出的產品鏈接、滾動的評論將他拉回了現實。
圖源:網絡,下同
這次活動是東方甄選設立的新項目——東方甄選看世界,在山西文旅局的支持下,俞敏洪帶領團隊前往山西各個景點直播,為當地的文旅產品和農產品帶貨。
直播預熱時,董宇輝推出的關於山西文化的文案就已經火出了圈,網友連連稱讚其文案天花板。
這場直播持續了六天,短視頻播放量超過6億次,帶貨銷售額達1.3億元。
活動結束,俞敏洪撰文特別感謝了董宇輝,“正是宇輝的加入,使得一上來人氣就特別旺”。
圖源:山西日報
時至今日,董宇輝的熱度依舊不減,抖音粉絲已經高達一千多萬,他的一舉一動甚至直接關係到新東方的股價波動。
前不久,東方甄選對員工發放了價值7億多的股權激勵,值得一提的是,俞敏洪將更大的比例留給了僱員。
外界認為俞敏洪此舉是在留人,尤其是要留住董宇輝。
一時間,董宇輝是否會出走成了輿論關注的焦點。
但風暴中心的俞敏洪卻出奇地平靜:
“如果一個人覺得在新東方發展,從收入到平臺已經受限了,他想出去,我們不會反對。”
圖源:央視網
董宇輝的爆火,離不開俞敏洪
事實上,董宇輝曾經差點離開新東方。
2021年7月,一紙政策下達,中斷了董宇輝的教師夢。
董宇輝告訴人事,他想要離開。
CEO孫東旭勸他留下:“你留下來,我們一起奮鬥。天亮的時候,就能看到光。”
當老師時,董宇輝覺得自己的價值是在影響年輕人,他們長大會進入各行各業,進而造福社會。
現在轉型農產品直播帶貨,意義又是什麼呢?
俞敏洪提出的設想是,新東方把農戶組織起來,幫助他們賣出農產品:“農民稍微掙點錢,是不是更多貧困學生就能夠上得起學?”
農村出身的董宇輝被打動了,決定留下。
然而,這個得以留住董宇輝的理由卻讓俞敏洪被嘲笑了。
在董事會上,俞敏洪提出轉型農產品直播帶貨,話音剛落,所有人都笑了,身邊人都在勸他不要做。
外界也盡是不看好的聲音。
有媒體評論他在賺快錢;投資人黃怒波在自己的公眾號上撰文《認慫吧,敏洪老弟》;噹噹網的李國慶直播翻車後,提醒他“別把前世英明搭進去了”……
圖源:央視網
在一片反對聲中,俞敏洪義無反顧地踏進了直播間。
為了轉型成功,俞敏洪反其道而行,破天荒地開闢了知識型直播帶貨的新賽道。
這可能是直播界最特別的銷售了——
主播沒有銷售額要求。
這意味著,他們可以沒有壓力地帶貨,緩緩地輸出知識。
圖源:央視網
這可能也是最人性化的直播間了。
眾所周知,直播帶貨的收入很大一部分來自坑位費,頭部主播的坑位費往往高達上百萬。
而東方甄選直播間所售的產品,全都沒有坑位費。
並且,俞敏洪承諾,東方甄選永遠不會設立坑位費。
圖源:央視網
這意味著東方甄選可以最大程度掌握產品的話語權,不會為了不合格的產品欺騙消費者,違背自己的良心。
不談銷售額、不談坑位費,俞敏洪守住了知識分子最後的尊嚴。
由此,講臺上的老師才願意說服自己,走進直播間。
轉機發生半年後,董宇輝“鐵鍋煎牛排”的直播視頻在社交平臺瘋傳,一夜之間火出圈,“東方甄選”賬號的粉絲在十天之間漲了一千多萬,新東方的股價也跟著暴漲。
在大家興奮之餘,俞敏洪卻波瀾不驚:
“因為新東方火爆過無數次了。”
圖源:央視網
徘徊在現實和理想之間
相比俞敏洪過往所經歷的幾番大起大落,東方甄選的火爆的確激不起漣漪。
俞敏洪第一次爆火時,他高興得兩天沒睡著。
那時他已經從北大辭職,藉著北大老師的頭銜,他創辦了一所以出國考試業務為主的培訓機構,學校周圍的電線杆上全是他貼的廣告。
一開始招不到人,大半年才招到80個人,俞敏洪就拉著老師辦了幾場免費演講,第二天,招到1000多人,收了20萬的報名費。
圖源:央視網
本來沒錢的他瞬間變成了富翁,那個晚上他光點錢就點到了凌晨3點。
俞敏洪的培訓機構徹底火了。
圖源:央視網
正逢留學熱,俞敏洪站在時代的風口上,狂攬上千萬。
在堆成山的人民幣面前,俞敏洪放棄了留學夢。
此時,千萬身家的他終於在北大的同學面前抬起了頭,他出國邀請大學同學王強、徐小平一起加入,新東方的三駕馬車由此組成。
王強負責教學,徐小平負責諮詢業務,俞把關所有,三人各司其職,新東方逐步壯大,到2000年時,新東方已經佔據了北京約80%,全國50%的出國培訓市場。
這段揮灑汗水全情投入的歲月,一直被三人所銘記懷念。
徐小平退出董事會後,還常常夢見大家一起創業的時光,他稱自己“50歲高齡做著15歲的夢”,他自豪於創辦新東方時的那份少年般純真的情懷。
俞敏洪也說過,新東方是一群有夢想的人靠著情懷做起來的。
那時,俞敏洪的夢想是成為斯坦福那樣的人,“弄一塊地造一個大學,把一輩子的錢弄進去,最後變成一個頂級名牌大學”。
多年後再談起英語到底意味著什麼,他笑著說:
“後來變成了我一個賺錢的工具了。”
終究,少年情懷敗給現實。
新東方發展初期,俞敏洪將母親和親戚安排進了公司,隨著公司規模擴大,局面漸漸失控,王強、徐小平和他家人之間矛盾頻發。
俞敏洪夾在中間試圖去平衡,反覆妥協退讓,不惜放下尊嚴。
2001年,徐小平和王強遞上辭職信,逼俞敏洪將家人清出公司,俞敏洪不得不狠下心發佈規定:“直系親屬一律不得進入新東方。”
得知消息後,李八妹跑到公司門口,當著上百人的面,對著俞敏洪破口大罵。
王強和徐小平讓俞敏洪硬氣一回,結果俞敏洪走出門,“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李八妹之後半年沒給俞敏洪做過飯,感覺他不是自己的兒子。
親情破損之後,是友情的裂痕。
電影《中國合夥人》的劇本是徐小平寫的,在首映禮上,他們笑稱:“我們三人打架,打得比電影裡兇多了。”
隨著新東方規模擴大,三人之間因為複雜的利益糾葛矛盾愈深,俞敏洪為此還患上了輕度躁狂症,在多倫多出差時,他站在20層房間的窗戶前,一度萌生了想要跳下去的想法,最後在零下20度的夜晚,他出去走了三個多小時才緩過來。
這場激烈的內鬥,直到徐小平、王強接連退出董事會才就此罷休。
新東方上市後,現實也帶走了他的理想。
上市之前,俞敏洪思考的是如何提升教育質量,上市之後,變成了“用什麼辦法,讓我的收入增加,讓我的利潤增加,讓投資者高興,讓股票的價值提高”,他有些後悔上市。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俞敏洪還是選擇擁抱資本。
資本衝入之後,在線教育領域湧現出各種不靠譜的商業模式,問題重重,亂象叢生。
馬雲當初說的那句話,一語成讖:
“百年之後教育在,新東方不一定在。”
2006年9月7日新東方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俞敏洪當初放在賬上的幾百億現金有了用處,退學費、遣散員工,還將價值五千萬的八萬套桌椅捐贈給了貧困山區。
人人都在稱讚俞敏洪的體面。
其中也不乏有人推測,俞敏洪捐贈桌椅是為了後續轉型造勢。
但其實,俞敏洪沒想那麼多,他寫文說:
“這種捐贈像是一種近乎本能的思考,不為了獲利,也不一定為了長遠,只是當下單純的想,我還能再做些什麼。”
“我的理想主義沒有消失”
作為一個商人,俞敏洪並不避諱商人重利的那一面。
早在大學,他就已經認清了現實。
那時,他愛寫詩,夢想著成為一個詩人。
大三那年,他創辦了一本詩刊,蒐集大學生優秀的詩歌作品來出版,用自己的錢印刷,結果做了兩期錢就沒了。
畢業後的某一天,他突然將自己寫的詩句全都扔掉,決定再也不寫詩了。
當時他已經成家,在北大任教的工資不足以養活家庭,他不得不拎著書包到處代課,“這對於一個大學老師來說,是一個很差的形象”。
剛剛步入社會,俞敏洪就已經敗在現實面前:
“我沒有放棄我青春時期的夢想,但是我的夢想變得現實,因為我知道當你在家裡過的連鍋都揭不開的時候,你寫多少詩都是不能把你救過來的。”
但“不寫詩不等於理想主義消失”,他在詩歌中懷有的浪漫也延續到了現實中。
在新東方不斷發展壯大的期間,他一直沒放棄過做公益。
每年,俞敏洪都要奔走於鄉村田野間的村小,詢問他們有什麼困難或需要幫助的地方,給他們捐了很多錢。
同時,他也在思考如何將新東方的優質教學資源輸送到鄉村,於是就有了新東方的“雙師課堂”,通過互聯網將優質的教育資源帶到貧困地區的學校。
為了鼓勵新東方的老師去支教,俞敏洪承諾支教兩年的工資不低於在新東方的收入,回來還會有更好的發展機會。
但公益事業是沒有終點的,從前那種被現實所迫的壓力又朝他湧來,“自己做的那點努力就像一滴水進入沙漠”。
俞敏洪很清醒,理想做得越大越需要現實兜底,所以他無法放棄商人的身份:
“新東方正在巨大的商業競爭網絡裡,如果新東方本身沒有在商業競爭中勝出的話,後面的事情就免談了。”
俞敏洪曾說過:“像我的個性,原則上應該做企業做不成的,幸虧我是在教育行業,如果我做別的行業,估計做不成。”
他不敢開人,這讓王強無法理解。
王強從國外回來辦的第一件事,不是教學,而是幫他開人,經過三個小時的唇槍舌戰,那人最後還要發問俞敏洪,“王老師的意思是你的意思嗎?”俞敏洪說“是”,他才終於走了。
在合夥人中,俞敏洪始終沒有絕對的領導權。
王強和徐小平從不會叫他俞總,見面就是“老俞,你太土了”,批評時毫不客氣,極盡人格打擊,像什麼“目光短淺”“沒有戰略思路”“就知道悶頭幹活”,氣急了還罵他土鱉,徐小平更是以批評他為樂趣。
但俞敏洪不會反擊,也不會記仇。
徐小平離開新東方4年後,還給俞敏洪寫了一封幾千字的信,指出新東方的問題。
收到信後,俞敏洪在上百人的高管會上朗讀全文,還號召大家向徐小平學習,敢於對CEO提出挑戰、提出質疑。
他本人的性格也融進了新東方的血液中。
2012年,美國渾水公司企圖做空新東方,差點讓新東方退市。
俞敏洪一句“新東方從來沒有做過假賬,這是我的底線”,讓馬雲、柳傳志等一眾企業家心甘情願地為其拉回股價。
如今,新東方能轉型成功,也得益於俞敏洪曾固執地在賬上儲存的一筆利率極低的現金。
正是俞敏洪有些笨拙的真誠,才得以讓他一次又一次在危難之際託舉起新東方。
每一個懷有理想的人都值得尊敬
俞敏洪怕不怕董宇輝出走?
回看新東方的發展,我們會發現,在此之前,已經有很多“董宇輝”離開了。
新東方在業界有一個響噹噹的名號——“教育界的黃埔軍校”。
起因是從新東方出走的很多人都成為業界的名人,例如:高途的陳向東、樸新教育的沙雲龍、新航道的胡敏、一起教育的劉暢、比特幣首富李笑來、錘子科技羅永浩……
所以,對於員工的離開,俞敏洪向來是看得很開,“新東方是以培養往外輸出的人才為榮的”。
圖源:央視網
從某種角度說,留住董宇輝的真正原因是,他和俞敏洪是一類人,他們內心都有對理想主義的追求。
在外界討論董宇輝是否會出走時,大多都是站在薪資的角度談,忽略了董宇輝本身對金錢的慾望。
董宇輝早在新東方當老師時就有教培公司開出高薪挖他,但他拒絕了,“我是一個物質慾望很低的人,不是隻為錢活著,你萬一不喜歡那裡工作氛圍呢”。
而他選擇成為老師也不是因為錢,而是能幫助學生成為更好的人,每次上課轉過身,面對許多雙閃著光的眼睛,他總是會很感動。
更重要的是,董宇輝理解俞敏洪向現實妥協的那一部分。
他的社交平臺時不時就收到私信,有農民求助他說農田減產,賣不出去。
東方甄選的初心是助農,但董宇輝明白,實現它“必須得是商業手段”。
圖源:央視網
因為“企業發揮社會價值的前提也是活著,個人創造社會價值的前提也是活著,只有存在才有創造社會價值的機會”。
純粹的理想主義者是不存在的,任何理想的實現都需要建立在現實基礎上。
在這個理想稀缺的時代,董宇輝和俞敏洪難能可貴的是,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掙扎過,無奈向現實妥協過,他們內心始終有一處地方是留給理想主義的。
相比做主播,董宇輝還是喜歡當老師:
“如果有天東方甄選離了我不受任何影響,我身體也實在扛不下去了,存款也夠過正常的生活,我可能會找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地方去支教。”
和董宇輝不謀而合的是,俞敏洪61歲生日時,規劃了自己未來十年想做的事情,其中有一條是:
“希望能夠繼續為山區和農村地區的孩子們,在教育上助一臂之力,讓他們中更多人走出偏僻和閉塞,走向廣闊的世界和美好的未來。”
點個「在看」,每一個懷有理想,且相信理想的人都值得尊敬。
部分參考資料:
1.南方週末《俞敏洪 從未走出鄉野》
2.每日人物《新東方爆紅主播:半年前直播間都是罵我的》《俞敏洪該如何拯救新東方?》
3.獵雲網《羅永浩和俞敏洪“互換人生”》
4.最人物《虎落平陽俞敏洪,鹹魚翻身羅永浩》
5.人物《徐小平:我哭著喊著夢裡流著淚,想跟俞敏洪一起吃苦》《俞敏洪:你們是天上飛的雄鷹,我是地上爬的蝸牛》《王強:我一生最重要的事會託付給徐小平,而非俞敏洪》
小視的首個護膚專場就要來了!為了方便不同觀看習慣的朋友,所以安排了兩場直播!而且兩場直播都有不同的驚喜福利和王炸產品!有時間的朋友兩場都別錯過!
06月08日11:00直播 ~ 趕緊點擊下方卡片預約~
6 / Jun / 2023
監製:視覺志
編輯:哈酥
微博:視覺志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來微博找小視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