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家的模樣,大多數人腦海中浮現出的總是帶了些生活瑣碎感的溫馨模樣。但在資深自媒體人楊不壞的腦海中,他所勾勒出的生活空間圖景卻是極致簡單之下的井然秩序感。
沒有大開大合的驚豔視覺,在方正筆直的線條之下,呈現出楊不壞自律而有秩序的生活思考。
“我對空間的理解,
相對規整的秩序感,是舒適的。”
一年半之前,楊不壞在熟悉的北京市朝陽區東四環附近買下了自己的人生第一套房,斷斷續續裝修了一年多,他終於得以在今年初春搬進新家。當推開黑色的家門,走進規整的玄關時,他第一眼掃到的開闊客廳沐浴在陽光下,以最自然的姿態散發著優雅而閒暇的氛圍,而這一切正是楊不壞在裝修之前所設想的家。
從廣告公司離職後,楊不壞專心投入到他自己的商業品牌戰略分析的自媒體內容跑道上,透過繁雜表象精準把握事物本質的工作習慣和哲辨能力,深深地影響著他的生活審美。
在入戶玄關製造了一個方盒體空間
兩個開口分別通向客廳與長廊
日常裡,楊不壞很喜歡翻閱、欣賞許多世界建築大師的經典之作,由幾何造型堆疊而成的建築體,在基礎性的結構、功能、美學等設計元素之外,其透過整合空間元素,而創造出的符合邏輯、清晰、有序的秩序結構,非常打動楊不壞。
在楊不壞看來,身處相對舒服的空間時,空間不需要太多存在感。從細節到整體的秩序感雕琢,一方面,會讓複雜的結構形式在視覺上變得更自然、舒適;另一方面,則能以最合適的方式承載實際生活的功能需求。住在這樣的家裡,人很難不放鬆沉靜下來。
走廊兩端對景
讓回家和外出都有一定的儀式感
所以,楊不壞找到同樣喜歡建築語言的設計師馬志成,想要將建築的語言邏輯搬進生活居所之中。在最開始,楊不壞參考了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家,沒有花花綠綠的設計感,就是純粹的黑白經典配色,在梁體、吊頂、牆面和傢俱等直線條的構造下,家逐漸呈現出優雅而有氣質的高級美感。
多年的廣告從業經驗,讓楊不壞偏愛於這些注重細節的簡約美學。他從來不覺得將東西弄得很特別、很繁縟才是好的設計,像是大師的作品往往是去設計化的,能讓人身處其中感受到美,才是好的設計。
安靜的白色和溫潤的木材
淺米色的地板柔和地反射著自然光線
創造了一種寧靜之感
明亮開闊的客廳由休閒空間和辦公區組成,這裡不僅是家的靈魂,更是楊不壞最喜歡的空間。他很難算得出一天會在這裡待多長時間,似乎除了睡覺、吃飯、下樓散步,他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這裡度過。
近5、6年的自媒體工作,讓楊不壞習慣於長期居家辦公。因而,他需要一個能夠讓自己隨時沉靜下來,專注而舒適地投入創作工作的一個辦公區。空間要足夠大,陽光要足夠暖,寫作累了一抬眼就能看到窗外的風景。帶著這樣的期待,楊不壞將原空間的次臥拆掉,直接與客廳空間貫通,打造出一個開放式的辦公區。
綠植的生長也充滿了隨機和偶然
這些不確定性讓秩序的“方盒子”空間裡面
每天都充滿了可能性的張力
在辦公區的一側是陽臺,能讓自然光充分地照進來。在整個區域正對面,是一面生態植物牆,如畫框般的框景內,被置入自然的山石、鮮活的苔蘚和綠植,凹槽內隱形設置的水噴霧和模擬自然光的光譜照明,能讓這一面植物牆極富生命力的自然生長。從剛入住時的較為稀疏綠植,到現在長勢喜人,綠植和苔蘚已經變得繁茂起來。
對楊不壞來說,這就像是一面短暫通往自然山間的窗戶,在延展了他的精神世界的同時,也將室內空間拓展到戶外,打破了空間的邊界。
用一整塊 200 年樹齡的北美白橡木定做成長桌
打造最舒服放鬆的高效工作環境
儘管,楊不壞有意識地將自己為人處世的邊界感,融入到居家空間的設計中,會用一些給人感覺比較硬的框線,來強調不同空間之間的邊界感。
但線框內的東西卻是有張力、層次、變化的東西,無論是16:9的植物牆邊框內,正野蠻生長著的綠植苔蘚;是一整面規整書架中,隨意而個性擺放的書;還是裝飾畫內,迥異於簡單空間的熱烈表達。這些突破了極簡設計語言,富有張力的細節,讓家原本的生活屬性變得豐富起來。
書架方正規整但書架裡面可以各種排列書
能體現生活的個性所在
看向生長著的植物牆,家就變成了綠野山林;走過客廳一側的規整陳列臺,家就變成了美術館;徘徊在大書架前翻閱看了又看的書,家又像極了圖書館……
多生活場景的變化,對大多數時間都待在家中的楊不壞來說,家不再單調,而變得豐富有趣,更具可能性。
走廊的盡頭是完全對稱的兩個臥室
簡約線條感讓人很容易融入空間
“秩序感”,是楊不壞在採訪中最常提到的詞,從找來喜歡建築語言的設計師,到將原本三室的老舊空間戶型重構,對於這個家的每一處楊不壞都做了謹慎的思考。他希望自己的家,是合乎理性並舒適的。而對於“秩序”的執著,也在不經意間被他融入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中。
回想自己在2018年之前還在廣告公司工作時,將近10年的上班族生活讓他習慣了晚睡晚起,經常凌晨1、2點入睡。那時,他很難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過上極其自律的生活。
每一個細節處都藉助建築思維
能做更好的空間感呈現
現在的生活節奏,簡單而規律。每天早上4點就起床,衝一杯黑咖,以清醒的頭腦投入沉浸式的投入到內容創作工作中;7點左右,從工作桌前站起身,動一動,騎半個多小時的動感單車吧;8點多簡單洗漱、吃早飯,然後繼續自己一天的多種工作。傍晚5~6點,終於可以停下來,翻會書、看看喜歡的電影,讓自己放鬆下來,迴歸於生活。
從“007”的職場人,到完全自我掌控生活的自媒體人,楊不壞的生活方式其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他自己卻覺得一切不過是順其自然而已,每一個人生階段,或許都有自己的生活節奏,找到自己最適合的生活狀態,無論頻繁加班,還是自律,都是一種生活。
“軟裝是隨著生活方式
不斷添加、裝飾的。”
如今,住進這個家還不到3個月,楊不壞卻已經跟新家磨合地相當不錯了。或許是因為本身就是理想中家的模樣,他從一搬進來就有一種似曾相識地熟悉感,在近乎純粹的空間中,他能更為直率的感受到生活最接近本質的模樣,一切在時光中自然流淌著,而這個新家,也將伴隨著楊不壞的日日夜夜而逐漸變得飽滿,最終沉澱為另一個有質感的生活故事。
監製 / Vivian
編輯、文字 / KKC
設計 / 馬志成
攝影 / 金偉琦
※以上圖片版權僅歸©金偉琦所有
請勿未經允許使用
無論你是自由設計師,還是設計工作室或機構,只要作品足夠精彩,有看點,通通砸過來!打包您的作品圖片+文字+聯繫方式,
郵件至[email protected]即可參與投稿!
// 更多精彩內容 //