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咖啡已成為許多打工人的“標配”。
上班路上順手買杯咖啡,提神醒腦,開啟新一天的工作生活。
但近日,一條名為 #千萬不要喝熱咖啡# 話題卻引起了大家的激烈討論。
“每天喝下一杯 500 毫升的熱咖啡/奶茶,就會讓近五千億個納米塑料顆粒進入體內。”
“每人一年會攝入至 7.4 萬-12.1 萬個微塑料顆粒,摺合每週攝入 5 克微塑料顆粒,約跟一張銀行卡的重量相等。”
聽起來是不是有些嚇人?
其中提到的微塑料顆粒究竟是什麼呢?它又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危害?
微塑料是一種由含聚合的固體顆粒,是指直徑小於 5 毫米的塑料纖維、顆粒或薄膜等任何類型的塑料碎片的統稱,主要成分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比我們的頭髮絲要細小。目前已知最小的微塑料是尺寸在 1μm以下的納米塑料,體積小到可以穿過細胞膜。
它會在塑料製品的使用過程中釋放,如塑料、服裝、輪胎、塗料等製品,不溶於水也不可生物降解。
一般微塑料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原生的,一類是次生的。一般專門用於化妝品和研磨清潔劑生產的微塑料,為原生的微塑料,它常被作為一類工業原料去使用;而次生微塑料則是我們常見的,由大型塑料垃圾經過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造成分裂和體積減小而成的塑料顆粒。
它很容易被大家忽視,卻又無處不在!
海水、淡水、土壤、衣服、蔬菜、水果、肉製品,甚至空氣中,都可能存在著微塑料。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外賣盒、一次性紙杯、飲品外帶杯,甚至瓶裝水、塑料奶瓶、塑料茶包……處處也都有微塑料的身影。
而上文提到的用來盛熱咖啡的杯子,就是其中一種。
這類塑料製品在高溫的情況下,會向熱飲中釋放數萬個潛在的有害物質,即微塑料顆粒。
如果長期以往的攝入由這些容器盛裝的熱外賣、熱奶茶、熱咖啡,久而久之,各種微塑料就會被吸收進我們的身體,在我們體內不斷蓄積。對人體的影響無異於溫水煮青蛙——容易被忽視,對健康的危害卻是日積月累的。
有專家指出,微塑料非常容易吸附環境中的汙染物,如多氯聯苯、多環芳烴和重金屬等,同時,它還具有生物持久性,能夠通過食物鏈轉移,甚至產生跨代效應。
例如我們平時所食用的海產品,它在海洋進食的過程中就可能會將微塑料吞食,繼而在身體中蓄積,甚至直達細胞內,並在組織中產生毒害作用,而當我們食用這些海產品時,則會間接的將這些塑料顆粒轉移到了自己的體內,對人體造成潛在的毒性影響。
除此之外,由於這些微塑料的顆粒十分細小,直徑範圍從幾微米到幾毫米不等,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這兩種主要暴露途徑就可以非常輕鬆地進入到人體內,迄今為止有限的體內和體外數據已經表明,塑料顆粒能夠穿透人體的組織屏障到達組織器官內部,甚至在被攝體內後,僅 2 小時後即可穿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這些都對人體造成了不小的傷害。
傷害肝腎,影響消化系統:研究人員發現,微塑料可以在小鼠的肝臟、腎臟和腸道中積累,還能增加肝臟中氧化應激水平,並可能產生一定的神經毒性。
同時,2021 年的一項研究也進一步表明微塑料的攝入,會危害腸道的健康,導致消化道慢性炎症的出現。他們發現,炎症性腸病的患者糞便中的微塑料是健康人的 1.5 倍,並且糞便中微塑料的含量越高,患者腹瀉、直腸出血、腹痛症狀就會越明顯。
誘發心血管疾病,導致雄性生殖功能受損:鄰苯二甲酸鹽,俗稱塑化劑。有研究發現,塑料的使用與不孕症和心血管疾病有關,每天接觸鄰苯二甲酸鹽可能導致每年十萬人過早死亡,因心臟病死亡的風險大大提高。
同時,這些化學物質與發育、生殖和免疫系統問題有關,還與哮喘、兒童肥胖、心臟病和癌症有關,會導致精子數量減少、精子活力下降、精子急性等問題,進而導致雄性生殖能力受損。
對兒童的大腦及器官發育存在影響:根據發表在《聚合物》期刊的研究表明,科學家首次在人類母乳中發現了微塑料顆粒的存在,而在紐約大學中也研究發現,嬰兒大便中的微塑料含量是成人的 20 倍,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微塑料與新生兒的健康聯繫緊密,並有可能成為新生兒生存質量的影響因素之一,不少證據還表明,微塑料會影響兒童的大腦和器官發育。
干擾內分泌,引發炎症:微塑料在水環境中容易破碎和分解,釋放出塑料添加劑雙酚 A。同時,水體中的雙酚 A 還會附著於微塑料表面,從而發生相互作用並被水生生物攝取產生毒性。
而雙酚A又被稱為內分泌干擾物,它還會干擾人體的內分泌系統,控制激素調節動物和人類的各種功能,包括人體的發育、新陳代謝,以及甲狀腺和生殖系統,繼而容易引起代謝紊亂、免疫紊亂及全身性炎症反應的出現。
隨著近年來塑料的大量生產與使用,環境中的微塑料濃度在不斷增加,微塑料汙染已成為與臭氧耗竭、海洋酸化、氣候變化等並列的全球性環境問題。
微塑料主要通過三種途徑進入人體:皮膚接觸、呼吸吸入和食物攝入,其中食物攝入是目前公認的人體微塑料暴露的最主要途徑,食品中微塑料的潛在健康效應也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
如果每天使用飲品外帶杯或一次性紙杯來盛裝茶水、咖啡等熱飲,常吃外賣食品,就會大大增加攝入微塑料的機會,引發各類健康風險,最終導致更嚴重的危害。
因此我們建議:非必要,不塑料!
1、儘可能減少使用一次性紙杯、一次性餐盒等塑料製品。
2、盛有食物的塑料製品切勿放入微波爐加熱。
3、喝奶茶及咖啡飲品時,可以自帶玻璃、陶瓷或金屬杯,同時少用塑料吸管。
4、減少飲用瓶裝水,喝水可以自帶保溫杯。
5、喝茶時可以直接泡茶葉,最好不選用茶包。
6、選擇個人用品時注意查看成分表,儘量不選擇帶塑料磨砂成分的。
pexels.com
日常中,也可以多食用一些抗炎食物和低肪食物,如藍莓、羽衣甘藍、菠菜,番茄等,可以很好的提高機體抵抗力,延緩各類慢性炎症的出現及發展。
同時,儘量不使用塑料製品,一定要使用塑料時,儘可能選用可降解塑料。平時愛好喝咖啡的小夥伴,可以選擇自己在家沖泡,實在沒時間的話,也可以自己隨身帶個杯子,健康又省錢,還能減少塑料製品的使用,改善汙染,降低危害,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向上滑動閱覽
參考文獻:
張雅珊,陳宗耀,馬偉芳.微塑料的遷移轉化及其生態風險研究進展[J].化工進展,2022,41(11):6080-6098.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192。
劉雅宣,王蘭,師慶英等。微塑料的人體暴露和健康風險研究進展[J].生態毒理學報,2022,17(03):354-365。
孫香瑩,莊銀,王玉邦等。微塑料環境暴露與人體健康效應研究進展[J].環境科學研究,2023,36(05):1020-1031.DOI:10.13198/j.issn.1001-6929.2023.03.08。塑料對健康的傷害如何遺傳後代?[J].陝西檔案,2023(01):61。
朱琳,周燕,田坤明等.微塑料暴露對雄性小鼠腸道菌群和生殖功能的影響[J].現代預防醫學,2023,50(05):813-819.DOI:10.20043/j.cnki.MPM.202208192。
何倩. 微塑料暴露對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的研究[C]//中國毒理學會.中國毒理學會第十次全國毒理學大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23:2.DOI:10.26914/c.cnkihy.2023.011751。
趙乾秀,白宇超,白淼等.哺乳動物微塑料暴露的毒理機制研究進展[J].預防醫學,2023,35(04):303-306.DOI: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3.04.007。
邢家寧. 微塑料對雙酚A在斑馬魚體內毒性效應的影響機制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22.DOI:10.27140/d.cnki.ghbbu.2022.001149。
張雪怡,張亞昱,李佳.微塑料對新生兒健康影響的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誌,2023,31(04):399-403。
王小紅,梁春來,楊輝等.食品中微塑料的研究現狀[J].中國食品衛生雜誌,
2021,33(04):517-523.DOI:10.13590/j.cjfh.2021.04.020。
周麗,Yasmine Abdelkrim,姜志國等.微塑料:生物效應、分析和降解方法綜述[J].化學進展,2022,34(09):1935-1946。
監製 / Vivian
文字 / 徐馨
圖片 / 圖蟲、pexel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